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神秘探社 > 神秘探社第3部分阅读

神秘探社第3部分阅读

    约在8oo-1ooo度之间。

    地上的人造煅烧型大理石一般在5oo度左右就会生断裂现象,过1ooo度就出现爆裂,粉碎。天花板耐热材料极限温度也在5oo度左右,变形的铝合金救火龙头熔点在55o度到65o度,还需要时间才会变形成这样。从这些看,冲击波可能距离地面和天花板有一段距离。

    ”

    “为什么说是第一波呢?”

    “如果只有一波,全部横向传递的话,那么四周的所有墙壁器材等等都会受到相同的伤害,但是从墙壁上看,那些伤害都毫无规律。”

    “那你说是怎样的?”她终于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我成功把她从牛排的吸引中拉了过来。

    我平举一只手,用叉子当手枪,朝着四面八方做了开枪姿势,嘴里说着,“啪,啪,啪……”

    小妮子看着我,笑了起来。

    “我也只是猜测啊,我又不在案现场,”先赶紧脱关系。

    “你是说保安看见的那个全身是火的人像钢铁侠一样的手里射激光毁了那里,那个人后来消失哪了呢?是你的老乡好文诗说的‘空间转移’吗?”小妮子还在笑,显然她不相信我。

    “什么老乡好,你别乱说,我根本都记不起她了,不过空间转移倒真的有点意思。”

    “为什么?”

    “你听过‘量子跃迁’吗?”

    小妮子嘴里咬着一块大牛肉,傻傻看着我,拼命摇头,肉汁洒落了几滴。

    “‘量子跃迁’是有玻尔现的,我们知道电子会绕着原子核做运动,可是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样电子会出辐射能量,最后会因为能量的失去而撞上原子核。还有同一原子内的这么多电子为什么也不会相互撞击呢?就是在人们思索这个问题的时候,玻尔突然想到一个答案,他的论文《论原子和分子的构造》中认为电子只能留在某些明确界定的轨道上,不会坠入原子核。根据这种新的理论,在两个轨道之间运行的电子会在一个轨道消失,立即在另一轨道出现,而又不通过中间的空间,以获得所需的能量动能。这种见解即是著名的‘量子跃迁’,量子跃迁理论使我们原认为的许多真理存在失去了基本的根据,因为物质的运动有时是可以忽略时空的限制,从一个点瞬间的跳跃到遥远的别一个点,根本不需要时间和度。玻尔因此获得了1922年即爱因斯坦获得该奖的第二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不是很有趣?”

    小妮子刚才嘴里咬着的牛肉还依然咬着,只是眼神呆,不知道她听懂了没有,不过我是说道兴起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叫‘虫洞’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小妮子拿着刀子一挥,意思是叫我住嘴,“你那些什么量子论,相对论的我不懂,别说了。”

    “你都是搞这些的怎么能不用心去了解下呢?其实很简单,我说完你就懂了,一个非常浅白的解释就是相对论讲的是光(能量)的传播,量子理论讲的是光(能量)的射和接受,懂了吗?”说好我看着小妮子。

    这下她好像终于有点理解了,开心了吃了起来,“你早这么说不就好了,上面那段废话没用,就是乱火的钢铁侠变成光走了是吧。”

    我一听就有点丧气,浪费了一嘴口水,结果是对牛弹琴,她还是无法理解我们这个神奇的世界。

    “快点吃吧,吃好我们还要去拜访一下杨振博教授。”

    “哇!不用这么拼命吧,”小妮子臭着脸说,可是我想早点结束这烦心事,就能早点回家睡懒觉了。

    晚上7:1o点,高教园区教工公寓楼。

    杨阿姨递过来两杯茶,我们忙不迭站起接过,“阿姨,谢谢您,”小妮子嘴真甜。

    杨教授家刚吃过晚餐,小妮子用胳膊撞撞我,然后就起来去帮助阿姨收拾去了。杨教授递过一支烟,我笑着摆手表示没有这个喜好。他是石升的同学,那么年龄应该在5o岁左右了,但是学医的都比较懂的保养,身体状况比较好,没有福,不多的皱纹,说他未到4o也不为过。

