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革宋 > 第21章 官家的家务事(三)

第21章 官家的家务事(三)

    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文祥去了趟厕所。就听到有两淮的知州间兴奋的道:“终于轮到咱们两淮发达的这!”

    文祥在去河南当开封知府前,当过松江府知府。遍地的棉花以及松江的纺织业让松江百姓们安居乐业,棉花销售以及布匹销售让松江地区富甲下。听那些两淮知州们的口音,有江南人。想来他们不仅深知棉布与桑蚕的利益之大,更是已经从这些买卖中受益的一群。

    回到会场上,文祥觉得心里面有些失落。松江今日的富庶乃是赵官家全力促成,在针对官员干部的培训中专门讲过棉花分类。通过培训,文祥亲自比较之后才明白竺短绒棉和扶桑棉之间的巨大差别。

    竺短绒棉的棉绒粗,长度在0毫米以下。扶桑棉分两种,一种产量高,棉绒比竺短绒棉细,长度普遍在0毫米。而扶桑长绒棉产量虽然不比竺短绒棉大,但是棉绒长度能够到超过7毫米。扶桑棉做出的布才是真正的好布,光滑细腻,不仅薄,还非常结实。那些丝绵混纺的布料,穿起来又吸汗又不黏在身上,受欢迎的程度已经超过丝绸。

    听着农业部,户部,工部一个个出来保证,会大力投入到棉桑种植和纺织业上。那些知州们一个个笑逐颜开,文祥想到松江面临的巨大挑战,心中失落感更强。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和学习,文祥很清楚松江府的崛起完全是因为当地曾经垄断棉花种植和生产。两淮的面积是松江府的百倍,当两淮也开始出产棉花已经棉布,松江府的好日子大概也就到头了。

    正在感伤中,就听户部尚书孙青道:“虽然两淮有了这样的发展机会,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松江府的发展经验。所有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制度之上。两淮不乏大地主,所以两淮官员们必须热情局面,不能错误做出判断。”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下来,一些两淮知州的脸色登时就不好看了。大宋不禁止土地兼并,所以大地主非常多。这些大地主们依靠自己的土地积累财富,供养子弟读书,形成了一个个的进士家族,进而成为了进士集团。这个进士集团互相通婚,斗争中又相互扶持,盘根错节,在上层形成了巨大的势力。

    在如此巨大的势力中,赵嘉仁曾经以夺取南海航线,开辟海外市场等手段成为其中当之无愧的翘楚。最终以其功业和出身登上至尊宝座。然而这些进士家族虽然支持赵嘉仁当上了官家,却不等于他们就肯支持赵官家的土地国有政策。

    此时赵嘉仁站开始发言,“诸位。我大宋与其他朝代有何不同,你们有想过么?”

    众人知道赵官家的学问极高,自然不敢献丑。而且这些人知道赵嘉仁这个发言只是引子,后面自然有他的想法。于是在一片安静的等待中,赵嘉仁继续道:“我大宋是历朝历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