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慢慢呻吟 > 第 1 部分

第 1 部分

翁上元用五元钱便把婚宴置办齐备,当不是诳人之语。

    酒喝到兴处,几个兄弟开始打酒趣,硬要新嫂子刘淑芳也喝上几杯。刘淑芳正推辞间,兄弟们的几杯酒已一齐举到眼前。刘淑芳已没有了退路,接过其中的一杯,施了一个谢礼,慢慢地喝下去。没想到酒杯一端,几个兄弟更有了说辞:

    “不能偏心眼,兄弟都是一样的,要喝,兄弟敬的酒就都得喝下去。”

    刘淑芳表现出惊人的爽快,“喝,兄弟的酒都喝。”

    酒喝下去之后,刘淑芳的脸上放出动人的光彩,在场的汉子无不为之心动。兄弟们的兴味便更盎然起来,一起哄着,来敬第二轮酒。

    翁上元过来挡驾,“淑芳她不会喝酒,硬喝几杯给哥们儿们助个兴子也就罢了,莫再哄了。”

    翁上元不挡则已,一挡倒激起了汉子们的犟劲,反而不依不饶了。翁上元劝挡的声音被激昂的叫酒号子淹没得无声无息,他感到无能为力。

    刘淑芳反而没有一丝窘色,“好,好,只要兄弟们高兴,嫂子也就豁出去了;但有一个条件,日后,嫂子说话在你们面前得算数。”

    “嫂子说一不二。”几个兄弟高声应承。

    一个兄弟敬上一杯酒来,淑芳一手接过,“兄弟,日后嫂子叫你做只羊——”

    那个兄弟双手往头上一竖,“那我就咩、咩、咩……”

    刘淑芳一饮而尽。

    又一个兄弟端上一杯酒来,淑芳还是一手接过,“兄弟,日后嫂子叫你当一只公j——”

    那个兄弟脖颈往上一耸,“那我就咯儿、咯儿、咯儿

    刘淑芳便又一饮而尽。

    新一轮酒喝完,刘淑芳己脸红如蟹,嘘气如风,兰步如蹈,嘴上高声喊着一个字“喝、喝、喝喝……”

    于是满场都是烂熟的笑声。

    沸腾的气氛,使几个叔公也兴奋起来,“淑芳,咱岭前岭后有个说法,叫作‘三天之内,没大小’,叔公们也都敬你一杯。”

    刘淑芳便笑着要去接酒杯——

    “做叔公的怎么这么不正经,这不是趁火打劫么!”翁息元站起来,脸色严竣肃然。

    几个叔公怔了,索然地落了座。

    翁上元感到气氛有些生涩,便腆着笑脸依次敬几个叔公的酒。

    几个叔公均不领盏,气咻咻地说:“你三叔正经,请你三叔喝。”

    便敬三叔。

    翁息元对翁上元说:“把你几个叔公的酒都满上,我替他们喝。”

    翁息元便独自举杯——一杯,两杯,三杯……喝得空气滞重起来。翁息元哈哈大笑,“哥们儿几个,息元得罪了!切莫计较,息元给大家唱一支酸曲,叫(钉大缸),给大家助助兴,酒还是要喝,这是喜酒。”

    翁息元走到一个空场上,扭摆起来,嘴里哼着开场的曲调。调门还未哼出意思,咕咚跌倒了,便迅即爬起来,接着哼那其实很简单的音节。如此“咕咚”了几次,酒宴上的沉滞已杳无踪影,人们又沸腾起来。笑浪中,翁息元的过门终曲哼完,便唱:

    大锔子钉了三百六,

    小锔子钉了二百双;

    剩下一个锔子没地方钉,

    钉在王大娘的脚后跟上。

    “翁息元,你假正经,你唱的不是原曲,唱原曲!”人群里喊。

    翁息元脖子一缩,吐了一下舌头,“好,好,唱原曲,唱原曲。”

    大锔子钉了三百六,

    小锔子钉了二百双;

