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47 部分

第 147 部分

是在消耗材料上就要相差近倍。

    另外一点就是:弩和弓相比,更利于瞄准,命中率高,s程远,杀伤力大,是古代具有相当威力的远s武器。并且在大唐的军队里,大部份都是农民临时招募的,对于弓的使用和训练的时间常常达不到要求,因为弓的s击技巧太复杂了,一名好s手,需要经过数千次,甚至上万次的s击之后,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s手,但弩就不一样,只要你能按照指示,用弩标准了目标,扣一下板机就十有八九能命中。

    弓因其作用机理所限,命中率很差。弓几乎完全依靠s手自身的经验来进行瞄准,箭虽然有尾羽作为稳定舵,但是箭的受风面积大,而且初速慢,一般角弓从松弦到击中两百米外的目标需要三到四秒的时间,而合成弓和单体弓就更差了,所以大唐军队所使用的作战弓具全部是复合弓。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箭的初速只能不断增加弓的弹力,结果就是人必须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张开弓,在这个用力过程中,手臂必然产生大的颤动,因此,弓箭的精度变得更差,不得不采用漫s的方式来加大命中机会;其次,箭的伤害力小,和弩的伤害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对付没有防护或者防护较差的游牧民族而言,弓箭的这个缺点还不明显,但是碰上全副武装,有铠甲保护的对手的时候,很难对对方造成致命的伤害,也就是为什么本公子当日辽东一战被s的浑身是箭,跟个刺猬似的,依旧能斩将夺旗的原因。

    ------------------

    第630章告状

    而弩的存在同样有着其重要意义,弩的价值在於它的s程、贯穿力以及准确度,同样是单兵远程武器的弩,它的有效s程比弓要远出近半,它可以贯穿两层铁甲,由于弩只要将弦固定之后就可以专心瞄准,不像弓还要同时拉弓和瞄准,弩箭的初速度远远高于弓,准确率也较弓为高,单兵弩的有效s击距离可以达到三百米,而弓的有效s击距离只有两百米。

    况且,大唐的主要作战对象是游牧民族,遭遇的绝大部份敌人都是骑兵,而大唐的骑兵虽然也不少,但是做战的主力依旧是步兵,野战遇到敌军骑兵冲锋的时候,往往支持不住,无法在敌军接近时给予重创,所以,弩的精确性和弓的s速能进行良好的配合,互为表里。

    虽然近一段时间以来,弩具的制作在大唐武研的工匠的专研之下有了极大的进展,采用了多项高新工艺,但是,s速依旧低于弓,但是比之以前提高了近倍的时间,大概三箭可放一弩,而且,采用了新式的三段s技能之后,弩的杀伤力和覆盖s击密度已经渐渐地成为了目前的主力远程打击手段,而且采取了新的度量衡进行规范化流水作业以来,弩机的制作已经极大地提高了产能,但是,弩臂的材料依旧局限了弩的制作规模。

    我好歹当年也曾经在军事主题网站游来晃去,所以知道软钢可以用来制作弩的大部份结构,所以跟武研院的老匠师们通过了深入地探讨。总算是费尽了唾沫星子让这帮老爷们答应试制一批成品。当然,全是按标准化作业来制作地。

    -----------…

    大唐工部将作监以前炼制出来的熟铁要远远多远软钢,况且,这两项大都多用来作武器的辅料,以灌钢法制作武器,但是现在钢产量的大增,软钢的供应更是供过于需,我身为武研院的主管,为了大唐的炼钢事业自己掏了本钱来重奖,这个时候。不进行废物利用,用俺家的房子来作为试验掏点利益回来。实在是对不起我自己,所以。我的这幢摩天大楼才能拥有钢筋混泥土。

    没这玩意,我敢造摩天大楼吗?就算是造出来也不敢进驻,除非我不怕死,要知道,在古代的高层建筑,为了减少承重,多以木石为主。而我地这幢建筑,整体采用砖石结构,至少在防火性能上要高于其他的大唐建筑,不过,重量却是它地致使伤,幸运的是。有了钢筋混泥土,高层建筑就不在是梦想。我因为担心建材不过关,还特意让房柱在每幢楼地结构上浇铸了十二根钢筋混泥土柱。余了位于建筑物中部的两根之外,其余的都是支撑在外墙上。我不是设计大师,按照我的观点,好东西越多就越安全,不过正是由于这一点,怕是大唐目前最坚固的建筑也就是俺的大唐双子塔了。

