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31 部分

第 131 部分

,那快快说来,老夫等人可是久思无计呢。”

    “小婿遵命!”无奈,只得领命,凑到了壤平道行军大总管张亮张大伯的跟前,干巴巴地挤了个笑脸道:“张大总管,末将有个问题,水军有多少舰船,每船可载人多少?若是军马器械齐备,可载几人?”不是不想笑得亲切一点,可问题我跟这位不太熟悉,加上刚才被嘲笑了一顿心里边窝火得紧。

    张亮这位水军统帅微微一愣,并没有理解破高句丽的拦截跟他的船只情况有什么联系。边上,李靖伯父鹰目一闪,轻声言道:“张总管,怎么不言了?”

    张亮见是大唐军方第一人问话,肃容恭敬地答道:“运输军粮的船舰四百,战舰五百艘。若是单论载人,运粮船每艘可载三百人,若是战舰,可载人者楼船五十、斗舰两百,楼船每艘可载军士八百,斗舰可载军士五百。若是军器兵马齐载,运粮般不过百人,楼船约可载近三百,斗舰两百。”

    李道宗掐指一算:“这样一来,楼船可载一万五千,斗舰共可载四万,而运粮船可载四万,我们大军可用不了这么多船吧?”

    张亮点了点头,不过接着道:“这是满载,如此一来,舰船过沉,难以行驶,若是少一些,既可无碍。不知道房将军问这有何意?”

    我站到了沙盘跟前,仔细地打量起了地图,这可是根据进奏院的工作人员提供的详细情报所绘制精确度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军事沙盘,良久,我心中总算是有了计较,深吸了一口气,手指在沙盘之上犹豫了半晌,方自点在了一个并不起眼的另一个河口:大同江口。我知道后世的地名,不过眼下,在大唐人的嘴里把他叫做潢水,而高句丽的都城也就恰好驻立在潢水之滨入海口上游。

    -----------…

    嗯,在这一点上,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我既不是疯子,也不是变态,更不是吃饱饭了没事干耍人玩的无聊人士。美国佬跟我的战略思想虽然一样,不过,我们的战略重点和实际打击目标有所不同。

    美国佬想的是包抄,并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而我们,则是要以一个有力而坚决的右勾拳,避开对方的防守,狠狠地击打在对方的要害之上。

    至少我不会拿我们大唐将军的生命来开玩笑,仁川为啥子会成为后世的著名战例,就是因为它的地理难度极大,几乎所有地理书籍对仁川的描述都少不了这样一句话:‘外有小岛屏障、潮差大‘,充分说明了仁川港外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仁川港海域是亚洲潮汐落差最大的,最高可达九米多,仁川港在平时尤其是退潮时,近岸淤泥滩长达五千余米,这样的地形,让大唐军人去登陆,跟戏弄人没什么区别,眼下可没什么潮汐预报,万一出了什么p事,倒霉的就是我这个出主意的年轻俊杰。

    不被这一帮子如狼似虎的老兵痞给生撕了才怪。再说了,仁川离高句丽的都城还有老大的一段距离,把将士们全丢在仁川,大伙上了岸又累死累活地走回头路,那根本就是吃饱了撑的,对于大唐这一战来说,根本就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助益的登陆地。

    “……末将称之为:斩首行动!为什么叫斩首行动呢?即用巡航导?咳咳咳!”还好,我一阵狂咳让大家不明所以,希望他们都没有听清楚前面的那个词,清了清嗓子之后,严肃了表情。

    “既是以最精锐的部队和精确的情报系统,对敌方进行军事打击,通过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和首脑机关,彻底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就形象反映了这种战术占略思想。“斩首行动”的要素是快速、精确、内应。首先打击敌人最脆弱的重心———统帅指挥机构和支撑战争的经济目标,以取得决定性效果,并迅速结束战争。而我们攻击的是高句丽的帝都,数百年来,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铁蹄到达过的,高句丽人最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引一只精骑,占领了

    就等于是摧毁了他们的意志,他们将丧失绝一死战的且,那泉盖苏文与高句丽王临时拼凑起来的那二十万大军也就等于是作了无用之功,如此一来,他们反会腹背受敌,高句丽,败亡之日不远矣!”我向着诸位围拢了过来的将军们大声地说出了我这个计策的最主要目标。

    身受闪电战、机动战术等军事著作影响的后备役军人的我所需要的是:奇、快、狠、准!

