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玄幻小说 > 欺世盗国 > 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

第六百十一章 又是一年乾坤新

那些前朝曾经有过的关于农事方面的议论政令,因什么情况而设立,又因什么情况而废除。

    而现今各地旧制缺省颇多,又有前朝因地制宜导致诸州制度不一。

    以史为鉴,结合当下,两府接连重订制度,规范天下农事民田。

    譬如逃户隐田,限期内归首者不予罪罚,免五年征赋;逾期不归者,但有查处,籍其隐田。

    再有就是被收归官有的官田,除去固定的一部分留做国有,其余的官田并无主收官之田分给各地无地之家。

    唐初制度是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现如今则是田多之地照此规矩来,田少之地等额减少。

    至于世业和口分,能传给下一代的叫世业田,户主身死则收归国有分给其它无田之人的叫口分田。

    这样一来,能分的田越来越少,这个制度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废弃,但在一开始还是很有用的。至少在保证没有农田被抛荒的同时,也不会轻易的被一家一户收拢过去。

    在三十多年后,“京畿周环二十三州,幅员数千里,地之垦者十才二三,税之入者又十无五、六。复有匿里舍而称逃亡,弃耕农而事游惰,赋额岁减,国用不充”。

    因着十多年太平,周国自不至于如此,但依然是嫌有田没人种,而不是担心有人没田分。

    至于以后无田可分怎么办,一时有一时之策,到那时候再说。

    十一月,宫廷内发生了一件小事,官家令国子监博士入宫讲课,二十余年幼宦竖在一边旁听。

    没人会注意旁听的宦竖,所有亲历这件事的,目光都放在官家进学这件事上。

    陈佑等人现在已经很少去同明殿了,官家身边之事都是听的旁人转述,转述之人遗漏的细节,他们自然就不会发现。

    可笑之处就在这里,他们能知道国子监的博士讲了什么,能知道官家提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反应,偏偏不知道侍候在官家身边的多了这么多。

    毕竟,谁会在意这些小宦官呢,尤其在同明殿里有那么多需要侍弄的机巧玩意的情况下,多些人很正常。

    十一月乙丑。

    两府相公再次在政事堂聚集。

    这一次陈佑到得稍微早了些,安排好英华殿事宜后便赶到政事堂,坐下等了一阵诸人才陆续赶到。

    待房门关上,他突然发问:“长山公今天不来?”

    “染了风寒。”说话的是王朴,“今天一大早遣人来通知我的。”

    “原来如此。”陈佑点点头,不再说话。

    静了静,王朴开口:“老规矩,先议一议要拿到两府议事上的事项。”

    说着,他翻开手中的簿子,右手食指和中指夹着一支铅笔——随着铅笔的普及,平日里一些随笔都用铅笔来记了。当然若是正规记录,哪怕是草稿,也得用毛笔。

    “各地秋解结果陆续朝中枢报,春闱时间、主考官都得定下来。”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