    三天之后,我终于拿到了样品,在老匠师的指导之下,把各个结构进行了组装之后,一副完美地钢弩终于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漂亮,真的非常漂亮,流线形的弩臂采用的是硬木以减轻重量,而弩弓用的是软钢多层叠压,加强了弩弓地弹力,在阳光之下,弩弓显得那样的明亮,弯曲的流线看起来显得那样地赏心悦目上,而弩机同样采用的是钢结构,拿手掂了掂,整体重量约为八到十斤。

    利用上边的滑轮式推拉结构上弦之后,瞄准了二百米外的箭靶,一扣下扳机,只觉得弩微微一震,二百米外的箭靶啪的一声,草屑炸开,红心处象是被炸开了一个不小的d。弩箭似乎穿透了厚近半尺的草编箭靶,立即有人飞快地跑了过去检查,在十余步外才看到斜c入土寸许的弩箭。

    还需要试吗?我仅仅试s了三箭,就跟欣喜若狂的钟骅一同把一副钢弩折解下来,问了问边上的老匠师,然后把两副钢弩的组件一同入放进了木盒之中,然后携带着这个木盒二十余只弩箭朝着长安狂奔而去。

    和钟骅走进了大殿,朝着李叔叔呈上了那个装着钢弩的木盒兴奋地道:“陛下,臣房俊携武研院之新制弩献于陛下。”

    “新制弩?”李叔叔不太明白,毕竟大唐的弩可是多种多样的,最大的车弩,小到手弩,各式的弩具都非常的齐全,根本就没必须花心思再去搞新发明创造。嗯,李叔叔的想法大概就是这样。

    “我说贤婿,钟卿,你们这是……咱们大唐的弩往日你们也都说过,是最先进的了,怎么又想着去新制呢?”李叔叔接过赵昆从我手中接过去的木盒打开了一看,不由得轻噫一声。

    李叔叔拿出了最长的一根弩弓的软钢片,手用了用力之手言道:“这是软钢!”

    “正是软钢,这是用软钢作铸的零件,用来组装成弩。”我凑到了跟前,比划了个安装的动作道。

    李叔叔双眼一亮,剑眉轻轻地挑了挑,伸手进了木盒,摆弄了下里面的器具,表情开始显得严肃起来。“哦?你是说,你能安装?这两具弩的部件可以随意拆解?任意把它们的部件重新分配之后组合?”李叔叔果然是聪明人,一下子就抓住了了关键。

    我点了点头:“方才小婿跟老匠师学了一会,这东西简单得很。”我伸手进了木盒子,抄起了部件,开始进行组装,对于小时候曾经把家里的闹钟拆散又装回去,把表哥的船模、航模拆散之后拿稀饭调成了浆糊粘回去,最后挨了一顿好打而屡教不改的我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得很。

    -----------…

    况且部件也就那么点,很简单,不大会功夫,一副钢弩被我套上了弩弦之后,摆在了李叔叔的跟前,可李叔叔眼皮跳都没跳一下:“继续,再把这一副也给装上。”

    瞅一眼李叔叔,表情很正经,装就装呗,反正不过是当练练手,在皇帝跟前摆显自个的手艺,还是很难得有机遇的。

    两副钢弩摆在了李叔叔跟前的时候,李叔叔的表情终于变了,拿起了其中一的副,试了试弩弦,然后瞄了下,我赶紧把弩箭也呈上。李叔叔提着弩,捏着弩箭就走出了大殿,站到了门外,边上早有人把箭靶提了过来,摆在了百米开外,一箭,二箭,三箭,李叔叔s出了第六根弩箭之后,换了另一副钢弩,同样地姿势瞄准s击,直至这个箭靶被s得稀烂,我手中再没弩箭供应为止。

    李叔叔没有说话,表情虽然很兴奋,但我看得出,他同样也有担忧,朝我跟钟骅招了招手,回到了殿内坐下。

    坐下之后,李叔叔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东西,实在是好东西啊!此物多长时间造出来的?”

    “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因为是第一次试制,所以一开始第一个月是设计和把各种部件的尺寸和重量进行规范,大概花了近一个月做出的成品,若是进行量产的话,怕是十天左右的工期就能制作完成。如今我武研院的钢厂月出钢材近五万斤,材料充足,而且按武研院的产能和使用流水作业的话,大概一个月能出产一千副弩具。”钟骅的表现很正常,虽然现在他不过是从五品的官吏,但是自从作为武研院的常驻官员皆我的副手之后,跟李叔叔可是打了不少的交道,以至现在说话也不像改变以往一般心惊胆战了。

    “一千副?”李叔叔抿抿嘴,剑眉总算是舒展了开来:“好,好啊,可是立了大功一件,既是以钢为弩,如此一来,不会因天气之缘故而造成变形,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各种材质,更重要的一点,方才我见贤婿你的c作,两副弩具之间的部件皆可调换,如此一来,我大唐可又能大大地节省一笔开支啊。”李叔叔叹气,看得出,这是李叔叔表达幸福的方式。

    李叔叔很喜悦,赏赐了所有参与此次弩具改革的所有在职人员。

    另外,李叔叔招手把我留了下来。蹲李叔叔对面,瞅着这位目光很是闪烁的老爷们,他又想干啥了?