    潢水,这地方,不论是滩涂条件,还是地理环境,都比,仁川好上不知道多少倍,另外,这里也是距离高句丽都城最近的登陆点,从入海口到高句丽的都城直线距离不会超过百里。

    后世的北洋水师的大战舰都能在这里驻留,更不用说眼下的军舰,再说了,这里距离高句丽的都城,若是快马,半天功夫就可以到达了高句丽都城之下,只要能在这里把一万精骑,带着十门火炮,急袭高句丽都城,其成功的可能性绝对是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至于那百分之一的失败可能性,包括慧星创地球、火山爆发、海啸来袭,大地震等等一些不可抗力的非人为因素。当然,如果领航员是白痴,看错了地图,搞错了方向,把数万憋着一肚子报仇血恨怒火的大唐水师引领到了济州岛登陆也说不一定。那样的话,将会成为大唐军事历史上的耻辱。

    “只需要一万,给老夫五千都成,定能把高句丽的都城踏平!”程叔叔第一个眉开眼笑地跳将了出来请命。

    一只厚实的大手落在了我的肩膀上,李靖伯父,一副我很看好你的表情:“好啊,呵呵呵,混小子,老夫就知道你这小子心眼多,肚子里的弯弯道道更是不少。”

    大方针议定,大家都开始出谋划策了起来,我跟诸葛哥哥不一样,我只管出主意,其他的,谁爱干干去,关我p事,费力不讨好的事咱从来不做,跑去医帐那蹲点,跟流霜这位漂亮小道姑磨叽下,骗点小酒喝喝这才是我最大的兴趣。

    -----------…

    遗憾的是,我被抓了,正确的说法是,李叔叔让苏定芳这位擅长千里突袭的名将,裴行俭、我、薛仁贵等一大群所谓的新生代优秀军中年青俊杰去干这破事,美名名曰:锻炼队伍,锻炼年轻人,增加我们的作战经验,为将来大唐帝国的边防事业和军事队伍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堆p话把裴行俭等热血青年听到兽血沸腾,鼓起胸肌一个劲地叫嚣要奋勇杀敌立功,不负陛下之隆恩之类的混话。

    薛仁贵激动的差点咬指头拿鲜血来写决心书了,至于苏定芳这位名将兄台倒是久经战阵,不过也同样是咬着腮帮子直鼓劲,看那架势,往他嘴里丢枚核桃绝对能连皮带渣磨成飞灰。

    有气无力地跟在p股后边喊了一通杀敌立功,为美好的大唐帝国的明天添砖加瓦之类的口号之后,正准备开溜闪人,岂不料被李叔叔这个眼毒的老流氓逮个正着。

    “咋了?臭小子,让你去立功还不高兴?”李叔叔很是惬意地倒靠在他的大榻之上,斜倚着,身上的土黄锦袍之上都有了好些的破d了,可这位大唐皇帝就像是对这件乞丐装很是满意,没一点穿破衣服的羞愧之情。

    “不是,小婿就是觉得身上的箭创尚未痊愈,这肩背上有些发痒,绝没别的意思。”我赶紧正色道。

    李叔叔斜了我一眼,抬头朝着侍卫头子赵昆打了个眼色,这位忠诚无比的侍卫头子立即严肃地点了点头,腾腾腾,大步迈了出去,李叔叔立耳朵听了听,这才回过了头来:“贤婿,帮老夫一把,就你坐的下边,别瞅你跟前,边上那个侧门,嗯,快快,拿来给老夫。”

    我两眼发直地瞅着那个不大的坛子,上书三个行书大字“消毒剂”。一回头,瞅见李叔叔那副诡异的笑容,无语了。

    第560章 献策

    酒烈,少喝一些,多了酒味一重,谁都能闻得到,那不好说话了。”李叔叔很是得意地挤挤眼,看得出来,这是征战沙场几十年的李叔叔这位老汉的经验之谈。

    我小小地抿了一口酒,那滋味很是让人享受:“多谢岳父大人赐酒,小婿可是很久都没碰过这玩意了。”我一本正经地道,抬眼与李叔叔一对眼,不由得齐声大笑出来,嗯,让次的事情实在是太尴尬了,还好都是熟人,见多了,脸皮厚了,所以比较习惯。

    “呵呵,无妨,贤婿啊,此次让你们前去,这一来嘛,是为了让你们这帮年轻人多挣一些功名,二来嘛,我大唐名将虽然数不胜数,久经战阵,却都已经老喽。”李叔叔有些伤感地叹了口气,我沉默地点了点头,这话可没错,老一辈里最年轻的名将也都四十余岁近五十了。而年轻一辈、声名最盛的苏定芳年纪不过三旬,不过,阅历尚浅,资历也还不够,难以压制那些个老人。

    “这一次征伐高句丽,老夫有三喜,这一喜嘛,就是一雪前朝隋炀帝三伐辽东败亡之耻;这二喜嘛,就是喜见你们这些年轻的将军都已经成长了起来,你这小子,倒是有伯乐的眼力啊,薛仁贵,老夫观之,日后之成就,必不亚于李绩等人。”李叔叔舒服地换了一个姿势,抿了一口酒方自言道:“至于这三嘛,就是我大唐凭添三百万顷之良田,至少,老夫敢料定,有了辽东,必能让我大唐国运不会因土地兼并之因而早亡。”

