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台湾娱乐1971(1-640) > 第 1 部分

第 1 部分

来的。帮会中人遍布各行各业,有不少日后娱乐圈、科技界、政坛、军队、文坛的著名人物,都是帮会出身。以至于后来形成了台湾独特的黑金政治,君不见一个台湾大佬死后,灵堂上最中央的花圈全是政商界、娱乐圈名人赠送?著名导演侯孝贤和四海帮前帮主蔡冠伦就是儿女亲家;那个后来牢底坐穿的阿扁,80年代初不过是竹联帮老大陈启礼的辩护律师;就连台湾三大黑。帮之一天道盟,都是阿扁在坐牢的时候为本地角头策划组建的。

    像后来的著名影视制作人吴敦(把贾静雯捧红那位,两人曾经闹过绯闻),转行之前乃是竹联帮总护法,除了陈启礼,竹联帮就他最大;又比如旅美太空博士王赣骏,这个第一位到太空c作自己设计的实验载荷专家、唯一一位乘坐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亚洲人,曾经就是竹联帮和堂中人。而小说家古龙,成名前也是街头太保,身上一身刀疤。

    好了,扯远了,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说,台湾黑。道正逐步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写本书必须提及这些事情。

    把床整理好之后,小胖子孙希弼拿出自己的零食,问道:“你的手臂怎么了?骨折吗?”

    “对啊,不小心摔的。”王梓钧笑着说。

    “那可真是倒霉。”孙希弼从柜子里搬出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调了下频率,收音机里立即传出甜美的歌声。

    “……我们俩划着船儿

    采红菱呀

    采红菱

    得呀得妹有情

    得呀得郎有心

    就好像两角菱

    也是同日生生呀

    我俩心相印……”

    这是,邓丽君的声音。

    正文 002【大漠英雄传】

    若问王梓钧喜欢哪个歌手,他一定会不做思考地脱口而出:当然是邓丽君。

    邓丽君的歌没有后世歌手的繁杂旋律,也不带那种快餐歌曲的浮躁,而是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抚慰,让忙碌的心灵得到休憩与安宁。

    “天籁之音!”王梓钧躺在床上闭眼聆听,一曲终了,由衷地赞叹。

    孙希弼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赞同道:“是啊,我认为邓丽君是亚洲最好的歌手,我爸我妈还有我姐姐,我们全家都喜欢听她的歌。”

    小子有眼光,王梓钧心中赞叹,眼睛瞟到小胖子手中的书上,打趣道:“这么用功,你成绩一定很好吧。”

    孙希弼有些不好意思地把书放下说:“这不是功课书,这是武侠小说。”

    “武侠小说?古龙的?”李曼问道,这个时候的古龙似乎在写《欢乐英雄》、《流星蝴蝶剑》等书吧。

    “不是,是金庸先生的《大漠英雄传》。”孙希弼说着又翻开看了起来。

    金庸写过《大漠英雄传》?我怎么没听过。王梓钧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穿越到平行空间里去了。

    伸过脑袋去一瞧,发现里面居然有郭靖、黄蓉,王梓钧顿时无语了,这倒霉孩子看的是盗版吧,这尼玛就是《s雕英雄传》啊。

    孙希弼一解释,王梓钧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了,原来《s雕英雄传》的最初台湾版本就叫《大漠英雄传》。其原因嘛,自然是因为太祖爷爷写过一首词,里面提到了成吉思汗s大雕,因此s雕二字被和谐了。

    金庸先生的小说最初被台湾禁了好多本,台湾读者都是看盗版看过来的。至于原因嘛,比如《s雕》里的东邪和桃花岛隐喻台湾蒋家;《天龙八部》里有这么一段:王语焉见两个人在打架,就随口说:这是江南蒋家的名招“过往云烟”啊!所以就杯摧了……

    诸如此类受到波及的倒霉孩子还很多。

    台湾有个作家叫陈映真,因为一些政治因素被抄家。警总人员从他家里搜出一堆马克·吐温的小说,就说:马克吐温不是马克思的弟弟吗?你怎么会有他的书!

    同理可证,当初很多马克思·韦伯的书也都遭了殃。

    甚至连法国作家左拉也逃不了,明明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翘楚,只因为这位外国作家姓名发音接近“左”,被打入左派,也成了禁书。

    王梓钧一听彻底无语了,河蟹神兽真是上天入地无所不在啊,老子都穿越了他老人家还跟着来。

    此时已经是傍晚,孙希弼躺在床上看了一阵小说,蹭起来道:“吃饭吧。”

    “好啊,在食堂吗?”王梓钧问道,他可是好久没有吃过学生食堂了,怪想念的。

    孙希弼连忙摇头,豪爽地说:“你第一次来怎么能让你吃食堂,咱们到外面下馆子去。我请客!”

