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 2651马车减价

2651马车减价

汇。张万是铁匠,他是靠仿造秦国的马车,成立了一个马车作坊。随着运输业的发展,特别是四轮马车的推广应用,他的马车作坊也渐渐的变成了马车厂,特别是他抵押给银行贷款开了厂之后,他觉得,经理这个词汇更加的适合自己了。所以他特别的强调别人叫他经理,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经理。咱们厂的马车不好卖,成本太贵了。是不是咱们简便一些,比如,舍弃一些弹簧什么的。秦国的马车好是好,就是成本贵,他们的马车都是运人的。人坐在上面,的确不晃荡。但是,咱们的马车都是卖给那些便宜的人家,他们要的马车都是便宜,耐用的。咱们的马车,贵了。”儿子张口到。

    “就是,爹,不,经理。”张中到。

    “咱们厂的马车还能往下落落。轴承,咱们去新郑轴承厂可以专门的定装,数量大的话,可以给个优惠,弹簧,咱们去赵国,弹簧片这东西,不值钱,可以造很多。其他的大梁什么的,咱们可以专门的使用赵国的铁梁。其余的使用木头就可以了。反正他们不做人,做的太精细,根本就不需要。”张中到。

    “大哥的对,咱们厂的马车还可以落落,价格降下来,就可以好话了。他们买的多了。咱们也造的多,赚的钱就不少了。”张中到。

    “嗯。你们的都对,就按照你们的去做。咱们厂,得扩大赚钱的门路。只有这样,咱们厂,才能活下去。”张万到。

    随着马车的需求扩大,一些从加工作坊晋升而来的工厂开始主动的查找市场解决的办法,比如,他们认为,仿造的秦国马车意义不是很大,原因是,秦国的马车注重的是舒适性以及耐用,还有就是马车的长期有效性,因此秦国的马车,有很多的设备,比如刹车系统,转向系统,一些高级的车还专门的配备了转向灯,这些都是在机车上才有的东西。而在关东六国。根本就用不上这样的东西。这些东西价格也不菲,反而成为一种累赘,于是一些工厂就主动减少不必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节省相当多的成本费用,这样一来,马车的成本就能主动的减少许多。

    实际上,这些还不够,主要是,在韩国,赵国一些工厂能够主动的生产一些零配件。这些工厂都是原来代理秦国工厂给予的一些订单,随着订单的加大,他们技术的积累,他们可以加工各种零配件,随着这些零配件的进一步的加工出来,这才给了马车价格下降有了很大的空间,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马车根本不可能下调下来。

    这也就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设施的支持,马车的成本还是很高,因为就是想降,也是没有基础条件的,而韩国,赵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这样的工业基础。这才让他们有了发展的机会。可以,这是一个大环境的改善引起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