    剩下一个锔子没地方打,

    钉在王大娘的p股门上。

    “这就钉对了!”人们兴奋到了极点,酒喝得更为酣畅。

    唱完酸曲的翁息元终于醉倒了,被人搀回家去。

    子夜,闹酒的人们散去,翁上元不放心为救场而醉倒了的三叔。他点了油灯到了三叔的屋里——

    “三叔,三叔,你没事吧。”

    翁息元眉眼紧闭,毫无声息。他睡得太沉了。

    翁上元端上灯盏,准备出门。突然,从翁息元紧闭的双眼中,两颗泪珠无声无息地滚下来。

    看到那泪珠,翁上元不寒而栗。

    他跌跌撞撞地跑出了三叔翁息元的家门。

    第二章

    一

    翁上元的喜日子刚过三天,父亲翁太元就召开了家庭会,会议的主题是商量翁上元分家的事。

    翁太元说:“上元,你们哥儿们弟兄多,我手头又不宽裕,都聚在一堆,日子不好拆兑。既然你已经成家了,就分开过吧;这对你也是好事,早分家,早立门户。”

    翁上元感到太突然,“这不太合适,我刚结婚你就扫地出门,会让旁人说闲话。”

    “谁的日子谁掂配着过,关别人蛋疼!”翁太元有些不高兴。

    “分家要首先有地方住,我连房子都没有,朝哪儿住。”翁上元提出了实际问题。

    “自己盖嘛。”

    “我连钱都没有,拿什么盖?”

    “自己去借!”

    翁太元扫地出门的决心已下定了,翁上元感到已没有别的出路,就说:“既是盖房,你作老家儿的也应该给点儿帮配,不能光站着说话。”

    “祖上留下的两棵大杨树交你去砍,成柁当柁,成檩当檩,别的就你自己c持吧。”翁太元不耐烦地说。

    “那么,就把家里的钱借给我点儿。”翁上元请求着。

    “不借。”翁太元答得极干脆。

    “为啥?”

    “家人之间不借钱,再说,我是一个贫农,没钱可借。”翁大元把话口给堵死了。

    “不过,我可以给你指个路子,”翁太元毕竟还是个作老子的,还是为翁上元着想,“你去找你三叔,他准备娶媳妇攒了几个钱,眼下他用不着了,你可以先借着用。”

    一想到跟三叔翁息元借钱,翁上元就感到有些别扭;但事已临头,无路可走,便还是硬着头皮去借。

    翁息元看着拘涩不安的侄子,说:“媳妇就是那么好娶的么?”然后嘿嘿一笑,这一笑,意味深长。

    翁上元怀揣着借款走出三叔的房门,黑黝黝的天空上已有了几颗稀稀落落的星星。在刚刚开始的幸福生活中,他感到了几丝苦涩。

    二

    房子盖起来了,也置备了两三件必备的家具,当然也少不了锅、碗、瓢、盆掌勺的炊具。但还未来得及品尝出在锅碗瓢盆交响乐中家庭小日子的温馨滋味,村里开始吃集体食堂了。

    吃集体食堂,是个新奇的事物,人们兴奋异常。人们只须按村里的吩咐去出工出力,干集体的农务,而不用耽吃喝之虞。收了工村里人簇拥在大庙里,尽情地吃大灶,把肚皮都吃大了。

    但吃了不到半年的集体伙食,大灶上的吃食却突然清寡起来——人们吃不上干粮,每顿喝稀可鉴人的大锅粥。村民的怨声顿起,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成了一种公开的存在,农忙成了农闲,生产搞不上去,庄稼也长得很勉强。

    入秋,收成大减;有限的几囤粮食,断了集体食堂的前景——为了能把食堂撑过年去,大锅粥里掺进了玉米轴磨成的粉,吃到肚里感到疙疙瘩瘩,人们都得了便秘,苦不堪言。

    收秋的最后一天,翁上元奉命到南沟收几垅地瓜。那地瓜长得也不火,但从土里刚刨出来,紫红的皮上也泛着润泽的光,让人体味到地瓜r那脆美的口感。翁上元用衣袖擦去地瓜皮上的泥土,一口咬下去,汁y溅出来,甜润了整张干渴的喉嗓。他不顾一切地吞咽起来,不太长的光景,那被饿耷拉了的肚皮便饱满得不能再饱满了。