    王梓钧见他一番好意,也就不好推辞,随他去了。

    两人来到校外的一家四川菜馆,点了诸如回锅r之类的四川名菜,就开始喝起酒来。

    “梓钧,我听你口音,不是台湾本地人吧。”孙希弼随口问道。

    王梓钧回答说:“祖籍河北,随军南撤的。”

    其实上一辈子王梓钧是四川人。

    孙希弼听了一喜,叫道:“老乡啊,我家也是河北的。来,为了这个,碰一杯!”

    “干!”王梓钧举杯道。

    两人几杯酒下肚,气氛就热了起来。孙希弼就是个话篓子,一喝酒之后就说个没完,从班上女生的内k到社会上的帮派八卦,昏天黑地地扯个不停。

    “梓钧,听说了吗,美国要把钓鱼岛让给日本,那可是中国的领土!”孙希弼刚说完《神雕侠侣》里郭靖的为国为民,突然话锋一转,谈起了国际时事。

    “钓鱼岛?”王梓钧突然想起,台湾七十年代轰轰烈烈地民间保钓运动已经拉开序幕了。

    “是啊,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美国有什么资格把钓鱼岛划给日本?你不知道吧,前些天,就是4月10号的时候,美国华盛顿那边2500名华人保钓大游行。听说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参加了。”说着,孙希弼突然小声道,“昨天我姐他们也游行请愿了。”

    “你姐?”王梓钧惊讶道。要知道这时候游行请愿,比后世在大陆政府门口静坐示威还危险,带头的直接当政治犯抓住,敢游行的都不是一般人。

    这是个莫谈国事的年代,你做八卦新闻做翻天都行,但一旦涉及政治,对不起,警总招呼。

    “我姐是台大的学生。”孙希弼得意道。

    难怪,台大的学生都是宝贝,也就他们敢“胡闹”。

    王梓钧当初查资料准备写小说,记得大概今年六月份,还有一次规模更加庞大的请愿活动,请愿人群从学生扩展到老师、学者,以及其他爱国人士。一些人甚至驾着船亲自登上钓鱼岛,几个《中国时报》的记者抢先登陆,在岛上c上青天白日旗,石头上刻下“蒋总统万岁”。不过后来旗子被日方给拔了,又在东京还给了中国人。还的时候旗子是破的,中方说日本人把自己的“国旗”给撕破了,日方咬定是海风吹破的,两边人互相扯蛋个没完。

    对于后世亲日亲美的台湾来说,这个时代真的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民族之魂旺盛燃烧。

    “对了。”孙希弼思维跳跃性实在太大,突然问,“梓钧,还有几个月就联考了,你准备考哪所大学?”

    王梓钧哪里有什么安排?他现在连繁体字都写不全。

    拿张报纸来,通篇的繁体字他都认识。可一旦叫他书写,不是突然忘记偏旁,就是写成简化字。呆在家养伤的一个月,王梓钧不是什么都没做,而是翻着字典不停地练字,可是足足练了一个月,依然有许多时候要写错。

    前世三十年养成的书写习惯,哪里是个把月就能纠正的?

    “我啊,再看吧,我功课不是很好。”王梓钧只好这样说,反问道,“你呢,你想考哪里?”

    “当然是台大。”孙希弼兴奋地说。

    王梓钧无语了,不知道是否该说这胖子自大。在这里考台大,跟大陆考清华的难度没什么区别。

    前几年台湾经济困难,一个青年要是想要翻身农奴把歌唱,最佳的途径就是考上台大;而考上台大后,因为台湾前途难测,许多人又选择去美国。因此当时有句话,叫做:来来来,来台大;去去去,去美国!

    王梓钧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孙希弼闲聊着,突然发现饭馆外飘过去一道熟悉的倩影。

    林清霞?

    王梓钧整个人呆了一下,他敢确定,刚才从店外走过去的女孩子就是林清霞。黑色的学生制服,齐耳的短发,脸上写满了稚嫩,但已经有了美人的模子。

    “怎么了?”孙希弼见他发呆,奇怪地问。

    王梓钧一笑,解释道:“没什么,我在想毕业以后的事情。”

    ——————

    ps:这几章说了许多题外话,不是骗字数,而是想简略的介绍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毕竟读者对那个时代那个地方不是很熟悉。

    正文 003【假洋鬼子】

    “起立!老师早!”

    “同学们早,请坐!”

