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调教初唐 > 第 188 部分

第 188 部分

叔叔身边看样子准备打小报告攻击我的谏议大夫褚遂良两眼翻白。为啥,就因为李叔叔这话已经把咱的过错给定性了,不过是争论,老家伙被气的死去活来,作为道义上,我会受到一些训斥,李叔叔如此鲜明的袒护本公子,谏议大夫褚遂良这时候再咋的,自然也不愿意上前去挨李叔叔白眼。

    李叔叔一走,大内侍卫们自然也就随之撤离,本公子也同样相逃窜,岂料竟然被一帮热血青年级别的士子给拽住,一口一个敬仰,一个一个请教,害的我疲于应付,好不容易在骆宾王等人的帮助之下总算是衣斜帽歪的逃了出来,可到了书院门口之时,李叔叔等人已然渺无影踪,只是留下了一名近身侍卫告诉我,他们先回去了,让我好好地干活,不要辜负了他对我的期望云云。

    告别了这位大内侍卫,看着他跨马远去之后,我禁不住有些惆怅,先人你个板板的,这位孔老爷子也够狡猾的,虽败不乱,脸皮之厚,非是常人能及,抗击打能力也很强悍,不过,经过了这一次,想来,对他的声望必然有所影响,同样有利于提高本公子在大唐学术界的威望。这一点上,方让我觉得有了一丝欣慰。

    说实话,对于这位孔颖达孔老大人,我也极是佩服,至少人家是一真人,该说啥就说啥,对了就对,错了就错,喜欢认死理也是他的可爱之处,远远比褚遂良这种人要好千百倍。

    不过遗憾的是,为了能让先贤的典籍能在大唐时代就定性,能够用更正确的思绪方式来理解,防止被后世的那帮子伪君子篡改曲解得面目全非,也只能牺牲您老人家了。

    当然,相信这小小的打击对这位经常跟程叔叔扬言单挑的老爷子来说,不过是小意思而已。

    “公子,今日你可算得是大出风头了,哈哈哈……”骆宾王欣喜地抱拳为礼冲我恭贺道。随后赶了过来的各位编辑与记者大都是一脸的喜容和骄傲,毕竟咱是他们的老板,老板打倒了对手,他们这些当马仔的自然也能感受到光荣。马p话夸得我脸都有些发红起来,嗯,看来咱还是有一些羞耻之心的,毕竟咱是占了多了千多年知识的偏宜。

    第810章 策划

    不然,若我一直生长在大唐的话,别说跟这孔老头较劲,怕是连我家那几个漂亮妞都收拾不了,虽然咱现在也收拾不了她们,但是至少我在情商上要远比历史上的房遗爱高出一百个百分点以上。

    这一点,我很是得意,毕竟一个女皇陛下,一位公主殿下,一位可爱的丫环,还有一位能文能武的女博士,再加上一位即将成为我的婆娘的女道士,嗯,大唐版的制服诱惑可能也就只有流霜这位漂亮小道姑了。

    “宾王兄这话着实折煞房某了,其实,我所做的,不过是为了让天下读书人知道先贤的本意罢了,区区小事,有何风头可出,只是房某没有想到,连孔颖达这样的经学大儒竟然也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令人讶然,虽然孔老大人今日不过是偶出小错,但是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若解先贤之语时皆有小错,那后果,实在是今房某心中担忧啊……”我背起了双手,站在一块小石头上,摆出了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很是感慨地道。

    看得骆宾王等人心神摇曳,对我的深思亦同样感同深受得很。“是啊,诸子百家争鸣之时,尚无标点符号加以分隔,便得人人皆可照其心意来说文断句,长此以往前人之典籍皆被改得面目全非,若是大唐读书之人,人人皆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样的话,骆某亦不敢相信后果……”骆宾王的额头上都浸出了汗水,这位唐初四杰之一也太杞人忧天了吧。

    我呵呵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所以,我们也该为了日后之忧。

    提前做些什么才是。“

    “公子您的意思是……”边上,同样混杂在人群之中地闲云凑上了前来,两眼全是精光:“像我大唐目前修正《新神农本草》一般,重新刊定解释先贤之典籍?”

