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 第 1 部分

第 1 部分

般编剧酬劳很少,地位低,工作没保障,剧本写好后,老板改,导演改,演员改,阿猫阿狗也能改,等到上映的时候,面目全非,编剧自己都认不出来了。

    周编剧输就输在这上边,剧本骨架是他的,但细节全改了,法院也没法判定,最终不了了之。

    如此境地,让沈冲对剽窃剧本敬而远之,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他可不想辛辛苦苦剽窃了一本经典电影剧本,被人改来改去的毁了,那太暴殄天物了。

    试炼只要求参与制作拍摄一部电影,并没有详细要求,这其中猫腻很大。

    要是没什么追求,完成这种任务非常简单,香港每年出产上百部电影,找部电影,做个路人甲打酱油,完全没有难度……要是节c更低点,去剧组卖饭盒也算是参与拍摄吧?

    任务奖励可能低一点,但至少也算完成任务了,不用担心寿命减一年的惩罚。

    不过沈冲是个完美主义者,既然系统明确说了参与程度不同,奖励不同,那干嘛不做到最好?

    6个月的时间,以香港电影工业的速度,拍两三部电影绰绰有余,完全不用急。

    况且他是穿越重生的,还有系统金手指傍身,可谓“左青龙,右白虎”,一切皆由自己掌控,随心而动,“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如此才不枉穿越嘛……哪能随随便便钻进电影圈,低声下气的任人摆布。

    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沈冲才没有急着去完成系统要求的试炼。

    想要掌控一切,就要抓住根本……拍电影,最要紧的是什么?

    是钱!

    只要有钱,剧本,导演,演员一切都不在话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这几天看了不少电影方面的报刊杂志,沈冲大致了解目前香港电影市场的行情:拍一部电影,粗糙一点,六七十万搞定,精良一点,一百万出头。

    穿越后,沈冲第一时间就把房子挂上中介市场,现在是二战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成家立业的高峰期,强劲的需求推着房价节节攀升,楼市异常火爆,沈冲继承的这栋78平米的房子,靠近观塘市中心,地段不错,二手房每平米市价6000左右,他急着出手,在中介挂了45万的低价,才几天时间,有四五个买家上门看房了。(注1)

    房子卖掉后,满打满算有50多万的资金,勉强可以拍一部低成本电影。

    但沈冲不准备这么做,他对这个时代香港流行文化了解的太少,在电影行业毫无人脉,拍电影风险太大,一个不小心就血本无归,况且身为穿越党,未来30年整个世界的发展脉络尽在脑海,有的是快速稳妥赚钱的法子——只不过暂时还没找到最合适的而已。

    用这50多万做铲子,挖第一桶金,然后再去投资拍电影,才是王道。

    虽然还没找到挖第一桶金的门路,但沈冲这几天也没闲着,闯荡影视圈,未必只有编剧一条路,写影评也是不错的路子,评而优则编,编而优则导嘛。

    比如大名鼎鼎的“百万大导演”张彻,就是因为影评写的好,写的精彩,被邵逸夫青眼相加,进入电影圈的。

    即使不能入行,写影评刷点声望也是好的。

    名气即金钱,经历过微博洗礼的沈冲对这个理论信之不疑。

    写影评不用看人脸色,不需要专业知识,比写剧本容易多了,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沈冲前世可没少在网上写影评,玩这个驾轻就熟。

    1979年,香港电影界还没有“档期”概念,元旦这种后世的黄金档期,此时只有寥寥几部电影可看,嘉禾在12月28日上映了洪金宝导演的《赞先生与找钱华》,邵氏针锋相对,在12月30日上映了刘家良导演的《中华丈夫》。

    两部电影都是比较传统的旧式武打功夫片,艺术上并无创新,不过此时洪胖子刚崭露头角,刘师傅正春秋鼎盛,两大武术指导各展所长,武打动作设计都很精彩,是香港电影史上比较经典的功夫片。

    沈冲前世做过一段时间的广告文案,深谙软文写作的要领,他去电影院把两部电影重看了一遍,然后以自己观感为主,以记忆里残存的网络影评为辅,拼凑了两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分别投给邵氏旗下的《南国电影》和嘉禾旗下的《嘉禾电影》,相信被采用的几率非常大——除非他写反了地址。

    除了这两部电影,沈冲还意外的看到了一部前世很感兴趣,但是一直找不到资源的电影——《茄哩啡》。(注2)

    《茄哩啡》是缤缤电影公司发行的一部喜剧电影,沈冲之所以对它很感兴趣,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这部电影有个非常有趣的八卦。

