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明祀 > 56、二子错愕不解意、老父细解说包荒

56、二子错愕不解意、老父细解说包荒


    有道是“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若朱厚熜非圣明君主,周启东倒是不会如此做。

    但朱厚熜分明天生神智,乃是万世不出的圣明君主,那又为何不去紧紧抓住?

    而且明朝素来没有说过禁止勋贵、外戚选择科举,只是勋贵自己懒,不想钻研八股文罢了。

    对于勋戚科举,皇室一直抱着是,随便勋戚选择,反正对于大局而言,也产生不了太大影响

    “可即使如此,我朝皇后历来多为北人,偶有南人,事情未必能够如我们所愿。

    且新君登基,必然广选秀女,我儿虽好,却不喜争斗。

    深宫禁内尔虞我诈,这般心性,如何还能生存?此岂非送羊入虎口?孩儿看还是算了,免得糟践我儿性命。

    且万一非皇后,只是区区妃嫔,则在深宫更加难过,儿甚不忍心,还是就此作罢。”

    周包荒将其父之言,再三思考,最后还是摇摇头拒绝。

    盖因历来皇家多争斗,如果选上皇后还好。

    起码乃是正妻,总领后宫,对于后宫赏罚,皇帝都无法干预,如若皇帝太过偏爱妃嫔,从而待元后刻薄,则尚有朝廷重臣维护。

    可若是妃嫔,在斗争之中,没有任何能够依靠之物。

    毕竟妃嫔说白了,便只是为皇家诞生子嗣的工具人,舍此之外,在百官眼中,没有任何用处。

    若是死了,便死了,无任何人喊冤一句。

    不然历朝历代之事,岂非让百官喊破喉咙?

    而且恰巧,周包荒之女虽德才出众,但性格沉静,乃是大家闺秀之风,于争斗一事并不熟稔。

    如此一来,只要不是皇后,十之八九皆是被打压对象。

    这样一来,完全就是给人送菜!

    那又何必为之?

    即使此时教授权谋争斗,那也为时已晚。

    周家虽然不算富裕之家,但也衣食不缺,且周包荒尚有秀才功名,每月领一定禄米,完全不需要做到这般地步。

    而且,以周家想要选一个家境不错,衣食无忧的书香门第来门当户对,简直易如反掌。

    又何必为了当一个国戚,而自决自己后代路程?

    “我儿等有所不知,此次陛下尚节俭,称天家取后,乃娶贤、娶德,万不可尚奢靡之风,孤天子娶亲,只限花费三万白银,故而我料定,想要送女入宫者必不多。

    且皇上只要求各地上报名讳,然后决定即可,未有选秀之心,更只是选一位皇后而已,是故皙颜向使未曾入选,也无须待在宫中,此我儿过虑矣!”

    周包荒没有看邸报,因此对朱厚熜选后之事并不了解,所以才会有如此多误会。

    可是周启东却看的明明白白,此次只选皇后,未有选妃嫔之心,是故此次皇后只有一人会被皇帝选中。

    没有选中之人,也无需如往年一般,留在深宫为宫女。

    这也是为何朱厚熜只选一位皇后之一,若想要妃嫔,宫中侍女多的是,虽然一般现在年龄都在十七八岁以上,但朱厚熜其实更愿意选择年龄大的。

    若非皇后身份不能太过卑贱,朱厚熜连皇后都不想选,直接在皇宫里面随便挑选一个。

    盖因其深知,皇后年龄必然不会比他大上一两岁,甚至只有可能小一两岁。

    可朱厚熜又非炼铜术士,对于这些小女孩,虽然喜欢,但敬而远之。

    当然,皇后这个生物,他同样是准备暂时立起来,不然何故选德?选贤?

    ps:《大明会典卷·之一百五十六·武学》:「国朝自正统以来承平日久,天下军卫子弟多习儒业。

    其勋戚子孙袭爵者,习礼肄业于国子监,被选尚主者,用仪制主事一人教习……

    初以御史提督、后专设本司主事一员提督,严立教条,以储养备用有志科目者亦许应试,其在边徼亦莫不建学设官,为武库司掌行因具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