    骆宾王反应最快,只一眨眼之间,顿时面现喜色,冲我言道:“闲云贤弟之言甚善,公子,这可是个绝好的主意,还望公子定夺。”

    骆宾王的这话一出。周围之人眼中皆闪过一丝明悟之色,目光灼灼地全盯着我。那模样,仿佛是想把我吞了似的。本公子可是男人,对大佬爷们没兴趣,干咳两声:“唔,闲云贤弟这主意倒是深得吾心,不过,需待房某考虑一番,怕是要得陛下之许。方可动作。若是到时可行,房某当以诸们友人一道。共同刊定。”

    “公子有命,我等岂能不效死力?!”骆宾王连同身后十数位大唐报刊的精英皆是一脸的狂喜之色,要知道。读书人有两个愿意,一是当官,二是做学问,虽然他们这些人都是受到了各种原因影响以至于没能步入官场的饱学之士,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丧失了所有的希望,不愿意做学问了,若是真能校定古代先贤之典籍,日后他们的大名,必然留于青史之中,不干的是傻子。

    “不过,”我扫了一眼高兴地都快蹦起来的诸位,沉声道:“事关紧要,诸位切记不可先期泄露,不然,若是引起了争端地话,到时候……”

    “公子尽管宽心便是,我等诸人,皆知公子之高义,向来不为已利而为公益,若是扰了公子大事,别说公子不出面,就是我等,也要让其生不如死,别想在读书人中再有出头之日。”骆宾王也不是善良之辈,这话亦说得狠绝之极,身后诸人亦齐齐应诺,谁也不愿意干那样的蠢事。

    “混小子,今日你倒是大出了风头了,不过,你可真把孔颖达给得罪死了。”老爷子坐在矮榻之上摇着手中地折扇,慢条斯理地说道,听老爷子这语气,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绝对不是在生气。

    我冲父亲赔着笑脸道:“嘿嘿,父亲,孩儿这也不是被那位孔老大人给急了这才口不择言的吗?再说了,那位老大人也够厚脸皮的,生生在人跟前说不过我了,干脆装晕死过去。”

    老爷子似乎想起了当时的情景,笑了两声方觉不妥,赶紧又板起了脸,瞪了我一眼:“少在这儿胡说八道,若是传扬出去,小心老夫打折你的腿。”

    倒是娘亲没老爷子那么多的顾忌,娘亲掩嘴笑了起来:“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说孔老大人,再怎么地,人家也是咱们大唐学术泰斗,有你这么贬低人地吗?”

    “孩儿可是实在人,用得着冤枉他吗?”我有些幽怨地道。孔老大人还真是厚脸皮,硬是装昏迷装到了长安城里,在太医署的急救之下方自悠悠醒转,而后,向李叔叔说什么他无颜为官,要求致仕,害地老爷子都替我赔礼道歉这才让这位孔老头回心转意,半推半就地继续主掌国子监祭酒一职。

    嗯,这么说有些无耻,或者是我的心思太过猥琐了,总把人往坏处想,不过,最主要是那老家伙给我就没留过什么好印象。“对了二郎,你准备何时还始办学?”老爷子端起了桌上的茶水抿了一口朝我问道。

    “孩儿是准备明年春天,一来嘛,现下要准备秋试了,那些人正急着去考取功名,这个时候开始招生想来很难,加上书院之内地很多设施都尚未齐备,所以孩儿想就先上藏书阁多开上一时间,增加一些人气,另外,再请一批德高望众之士向书院讲学释疑。”

    “哦?呵呵,好算计,这倒是一良法,不过,你准备请谁去啊?可别忘了,我朝儒学魁首可刚刚被你折了面子,莫非你还想请他不成?”

    老爷子似笑非笑地瞅着我道,眼睛一眨一眨的。

    瞅见老爷子的表情,我心中一动,嘿嘿一笑:“哪能啊,那位孔老大人,我可不敢再去寻他的麻烦了,不过,孩儿想,我大唐朝堂之上,亦有多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儒学上的造诣不会次于这位孔老爷子吧?

    不说旁人,就算是父亲,必然也不输于那位孔老大人。“

    这话一出,娘亲拍了我脑袋一巴掌:“臭小子,就知道拍你爹的马p,不过二郎这话可也不错,老爷,您也是一位遍阅诸子百家,融会贯通而用的大家,咱们家俊郎都说这话了,毕竟咱们家二郎辛辛苦苦的干了件正事,您这当父亲的,总不能没个表示吧?”

    不愧是俺英明神武的娘亲,一听了我这话,就知道我想干啥,娘亲跟我之间的默契配合绝对比巴西国足还牛。

    老爷子笑了起来:“罢罢罢,就看在你们娘俩的面上,老夫就出一回丑也无妨,不过二郎,你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夫,到时候为父为帮你暗中出力,咱大唐朝中,确实有许多经学大儒……呵呵呵。”

    我欢喜得差点跳了起来,赶紧朝着老爷子长施了一礼:“多谢父亲大人对孩儿施以援手。”

    “废话,你不是我的孩儿,老夫才不会拿这张老脸去给你求情呢!