    一种慵懒的甜蜜感觉使他睁不开眼睛,他倒在地瓜蔓上睡着了。

    他梦见荡漾的海面上浮出来几条大船,船上装满了白花花的馒头;岸上成群的人疯狂地呼喊着,叫大船靠岸。大船走得极慢,性急的人们便纷纷地跳下水来;在水上沉浮了几下之后,便都没了踪影。他站在岸上望着沉下去的人影,惊骇极了。刘淑芳站在他身后,“人家都抢馒头去了,你怎么还傻站着!”他不敢说害怕,只是更踌躇迟疑。刘淑芳很生气,一脚踹过来,“你给我下去吧,亏了还是个大老爷们儿!”他一头栽下去,大喊一声,瞪开了眼睛——

    地瓜地上,刘淑芳果然咻咻地看着他。

    “都开晚饭了,怎么还睡在地里。”刘淑芳说。

    “我已经吃饱了,回去不回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吃啥了?”

    “吃地瓜。”

    “你真是个背时的货,今天晚上改善伙食,吃精粉捞面。”

    听到精粉捞面,翁上元的口涎出溜地流下来;但他溜圆的肚腹不给他争气——上边想吃,下边胀满,急得他直跺脚。

    “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好,半年多了,才有的一次面条啊!”翁上元急得居然流出泪来。

    “看来就只有一招儿了。”

    “啥招儿?”

    “往外抠。”

    翁上元便依着刘淑芳的招数用指头往外抠。但只是干呕,并呕不出东西来。整把指头都抠进去了,依然如故。

    翁上元,眼白翻着,脸子扭曲着,一派受难之相。

    “我刚吃饱,肚子有些沉,我给你屙一泡。”刘淑芳说。

    “你屙一泡有什么用?”翁上元迷惑得很。

    “叫你闻一闻。”

    翁上元恍然大悟,“那你就快一点屙!”

    刘淑芳便蹲下了。翁上元迫不及待地凑上去,盯着那两片白白的臀尖。

    物质终于生产出来。那是好吃食酿出来的新鲜货,味道锐利,直直地刺进翁上元的七窍之中。翁上元感到了一阵窒息,但待那瞬间的窒息像塞子一样被翻腾的酒y冲开一样,翁上元腹内的物质喷薄而出——

    吐出了今天的地瓜。

    吐出了昨天的玉米轴粉子粥。

    吐出了母亲连同血脉一并给他的生命汁y。

    ……他把自己吐空了。把自己吐成一条装里捞面的口袋。

    到了公共食堂的大锅前,眨两眨眼的光景,这条口袋便被面条装满了;又圆圆地鼓起来,鼓得不能再鼓,如果再轻轻地敲一下,这张鼓面就会豁地爆裂开来!

    翁上元捏着喉咙挪回家去,偎进炕角的旮旯便再也没有力气站起来。

    就如此这般,他整整坐了三天三夜。

    当他终于可以活动活动肚腹,慢慢地站起来的时候,公共食堂宣布解散了。

    三

    公共食堂散了以后,开始以队为单位按劳决算。所谓按劳决算,就是每天到队里干一天的活,叫出一个工;出一个工,精壮劳力记10分,妇女劳力记75分。每户有个工分册子,每晚到队部由会计给各户记分,记到年终,算出总分,按总分结算出现金。按工分结算,就要有个分值;年景好,队里收入高,分值就高。但后岭是个穷村,分值从来就没有高过,精壮劳力出一个工,也就是10分的分值,总是在三分人民币左右。那时,三分钱能买一个油饼,所以山里把这种低分值的生产队叫“油饼队”。

