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唐山门异类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夜宿天然居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夜宿天然居

    “此酒若是在长安,怕是十贯一瓶,怕也是卖得出。”卢拙玉脸红红地,醉眼稀松地看着桌上的粗陶瓶,看着背后的诗文,越来越喜欢。

    高浓度的酒精虽然让这个时候的唐人觉得很惊艳,味道也很接近的后世的白酒,但是白酒虽香,也不是每个唐人都能接受得了的,喝惯了低度酒的唐人,骤然喝高度酒,也不是人人都嗜之如命的。

    无论是五粮精还是贵台酒,对于卢拙玉这种世家子弟来说,虽然香浓醇厚,但是着实太烈,所以,他唤来门口等候的酒博士,让他上了一种名为“杏花村”的酒。

    想必各位看官也猜出来了,这杏花村,便是汾酒,此时叫做汾清,算是中国最早的白酒了,而这杏花村,其实在唐朝就作为汾酒的出产地,算是颇有名气了。

    但是定明将汾清提纯之后,不禁清香味没有消失,汾酒入口绵密细腻的特点还更加突出了,而且店里的汾酒,陆哲都往让人往里面加入了青梅蜜饯,喝得时候加入点点姜丝后小火微焙,带着丝丝甜香,简直让卢拙玉停不下来。

    而更加戳到卢拙玉这些风流人物g点的是,这杏花村的酒瓶的后面,竟然印了一首完整的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意味隽永,读之让人齿颊留香,就如同这清香绵密的汾酒一般,清新可口但又回味无穷。

    天然居一共供应四种酒,最次一等的,便是那窗口和楼上食堂售卖的糟白,味道极其烈而且辛辣,十几文就能买一斤。次一等的,便是一种名为玉六福的酒,味道也是颇烈,但是就要贵不少,五百文一瓶,酒瓶背后没有诗文。再好一等的,便是这杏花村,有凤来仪(西凤酒提炼),雨井烟垣(,郢州富水提炼),石窟春晓(富平石冻春提炼),要一贯一瓶,酒瓶背后大多有一首绝句(此时陈子昂的爹都还是个小蝌蚪,影响后世的盛唐诗歌还没有雏形,所以唐朝文风还是沿袭六朝,崇尚华丽,绝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诗)。

    而最最顶级的,便是五粮精和贵台了,是定明多次试验后,集合了多种名酒,混合精炼而成,其酒瓶背后的诗文,也只有一句,全是出自于李白的月下独酌四篇,就是为了勾起这帮有钱的世家文人的收集欲和好奇心,其售价也相当不菲,一瓶要六贯六百六十六文,差不多相当于长安的平民之家一年的总收入了。

    四种酒,分别对应劳工,小商人,一般士子和世家中人,客户群体泾渭分明,每个人都能在天然居找到自己能消费得起的酒,所以天然居虽然开业不久,但是单单依靠酒水,就比大唐一般的酒肆饭庄,利润不知道高了多少。

    饭菜不挣钱,只靠酒水挣钱的模式,虽然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民风淳朴的唐朝,还是比较新颖的,不过天然居这高度酒,在大唐应该是独一份,再加上情怀和文才加成,卖的贵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这文化人的酒,能叫贵么?开业以来,除了糟白酒以外,这卖得最好的,便是这五粮精和贵台,其中卢庭栋和太守郑观鱼的名人效应,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来一瓶。”在美味的刺激下,卢拙玉几人吃得口滑,虽然此时有些微醺,但是还是再叫了一瓶有凤来仪。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好诗,好诗。”相比于清新隽永杏花村,崔元礼这种典型的世家子弟更喜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