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建文天下 > 第七十五章 张辅,不是英国公

第七十五章 张辅,不是英国公

已而为之。

    这些证言并不足信,所以周新只能继续追查。

    在周新追查的同时,逃往的管事陆续被杀,最终只抓到三个分别管理玉石、丝绸和食盐的管事,这些管事的证词证明了秦王府确实存在偷税漏税现象,只不过他们只是听命于大管事康安而已,并不能指证秦王朱尚炳。

    至于大管事康安,在很痛快的承认了偷税漏税、强买强死人命、贩私盐、私贩茶马等等罪责后,在狱中服毒自杀。

    至此,案情陷入死胡同,指证秦王朱尚炳的证据明显不足,大管事康安虽然认下了大部分罪过,但是其赃款却不翼而飞,不知去向。

    鉴于此种情况,周新上书要求让犯官与秦王对质,以查明真相。

    对于这种要求,朱允炆很无奈,只能命人将供状送往宗人府,询问秦王朱尚炳,是否确有其事,但朱尚炳顿足捶胸,矢口否认,将事情一推二六五,全都推到了康安身上。

    至于其殴打税务司官吏一事,他的解释是受了小妾翁映雪的挑唆,事后感到万分后悔,所以将小妾乱杖击毙,以儆效尤。

    即使朱尚炳否认,但秦王府偷税漏税事实还是很清楚的。

    根据大明律令,王田是免税的,但只限于天子赐田,这是洪武旧制,朱允炆并没有修改;对于商税,朱允炆登基后重申,商税不存在减免一说,即使是内务府下属店铺也不例外。

    秦王府所受赐田大约一万两千亩,但是秦王府账册上的土地确有五万六千亩之多;另外王府下属的各种店铺在建文年间几乎从未交过税。

    据周新和牧奔泉的统计,秦王府历年偷税总额接近百万,其中以田税、私盐和马匹走私最多,而后两者的问题相当严重,涉事者甚至会性命不保!

    虽然没有真实证据,但朱允炆知道,这些事情和朱尚炳脱不了干系,这反而让他有些犯难了,朱尚炳在宗室之中名声还算不错,却做下这么多违法之事,那其他藩王呢?

    就在朱允炆犯难的时候,数封奏折送入京师,立刻在朝廷中激起大浪。

    这是张辅偷袭西海的奏折。

    紧随其后的有方宾、葛诚以及陕西都司宋瑄的奏折。

    在奏折中,张辅表示地保奴抵达瓦剌后,很可能会整合蒙古、瓦剌和东察合台汗国的力量,在西北方面对大明形成巨大威胁,进而影响大明的西进战略,所以才不得不紧急出兵,将其剪除,至少也要将其重创,如此才能保大明西北边陲长治久安的局面。

    张辅的奏折上没有监察使葛诚的签名,但葛诚在奏折中却并没有明确反对张辅的做法,他的观点可谓不偏不倚,但他提到最多的是张辅出征后,他对西北各地的军事调整。

    佥事王忠翙率七千骑兵赶往哈密,甘肃军事方面暂由肃州卫指挥使郭亮代理,同时葛诚还向陕西都司宋瑄求援,希望其尽快派兵进入甘肃,稳定当地局势。

    而方宾则观点明确,极力反对张辅在冬日远征,在奏折中指出种种不利因素,比如距离、天气、兵力、过于仓促、希冀侥幸等等,同时隐晦的指责朝廷给予边将的权力过大,自己身为钦差却无权节制边军,而边将为了立功,必然会陷入浪战,战胜边将受赏,战败则朝廷、国家受损,长此以往,恐有安史之祸

    方宾的话确实对朱允炆触动很大,但朱允炆也没有想到张辅会如此“果断”,在他的印象里,张辅是个稳重、细致、踏实的将领,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呢?

    虽然张辅的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仅凭一只近卫骑兵军就想荡平瓦剌和蒙古联军,未免过于自大了吧!

    宋瑄的奏折则比较特殊,分为明折和暗折两种。

    明折中,他叙述了自己的部署,他准备亲自带兵赶往甘肃,稳定当地局势。

    而在暗折中,宋瑄描述了他的想法,指出了张辅如此行事的原因。

    看完宋瑄的理由,朱允炆微微摇了摇头,自己完全想错了。

    这个张辅,并不是另一个时空中的英国公,他只是个从父辈起,就不断的寻找靠山,拼命往上爬的可怜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