    后岭是典型的“油饼队”。

    因为年终才结算现金的特点,社员吃粮由队里分给,叫分口粮;口粮钱在年终决算时再扣除。由于吃食堂把人们的肚子都吃大了,挣工分后的第一年,人们的口粮吃得多,到年底决算的时候,扣除粮食钱,几乎没有再算出现钱来的;相反,大部分社员还欠队里的,“超支户”便这样产生了。

    翁上元自然也是“超支户”中的一员。

    第一年超支了,还不了三叔的借款,三叔也没有吱声;他一个人分家另过,有祖父分给他的一份家产,也不缺钱花。但翁上元心里有数,明年无论如何也要把钱还上,等三叔说出话来的时候,亲戚之间也会生三分。

    第二年一开春,翁上元与刘淑芳准备大干一场,多挣几工分的时候,刘淑芳怀孕了。

    翁上元当然高兴得很,在高兴之余便是怎么也抹不去的愁烦。

    “上元,别发愁,崽儿是咱自己个儿的,怎么都得要;工分是挣给咱三叔的,怎么都得挣。我没那么娇气,工照样出,小心点儿就是了。”刘淑芳款语释愁。

    翁上元感到磨不开面子,“怎么能呢,你就在家怀孩子,我能养活你。”

    “你拿什么养活呢?就这个没钱没粮的家底,就甭再说漂亮话了。”刘淑芳爽快地说。

    翁上元尴尬极了,红透了脖梗,久久不说话。

    就这样,刘淑芳挺着肚子出工,吃食上也不要求特殊补养,反而省吃省喝,能吃稀的不吃干的,能以菜代饭的,不煮一把口粮。刘淑芳的美德叫翁上元无话可说,他能报答的,就是处处顺从淑芳,事事听从淑芳。每天收工回来,翁上元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淑芳洗脚揉脚;晚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淑芳舒舒服服的倚在被垛上,他用一只缺了口的口琴给她吹曲子。曲子一响,刘淑芳的少女情怀便泛滥开来,扯开五音不全的嗓子,唱那时的歌子。那尖厉破裂的歌声吓得家猫跑出门去,但翁上元却不迭地叹道:

    “好听,好听,好听得很哩!”

    十二月份的小北风刺得人的骨头都疼;惜命的人都。“窝一在暖屋子里偎熟地瓜吃。但刘淑芳却还与一伙精壮汉子在山地上垒堰1。快到中午了,在猫腰时感到肚里一阵抽痛,便蹲在了地上。

    1垒堰——山里梯田被水冲垮了墙体,入冬时又重新砌上。

    “淑芳,怎么了。”翁上元跑过来。

    “好像是神了。”刘淑芳低声说到。

    “那就别再动了,静静地蹲一会儿吧。”翁上元关切地说。

    “不行,我要尽屎。”刘淑芳急切地说。

    “那我就扶你去厨。”翁上元把刘淑芳扶到一边背人的草窠子里。

    翁上元扭身要走,刘淑芳哇地一声大叫:“上元,我厨出来了。”

    翁上元看到了淑芳身下的一片血光,血光中蠕动着一块血r。

    翁大元出生了!

    四

    翁大元出生之后,队里就开始决算。翁上元两口子总算结出了几个现钱,钱尚未在手里焐热,就全部还了三叔的债;剩下几个零钱,就割了几斤r,预备着过年。他心里兴奋极了,觉得生活是有奔头的。

    三叔翁息元拿到翁上元的还款之后,转身就向队里买了一些余粮;他听人说,后几年要大旱了,存些粮食有冬无患。他叫翁上元帮他把粮背回去,翁上元很高兴,高兴他能帮翁息元干点什么。

    粮食背完了,翁息元留翁上元吃饭,“咱爷儿俩喝两盅。”

    “不了,淑芳那里有崽儿拖着,等我去做饭。”

