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您已经猜对了,是的,我文中写到的那几个条件,对于知道那地方的人来说,是可以百分百锁定它的位置的。******我太喜欢楼主的小说了,这篇就更喜欢,相对《乱与虐》,我感觉这篇更好,很真实,足可以让人相信是真的。

    虽然没有象《乱与虐》那样有更多的乱伦与做爱的描写,但它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却十分的细腻真实,达到了虐待的最高境界——精神上的、心灵上的虐待,十分的成功。

    这么大的年纪仍然写出这么长篇的内容,让我等好生敬佩。这篇其实可以作为《乱与虐》的一个缩影版,作者文笔依旧,文革的历史几乎已经被掩盖,连历史书上也仅仅是聊聊的几笔带过,这段历史,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写的清楚,要想凭空捏造,几乎不可能,读作者的文章只有一个感觉:真实!

    整体而言本文比《乱与虐》更偏向生活化,真实话,几乎不见情色部分,也没有太多华丽的描述,却将人生百态写的丝丝入扣,没有如很多文革色文一样超前的诟病,所有的描述都是文革期的事实。

    看着作者的描写,在文革期的人们,已经将批斗会当成了一个娱乐聚会,而被批斗的则成为了戏子,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种人生如戏的感觉,母子的情景让人记忆深刻,虽没有进一步的深入,却为后文留下了太多的期待,郭二麻子等人,就是一个借势而得意的小人,可以遇见得意也得意不了多久。

    在文章最前面的时候作者的描述反映这当时人们的淳朴,和后文黑暗向形成鲜明的对比,“从那以后,出身贫农的那一家人,包括他们的本家七个叔伯兄弟几十口子人中,

    尽管斗争十分地积极,可在妈妈被批斗或游街时,再没有一人上台打过妈妈一下啐过妈妈一口。”反映这当时的普通人民的一个心态和形态,也将整个时代的背景给扩大化了,有坏人,也有好人。这才是的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这点上比《乱与虐》要好,看了《乱与虐》只感觉心情抑郁,完全没有一丝的正能量,看到的只是一个畸形的社会,一个形如毁灭的民族。

    另外,给作者一些建议,能否将一些背景资料,那个时代的专有名词开一个序章或者背景简介?比如黑五类,四类分子等等的,否则文章有些地方读不明白的。******感谢您的劫持与鼓励,其实我对文革题材的两篇《乱与虐》和《黑五类回忆录》,也认这后者要好一些的,但大众似乎并不这样认可。所以您的意见,让我特感动。

    您的意见很好,文革毕竟已经结束了将近四十年,而网民却多是文革后出生的,那场人为的大灾难中的很多事物,他们大概不会明白,是太需要做个介绍。我整理一下,想个办法加到第一楼去。******又改了,呵呵!相比那个乱与虐,我反而更喜欢这个,更真实,更含蓄,更有咀嚼的滋味。看得出来楼主是在认真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