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太师 > 第一百三十八章:这趟北平没白来

第一百三十八章:这趟北平没白来

的紧。

    释奴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是困难重重,要动的利益太多,俞以丰没那么大能量。

    “眼下太子爷就在北平,你们如果能想出办法来,可以直接奏到太子殿下那里,有太子殿下在还有什么事办不成吗,不怕有阻力只怕没办法。”

    陈云甫见这俞以丰的面色便明白后者在为难什么,便提点了一句。

    北平的情况在复杂,总不可能有盘根错节的江南更严重,连江南的问题朝廷都能办好,何况区区一个北平府。

    不怕有多大阻力,就怕当地衙门连办法都没有。

    那样的话才是真的坐蜡。

    俞以丰的眼亮了一下,他明白了陈云甫的意思。

    只要他能给出一个主意来,那么陈云甫是愿意帮助他在朱标那说话的。

    至于陈云甫为什么不自己来向朱标说?

    北平知府又不是陈云甫,陈云甫脑子有坑来替俞以丰扫雷。

    办这事得罪人的是俞以丰,办好之后立的功也是属于俞以丰的,就看俞以丰自己有没有那个斗志了。

    “其实对这事,下官这两年多来还真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只是一直没有来得及向上汇报,加上也苦于无人教导,担心行将踏错,今日难得大学士当面,想请大学士斧正一番,不知道大学士能否不吝赐教。”

    俞以丰这么说,也是在告诉陈云甫,他背后没什么能量,上头无人,所以才迟迟不敢行动。

    至于所谓的行将踏错,就是指目前俞以丰无党无派,不知道该投向谁,害怕行将踏错跟错山头。

    现在看到了陈云甫,有心投靠,不知道陈云甫愿不愿意接纳。

    “你先说我听听吧。”

    陈云甫微抬下巴,想着先考校一下俞以丰的能力。

    “北平之穷,穷在外因、穷在内困。

    外因便是北元虎视于关外,每年或大或小都会有战火复燃,百姓惊惧无法安心生产。

    内困便是流民众多皆作奴籍,官员商人皆蓄重奴,更有勋将获封于此,众者皆为朝廷基石不敢触碰,故有此难。

    时今宋国公于庆州大捷,只待逐走纳哈出,北平外因可解,便只差内困了。

    下官现在的想法是,先按照陛下当年的诏命要求富贾、宗族大户等强行释奴,再由官府出面采买各官员、勋将府中之奴,释之以土地,纳产出偿官买,随后将这些年被陆续贱价卖出的土地再买回来,按御制分给底农和佃户。

    如此一来,不消三年,北平内困可以得到极大缓解,五年,应该就可以处理好。”

    陈云甫抬头看了一眼这俞以丰。

    后者的提议虽然还有些瑕疵,但方向和核心没有错误,这便很不容易。

    “具疏,这两日交给太子殿下吧。”

    俞以丰大喜,作揖下拜。

    “日后有什么困难和不懂的地方,可以给本官书信。”

    陈云甫站起身拍了拍俞以丰的肩头,留下这句话来。

    “最后,告诉你们北平的教谕,他做的很好,本官希望等将来北平各州县学重开之后,他能将太极书院的这种办法推广开来,让北平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书读。”

    陈云甫今天很满意。

    既见证了义务教育的雏形,又收下俞以丰这么位能干实事的新门生。

    这趟北平没白来啊。

    (首订结果出来了,1600左右,加三更,作者君马上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