    在21世纪叱咤香港娱乐圈的英皇老板杨受成,70年代已经腰缠万贯,事业有成。话说某一天,他在聚会上结识了一位女艺人,两人前往九龙塘开房,不料中途有人通知,说他太太和小姨子听到风声,前来捉j,杨受成彷徨无计的时候,正巧遇到个同样来开房的好友,他让好友顶缸背黑锅,自己逃回家中假装醉倒,他买通保安,又误导家佣,让他们做了时间证人,使得太太抓不着证据,此事算是不了了之。

    这事大概让杨受成很得意,他把这故事当笑话告诉了陈欣健,没想到陈欣健把它写成了剧本,拍成电影《茄哩啡》,还邀请杨受成去参加首映礼,而悲剧的是,杨受成不知道这是自己的故事,请了太太一起去看首映……结果可想而知,两人最终离婚收场。

    据说后来杨受成买断这部电影所有版权,有没有销毁不知道,反正从那以后,再没人看过这部电影,后世互联网无孔不入,资源丰富如大江大海,也难觅其踪影。

    二是这部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很有地位——有人认为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第一朵浪花,是新浪潮运动的起点。

    沈冲一直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不过看过杂志上的电影广告后,觉得这种说法确实很有道理,主创阵容太强大了。

    导演严浩,新浪潮主将之一,导演的《似水流年》拿了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电影等六项大奖,《滚滚红尘》更是华语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勇夺金马奖八项大奖,成就了绝代佳人林青霞的金马影后梦。

    制片何家驹,编剧陈欣健,于仁泰,顾问余允抗,摄影古国华,主演曾江,陈玉莲都是香港电影圈里响当当的名字,连场记日后都是个名角儿——关锦鹏。

    现在有机会一窥这部充满戏剧色彩的电影,沈冲自然不会放过。

    看过电影后,沈冲不再犹豫,直接从系统里兑换了《香港电影史分卷》,然后以《茄哩啡》为引子,以《香港电影史》为轴线,以未来电影发展脉络为参考,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的写了这份上万字的长篇大论,在文章中直接提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概念,放言香港电影马上将迎来一场革命。

    沈冲准备把这篇重量级的稿子,投给正在筹备创刊号的《电影双周刊》,算是送这本注定载入香港电影史册的杂志一份诞辰大礼。

    给邵氏和嘉禾写的影评,只能算是小甜点,《茄哩啡》的影评,才是大餐,既然暂时无法做个电影实干家,那就先做个电影理论家吧——“香港电影新浪潮之父”这个头衔太囧,不如先做个“香港电影新浪潮旗手”吧。

    沈冲如是想着,他站起身来,将信件装进背包,准备出门邮寄。

    正在这时,响起“砰砰砰”的大力敲门声,还有个女声叫道:“阿冲,阿冲,你在不在?”

    ————————————————————————

    注1:数字根据《香港地产百年》中推测,未必符合当时实际,读者勿要较真……

    注2:茄哩啡是香港电影圈俚语,死跑龙套的意思,在这部电影上映前,茄哩啡只是口语,之后成为书面语。

    第一卷 第三章 腊八节

    敲门的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子,穿着宽松的家居服,胸前还系着一副围裙,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哭过。

    “元元姐,你怎么了?”

    这女孩子正是日记里提到的两个感情很好的朋友之一,青梅竹马的邻家姐姐李开元,之前沈冲遇到过两次,不过每次她都行色匆匆,没怎么好好接触过。

    “有喝的没?”李开元没理会沈冲,径直走进客厅,毫无形象的往沙发上一躺,嚷嚷道:“渴死我了!”

    沈冲摇头笑了笑,走进厨房拿饮料。

    日记里记载,李开元从小活泼好动,被当做男孩子养,是附近的孩子王,调皮捣蛋无所不为,长大后做人大大咧咧,做事风风火火,刀子嘴豆腐心,周围邻居无不对她爱恨交加。

    李家和沈家是通家之好,父母都是好友,李开元从小把沈冲当弟弟看待,一直很照顾他,两人关系很好。

    拿了瓶可乐给李开元,沈冲坐在一旁,问道:“和人吵架了?”

