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宋耻 > 第两百二十四节 草原(1)

第两百二十四节 草原(1)

行比较的时候,剿匪他比不上田氏兄弟,比不上花马刘,做生意给侯东提鞋都不配,跟朝廷官员打交道,总是被人算计,还自以为得计。

    唯一的优点是稳,样样都懂,样样稀松,只能当一个庸将。于是李慢侯让他坐镇大同,他倒也没有犯错,大同城守的很好,不管是来劫掠的草原民族,还是金军地方州县派来的小股援军,都没能从他手里夺走大同,可也并不出色,因为谁好像都能来打一下大同。

    李睿来了之后,心里装的是一千多年前李牧坑匈奴的招式,他发现大同城外,有几个小集市在贸易,常有草原人来用马换盐,换铁。于是他开始大肆囤积盐铁,将盐铁价格短期内炒高,牧民们买不起,开始怨声载道,跟商人起了冲突,他派官兵打跑了草原人。

    草原人性格单纯,暴烈,喜欢寻仇。果然来报复,来了一百多人,跑来之后,发现集市上的商人逃散一空,丢弃了如山如海的货物,贪财之心顿起,于是开始抢夺这些财物,等他们把能装的物品都装上战马,四周已经出现了上千东藩骑兵,一百多人就这样被包了饺子,只有个别仗着骑术逃跑了。大多数都没来得及跑掉,因为他们的马上驮了太多财物。一开始舍不得丢,等想丢的时候已经来不及。

    一百多人被埋伏,肯定有更大规模的寻仇,等待他们的是更大更深的坑。李慢侯一直等到四月底,才等到消息,这次坑了三千草原人,全都是临近的白鞑靼人。

    三千人被赶进了桑干河谷底,困了十几天,然后全都投降。而他们的酋长第二天就跑到大同请罪,不请罪白鞑靼部可能就要灭族。

    他们损失不起三千战士。这几年真是流年不利,曾几何时他们也是大部落,游牧于阴山南北,虽然臣服于辽国,可能在强大的辽国和凶悍的西夏之间,保住阴山这块游牧圣地,足以证明他们也很强悍。一方面从契丹和西夏人哪里得到津贴效应,一方面北出阴山,以前是他们掠夺漠北人的生口和财物,如今却反转过来。

    不是漠北人变得更凶悍了,而是他们自己变得更虚弱了。白鞑靼部有不俗的实力,强大到足以在辽国和西夏的夹缝中生存,可毕竟是一个落后的游牧部落,卷入了女真灭辽宋,这样的帝国争霸战争中,他们立刻就变成了浮萍,脆弱无比。

    契丹灭国后,他们臣服女真,用大量战马向女真人换取生活物资;却听了留在漠北可敦城的耶律大石的蛊惑,觉得自己也算个人物,断绝了跟女真人的战马贸易,结果被粘罕过来暴打一顿,彻底打服后,不但要给女真人提供战马,还得给他们提供战士。

    灭宋战争,女真人征调了上万白鞑靼军队,二打开封时候,还算捞了一笔,女真人吃肉,他们跟着喝了口鲜汤,女真人抢劫了开封府积聚百年的财富,他们也从周边百姓家卷了不少稀罕物。可是几年后就被粘罕坑进山东的堡垒海洋中,一万多青壮就跑回来十几个。而消灭他们一万精壮的,就是恐怖的东藩。

    现在这个恐怖的东藩竟然占了太原,其实白鞑靼人一开始很老实,契丹人耶律犊子出访他们的时候,告诉他们情况,他们也乖乖臣服。继续跟宋人做生意,跟谁做都一样,而且他们还发现,东藩的宋人比契丹人、西夏人、女真人都好说话,什么都卖,别说铁器,出得起价,铠甲都能卖。

    但劫掠的毛病总是改不了,不是酋长不约束,而是约束不了。派去做贸易的部民,去汉地做了什么,根本控制不了。这已经是几百年来的传统,边境居民总是要承担这种风险,也因此比内地百姓更加强悍。

    所以白鞑靼酋长也没有在意,结果就引发了冲突,但白鞑靼人不能认怂,夹在契丹、西夏之间,如果认怂,早就给人吃了。哪怕很弱,也要努力露出尖牙,让对方怕,至少让对方知道,咬死白鞑靼人会磕掉门牙。

    因此白鞑靼人派出三千大军,这是他们能拿出来的绝大多数兵力,给其中的一百多人凑齐了盔甲,尽量显得强大。结果三千人就那么被坑进去了,在宋人预设的战场,预定的进军路线上,他们一步步被逼到宋人想让他们去的死地。

    一旦断送了这三千战士,白鞑靼人可能连阴山难麓的草场都守不住。所以酋长马上就来求和,得在宋人砍掉这三千颗脑袋之前把他们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