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一百五十二节 双臂(2)

第一百五十二节 双臂(2)

。骂他怯战,骂他畏敌,又没什么实质伤害。只要不骂娘,他就看做是批评。

    只是他一边被批评畏敌,一边不断的将部队送到辽东跟最强的敌人交战,一边被骂怯战,一边不断的支持契丹两大王刺激女真人。

    而且给姜滑送去命令,让他尽可能的在敌人后方行动。姜滑也已经再次登陆辽阳府,重建水寨。吸引了大量女真主力,依托水战、战船,跟女真人反复搏杀。给契丹两大王和高永兴的部队提供去敌后劫掠和破坏的空间。

    到了八月,女真人的主力突然南下,在围城宋军已经有所懈怠,并且认为女真人不可能在八月这种天气里进攻的时候,发起了迅猛攻势。几乎是同时打破了开封和洛阳防线,却并不是来搦战的,完全是来救援的,打破防线后,不是入城坚守,而是接应城里的女真人撤退,然后过河,放弃了两京。

    韩世忠、岳飞他们反应很快,立刻封堵了缺口,将来不及撤走的刘豫步兵部队继续围堵在坚城中。

    五万女真人,应该是宋军之前掌握的最大筹码,现在筹码没有了,和谈也就没有了。

    两京残敌没有顽抗,因为大多数高层都跟着女真人一起跑了,其中包括刘豫父子,李成、孔彦舟等大将,他们带走了骑兵,留下了一帮步兵。守军在留守将领的带领下,先后投降,相隔只有三天。

    收复河南,克复两京之后,虽然是一场大胜,可因为之前那一场和谈闹剧,反倒让朝堂上一片沉闷,赢了,仿佛赢的少了。

    李慢侯这次又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之前女真人要和谈,完全是缓兵之计,是在麻痹大宋。从辽东调兵南下,不是一两,肯定是计划周旋,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谈。

    这个观点,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因为这很能安慰人。

    张浚是行动派,他第一个提出了下一步方案。还是他那老一,通两川之财,控关陇之马。他请求重新入陕,不过这次不是孤而去,他要带着岳飞去。

    岳飞没有意见,但其他文官有。吕颐浩为首的一帮文臣提出,不该忽视祖宗陵寝所在,下一步应该渡河北伐,收复河北之地。至少也应该两路北伐,一路攻潼关,一路攻河北。

    这完全是为了争斗而争斗,李慢侯开始跟吕颐浩站在对立面,他这次支持张浚。此时就应该集中力量,恢复一路。岳飞部攻潼关,这是非常难打的要塞,吴阶部入关中,可是力量不足。两面夹击也许有希望,但金军肯定不会坐视不救,其他部队此时应该全力配合岳飞和吴阶的军事行动,而不是不分主次,两路北伐。

    这一波斗争的结果,吕颐浩失败了,因为皇帝最后支持了张浚的态度,虽然张浚上次在富平几乎丢光了宋朝最后的希望,现在有了转机,看来张浚也学会了如何跟武将之间合作。加上陕西的吴阶,是张浚提拔的心腹,张浚的战略现在确实是最可行的。

    外患稍平,内争又起。

    在吕颐浩斗倒秦桧后,朝堂上已经被主战派把持,可主战派是一个大派,里面又分了许多山头。老谋深算的赵鼎是一个山头,刚烈激进的张浚是一个山头,持重不如赵鼎,激进不如张浚的吕颐浩是另一个山头。吕颐浩权势最大,结果赵鼎和张浚渐渐联合在了一起。

    吕颐浩的路线失败后,跟张浚、赵鼎派系展开激烈的朝堂斗争,吕颐浩再次失败。

    大批御史弹劾吕颐浩,原因是吕颐浩扰民,说他“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而且吕颐浩任用私人,喜欢公报私仇。这些都属实,但其实只是斗争需要而已。吕颐浩确实很能敛财,开设了月桩钱,但目的是为了给韩世忠筹集军费,每月十万贯。赵构下诏说,让吕颐浩筹措,从经制钱、上供钱和其他税收中移用,但吕颐浩将份额摊派下去,让各地均摊。

    这就成了罪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半壁江山,要承受超负荷的税收,只能巧立名目。但就是被挑出了把柄。因为吕颐浩变相增收了,而不是从原本的税负中挤出来,但如果能挤,还用增收吗?在少了北方大部分国土,还有更频繁的战争,不可能不增收。其实只要韩世忠没有因为缺饷而影响战斗力,这项搜刮就是值得的。

    吕颐浩倒台之后,朝政落入了赵鼎和张浚势力手中。赵鼎在朝,张浚在外,一内一外,配合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