    第二天一大早,王梓钧就与孙希弼来到教室,开始了他这一世的学生生涯。

    教会学校的课程与普通学校不大一样,比较重视外文,国文课反而相对较少。好在上辈子王梓钧是影视歌三栖明星,满世界到处跑,英文听说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写作差一点而已。

    而那些理科课程实在坑爹,上辈子王梓钧就勉强及格,可过了那么多年,知识早忘得干干净净。上课的时候听着一个个貌似熟悉的理科词汇,王梓钧就像在听天书一样。

    装模作样的听了两节课,王梓钧实在无法忍受,干脆拿出纸笔开始练习硬笔繁体书法,继续熟悉用繁体写字。

    一边写,王梓钧一边思考着未来的发展。

    如今王梓钧家里的状况不是很好。父亲退伍前只是下级军官,这样的军人在台湾至少数以万计,政府不可能逐一安置。退役后一家人挤在永和镇的眷村里,父亲靠替人理发为生。

    而王梓钧的大哥由于把母亲活活气死,因此被逐出家门,已经两年多没回来过了,听说过得也不是很好。二姐是一个纱厂的工人,每个月工资不到两千,活得也很辛苦。

    王梓钧对这一家子并无多大感情,但这一个多月来,二姐对他的溺爱,他是完全看在眼里的。而父亲虽然一直是白眼相向,可是托关系把他塞进恒毅高中,恐怕是连棺材本都拿出来了。

    王梓钧这个人心软,看不得别人对他好,总要千方百计的回报恩情才会心中无愧。何况,父亲和二姐的关心,让初中就失去双亲的他再次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现在当务之急是赚钱,让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的二姐不再那么劳累,让愈见苍老的父亲不再为生计而忧愁。

    作为竹联帮战斗堂的头目,王梓钧这些年也攒了些钱。不过由于他出手大方,因此大多都花了,存起来的并不多,大概只有一两千块。这相当于中产阶级半个多月的工资,实在做不了什么。

    上辈子王梓钧的谋生手段不外乎导演、唱歌和演戏,后来又沦落为二线写手,因此勉强可以加一个写作。导演和演戏是不用想了,王梓钧知道一个毫无背景的新人混出头有多难。至于唱歌嘛,此时的台湾乐坛刚刚进入民歌时代,李曼实在是没把握后世那些经典歌曲能够在此时火起来。毕竟领先时代10年会被誉为天才,可领先时代100年则会打入异端。

    那么最具c作性的就是写作了。

    传统文学自然不行,政治环境太恶劣,后世宝级作家黄春明先生此时的著作常常徘徊在被封杀的边缘。最赚钱又没有风险的自然是写武侠小说,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古龙……这些人哪个不是靠写小说赚得钵满盆满。

    确定了方向,王梓钧立即考虑着该剽窃哪一本小说。

    其实剽窃哪有重生小说里说得那么简单,几十几百万字的书,那些细节谁记得下来?

    王梓钧反复地回忆关于武侠小说的历史,如果要剽窃的话,最好的选择是黄易、温瑞安、九把刀等人的作品。介于现在的政治环境,黄易带颜色的书直接排除,九把刀和日后思想偏激的网文直接排除,这些写出来纯属找麻烦,估计还没出版警总就找上门来了。

    那么温瑞安吗?此人虽被誉为武侠四大宗师,但王梓钧不是很喜欢。温瑞安前、中期作品令人惊艳,后期作品纯属坑爹,这跟古龙刚好相反。

    要不写《英雄志》?王梓钧脑袋里开始回忆着《英雄志》的情节。

    关于这本号称“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的神作,王梓钧学生时代看了不下十遍,后来也一直存在电脑硬盘里。

    想着想着,情节逐渐清晰起来。王梓钧脑袋里突然浮现出一副画面,我的电脑:本地磁盘(c:)、本地磁盘(d:)……

    怎么回事?

    王梓钧点开d盘,发现那竟然是自己重生前用来码字的电脑。硬盘里装着数百首歌曲,几十部经典电影,还有各种剧本、小说和资料。

    尼玛,这是重生有木有,怎么变成了玄幻。

    (作者:本书有且只有这个金手指。作为合理党,个人认为凭空剽窃小说纯属扯淡,随便拉出一个武侠迷让他先看一个星期《天龙八部》,再让他默写,你看他写得出不。同时,王梓钧的电脑里不会什么都有,仅仅是一些相关资料和喜欢的作品而已。)

    王梓钧点开一个叫做“小说”的文件夹,很快找到了《英雄志》的电子书,不过立马就被泼了一盆冷水。

    孙晓这个死太监,一本《英雄志》写了十多年还没完本!王梓钧现在急着用钱,哪有那么多时间去编结局?