    “咳!没几天,也有崽了,变化真是大哩。不过,一个挺自在的爷们儿也变得不自在了,连口酒都喝不安生,也让人怜的烘。”翁息元的话有一丝讥诮。

    “您自己个儿喝吧,对机会再陪您。”翁上元转身要走。翁息元挥一挥手,“慢点儿,跟你撂个话儿,等明年亏粮了,你还可以跟三叔张嘴,这些粮,咱替你们留着,你们不吃谁吃。”说完,嘿嘿地干笑起来。

    翁上元心里有些反感,觉得这个三叔有些y损——我刚还完帐,你就希望我亏粮,你怎么不给咱念个好?也难怪,自从爷儿俩相了一个刘淑芳之后,爷儿俩的关系便显得不那么自在了;俩人谁也感觉得到,但是谁也不说。

    翁上元说:“三叔,谢您的好意,您留着慢慢吃吧。”

    望着翁上元远去的背影,翁息元心中漾上来一股浓浓的醋意,一拳砸在粮袋上,“你早晚还得来求我。”

    五

    过了年,翁上元就去找母亲,“娘,跟您商量个事。”

    “啥事?”

    “您看,淑芳给您生了个大孙子,是您老的福气;淑芳想出工,您就给看看孩子。”

    “不看。”

    “为啥?”

    “就你们出工挣工分?我也得挣工分。”

    “我们养着您。”

    “不用,我一个革命老党员,身不驼背不弯,用你们养着?”

    “不是那个意思,是想让您给儿女帮村帮衬。”

    “不帮衬。谁的日子谁过,用啥帮衬?”老太太极执拗,翁上元感到说服无望,心里便有几分恼怒,说:

    “您连儿女都不帮衬,等您动弹不了了,做儿女的可也不管您。”

    “你们瞧着办。”母亲依然执拗。

    “那就不管。”翁上元有意激怒母亲。

    “不用你们管,真到了动弹不了的光景,我就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用不着看你们的脸子。”老太太话语铿锵。

    母亲是个远近闻名好强的人,那年村里驻进一个排的八路军伤兵,到年关吃不上r,她不顾公婆的打骂,把公公家的一头肥猪赶出来,一刀捅了,架上大锅给兵们炖r吃。兵们吃着r,流着眼泪管她叫姐,都撂下话,等有了出头之日,一定回来报答她。后来这些兵,一些个死了,一些个果然都当了不小的官,但都顾不上回来瞧她。村里有人讥她:“你看,你看,你的r不如喂狗。”她跳到墙上,“r你娘个x,老娘的r爱叫谁吃谁吃,咱心甘情愿,咱有那个瘾!”讥讽她的人便不敢吱声了,从此她也落下了个“老鸹嘴”的称号。

    翁上元想到了母亲这个称号,情急之下竟顺嘴出溜出来了,“真是一张老鸹嘴。”

    老太太终于被激怒了。大喊:“翁大元,你快出来,你瞧瞧你养的孽种,竟敢叫他娘的外号,你要是不管一管,我就撞死在你脚下了。”

    翁太元从屋里出来,白了翁上元一眼,顺手便给了他一个耳光。翁上元捂着酸辣的脸颊,拔腿就跑到街上去,放声号啕起来。

    人们都从屋里跑出来,围在他身边。待他擦了一把泪眼,看到这个阵势,不禁吓了一跳;他倏然站起身来,从人缝中钻出去,跑回家去。

    翁上元的号啕,其实刘淑芳早已听到了;待落魄而归的人儿跌进屋来,她说到:

    “翁上元,你是长把儿的吗?要是,就甭指望谁;孩子咱生得起,就看得起;横竖没两年光景,一咬牙,就过来了!”

    “淑芳”——泪涟涟的汉子把媳妇一下子抱住了。

    六

    这一年,刘淑芳没有出工,翁上元虽然风雨无阻地一个工也没歇,但“油饼队”的收入水平,还是没让他挣足了口粮钱,他超支了,欠了队里的钱。

    第二年,刘淑芳披挂上阵,翁上元的儿子翁大元开始了他苦难的儿童生涯。

    两岁的儿童可以用小勺扌汇玉米面糊糊了,刘淑芳使每天早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