    “我像天天吵架的人吗?”李开元瞪了沈冲一眼,接过可乐,咕嘟嘟的一口气喝掉小半瓶,然后说道:“还不是我妈那个老顽固,死活不让我辞职,说什么我要是敢辞职,她就不认我这个女儿,我是辞职,又不是私奔!真是气死我了……”

    李开元叽叽咕咕的说了一大通,沈冲听了一会,结合日记中的内容,很快搞明白了事情缘由。

    李开元不爱读书,中学毕业就出来做工,她妈妈刘婶托人帮她找了个做进出口贸易代理的工作。李开元很能干,几乎年年都是公司业绩最好的,可老板太抠,既不给她升职,也不给她加薪,还有同事暗中排挤她,李开元很不爽,想辞职了出来单干,不料刘婶死活不同意,母女俩都是倔脾气,卯上了斗法,已经斗了好几天了。

    “这行我做了三四年,门门道道的全清楚,手上还有一批固定客户,辞职了单干怎么不行?”李开元估计是憋屈坏了,抓着沈冲这个听众,大吐苦水,“在公司里干,做成一单只提成1%%uff0c每个月拼死拼活也就一万多块,出来单干,一个单子至少有10%%u7684利润,随便做做五六万到手,清闲自在,阿冲,你说说,这不比在公司里上班给人打工强的多?”

    沈冲小小的惊讶了一把,现在香港普通工薪阶层的月收入也就两三千左右,李开元月入过万,工作能力真不是一般的强,也难怪刘婶不让她辞职了,月入过万的稳定工作,在老一辈眼里自然是很珍贵的。(注1)

    见沈冲一直听,不说话,李开元也泄了气,意兴阑珊的说道:“跟你说了也白说,你个书呆子,啥都不懂。”

    沈冲笑了笑,以前是书呆子,现在可不是,不过他不好辩驳,于是问道:“元元姐,你们外贸代理,主要做什么商品?”

    “玩具咯,偶尔也做做电子产品。”

    原来是玩具,在内地制造崛起之前,香港的玩具制造业享誉全球,做这行确实比较容易赚钱。

    等等,玩具……玩具……

    沈冲脑海里灵光闪现,他一拍大腿,兴奋的站了起来。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纠结了几天的第一桶金,终于有眉目了!

    “阿冲你干嘛?疯疯癫癫的。”

    “这儿好像有什么东西,扎了我一下。”沈冲假意摸了摸沙发,换个地方坐下,然后问道:“你们公司都做些什么玩具?”

    “积木啊,绒毛熊啊,塑料娃娃之类的,有些是直接要货,有些是客户提供设计图,我们找工厂做,从中抽水赚个差价。”

    “客户都是哪里的?”

    “美国,日本,欧洲的都有,主要还是美国那边。”李开元随口答道。她喝光可乐,站起来,说道:“行了,我回去了,再不回去我妈肯定上来找我,围裙还在我身上呢。”

    “你没事了?”沈冲比划了一下,示意她还红着眼睛。

    “没事,和自家老妈拌嘴,又不是吵架。”李开元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毫不在意,“这次不成功,下次再说,总有一天让她同意我辞职。”

    风风火火,积极乐观,万事不萦于心,这样的女孩子真是罕见。

    “晚上早点过来吃饭。”临出门,李开元又叮嘱道:“别老一个人呆在家里,闷葫芦似的,呆久了人都变傻了。”

    “好,我一会就下去。”

    今天是腊八节,刘婶招呼过几次,让他晚上一起吃饭过节,盛情难却。

    送走李开元,沈冲也不去寄信了,一头钻进书房,找了几张白纸,开始绘制设计图。

    沈冲毕竟是个成年人,不摆弄玩具好多年,所以这几天兜兜转转,一直没朝这方面想,李开元一语惊醒梦中人,让他想到前世很喜欢玩的一款玩具。

    成本低廉,销量巨大,绝对是挖第一桶金的最佳选择,不夸张的说,如果不是外星人的任务,沈冲只要把这玩具弄出来,就可以花天酒地过一辈子了,这么优质的超级金矿,由不得沈冲不兴奋。

    全神贯注的时候,时间总是过的飞快,一张设计草图还没画完,就听到“砰砰砰”的敲门声。

    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小姑娘,杏眼薄唇,眉目如画,是个美人胚子。

    “吃饭啦!”小姑娘探着头,打量了几眼房间,“躲在家里偷偷摸摸的做什么?敲半天门也不答应。”

    沈冲连声道歉,匆匆抓起钥匙,关上门,跟着小姑娘走了出去。

    这小姑娘是李开元的妹妹,李天宝,十三岁,刚上中学,沈冲穿越后,继承前任的责任,每天给她补课,所幸中学课本难度不大,否则沈冲就糗大了。

    算起来,李天宝是目前沈冲在这个时空相处最久的,也是最熟悉的人。

    今天心情甚好,沈冲看着前面一摇一摆的马尾辫,忍不住逗弄道:“天宝,叫声冲哥哥听听。”