    “陛下圣明,小婿也正是如此想法。”我点了点头,对李叔叔的想法表示赞同,等大唐把这三百万顷良田完全开垦之后,到那时,怕也至少是两三百年之后,到了那个时候,湖广之地同样也会进入到大唐统治者的视线,只要华夏人口不超过五亿,大唐的劳耕水平能进一步提高,商品经济能够催化出来,形成农业之外的大唐经济基石,另外一点,克制儒家对于大唐血性与进取心的腐蚀,增加全民族的自信力与好胜心,这样一来,到了这个时候,大唐,很有可能会永远地把它的光芒永存。

    -----------…

    “如今,以大唐军事学院为契机,暗合老夫军制改革之心,我大唐以武立国,武功之盛,可谓前所未有,不过,老夫也最是担心这一点,军队,就该是国家的军队,大唐的军队。而不是某位将帅的私兵,老夫观察了军事学院久矣,贤婿所重视的思想素质教育,老夫细想多时,方觉正理也,另外,大唐全境,构筑水泥直道,不仅仅能让各地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更要紧的是,大唐何处稍有边患,大军朝发夕至,一日荡平,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次大军一动,由长安至晋阳,近十万之众缓缓而行,也不过花了十日之功,若是往常,怕是能一个月赶到晋阳就算是不错了……”

    李叔叔看样子是很久没人聊天了,找我来发牢s,不过还好,说的东西都是在夸我,这倒是让我感觉比较欣慰。这一切,都是大唐因为我的出现在开始产生的变化,大唐,已经不是那个原来的大唐了,它会向哪一个方向发展,这谁也不知道。

    李叔叔用力地顿了顿脚下的土地:“虽然施行卖地之策,已无迁民戊边之劳心,不会损及百姓,不过,如何守住,才是重中之重啊,高句丽、百济、新罗,此三国在朕之眼中,不过是三个跳梁小丑,实不足虑也,不过,最难之处,反在靺鞨诸部,大多以角弓、楛矢s猎为生,凿土x而居。南部的粟末部种植粟、麦、罚y茸魑铮怼18恚悦啄鹁疲灾砥の隆w畋狈降暮谒渴褂锰鳎朴米栽於疽┓箪都福陨淝菔蕖k谀┲畈恳凼綮陡呔洹?br />

    其地下湿,筑城x居,屋形似冢,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其国无牛,有车马,佃则偶耕,车则步推。有粟及麦罚В嗽蛴锌k棠紊魃希嘤醒纬亍6嘀砦扪颉=烂自途疲苤磷怼8救嗽虿既梗凶又砣谩3趸橹Γ芯团抑磁槎眨阋晕a宋蚋尽k滓匀四缦词置妗凡寤1病i粕淞裕と撸こ叨纾允摺f涓改复合乃溃18裰?br />

    作屋,不令雨湿;若秋冬,以其尸捕貂,貂食其r,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而黑水靺鞨最处北方,尤称劲健,每恃其勇,恒为邻境之患。辽东之大害。”

    靺鞨,好像也就是女直人,李叔叔很有远见,知道辽东最大的祸害是啥子,不过,这些靺鞨人确实是很凶悍,打起仗来的那股子悍不畏死的劲头,着实让人佩服,而且靺鞨人擅s之本领我也是久闻大名,本公子两层重铠,这些靺鞨蛮子的箭支都能透甲而入,不能不说他们确实是有两把刷子,若不是当时身边的房成与勃那尔斤这两位真正的沙场悍将加以援手,s杀了不少靺鞨人,怕是本公子可能还会伤得重一些,若是能收服靺鞨诸部,为我大唐所用,那我大唐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兵源之地?

    “陛下,小婿倒是有个歪主意,不知道成与不成?”我看到李叔叔那一副苦恼的表情,不由得灵机一动,向李叔叔言道。

    “哦?你且说说。”李叔叔扬了扬眉头,朝我询道。

    我干笑两声挠了挠头:“也不知道成还是不成。不过,陛下可曾听过英格兰?”

