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孤忠李定国 > 一七二 君臣相见两涕零 移跸入滇弃安龙

一七二 君臣相见两涕零 移跸入滇弃安龙

兵进军两广,收复失地。

    君臣相见恨晚,交谈甚欢,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时分。永历帝见时候不早,遂命诸臣先往朝房歇息,然后传旨御膳房于宫中大摆酒宴,为定国一行接风洗尘。

    待众臣退去,永历帝立即提笔草拟出席酒宴的臣工名单,司礼监太监王坤侍立于一旁,边研着磨,边悄悄瞄向名单,不想一眼就望见马吉翔的大名居然也赫然在列。

    王坤素来对永历帝忠心耿耿,他抬头见四下无人,赶忙对永历帝谏言道:“皇上,莫非您忘了十八先生之事?诸先生可都是惨死于永安侯之手!若不是吴阁老他们以死保护皇上,使秦王没能抓住把柄,皇上怕是难逃此劫?过去秦王把持朝政时,无法惩处此贼还算情有可原,若今日再以大臣之道对之,岂不是寒了众臣工之心?将来又有何人敢效忠皇上?其中利害,请皇上三思!”

    王坤的一席话瞬间点醒了永历帝,他连忙大笔一挥,将名单上马吉翔的名字勾去,然后将修改好的名单交至王坤手中,吩咐其尽快前去安排酒宴事宜。

    且说马吉翔在朝房之中,见众臣纷纷去往赴宴,惟独没有点到自己的名字。一种不祥的预感顿时蔓延遍马吉翔周身,他心知大事不好,不禁后悔起当时没有跟着叶应祯逃往贵阳,然而此时朝房外已有重兵把手,根本无路可走。见此情景,马吉翔不禁万念俱灰,只得找了张座椅颓然坐下,听天由命。

    朝中诸臣早就对马吉翔、庞天寿二人敢怒不敢言,今日见马吉翔不在酒宴名单之中,知其大势已去,于是在酒宴之上相继发难,弹劾二贼依附秦藩,戕害同僚之罪,人人皆曰可杀。

    定国本想趁着群情激愤,将二贼一并拿下处死,不料马吉翔和庞天寿二人已有先见之明,老早就在永历帝面前认罪,永历帝心慈手软,居然开口替他们求情。定国不敢违逆永历帝的意思,只得作罢,命人将马、庞二人暂且收押,打算等到朝廷脱困之后,再做处置。

    由于此前定国在新会战役中损失惨重,实力大不如前,而安龙府又处于孙可望的势力范围内,为防止孙可望孤注一掷派大军前来争夺永历帝,待至酒宴过后,定国便匆匆与白文选返回城外大营,商议移跸事宜。如今大明朝控制的地区也就只剩下了滇、黔一隅之地,既然贵州不能呆,能去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了云南。

    两人经过短暂的商议,一致认为只有将朝廷迁往昆明方为上策。定议之后,定国遂再次赶往宫中,向永历帝禀报。

    见到永历帝,定国立刻开门见山地说道:“皇上,臣与毓公将军一致认为,秦王野心勃勃,随时可能率军犯驾,如今安龙已是险境,为大明江山计,还请皇上尽早移跸昆明!”

    永历帝眼前不由一亮:“去昆明?”

    定国点了点头,继续向永历帝解释道:“安龙处于四战之地,又在秦王势力范围内,臣以为还是应当尽快离去为妥!不久前,黔国公曾派密使前来军中,请臣救出圣驾后,移跸云南。这些时日,臣思来想去,的确也就只有以昆明作为行在最安全。故臣打算请皇上速速离开安龙,暂且避往云南,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永历帝早就在这个山沟里住够了,又常听太监们说昆明四季如春,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自是心生向往,毫不犹豫地表示了同意:“如此甚好,一切听凭西宁王做主!”

    事不宜迟,在得到永历帝的许可后,定国立即自军中挑选出五百名忠诚可靠的将士,由溥兴统领,扈卫宫眷先行一步。

    待至二十六日,定国遂以李远为先锋,领兵三千在前开路,又命吴三省为后卫,领兵三千负责断后。自己则与白文选、靳统武等统率主力兵马,居中保护永历帝君臣一行,浩浩荡荡地由安龙出发,进抵普安,并于盘江构筑防线,以防孙可望来袭。

    在普安休整数日后,大军又继续向西行进,直抵云南境内。

    就在永历君臣抵达云南的同时,二月初四日,南宁府再度被清军攻陷,清左翼总兵马雄部一路追至濑湍,击溃了败逃至此的明军残部,生擒阳春伯李先芳,明军在广西控制的大部分州县亦被清军重新占领。

    二月十一日,定国护送着永历帝一行抵达曲靖府,为确保永历帝的安全,定国在与白文选商议之后,决定将行在暂时安置于此,然后自率精兵先行前往昆明,筹备入城事宜。

    此时镇守云南的是泰国公刘文秀、固原侯王尚礼,以及黔国公沐天波,共计一万兵马。另有王自奇率军五千驻守楚雄,贺九仪引兵五千驻守武定,互成掎角之势。

    李定国率勤王之师进入安龙的消息很快传至昆明,文秀与王尚礼、沐天波二人尚在讨论是否要派人前去安龙打探消息,没曾想提塘又带回了新的消息,说定国扈卫着永历帝一行已进入云南境内,暂跸于曲靖。

    三人见事态紧急,立刻飞檄召来滇中诸将共同商议应对之策。这些将领大多都是孙可望的亲信,听闻定国兵至,有的人建议出兵前去堵截,有的人建议固守昆明以待援军。一时间,诸将各持己见,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