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建文天下 > 第七十四章 移民实边

第七十四章 移民实边

西部需要设置十五至二十个卫所。”

    “这样粗略估计,至少需要十五万人驻守。”

    “但征倭军目前只有十八万人,所以需要继续增兵。”

    “另外,倭人语言、习俗与我大明相差甚远,且有百万之多,这都是不稳定因素。”

    “所以臣以为征讨关东应该暂缓,应该将战线暂时稳定在琵琶湖东岸,同时全力消化倭民。”

    “消化倭民的途径有三,第一是挑选精壮之士,分配土地,就地屯田;第二是将叛逆、俘虏以及不合作的倭人迁出倭岛,可以迁往东北恳耕、修建铁路,可以迁往台湾种植甘蔗等等;第三则是用重赏引诱倭人,攻击关东,让其自然消耗。”

    “当然,也不能任由倭国休养生息,臣以为,应该命令鲸州(北海道)的驻军南下袭扰,尽可能占领出羽、陆奥两国,以及沿海岛屿,让倭国残余首尾不能相顾,同时挑动足利义满与关东诸大名的不和,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逐渐消耗倭国元气。”

    “如此一到两年,倭国关东自平,而我军损伤最少!”

    “哦,朕明白了你的意思!”

    朱允炆皱眉想了一会儿,觉得杨荣想的面面俱到,没有什么错漏,唯一的问题就是关东的黄金暂时拿不到手了,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历城侯,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回陛下,末将以为想要倭地长治久安,必须要提高汉民的数量,只要汉民在倭地数量占优,倭地才能永远属于我大明,所以向倭国迁徙百姓,是必须的,除了朝鲜、女真、蒙古外,还需要大量汉民。”

    “为了保证汉民在各地卫所中占据大多数,需要迁往倭地的汉民,数量至少在二十万以上,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但是末将以为,都是值得的。”

    “另外,末将以为应该扩大海东都司的管辖范围,未来的海东都司应该包括筑紫岛、伊予岛以及美作、备前以西的本岛部分,而备前以东至倭国的京都组建海东行都司,形成对倭战争的第一线。”

    “这样海东都司着重于治理,海东行都司着重战争,各司其职,如此可策万全。”

    “至于东面的鲸州,主要责任是袭扰,逐渐消耗倭国的战争潜力即可。”

    盛庸说完之后,朝杨荣点了点头,对方也点头回应。

    这些主张是二人经过深思熟虑,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在他们看来,是征服倭国的最佳方案,只不过陛下能否接受,他们心中并没有底。

    因为二人能感觉到皇帝对倭人有一种切齿的痛恨,虽然二人并不知道具体原因。

    朱允炆望着地图,在心中仔细盘算琢磨,最后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方案确实比较好,只不过战争需要持续更长的时间,消耗的钱粮也更多。

    大约一个小时后,朱允炆回到了乾清宫,令盛庸、杨荣将其建议阐述给在座重臣,让其在这个基础上讨论。

    如此讨论了三天,军机处、户部、兵部一起估算了卫所数量、人员编制以及迁民、抽调卫所以及钱粮种种问题,最后一致通过了二人的方案,当然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调整。

    比如在海东都司设立汉语学校,鼓励学习汉语,同时举行汉语水平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免除徭役,优秀者可以担任各级官吏,同时自明年起,在倭地实行科举。

    比如鼓励在海东都司设立商行,三年内整个都司内免税,同时往倭国运粮免除关税等等。

    建文九年十月一日,朱允炆发布诏令:

    组建海东都司,楚智任都指挥使;

    组建海东行都司,首任都司为邵云,监察使为叶平。

    从福建、浙江、广东、应天府、山东等地征召无地百姓前往海东都司,组建卫所,屯垦实边。

    从湖广、广西、贵州等地抽调卫所,前往海东都司屯垦。

    重建倭国京都城,改名安东城,并命邵云督建王府,辽王朱植迁往安东,配三护卫。

    工部、内务府以及铸币厂派员前往海东,开始筹办勘探、采矿和铸币等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