    哼,以后给老夫注意一点,莫在若这样的事儿,知道吗?“老爷子虽然板起了脸,我当然明白老爷子的苦心,诚心诚意地道:”孩儿铭记父亲教诲。“

    第二天,不出意外,报纸杂志上把昨天我跟孔老头关于先贤典籍的争辩刊登了出来,而且某位知名的学术评论家还对此进行了更深层的剖析,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辩论,更涉及到一个学术的高度,那就是,如何才能让天下的读书人都能正确的去理解先贤的思想和伟大情c。

    留下了这么一个迷题,没有答案,留给天下读书人的只有一个深深的思索,当然,这是民间。在朝庭方面,由于已经开始了秋试,而且孔老爷子余恨未消,尚需要他来静心地主持秋试的情况下,关于这一方面的讨论并没有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来,但是讨论之声,已然形成了一种惯性。

    至于李叔叔那里,这位大唐皇帝陛下却出奇地没有发出声音,而只是直接让人把本公子拽进了皇宫,此刻,我正毕恭毕敬地坐在他的跟前,低眉顺眼的。

    “贤婿啊,这几日的报刊杂志怎么尽是问问题,却没有留下一个答案,这是为什么啊?”李叔叔笑眯眯地把每天早上都会准时递送到他手中的报刊丢到了我的跟前,不温不火地问道。

    第811章 开始动工

    挠挠头,很是认真地翻看了一下报纸,方自有些尴尬个,小婿也不太清楚,这些家伙怕也是吃饱了没事干,老拿我那天跟孔老大人争论的话题来说事。若是惹恼了岳父大人,这小婿回去以后,一定会狠狠收拾他们一顿。”

    李叔叔想笑,旋及又板起了脸:“是吗?不过贤婿,老夫倒底问一问你,对于报刊之上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你可有何想法?”

    “想法,小婿倒是有那么一点,可就是担心到时候引起更大的争论就不好了。”我干笑两声,李叔叔精明得很,既然叫了我来,肯定是知道这背后是我搞的鬼,只不过老家伙没追问,咱也就装死。

    “是吗?无妨,你且跟老夫说说,就当是随意聊聊便是。”李叔叔从矮榻上站了起来,坐到了一旁的软藤摇椅之上,翘起了二郎腿,很是悠哉地瞅着我。

    “既如此,小婿也就献丑了,小婿也觉得自古先贤之典籍自诞生之日,为何会形成那么多的流派,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每一个人对于先贤之典籍的解读都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说文断句的方式亦不一样。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

    我侃侃而谈,倒是让李叔叔听得摇头晃脑,连声称赞,废话,早知道您老人家肯定要找我的碴。不先准备一番,哪里有那本事去说服您老人家?

    “嗯嗯,贤婿之所言,看来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想必这问题之关键,就是每一位读书之人,皆有对先贤典籍的不同之看法,所以方才会有这么多的学派。”李叔叔从摇椅上站了起来,缓缓地踱步道。

    “解读不一,就容易引起歧议。就像前日,呵呵呵,孔老大人可是给你这混小子气的够呛。”李叔叔扫了我一眼,不以为意地道。

    “嘿嘿,确实是小婿鲁莽了,不过小婿对孔老大人绝无偏见,不过是出于学术之上的争论而已。”我干笑了两声解释道。李叔叔冲我摆了摆手,继续绕着矮榻溜达。一面缓言道。

    --------

    “老夫也明白得很,不论是儒学,还是诸子百家,皆是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先贤之学说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先贤之学术地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这问题。老夫很是头痛得狠。”

    李叔叔抚了抚额头。旋及长叹一声:“老夫曾着孔老爱卿等数十人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并将《五经正义》定为官方的解读。虽说是见了一些效果,可照样有人抨击不已,令老夫大是头疼。”

    “嗯,既然贤婿说有一点想法,那你且说,你是准备如何着手解决?”李叔叔又把问题丢给了我。

    我装模作样地翻了翻报纸:“其实小婿的法子简单得很,也就是用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