    “贤婿啊,先坐下,老夫这两日正想找你问件事,嗯,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嘛,有人跑老夫这儿,来告你的状了。”李叔叔咧咧嘴,雪亮的大板牙上闪过一丝寒光。

    第631章 逾制

    “我的状?”我指了指自个的鼻子尖,愣愣地瞅着李叔叔那张诡异的的笑脸。

    李叔叔抿了一口茶水白了我一眼:“废话,不是你,难道还是老夫不成?”我真的糊涂了:“岳父大人,小婿可一向是奉公守法之人啊,打小人就实在,做啥事都堂堂正正的,从来没干过啥偷j摸狗的事儿……”嘴里拚命地为自己辩解道,心里暗自嘀咕,难道俺假公济事的小事被这老流氓给逮着把柄了?不可能啊,俺一向做事可都是低调得很滴。

    李叔叔眯着眼,弯着嘴角任由我继续为自己辩解,说了近盏茶功夫,我累了,嗯,连续工作强度是最容易疲劳的,而且李叔叔现在摆着这么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让我感觉非常扎手,很有点虎咬刺猬无处下嘴之感,虎是我,刺猬就是老流氓。

    李叔叔没听见我吱声了,斜眼睛过来:“咋了?累了,来人,给贤婿来一杯茶。”等我把茶水灌干之后,李叔叔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贤婿你可知道御史们弹劾你甚子?”

    “小婿确实不知道。”我知道了我还能蹲你跟前瞎扯?早把谎给圆了。

    李叔叔点了点桌上的一本奏章:“御史们弹劾你逾制。”

    “逾制?!您说我?”我跳了起来,真一头雾水,我逾啥破玩意了?“坐下!猴跳舞跳的做甚子,耍猴呢。”李叔叔拍了拍案几,目光很威仪。我只能悻悻然坐下,依旧很是悲愤:“岳父大人,我逾啥制了我?这不明摆着挑小婿的刺吗?小婿出门从不坐车,家门口连两狮子狗都没摆。”

    李叔叔笑着瞅我半晌:“你啊,你这混小子,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一脸郁色:“还请岳父大人教诲。”

    “看样子你是真不知道,这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李叔叔伸手往边上地书册堆里翻查了一会,找出了一本丢到了案几上,我拿眼一瞅,下意识地念出了书名:“《营缮令》?什么东西?”

    -----------…

    “你自个好生瞧瞧。”李叔叔板起了脸。表情很严肃。我一翻开来才知道,这玩意是用来干啥的。竟然是专门严格限制建筑物的制作规程的,唐制仅宫殿可建有鸱尾的庑殿顶。用重藻井;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宽度不得超过五间,进深不得超过九架,可做成工字厅,建歇山顶,用悬鱼、惹草等装饰;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宽三间,深四至五架,只可用悬山屋顶。不准加装饰。从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门也有等级差别:都城每个城门开三个门d,大州正门开两个门d,县城开一个门d;城中道路宽度也分级别。

    甚至连死后的坟墓都也有规定,比如皇帝用三重子母阙,诸侯用两重,一般官吏用单阙。皇帝宫殿前后殿相重。门前后相对,地面涂赤色,窗用青琐文;宫殿、陵墓可以四面开门。其他王公贵族的宅、墓只能两面开门。列侯和三公的大门允许宽三间。有内外门塾……

    天zg室的影壁建在门外,王爷地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官吏、士子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天子地宫室、宗庙可建重檐庑殿顶,柱用红色,斗、瓜柱上加彩画,王爷、官吏、士子只能建两坡屋顶,柱分别涂黑、青、黄色。连椽子的加工精度也有等级地差别。

    粗略地翻瞅了一遍之后,我知道了,嗯,,瞅老子不顺眼,跑李叔叔跟前来告黑状来了,我还真没想到在建筑物上边还有这么多的限制,原本我以为也就是在衣服和出行有着限制而已,不过,这我不怕。

    “怎么样,看了吗”李叔叔挑挑眉头笑道。“小婿看了,可还是看不出小婿逾制在哪儿了?”我的新院子里,没一种是正常的东方风格建筑物,而且墙面我要不然就是贴瓷砖,要不然就是天然的大理石贴面,而且屋顶同样也采用的是中西风格,毕竟我是从后世来地,不怎么喜欢自己设计的建筑物还跟大唐的普通人家户一个模样,所以我的标新立意确实让同围的人家感到好奇,可也没到逾制的地步。

