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汉末之我为刘辩 > 第八十二章 朝中封赏

第八十二章 朝中封赏

提拔起来的,袁隗和他一直不对付,卢植等人虽然看何进不顺眼,却是对袁隗反对刘辩的封赏更加不顺心,于是这三帮人吵的不可开交,张让赵忠等人暗笑不语,刘宏因此心烦便匆匆的散了早朝。

    回到后宫,何皇后询问刘宏说了:陛下何必犹豫呢?封赏咱们儿子的事情,你一个人做主就可以了,那些大臣若是真心为咱们儿子好的,一定会答应的,凡是不答应的,都是不为咱们儿子好的,都是坏人,得防着的。

    刘宏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他就问了:那你觉得该怎么封赏咱们儿子呢?

    何皇后就说了:那自然是让咱们儿子回来当太子了,西河郡那么远,还那么危险,万一咱们儿子伤着了怎么办?

    刘宏便同意了,可是那边袁隗找了董太后商议过了此事,董太后又找刘宏劝说了:那刘辩呢!年纪虽然小,可你的年纪也不大啊!没有必要早早的立太子,倒不如乘着刘辩年纪小,让他在外面多历练历练,多多学习,多长点本事,等过些年再立他当太子,到时候他肯定会把国家治理的更好的。这可是为国为民的大好事情,陛下可不要因为护着刘辩而让他失去了成长的机会啊!

    刘宏就说了:那依母后的看法,我该怎么封赏辩儿呢?

    董太后回答说了:就封他为西河郡王,再封个中郎将吧!

    刘宏想想也同意了。

    接着第三天早朝,刘宏又说了此事,袁隗又站出来进谏说了:陛下,夏恽所说的关于刘辩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的说法,如果是假的怎么办呢?

    何进、卢植等人听了袁隗的话,纷纷大怒。夏恽更是指天发誓的说了:陛下,老奴所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如果有一句是假话,必定让我死无葬身之地。

    夏恽这一发誓,袁隗直接偃旗息鼓,何进、卢植等人接着大骂袁隗包藏祸心,想要谋害刘辩。袁隗立即跪地求饶,一边求饶,一边哭喊说了:臣只是猜测而已,为的只是坐实刘辩的功绩,好让天下人不会认为刘辩年纪小而看低他的本领啊!

    刘宏听了便饶恕了袁隗的猜测,这个时候张让因为也与夏恽接触过,受到了不少刘辩拖夏恽带来送给他的好处,他便出来觐见说了:陛下,不如就派几个人陪同夏恽一起去中阳县宣旨,顺便探明事情的真假经过。如果事情是真的,就封赏刘辩为西河郡王、平北将军,如果事情是假的,这旨意就不宣读,就不封赏,至于如何处置,以后再说嘛!

    刘宏一听极为赞同,百官纷纷同意,袁隗自然也不敢发对。

    而后刘宏便任命了谏议大夫朱儁,中常侍郭胜,学子董昭三个人陪同夏恽一道前往中阳县。其中朱儁是百官推荐出来的,郭胜是刘宏直接任命的,而董昭,这个人根本不在百官当中,但他是袁家的门生,袁隗特意提议出来说是为了验证事实的公正性,应当选出一个与刘辩不熟,或者说是刘辩不认识的人来,这样才可以让天下人都认同。

    对此,刘宏也只好答应了。

    封赏刘辩的事情便定了下来,散朝之后,何皇后又找了刘宏劝说:陛下,本该说朝廷的事情,我一个女子不应该干涉的,可是这关乎到咱们儿子的性命。我这个做母亲的,在咱们儿子小的时候就没有能够好好的陪在他的身边,如今他身在并州偏远之地,一边是鲜卑人,一边是匈奴人,危险重重。我可不管百官大臣们怎么怀疑这事情的真假,反正我是一定相信咱们儿子的,咱们儿子被神仙指点过,那神奇的炼丹之术,陛下又不是没有见识过,应当相信咱们儿子才对。

    刘宏就问了: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何皇后便说了:陛下派人去验证也好,探访也好,我都是不反对的。我只是希望陛下能够多赏赐一些粮食银两、军用物资什么的,让他们一起带过去。这事情要是真的,这些东西也好让咱们儿子平日里面过的好一点,至少能够抵御鲜卑人和匈奴人呀!

    刘宏一听,很是赞同,吩咐张让着手这件事情。张让领了命令,他承受了刘辩很多赏赐好处,自然也没有怠慢。

    又是三天之后,夏恽等一行人终于带着刘宏的旨令和赏赐,浩浩荡荡的前往中阳县而去。

    等着夏恽这边回到中阳县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中旬了,而刘辩这一边早已经剿匪完毕。

    而关于这一次剿匪的收获,也颇为丰盛,至少在刘辩看来是如此。这次剿匪,刘辩采取了先诏安,后攻打的政策,对于一些人数较少,并没有太大祸害的山贼土匪们,刘辩优先派人去诏安。对于那些人数众多而迫害较大的匪徒势力,刘辩是坚定要打的。

    剿匪下来,共杀匪徒一千多人,诏安七八百人,俘获两千多人。其中诏安与俘获匪徒中,取其精壮者补充军队,使得中阳县兵卒人数由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三百人。另外缴获物资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