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抢收

匈奴人的。秦人打心里不相信他们。然后征召一些人手。聘请一些有经验的军官作为指挥官。就这样。一场公然的规模入侵开始了。这样的事情频繁的发生。

    他们依靠指南针和较为准确的地图穿越大漠,然后深入匈奴的地盘。陆军的指挥官往往选择黑夜作为突袭时间。月初只有弯弯的月牙照亮大地。这非常适合偷袭。于是他们就像往常一样,用临时的蛇形铁丝网封锁道路。然后用马炮开始猛烈轰击。火箭弹是非常昂贵的武器,马炮却可以租用陆军的。陆军也非常愿意把那些快要生锈的马炮租给这些人。

    想想看。在一群拿着猎枪,散弹枪,来复枪,转轮手枪的暴徒下。匈奴刚刚有所恢复的部落再次陷入一场浩劫。一夜的杀戮,让这些人丰收很大。他们缴获了大量的马匹,牛羊。皮革。一些匈奴女人成为他们奴仆效忠的赏赐。受伤的匈奴男人被残忍的杀死。没有人愿意花费医药救治他们。那些侥幸存活的壮年男子,还有一大堆的青少年,老人则被用铁丝网捆绑在原木上押回驻地。

    发财的消息总是传播的那名快。这样的行动,刺激了其他的草场主,他们纷纷慷慨解囊。他们自己组建武装队参加这样的对外扫荡。到八月下旬的时候,这种扫荡达到一个高há。从西蒙州开始到东蒙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秦军管辖此事的军官统计。参加的人数竟然高达八万多人之多。一些州的议会竟然开始征发民兵参与其中,税款远远不够偿还银行的债,他们要找新的发财亮点。

    在高额的回报下,一些新的武装公司开始成立,他们虽然,一些重型武器都需要靠租赁才有,但就是这样的公司满足了草场主们对奴隶的需要。

    到了九月初,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草场主完成了草料的收集,过冬的准备也都完毕,这个时间正好没有事情可干,为了赚取一点外快。他们很多人参与其中。先进的武器,让他们对匈奴人毫无畏惧。武器上的代差就是一道鸿沟。无法逾越,无法填补。

    “抢收。”这个词开始被报纸使用。因为,匈奴的部落开始主动的往更北的地方撤退。武装人员越来越难以一次ing的获得大量的奴隶。马匹,牛羊等等。他们往往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寻找一个像样的部落。等到了袭击的时候,竟然有好几拨人赶来参加。“抢收”一词原本用来用在收庄稼上的,因为,农业对气要求极为苛刻。但现在。“抢收”一词用在了对匈奴的袭扰上。因为,去的晚了。什么都没有了。组织一群武装人员耗费是很大的。如果不能袭击大一点。人数在一千五以上的部落。成本是很难收回来的。

    “抢收”非常形象的把秦国在北方的袭扰比喻出来。草场主们在对匈奴人发牢sā,蒙恬却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