    “呵呵呵,急甚子,老夫又没怪你,不过,老夫可是听了不少人言,你府里边地建筑似乎与我大唐建筑风格大异,却又……”李叔叔也不知道该怎么来形容。

    我抿了口茶水:“岳父大人,小婿虽然不太懂得律法,可好歹也是您的女婿,别的不说,您可以让那些御史们好好地来我家查查,哪个地方逾制了?这些个两重子母阙、还有这个重藻井……小婿可是啥也没用过。”

    “逾制可不光是指你超过了标准,你达不到标准,或者不符合标准也同样叫逾制,明不明白?”李叔叔嗔怒地瞪了我一眼。

    我可真急了:“岳父大人,小婿倒想问问那位御史大人,莫非身无分文的乞丐给自个搭了个狗舍,那些个御史也能拿这事放到朝堂之上来报告陛下不成?”

    边上的赵昆立即卟哧出声,抬天瞅天花板去了,李叔叔也想笑,不过老流氓总算是强忍住了,一脸古怪之色:“说什么p话呢,信不信老夫就拿这事当了真了。”

    听了李叔叔这话,我还能说啥,歪起脑袋,一脸的不服,嘴里也只能服软:“您老人家想干啥,能拦得了陛下您吗?就算您老人家派人来把我家给推了,小婿不也就只能干瞪眼?”

    “你这家伙,倒应了你自个说的话,鸭子死了,这嘴呀,还是硬得厉害,哈哈哈……”李叔叔大笑了起来。我心理很y暗地竖起了千万根中指向李叔叔表达了我内心的无比敬意。

    “罢了罢了,老夫不逗你玩儿了,不过,老夫倒是对你家里边那些个乱七八糟的建筑很有兴趣。”李叔叔低头在榻案上翻找了下,翻出了一叠设计图,见着这玩意我不由得愣住了,这不是俺的双子塔的设计草稿吗?几乎全部我家的设计草图全在这儿,先人你个板板的,李漱那小娘们想干啥?

    -----------…

    “怎么还板着个脸,放心,老夫已经把御史的弹劾给驳了回去了,你建造的东西虽然也都怪模怪样的,不过,这些建筑倒是也有些看头……”李叔叔瞅见我表情不大对头一番解释之后,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有御史弹劾咱家的新式建筑不合规范,属于逾制。李叔叔一好奇,就召了李漱进宫,想好好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漱接到了李叔叔的消息之后,精明的漂亮妞干脆把设计草图也全带进了宫里边,然后几位工部人员来进行了细致的核查,一瞅之下全傻了眼,因为建筑风格根本和大唐的完全不一样,所以根本就没办法来界定哪个地方逾制不逾制。嗯,有一点,就是我家的大唐双子塔的高度,唐代的《营缮令》中规定,以长安皇城之内的含元殿为基准,含元殿连基脚至檐顶高度超过了三十八米,也就是说,我的新院落如果是按公主府来计算的话,最高建筑的高度不能超过三十米,如此按我的官职来算的话,不能超过二十米。

    李叔叔解释到了这儿,我不禁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好险,太险了,庆幸现在才修筑到第五层,也就是说现在的总高度没超过十八米,还在正规范围之内。

    “不过,让老夫觉得奇怪的就是这个。”李叔叔的手指就恰好落在了大唐双子塔的设计草图上,李叔叔抬起了脸,一副似笑非笑的容颜。我一脸委屈地表示我真的是个大唐建筑界的法盲,并不知道这高度也还有要求,主要就是瞅见了袁道长他们在后山新建的高塔,据说高度要超过三十多米,所以我也才想跟他们一较高下。

    “你啊你,罢了,反正这也不是甚子大不了的事,不过,还是先别建这么高的屋子,免得到时候有您好受的。”李叔叔笑骂道。

    我幽怨地点了点头:“成,小婿本来就不是甚子好高骛远之人。”怨念很强大,很深重,因为这还不是你的好闺女干的事,说来,最大的罪魁祸首是亲爱的羔羊公主殿下才对,若不是她教唆,我哪有那闲功夫来逾什么p制?

    第632章 水淹七军

    “好了,老夫难道连这点也不知道?不过贤婿,你倒是了得,光用砖石,真能磊出这么高的屋子?”李叔叔拍了我一巴掌以示安慰之后,把目光又落到了那张设计图上边。

    听了李叔叔这话,看到了他脸上的羡慕之色,我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