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一百四十五节 南北(1)

第一百四十五节 南北(1)

,他手里的力量足以支持北伐。不但可以收复一部分合适的失地,而且还可以守住。能不能守住,是李慢侯是否北伐的决策关键,因为他并不像跟敌人反复拉锯。要拉锯在辽东拉锯更好,那样破坏的是敌人的生产。

    因此李慢侯要北伐,也只是有限的北伐,目的只限于将河南地区收回。然后沿河对抗金军,依然是当年以河为路战略的延续,这个战略之所以停滞,不是战略本身的问题,一直都是技术性问题。因为发现以河为路,机动性被限制。现在手里的骑兵已经达到三万,两万是慢慢训练出来的,一万是突然从辽东回来的,三万骑兵,足以提供足够的脱离河流行动的机动性。

    以河为路进行攻坚,骑兵机动进行迂回,这样他才能跟全骑兵的女真人在河北平原地形上进行会战。

    十月初,正当李慢侯确信金军不会南下,准备进行徐宿会战的时候,突然从淮西传来消息,田氏兄弟被女真人暴打。

    这消息让李慢侯无比惊诧,不知道女真人玩哪出,他们的主力不是在辽东跟契丹人对峙吗?难道说他们这么快就打爆了耶律破金和萧灭女真集团?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田氏兄弟损失惨重,不但丢失了夏秋收复的光寿二州,还损失了很多骑兵,本来两兄弟已经武装起两万骑兵,一人一万,还咬牙攒出了两百铁浮屠。结果除了铁浮屠作为亲兵还在,两万骑兵被打的剩了八千,损失了三万多匹战马。心疼的直哭。

    田氏兄弟带骑兵的能力,李慢侯很清楚,虽然平时很奸猾,反而更让李慢侯确信,从光、寿下来的女真人是精锐。不然很难抓住田氏兄弟的主力,更难重创他们。

    朝廷一片恐慌,赵构突然把秦桧的相位免了,并且表达永不录用这个人。

    这一年多来,秦桧接替范宗尹后,一面忙于跟金国主和派进行秘密沟通,一面忙于跟主战派激烈内斗。

    秦桧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凝聚了一帮很有战斗力的同僚,或者叫做党羽。

    主战派形成了以吕颐浩为中心的阵营,吕颐浩在主战派官员的力荐下,也成为宰相,跟秦桧斗的势同水火,互相弹劾。

    赵构为了平衡两派,将吕颐浩下放到地方,但并没有罢免吕颐浩的相位。而是以左右相政见不合唯有,让吕颐浩专管军务,秦桧专管政务。让吕颐浩继续坐镇建康,开都督府,节制天下兵马。

    吕颐浩虽然依然有宰相头衔,也享有一切权利,可毕竟不在中枢,跟秦桧斗起来就有些吃力。于是听取幕僚的建议,开始往中枢塞人,启用了朱胜非为副手,官居同都督。惹恼了秦桧派系的胡安国,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作为秦桧党羽,如果一定说他是坏人,那就不够全面了,胡安国可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儒士,他是理学领袖,上接二程,下启朱熹,在儒家发展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代宗师。这种人是有操守的,他认为朱胜非不能用,上书弹劾,朝廷改任朱胜非为侍读。胡安国无法接受,选择辞职。这是一个有战斗力的人,能说会道,理学家嘛,辩理能力极强,秦桧极力挽留,胡安国坚持离开。

    胡安国之后,秦桧多个党羽被弹劾,排挤。但皇帝一直不表态,虽然朝中明显是主战派占上风。其实也不都是主战的,很多人只是观念上无法接受割让北方失地,但也不想打仗的鸵鸟派。

    可当金兵突然南下,朝堂恐慌的时候,赵构突然表态。他将山东籍官员綦崈礼诏入宫中,让綦崈礼看秦桧给他的上书。其中秦桧的主张是“南自南、北自北”,金国的归金国,刘豫的归刘豫。意思是将逃到南方的河南人交给刘豫,河北人交给金国。

    赵构气氛的表示“朕是北人,朕该归谁?”,秦桧说他当了宰相,能耸动天下,过去了这么久也没见天下耸动。对秦桧失望透顶!

    綦崈礼立刻将赵构的态度,写入训词,公告中外,秦桧名声立马臭了。

    赵构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比他哥哥和父亲聪明了太多。秦桧给他的献策,早就在了,他突然让其他官员看到,并且公开出来。其实是在站队,明显的主战派已经占据上风,关键是金兵又打来了,他用秦桧,就是希望秦桧能拖住金兵南下的步伐,看来秦桧没用,他当然要表明态度,支持主战派,因为所有军队大员都是主战派,要打仗当然要跟军队一心,秦桧就没用了。

    秦桧提出的南自南北自北,很可能是挞懒的态度,至少也是秦桧跟挞懒一起商议的,认为是南宋和金国都能够接受的条件。

    可惜秦桧和挞懒都无法左右他们的朝局,他们都高看了自己。

    李慢侯已经弄清楚,这次统兵南下淮西的女真统帅,正是挞懒的对手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