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言情小说 > 朕与皇嫂二婚在即 > 第二十二章 谢晋

第二十二章 谢晋

    与此同时,

    金銮宝殿上,

    两朝元老齐盛弘在早朝上提出了修改律法之说,虽然只是提出一点细枝末节,但是在场的老臣哪个不是成了精的人物,从一点藤顺着想上去就能知道结出什么果子。

    他们知道此法若修,名义上是整顿修法,然而改革到后面,范围一定越来越大,实际上就是在削弱世家的利益,他们的地位必会动摇。

    还没等齐盛洪说完就不禁哗然,以世家为代表的吴山党更是激烈反对,高和昌言辞凿凿:“圣上,此先例不可开!”

    圣元帝深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有多少朝代就是因为平衡不了分崩离析,从大昭立国开始,一直以君主集权为先,但是成效却不是很大。

    他最近苦读各个时期的史书,各个时代基本都是法家为内核,以权压制,用法律作为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一直是帝王的主要统治手段。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又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又加之以伦理道德约束,一向是帝王的御民之术,二者相辅相成,才是治国之道。

    关儒是儒家学者的代表,也是关山党的领头人,高和昌则提倡法家,如今关山党势弱他才让齐盛洪开这个口。

    沈衍淡淡道:“为何不能开?”

    他话中以及有了不悦之意,但是高和昌脑子被冲昏了头,根本没看出来:“是,我大昭沿袭至今一向由丞相总领全国事务,共同辅佐圣上处理国家要务,一直以来都维护着社稷稳定。现在设立所谓的“内阁”,表面上没什么影响,长期以往下去却流害严重,这是动摇了我大昭的根本啊。”

    此言一出,好几位大臣都附和,言辞激烈,少数的反对的声音立马被淹没在了声潮当中。

    沈衍看着满殿群臣,默然了会儿反问道:“高爱卿口口声声说国之根本,可知道国之根本是什么?”

    下面喧哗声在沈衍开口的时候立马安静了,全场只听到沈衍的声音沉沉的回荡:“孰为天下?孰为国家?民而已。”

    “善为天下者,不视其治乱,视民而已矣。民者,国之根本也。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

    沈衍声音不紧不慢,却有一股直击人心的力量,震得在场的人全哑了口,只看着沈衍一句一句的话抛出来:“高大人身居宰相的重要职位,却把动摇大昭根基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真是叫朕失望至极。”

    下面的高和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尴尬难言。沈衍一向仁德,很少直接训斥大臣,更不要说深沐皇恩的他了,没想到今天一开口就是严词厉句砸过来,只觉得整个人都懵了。

    沈衍还在继续:“自古四夷不能亡国,大臣不能亡国,惟民能亡国。民,国之根本也,未有根本亡而枝叶存者,所以六国纷乱时是因为民,前朝大齐的王国也是因为民。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古之天子重民也,不敢轻侮于鳏寡。民虽匹夫也,有义勇,有豪杰,有奸雄。夫陈胜不堪秦之民役苦,愤然举兵以诛秦,豪杰矣。

    夫黄巢伺唐之隙,因民之饥,聚兵以扰天下,奸雄矣。昏官庸吏不知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以草芥视民,以鹿豕视民,故民离叛,天下国家倾丧。”

    话到最后,沈衍已是冷笑出声:“连轻重都不知道,如何担当丞相重任。”

    一番重话下去,满朝文武都骇的一动不动了,特别是高和昌,一张脸先是涨得通红,后又变白了,整个人几乎伏在了地上,沈衍却是看都没看一眼,拂袖而去了。

    清昭殿,

    沈衍刚下早朝就接到了李玉的密报,说是钟粹宫的一个宫女死的有些文章,李玉把今天发生的事一一禀报了。

    “最近一连串的事情都围着李嫔,钟粹宫本来就在风波中心,现在死了个宫女,李嫔态度反常不说,早早就让人烧了尸体。”沈衍放下手中的《左氏春秋》,“李玉,你怎么想的?”

    圣上刚把上官氏禁足了没几天,李嫔宫中就有人死的不明不白,可不是杀人灭口吗?打死他也不相信是凑巧,但是涉及后宫嫔妃又不敢妄议,只道:“奴才觉得明湖不像是能淹死人的地方。”

    “呵。”沈衍轻蔑的笑了一声,“不管是不是李嫔,下手的人性子也是够急的。”沈衍心里其实对李嫔已经有了很大的猜疑,只是他向来讲究证据,不会因为一己喜恶就把人定罪。

    这时太医院的首辅太医就在旁边候着,把情况一一禀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