    “什么不起眼的小东西?”李叔叔一愣,步上前来,抄起了我手中的报纸。我挽起衣袖,伸出了一根手指头,点在一句话结尾处的一个句号上边。

    啪,我似乎看到了李叔叔的眼中闪过一道很强烈地电火花,李叔叔没有说话,抛下了报纸快步走到了案桌之前拿起了一支笔,沾墨之后龙飞凤舞地在铺展开来的雪白纸张上写下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一共二十三个大字。

    旋及一顿笔,稍作停留,然后开始使用标点符号来进行断句,很快,一副含意明析的字句出现在了我和李叔叔的身前: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李叔叔突然狂笑起来,一巴掌拍在正凑在跟前准备拍李叔叔马p,说他书法快赶上王羲之的本公子的背部,害的老子差点跟桌上的墨汁作亲密接触。“呵呵,不好意思,老夫用劲大了点,好小子,嗯,果然一肚子地弯弯道道,这法子果然不错。若是真能做成此事,绝对

    利国利民之大事。”

    李叔叔厚皮实脸地冲我挤挤眼,心满意足地背起了手,冲正苦着脸揉着被这老流氓拍得发麻的背部的我言道:“不过此事,暂时不能把消息传发出去。你可明白?”

    我看了李叔叔一眼:“岳父大人您的意思是……”有点激动,心口在呯呯真跳,好不容易压抑住要欢呼的举动。“怎么,臭小子,莫非你还要老夫下明诏予你不成?这事只能y着来,你若是能先干出一些成绩……”李叔叔得意地背起了双手:“到了那时候,呵呵呵,老夫也才好在朝堂之上说话,你可明白?”

    “小婿多谢岳父大人,一定会尽早作出成绩,请岳父大人放心。”我恭身领命。告辞了李叔叔,身轻如燕地离了皇宫,朝着编辑部赶去。

    编辑部内地数十位编辑、校稿员、记者皆被我突然闯入地身影给吸引住,纷纷起身冲我行礼。“呵呵,大家好,你们继续工作便是,骆宾王,随我来,小弟要事相商。”我朝大家伙点了点头之后,带着骆宾王走进了编辑部地后院房间之中,不多时,骆宾王欣喜地从矮榻上跳将了起来:“公子,此话当真?”

    “那是自然,莫非小弟还敢欺骗宾王兄不成?呵呵呵……”我得意地扬眉笑道。骆宾王激动地拍了拍案桌:“这可太好了,若是咱们真能办成此事,日后的天下读书人,毕将皆受裨益。待骆某想想:《春秋》、《左传》、《史记》……”骆宾王地嘴里一下子就窜出一长窜拉地书名,听得我头晕目眩,赶紧抬手制止了这位学术狂人的意y。“宾王兄莫急,虽然陛下应允了,不过这事,咱们只能悄悄地干,而且,最好能挑一样,最能直接受益我大唐千万读书人的先贤典籍。等做出成绩之后,日后再大张旗鼓的作事,也就没了阻力了。咱们这叫投石问路。”

    --------

    “哦?公子有何良策,但言无妨。”骆宾王的表情闪过了一丝失望,不过旋及释然,朝我诚恳地问道。

    “就是这本先贤典籍……”我从怀中取出了一本书册,摆到了案桌之上,向骆宾王身前推过去。

    “《论语》?”骆宾王微吃一惊,抬眼向我望来。我点了点头:“正是论语,古往今来,论语之书,所读之人自然最众,而孔子之言,亦是最容易受人引用,也却因人而异,说文断句各有不一,所以,咱们就先从此入手,你看如何?”

    骆宾王眼珠子滴溜溜一转:“妙!公子此策妙哉,其一,公子与孔颖达孔老大人前日在书院之争,现如今可谓是天下尽知公子于《论语》上的造诣要比孔老大人这位被陛下赞为关西孔子的大儒亦要高出一筹,孔老大人可是我大唐国子监祭酒,天下读生人之师,若是用《论语》来动手,咱们首先已经站在了高点,旁人也无言可扰之,毕竟,谁觉得自己比孔老大人还能耐,能与公子一决高下?呵呵呵”

    骆宾王的这个马p拍得恰到好处,本公子自然是欣喜之极:“宾王兄谬赞了,小弟不过是恰好对《论语》颇为喜爱,日日研读,故尔稍有所得罢了。”

    很快,从编辑部内抽调了十位精英,还有我的几位年长弟子,连同闲云,还有李治派驻学院,算是借给我打工的王义方,一同开始了对于《论语》的编辑工作,说来了简单,也就是想办法,在论语的字句上,在最恰当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以此,杜绝先贤的典籍再被很多别有用心之人歪曲先贤本意,擅自说文断句的无耻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