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靖长风录 > 第八十六章 风云突变(上)(二更求支持)

第八十六章 风云突变(上)(二更求支持)



    大理寺卿张自谦,路乘风跟他从无半点交情。

    听说那是个逢人自带三分笑、风吹却又两边倒的骑墙派。

    作为掌管典狱刑罚监察等重要职能的部门首脑,他本人给朝中百官的印象,却与严官酷吏那几个字看上去分毫不沾边。

    人都说那些重刑重典都是前任大理寺副职现任刑部尚书高恕留下的。

    两人曾在大理寺共事期间,副职高恕行事强健,风格辛辣,风头一时无两,竟是盖过了身为大理寺首脑的张自谦。

    两人共事期间,面和心不和,大理寺平静的一汪海面下暗潮狂涌,手下人纷纷站队,明争暗斗,干戈不止。

    据说那段时间是大靖朝中文武百官最悠闲清静的美好时光了。

    监察部门大理寺搞内讧,自己内部斗争你死我活的,无暇监督百官言行举止。

    御史台的人只能参本上奏打小报告,但没了行动部门,一切上本都只是瞎起哄白费事。

    只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无比短暂的,没一年,高恕就被靖帝调任至刑部,不仅没有因为大理寺内部斗争怠惰贻误之事受到任何责难,反而是升官成了一部之长。

    然而高恕人是从大理寺走了,刑部的业务却与大理寺丝丝挂钩,难以脱离大理寺方方面面种种制约。

    所谓帝王的制衡之术,不过如斯。

    路乘风心中这样一理,才发现皇爷爷的用心良苦。

    皇爷爷这是还在想着要保住太子啊!

    现在朝中人尽皆知,游家进贡的龙凤呈祥大花灯,乃是太子从青州之地大老远找来的献礼,本为

    博君一笑,却不小心弄砸了,还将游家弄到了下狱的困顿境地。

    宣王一党自从太子幽居之后,羽翼更加丰满了,上元节龙凤呈祥花灯被燃一事以后,更是士气大涨,一个个磨刀霍霍的。

    然而,想要出头搞事情的人,包括御史台宣王常用的那些言官们,一个个都被宣王亲自默默按下去了。

    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不知道这位四皇叔是不是要憋什么大招,只等伺机而动。

    连路乘风这么不关心朝政游离在百官之外的野生皇族,都对于近期大势所趋略有耳闻。

    那些无事生非的人们,更是捕风捉影的到处大吼着,宣王即将上位,成为新任太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宣王一党自己在为自家主子造势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皇上亲自下令将游府老爷关押在大理寺候审,而不经过刑部。这是很明显的想要绕开高恕的刑部了。

    莫非大名鼎鼎的严官酷吏刑部尚书高恕大人,也是宣王的人?

    而皇上此举,借礼部尚书何旭之的笔,言及都是上元佳节的礼乐之事,从而带出龙凤呈祥大花灯一案,顺水推舟的就将该案从刑部的职责中摘了出来。

    龙凤呈祥,是天降祥瑞,关乎到国之盛衰。又是在上元佳节大灯会中查备不慎,失了火的,事关礼部职责,礼部尚书自请上表查清此案,也是本职应有之举,合情合理。

    至于给大理寺主审看押,更是顺理成章。涉及一国气运之事,怎能不归入重大要案的范畴?

    那么,这个面目模糊的礼部尚书何旭之,还有看上去只是个墙头草的大理寺卿张自谦,都是皇上的人?

    看样子,最近皇上也听到了坊间传言,甚至是捕捉到了更多的风吹草动?

    众人只道当今皇上因此追念先皇后而一贯偏宠太子,却不知,宣王的锋芒太过强劲,可能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戳中了那颗敏感又防备的帝王之心!

    照皇上此举看来,他恐怕还是宁愿保住太子这个惹是生非心直口快的傻儿子,也不愿让宣王这个八面玲珑手段活络的小儿子踩着自己上位啊!

    靖帝与宣王,君臣父子二人之间,恐怕微妙已久!

    路乘风心中默默推断着,又联想到之前的江氏灭门案中查到的漕帮私屯兵甲一事,不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

    自己这个漕帮督察都没正式上任过一天呢,又揽过来一个春闱科考考官的头衔来,路乘风不由的为自己这个不谙世事宁折不弯的性子感到深深的担忧。

    伴君如伴虎,君王之心深似海。

    史上能够坐稳帝王龙椅的人,有几个不是城府深邃猜疑心又重的?

    也不知道自己还能逍遥快活几天,得嘞,能快活几天算几天吧!

    21世纪时总看那些皇家野史秘辛,还有话本里唱的,“悔不该生在帝王家”,路乘风入京华封皇孙这几个月以来,第一次感受如斯。

    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紧迫感层层压来。用居安思危仿佛也无法概括全面。

    倒像是凫水之人,一不小心被吸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却尚不自知,还在那漩涡造成的美妙声势中拍打着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