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五十三章 中阳县发展

第五十三章 中阳县发展

了一个很大气的名字,叫中阳酒楼,于是史子眇就正式成为中阳酒楼主事。

    随同史子眇而来的一百多孩童还需要安置,刘辩便决定拿出两件大商铺合并改建,建立中阳书院,由周进这位老先生担任院长,教导这帮孩子。周进一听刘辩的这个安排,他心中大喜,口中却称自己无德无能,难堪大任,刘辩安抚一番之后,周进才欣喜的答应。

    中阳书院改建和中阳酒楼建立的事情则由夏恽全面负责,至于何安,他只需要跟着刘辩就行,什么事都不做只负责吃才好。最后剩下尤俭,刘辩则是免了他的山贼身份,消了他以往的罪行,而后又任命他为中阳县城门令,负责看守城门,归属在范稚的手下。对此尤俭特别满意的接受,范稚也欣然同意。

    而后则是土地分化的事情,因为中阳县土地合并严重,先前窦忻提出他们窦氏献出霸占土地,这件事刘辩已经答应了。而刘辩又提出光窦氏献出霸占的土地还不行,县衙的粮食并不多,光靠衙门开仓放粮也支撑不了多久,所以其他的士族也要出力,窦忻直接包揽了这件事情。

    让士族献出霸占土地,再派人丈量土地,接着按照原有地契归还或者直接由县衙出面让百姓认领,确保中阳县每家每户都有耕田,这些事情都交由了荀谌和窦忻负责去做。训练县兵,加厚加高城墙,维修官道与各方设施,这些事情都交由了王越去安排。

    于是在这些事情的主导下,八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窦忻以窦氏族长身份出面,也有着中阳县县丞的身份,连恐带吓,中阳县一干士族豪强纷纷主动献出了霸占的土地。也主要是这些士族也知趣,知道刘辩是真的有手段,前后杨堂,杨晋,杨氏族长和张石全部被杀了,而且杨氏一族整个在中阳县除名,不仅抄家,但有犯了罪的杨氏族人全部被杀,剩下的包括妇人孩童全部为奴。有这个前提在,士族豪强哪有不敢献土地的?

    有了土地,在荀谌、韩奕和窦谅的忙活下,如今中阳县每家每户都有了一定的土地。而在土地这件事情上,很明显刘辩的想法就很多,除了原本属于百姓的土地没有动之外,其他凡是由县衙出面让百姓认领的土地,地契都在县衙手中,土地算是以租赁的方式给百姓使用。粮食成熟之后,田地产量,一半归百姓,一半归县衙。

    所以为了促进百姓认领租赁更多的田地,刘辩便有了田地开荒和屯田的想法。天地开荒这件事情则交给韩奕去做了,至于屯田,刘辩发现他身边也没有懂这个事情的,就暂时搁置。王越练兵,刘同修筑,刘新维护,兵卒这边刘辩不需要多操心。半个月来,他已经完成锻造好一千兵卒所需的武器盔甲,甚至在县衙府库还留了一千多的库存。主要是刘同和刘新从洛阳带领的五百禁军用不到,所以刘辩的压力也不是很大。

    九月一到,中阳书院和中阳酒楼就在夏恽的加班加点之下顺利完工了。主要是刘辩现在在中阳县百姓中的威望很高,百姓一定是他要建立书院和酒楼,许多人都前来帮忙,只需要管饭,都不用工钱。

    书院建立之后,周进带着孩子们则住了进去,刘香儿和刘三儿则陪着刘辩住在县衙,他们三个人可是称呼义兄义妹的,刘辩自然要他们跟自己住在一起了。之前在洛阳皇宫是没有办法,现在来了中阳县,刘辩当然还是像重温以往在史子眇家中的那种感觉。

    酒楼顺利开张,当日刘辩与荀谌等人开怀痛饮,酒水用去很多。而且东汉,酒水可是管制品,百姓不许私自酿造的,皆有官府控制。百姓喝酒也不允许超过三人同饮,除非有聚会之类的名义,也就是没有一个名头理由的一帮人聚在一起喝酒,是要被抓起来坐牢罚款的。当然这些在刘辩这里都不算什么,在中阳县他最大,没人可以管制他。在中阳县他也可以酿酒,他有这个权利。

    于是在酒楼的发展上,刘辩直接提供了很多方案,比如炼制油,搞出炒菜;比如直接搞出烤鱼,烧鹅,酱鸭,卤猪,炸鸡,焖羊肉,焗牛肉等等这些时髦的菜品;比如设置火锅、烧烤、麻辣烫、串串香、关东煮这些吃类形式。当然最主要的是搞出一种全新的酒,浓烈的,纯净的,浓香的酒。

    对此,刘辩当然有办法了,九月一到,天才地宝商店刷新,西河酒直接问世,铜钱一贯一坛。刘辩买的也不多,就先买了一百坛而已,全部放在了中阳酒楼,让史子眇以一百两白银的价格出售。

    刘辩觉得自己一点都不黑,真的不黑!毕竟这西河酒是全新浓烈的,纯净的,浓香的酒,整个大汉朝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欲购从速,过时不候!当然了,刘辩为保西河酒的持续供应,他又买了九百坛西河酒放在了小方世界仓库里面,甚至买下了西河酒的配方,想要交给史子眇,让他尝试酿造,当然还有一众食物的烹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