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活在南宋 > 第四五四章考前三日

第四五四章考前三日

    活在南宋第四五四章考前三日幸福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依稀记得昨日还是花灯节,有美人相伴左右,在街巷寺庙中,唱曲、聊天寻找难得的美景,而今天一睁眼,就已经到了二月中旬。

    礼部省试的时间是三月初三,这当下,全国各地的举子都已经解赴到临安都城,让本就人烟稠密的御街,刹时拥堵的水泄不通。

    不光是城里堵,旁边的西湖亦是舟船林立,吓得躲藏在草丛里正在孵化宝宝的母野鸭,不敢远离巢穴一步,只好辛苦旁边的公鸭子,一趟一趟的给它叼来小鱼虾吃。

    临安,也可以说是杭州。

    自北宋时就已经有了“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美誉,所以说,南宋的都城选在这里,正是图了这点美景,至于离出海口近不近的,主要是皇家人喜欢看海。

    不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东临海崖逃命夭夭,反正自国都定在这里以后,一处原本只有渔业的地方,瞬间发展成四百四十余行,各种市场,交易甚盛,吃穿用度万物所用,应有尽有,这个时代的杭州,犹如一盏发出耀眼光芒的灯塔,照亮了全世界。

    日本、高丽、波斯、大食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朝廷还专门设立了“市舶司”以主其事,每年为国库增收数百万贯税收,这一切,源于临安府人口的激增。

    正所谓“劳动创造财富,人多力量大”,具史册记载,咸淳年间临安府及其辖区各州县,有人口一百二十四万余人,人口的增多,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创造了基础条件。

    当时临安手工业作坊林立,厂内工人甚至实行倒班休息制度,日夜不停的生产出各种精美的商品,尤其是丝织业和印刷业技术的突破,让织造技艺更加精良,生产出来许多精巧名贵的丝织品,通过游商的“马蹄子”行销到世界各地。

    矿业、陶瓷业、造纸业、造船业、茶、糖、盐以及诗词歌舞音律文化都在当时的世界享有盛名。

    所以说当时的南宋,不仅超越前代,甚至已经有了现代化的繁荣,到达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

    杭州特殊的地位,自然吸引了不少国内国外的人慕名而来,白日里欣赏抚媚动人的西湖风景,到了夜里,就去“夜市集”上吃各类,用铁锅爆炒出来的美味佳肴。

    酒肆茶楼、艺场教坊、驿站旅舍等服务性行业争相拿出自己最好的服务和特色,以求你在心满意足后,给他来个好评!

    说临安,自然离不开都城。

    打开與图来看临安,从坚固的城墙中,察觉到一股气势磅礴的感觉扑面而来,忍不住就想把自己紧握拳头的胳膊露出来,与它比较个高下。

    这座城,分内外两座,最南边的是皇家人居住的大内,最北边的就是百姓人家待的居民区,至于靠近大内的地方就是一座座的官衙。

    从皇城东华门之外,往北就是“推出午门斩首示众”的午门,午门继续往北就是六部桥,过六部桥西边就是号称“紫绯两片云”的三省六部众官员办公的地方。

    往北仅挨着的,就是遍布全国州县衙门,通过官道驿站递送到朝廷公文的“都亭驿”,在这里,各处的政务会被秘书丞、舍人、走办等等打杂的绿袍小官,以轻重缓急,分至三省六部各司。

    当然啦,一些地方上的秘密奏折自然会被担任逐房副承旨的黄门内侍直接送进宫中。

    都亭驿往北就是“太医局”,再往北就是长长的小河御街,御街东边是大河,往东就是闲玩去处,而小河御街往西,就是密集的居住区,像“太平坊”、“里仁坊”、“中和坊”许多坊址,期中还混居着太常寺、府学、太学、国子监、武学、甚至各大王府和寺庙道观。

    而狗儿要去的贡院,就在整个大城的西北地,北边就是负责刑狱的“大理寺”。

    说完了外城就得说说内城,也就是皇城。

    这里又分内外两区,内里是人家皇帝一家子住的院子,分南北大内,总名“大内苑”。

    按照居住人群分为以下几种。

    官家之居的殿,有“崇政、垂拱,寝殿曰福宁殿,紫宸、文德、集英、大庆、讲武”等诸殿。

    每处殿都有自己的用处,例如集英殿“临轩策士则御焉”;大庆殿“行册礼则御焉”;讲武殿,“阅武则御焉”等。

    皇帝的老子娘住的地儿叫“宫”,侍奉他老子爹的叫“德寿宫、重华宫、寿康宫”,他娘,嗯……

    奉圣母!叫“慈宁宫、慈福宫、寿慈宫”。

    至于皇太子住的东宫,因为赵构无子,在绍兴二年,领养了宋太祖赵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