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激荡1980 > 第055章 土地融资(上)

第055章 土地融资(上)

天时,听他收起特区目前的资金极度匮乏,严重拖累了城市开发建设的速度,所以就有了一个新想法。”

    “你是想让美林帮我们借钱?”吴洪志脑子转的很快,一下子就猜出了周阳话语中的意思。

    中国建国后,有过两次大规模对外举债的历史。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引进的“156工程”。

    这156个重点工程可以说,奠定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基础。比如像鞍钢、武钢、包钢、一汽、沈飞、哈飞、长虹等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大型国企都是“156工程”引进的项目。

    后因中苏交恶,中国提前偿还了当初引进项目借用的大量外国贷款。于是《人民日报》在1969年宣布,中国成为一个既无外债也无内债的国家。

    而在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之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迅速解冻。于是由一代目亲自拍板后,中国从1973年开始向西方世界第二次大规模引进技术设备,史称“43方案”。

    “43方案”总共向欧美国家借贷了近400亿美元,主要以引进大化纤和大化肥项目为主,使得中国在八十年代基本解决了布料和化肥供应问题。

    不过这些项目大都是政府间贷款,而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引进外资的其他探索也进一步加深。

    比如去年在二代目的支持下,由荣家牵头创立的中国国际信托,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中国国信在特区就设有办事处,吴洪志还和他们打过交道,也从中了解到一些金融运作的知识。

    而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是香港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之一,吴洪志自然也不陌生。

    “没错,土地和房产是香港最普遍的贷款抵押物之一,东湖丽苑的成功已经验证了特区土地的价值。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特区需要的方式,把这些土地的价值变现出来罢了。你们目前的做法是先对一块土地进行三通一平,然后寻找港商进行地产开发,靠卖地回笼资金后,用来开发下一块土地。

    这个方式显然速度慢,还显得很零散,没有整体规划。这也是香港的大型地产集团们,看不上深海特区的地产项目的很大一个原因。

    特区只有从整体上给出一个明确的规划,并在公路、菜场、医院、学校、自来水、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上先行一步,才能让地产公司对投资特区增加信心。

    但基建需要大规模投资,而特区政府恰恰缺少启动资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的悖论。

    两位手里拿的这份计划,是我和同事这几天做的一个粗略推演。以深海特区目前正在重点开发萝湖区为例,如果我们能特区提供1亿美元的资金,你们能不能做出一个足够吸引人的发展规划来?”

    周阳的这个想法其实没什么新鲜的,后世国内的地方政府,谁还没几个xx城市投资公司、xx城市开发公司之类的融资平台。

    当然,后世的国内已经禁止地方政府用抵押土地来直接融资。但现在是1980年啊,特区政府过几年后连“特区币”都准备发行,抵押土地根本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