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唐第一杠精 > 第222章 鱼龙曼衍有道是潜龙出渊

第222章 鱼龙曼衍有道是潜龙出渊

边谦虚完,手臂却是已被卢楚拖去。

    后者一边往关城下走,口中却是言道:“陈郎中且稍待,某这便回禀越王殿下,言说此间内情。函谷关扼守东西,还是交由陈郎中这般忠勇之人才令人信服!”

    这特么也行?

    陈政懵了。

    若是按照某位黑心东家临行前的推演,最迟不过三天,不说杨侗,便是王世充也会派人来索要关城兵权。

    已然在关内埋下一大堆钉子的李大德,根本就不在乎明面上的力量。交代陈政老老实实听安排就行,要兵权就给他。正好他也顺势回洛阳,方便打听一些内幕消息。

    可谁曾想,来的这位在转了一圈儿之后,却是一副不太想留下的意思。

    别看面上说的冠冕堂皇,卢楚内心根本就是不愿意在外面喝西北风。

    留在洛阳多好啊,白天越王处理政事需要他,晚上家里妻妾睡不着也需要他。而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函谷关,哪有需要他的地方?

    “就这么说定了!还请陈郎中莫要推辞,暂接防务,某这就去写奏表了!”

    待走到城下,把已然交接过去的城防印信又往回一塞,卢楚便急匆匆的找地方写奏表去了,连他带来那两千府兵都不要了。

    “这事儿闹的,该怎么和三公子说呢?”

    陈政只觉得这挺尴尬的说。

    当然了,李大德自己不按套路出牌在先,还指望对方严格执行剧本,那是不可能的。别说是越王杨侗,就连后续得到回报的卫玄都觉得莫名其妙。

    既然函谷未失,难不成是想差了,那货真就只是条打死不上岸的咸鱼?

    整个洛阳上下,谁也没去怀疑过,这姓陈的是不是已经和小李穿一条裤子了。

    这也是李世民最好奇的地方。

    单说履历,陈政历任协律郎、通事谒者、兵曹承务郎等等,都是那种官看着不大却随时能见皇帝的重要职位,也就是传说中的殿内臣。

    按说像这种一般都是老杨的铁杆心腹,比普通的封疆大吏都难对付。可李大德却连面都没露,只让冯月娥出头就给搞定了。

    难不成是……

    李世民的思维刚站在一个亮起红灯的岔路口,就被李大德急忙给拉了回来。

    “很简单啊!”

    某杠精此刻捏着半块桂花糕,在马背上摇晃道:“还记得咱们当初入关勤王的情景吗?当时陈政在函谷关替皇帝传旨,一听咱是河东来的,眼睛都亮了,还向我打听猗氏老家的情况。那我当然得顺水推舟,满足他啊!”

    “所以,”

    李世民扯着嘴角扭头,脸色古怪道:“你拿他家人威胁他了?”

    “二哥你思想怎么这么阴暗!”

    李大德当场叫屈,不满道:“这怎么能是威胁呢?我和他属于相见恨晚,惺惺相惜!他觉得我志向高远,心怀百姓。我也觉得他嗯,是个人才!所以彼此就达成了合作意向,就这么简单!”

    “呵,所以,你就是拿他家人威胁他了!”

    李世民并指点着他,一脸笃定。

    “啧,二哥你这样误解我,真叫人伤心!”

    李大德摇着头把剩下那半桂花糕塞进嘴里,一边大嚼,一边做知己难寻状。

    李世民觉得这货满嘴跑火车,没一句实话,但有句话某杠精没说错,他还真没对他二哥撒过……嗯,没撒过大谎。

    不过他这次收复陈政的经过,也是解释不清且难以理解的。

    看看老李建立唐朝的进兵路线就知道了,打霍邑、打长安、打潼关,但紧接着,却是西征薛举,东讨洛阳。在函谷关这儿,压根儿就没打过仗。

    排除史官故意错漏了某些战役和某杠精记忆出错的可能性,那便只剩下一个解释了:守函谷的不是他们家亲戚,就是铁杆的造反派。

    那造反派与造反派之间把话说开了,可不就是字面上的那些“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嘛!

    “好了,且不说这陈政的事,你且说说,这潼关你又是如何取的?”

    听到李世民询问,李大德急忙收了一脸“悲伤”,挑了挑眉。

    “潼关啊……”

    这便是另外一出双簧了,甚至和函谷关的猫腻其实是同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