    “流氓!”小姑娘回头,狠狠的瞪了沈冲一眼,蹭蹭蹭的顺着楼梯跑开了。

    小萝莉可爱的表情,让沈冲哈哈大笑。

    日记里记载,李天宝一直叫沈冲“冲哥哥”,不过去年邵氏上映了《笑傲江湖》,令狐冲的名字传遍香江,李天宝被邻居调笑几次后,再也不喊“冲哥哥”了,每次见面都是“喂,喂”的乱叫。

    沈冲家在四楼,李家在二楼,几步就走到了。

    刚一进门,沈冲就闻到浓浓的菜香味,忍不住食指大动,凑到餐桌旁一看,更是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沈冲前世是安徽人,口味偏重,粤菜虽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但偏清淡,吃着总不过瘾,这次桌子上居然有一盆川菜名品水煮牛r,让他大喜过望。

    “看你那谗样。”李开元拿着碗筷走出厨房,看到沈冲的摸样,笑着打趣道:“小心点,别把口水滴到菜里了。”

    神经真够大条的,这笑语盈盈的样子,哪还有刚才红着眼睛郁闷抓狂的影子……

    “阿冲,饿了吧?”刘婶拿着一盘菜,也走出了厨房。

    刘婶是四川人,蜀地出美人,虽然岁月如刀,但依稀还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李天宝就继承了她的容颜,李开元则更像她父亲,有一双女孩子少见的浓眉,英气勃勃,不似寻常女子。

    “本来没什么感觉,现在一看这桌菜,就感觉饿的厉害。”沈冲笑着回答道,他扫了一眼半开着的书房,问道:“怎么没看到李叔?”

    “我爸开会去了,刚才打电话回来让我们先吃,不用等他。”

    “阿冲,坐,我们先吃。”刘婶将菜摆弄好,招呼沈冲坐上席,一边抱怨道:“他们这些老左,就是会多,一天到晚的开会,尽说些没用的东西。你李叔一个戏院的放映员,芝麻大的官都不是,去开个啥子会?让他辞了去帮我卖水果,还死活不愿意,就他放的电影,一个月都不会有十个人去看……”

    李叔是沈冲目前遇到的唯一一个从事电影业的人,以前是长城电影公司负责道具的主管,长城是香港左派电影公司的中流砥柱,所以刘婶称他为“老左”。

    长城电影公司在嗡嗡嗡的时候受到很大冲击,基本停产,处在荒废状态,不仅没工资发,员工还要回内地接受思想教育,批斗改造,还好李叔是无党派进步人士,逃过一劫,被调到银都戏院做放映员,放映样板戏和内地出品的黑白战争片,这些电影在香港根本没有市场,银都戏院门可罗雀。

    “行了妈,老爸喜欢,你就让他干呗,家里又不缺钱。”李开元打断了刘婶的唠叨,对着看电视的李天宝吼了一句:“天宝,别看了,过来吃饭。”

    李天宝磨磨蹭蹭的关了电视,坐上餐桌的时候,沈冲已经迫不及待的夹了一块水煮牛r,抢先尝了一口,吃完之后,竖起大拇指。

    “正宗好川菜,正宗好味道!”

    “马p精!”天宝斜着眼睛白了沈冲一下,眼波流转,娇俏可爱。

    “没礼貌。”李开元用筷子作势欲敲,吓得天宝直缩脖子——她可没少吃姐姐的爆栗子,心里很怵她。

    刘婶被沈冲夸的眉开眼笑,笑眯眯的问道:“阿冲,吃的惯么?这辣椒是从内地弄来的,比香港本地的辣。”

    李开元也疑惑道:“阿冲你以前不是不能吃辣么?”

    “我也不知道,忽然就不怕辣了。”沈冲随口敷衍,穿越后这种乌龙事件层出不穷,他已经处变不惊,知道该如何应付。

    夹着一块牛r,沈冲模仿后世电视纪录片解说的口吻,说道:“水煮牛r,是一道四川名菜,传说源自北宋,讲究色深味浓,香烈r嫩,刘婶手艺不凡,这道菜,麻、辣、鲜、香、嫩,五味俱全,r质细嫩,鲜香可口,油而不腻,实为珍品,机会难得,再辣也要吃。”

    “不愧是港大的高材生,还是阿冲行家,懂味道。”刘婶笑的合不拢嘴,指着两个女儿说道:“这两丫头,总嫌我做的菜不好吃,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李天宝本来对满盆的红辣椒敬而远之,见沈冲说的天花乱坠,半信半疑的夹了一块牛r,咬了两口,连忙吐了出来,拿起边上的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