    “好吧,重新找一篇。”王梓钧开始不停地搜索,发现许多经典的小说都不能现在拿出来,比如梦入神机的所有作品,拿去出版社的话,绝对会被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扔一脸。

    有了!

    王梓钧激动地点开《搜神记》,这本具有传统特色的神怪小说绝对能获得认可。

    写了一个下午,后面那个叫做文英的女同学用笔头不断戳着王梓钧的背,小声提醒道:“喂,老师问你话呢。”

    “啊?”王梓钧一脸茫然地站起来,他根本不知道这老师问的什么。

    王梓钧无辜的表情引来全班哄堂大笑,讲台上那个穿着教袍老师脸色非常不好看,问道:“这位同学,你来说说,《出埃及记》中的以色列人,后来在埃及遭到了什么待遇?神通过这件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对了,教会学校嘛,这堂课是讲的《圣经》。

    “呃,好像是成了奴隶。”王梓钧想了想,有点不确定地说。

    至于神要告诉什么,鬼都不知道。

    那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华人,英文名叫艾伦,一身教袍穿在身上显得有些宽大,脖子上的十字架不停地晃悠。

    艾伦老师几步走到王梓钧旁边,拿起他写了几万字的小说,皱眉念道:“《搜神记》?神农氏……”

    看了片刻,艾伦脸色骤变,连连手划十字,口中念着“阿门”、“愿神宽恕”之类的话,哆嗦地指着李曼骂道:“你,你竟然写这些东西,你这是渎神!出去,滚出教室!out!”

    怎么回事?

    王梓钧实在想不到这老师居然反应如此之大,看他激动的样子辩解根本无效,抬杠更是图惹烦恼,于是很光g地站起来出了教室。

    “哗!”艾伦颤抖着双手将王梓钧写的稿子撕成粉碎,却再也没心情讲课,拂袖而出。

    看着含怒离开的艾伦,全班的学生都莫名其妙,不知道王梓钧写了什么,居然把老师气成那样。

    “快,拼起来看看。”一些学生捡起地上的碎纸片,七手八脚的拼起来粘在一起。

    “别挤,别挤,我给大家念就是。”孙希弼这胖子在最中间,差点被一堆人压垮,连忙大叫道。

    “快念快念,到底写的什么?不会是艾伦和修女幽会的故事吧。”一个男生促狭地说道,招来一阵哄笑。

    孙希弼也很好奇,他撑着桌子,连忙念起来:“《搜神记》,《刹那芳华曲》:朝露昙花,咫尺天涯,人道是黄河十曲,毕竟东流去。八千年玉老,一夜枯荣,问苍天此生何必?昨夜风吹处,落英听谁细数。九万里苍穹,御风弄影,谁人与共?千秋北斗,瑶宫寒苦,不若神仙眷侣,百年江湖……”

    “好词!”一人喝彩道。

    “写的什么歪诗啊,难道是艾伦写给谁的情书?”

    “放p,艾伦那个假洋鬼子,平时说话都夹着英文单词,哪里有这么好的文笔!”

    “那他发什么火?”

    孙希弼见周围嘈杂起来,连忙大声说道:“别吵别吵,刚开始呢。这是题头诗,《三国》、《红楼》里都有。”

    一些喜欢文学的学生眼睛一亮,显然是这首词已经将他们打动,纷纷道:“快继续念啊,是小说吗?”

    “咳咳。”孙希弼装模作样的清着嗓子,“楔子:正午时分,烈日当空,海风炎热……”

    等到孙希弼把楔子念完,一些学生失望道:“什么乱七八糟的,还有魔法,还有怪兽,怎么不是武侠小说?”

    另一些学生则不满道:“打什么岔,我觉得很好啊,胖子快继续念。”

    “第一章,神农使者……”这次足足念了大半个小时,学校放学大家亦不知觉,等到孙希弼念到龙女雨师妾出场,突然乍然而止。

    “怎么不念了?”听得入神的众人连忙问道。

    这时候的娱乐远不如后世丰富,基本就是小说和电影。去年黄俊雄的布袋戏(想来有读者看过《乱世狂刀》)搬上电视,连演五百八十三集,最高收视率达到恐怖的97%。当时因为家家户户同时开机,导致许多地方电力不堪负荷发生大跳电。

    由此可知此时人们对于娱乐的渴求,像《搜神记》这样不同于传统剑仙和武侠小说的神作,怎么会不吸引他们?

    “没了……”面对大家渴求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