    “英格兰?”李叔叔的表情和目光都很迷茫,相信他也不会知道啥子叫英伦三岛,更不懂什么叫英格你西。

    “莫非也是极西之地的又一个地名不成?”李叔叔听多了我给他讲的编撰出来的故事,自然而然地会往那个方向去联想。我严肃地点了点头:“正是。英格兰,此乃是极西之地的一个国家,大小不过我大唐一个道。不过,其国却国力极盛,当初,英格兰的君主,把整座英格兰完全地征服,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不过,有一个地方名叫威尔士,是不列颠岛西部的一块山区,此处民风剽悍,威尔士人最是顽强,不服从英格兰统治,英格兰屡次征服威尔士,威尔士又屡次反叛,非常头疼……”

    李叔叔示意我坐到了他的身边,凝神探过头来,示意我继续言说。

    -----------…

    我继续道:“直到百多年后,英格兰出了一位睿智的君王,英格兰王爱德华一世再次征服威尔士,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威尔士问题,他就与那些威尔士的首领协商,经过了一番妥协,爱德华同意,把他的儿子爱德华二士的封号加为威尔士亲王……从此英格兰形成惯例,每一位太子都自动成为威尔士亲王,直到今天仍旧如此。威尔士也永远的被英格兰征服了。”

    李叔叔沉吟了半晌:“唔!有点道理,有点道理,这样一来,至少让民心向我大唐,拥我大唐为共主,若再许以怀柔之策多加笼络,或许,真能把靺鞨收为已用也无不可。”

    “陛下,其实若要收复靺鞨,小婿倒是有些想法,靺鞨之所以如此悍勇,与他们的生存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他们长期生存于辽北苦寒之地,不事农耕,专以狩猎为生,饮毛泣血,故尔虽然悍勇斗狠,却不过是散沙一盘。”

    李叔叔抿了口酒,点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陛下,小婿曾经跟你说过的辽东多筑砖石之城。”

    李叔叔眯起了眼:“你是说用那个……”“正是!”我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可于辽东之地四处多筑城池以供百姓居住,另外在各城之间,修筑大道,让交通变得便捷,其中的好处,数不胜数……”

    “若是从我大唐引进高产之物种,例如小麦、水稻等物,愿意耕作者,我大唐可以予以种子农具,教化他们,不愿意耕作的,也行,我们用我们的大量的粮食、丝绸、布匹、粮食、茶叶、烈酒、盐铁器换他们的毛皮牛马,另外使人专门与之待之以诚,教习我汉人之礼仪,长此以往不过数十年年之功,辽东辽北,可安矣……”

    第561章 大难题

    干脆就拿手指沾了酒在案几上比划了起来:“每一个一处,凡是我大唐觉得必要的地方,皆筑以坚堡,当然,这些既可驻我大唐迁往辽东之百姓,又可以作为我们向辽东靺鞨人交易的集市,咱们的粮食就算是价格卖低一些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把他们的温饱,严严实实地控制在我大唐的手心里。”我猛地一握拳头,yy地冷笑道。

    李叔叔扬了扬眉头,站了起来,又开始了,围着榻案转悠,一面继续顺着我的思路往下:“靺鞨人各部皆是居无定所,散沙一盘,不事农耕,食物极为有限,我大唐大肆卖粮与他们,换他们的牛关、毛皮、山货,买卖做得越大,他们得到的粮食和布皮就越多,有了茶和烈酒,谁还愿意过以往那些温饱都难的生活方式,这样一来,他们对我大唐的依赖性就更加了,如果将来他们敢有二心,嘿嘿嘿……”李叔叔笑得眼角都在抽搐:“以砖石所筑之堡,岂是这些野人数日可下的木栅栏式土城?哼,我中原物产之丰饶,天下无出其右,各部之物于我,可有可无尔。”

    李叔叔回头朝我挤挤眼:“不过我大唐卖给他们的东西,他们到时候吃惯了,嘴叼了,就会觉得一日不可少,到了那时,还不是由我大唐搓扁捏圆?哈哈哈……靺鞨,连文字都没有,经我辽东百姓长期同化,百年之后,还会有靺鞨人吗?”

    我一本正经地道:“肯定没有了,到了那时,不管是辽东辽北,甚至这半岛之上,都只剩下我大唐的臣民而已。”

    李叔叔坐到了榻案边上,扶案而举起了手中的酒盏:“来,贤婿,尽饮此盏,明日,你与老夫一起,见见那位靺鞨人的大首领大勃荣,先摆平他,其他的,再一个一个的收拾。”

    哐,一大盏酒下肚,皱眉头半天方吐了口酒气,这边李叔叔似乎又有了什么难解之事,轻轻地敲击着桌案。“岳父大人,何事烦忧?”我探头问道。

    “不妥,有件事,很不妥当。”李叔叔摆了摆脑袋,回头朝我一笑道。

    -----------…

    “何事不妥了?”我蹲李叔叔跟前好奇地问道。“不妥者,还在是土地的问题上,方才老夫正跟你言,辽东之地,可解我大唐土地兼并百余年之忧,眼下细想,这自由买卖,是一个极大之破绽。”

    “岳父大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