    “原来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啊,”杨教授放下了烟,他也没抽,只是招呼客人用的。

    “对对,今天冒昧来访,其实是受石院长所托为他查一件事情,”我搬出了石院长来,应该能得到我想要信息。

    “是为了石升吧,”杨教授双手插在胸前,抬头看着顶上的吊灯,语气很平和。

    “厄~,对!听说您曾经和他是挚友,所以……”

    “他不是我的挚友,而是我的对手,不过更是我的偶像,是我永远追逐的目标,”杨教授还望着吊灯,仿佛那里有他想看透的东西。

    “我……,能听一些他的时吗?”

    “哦,当然,”杨教授终于看向了我,“他是一个天才,一个伟大的天才,是能改变世界的那种!”

    石升很聪明,这个我从石院长那里就了解过了,可是现在杨教授说的好像不一样,那些赞美词可不是对一个普通人能使用的,并且从一名教授嘴里说出来。

    “我听石院长也说过,他十多岁就能辨认很多未知生物了,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天才。”

    杨教授惊讶的看着我,“哦!是吗?那我当时也是这样的,是不是也算天才呢?”,他笑了。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尴尬。

    “石升是一个全方位的天才,相比起生物领域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物理学上,那才是挥他能力的地方。他曾经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去做一个简单的双缝干涉实验,验证量子橡皮擦这种根本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东西。”

    “那他成功了吗?”

    “我也不知道,”杨教授抿嘴,微微摇头。

    我心里有点惊讶和不可置信,“可是他拿到了两个生物学的博士学位啊。”

    “呵呵,是啊,拿几个学位对于他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简单吧,”杨教授又开始望着吊灯。

    杨教授似乎话中有话,怪不得石升回国后不愿意参与研究院的实验,根本不是看不上,而是没兴趣,他们到底会在做什么呢?难道他那几个同事都是这样的人?刚才没看那些资料真是后悔。

    第十一章 物理学

    12月1o日,晚上7:2o点,谈话还在继续。

    “那您知道他这次回国后在研究院做的是什么实验吗?”我好奇的问道。

    “我有多久没见过他了?”杨教授数着手指,像个刚学数的小孩,“快28年了吧,他出国以后就很少有见面的机会了,只有偶尔的写信联系,甚至都不知道他回国了。”

    “原来这样啊,”我声音低的像在自言自语,心里有点失落,他可能不会是交笔记的人了。

    “我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当时是在我们学校的物理实验室,他带我参观自己制造的电磁波射模拟对撞机,你知道欧洲那玩意占地都快一个城市大小了,那小子居然能在这么小的地方自己造起一个,虽然只能射最简单的电磁波,可那电光火石,光怪6离的世界到现在还让我惊奇不已,”杨教授说的还笑了起来,透露着一丝的不甘。

    “那您知不知道石~博士他有一本笔记,是他毕业回国后石院长送的生日礼物?”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了下去。

    杨教授缓缓遥头,就不说话了。

    我想不到还有什么要知道的,但却听见小妮子和杨阿姨聊的非常起劲,阿姨还说要把她介绍给自己儿子。于是我就赶紧站起来和杨教授道别,拉着依依不舍的小妮子走了。

    “你问到了什么?”小妮子说,还有点不高兴。

    “没有,笔记应该不是杨教授送的,不过另有收获,”我笑着,自嘲或是无奈。

    “什么收获?这么开心。”

    “不是开心,你不懂的。原来石升最感兴趣的是物理学,不是什么生物学,他们做的研究很有可能同物理实验有关哦。”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了,因为其余5个人中有2个是学物理的,”小妮子满不在乎。

    “什么?你怎么知道的?”我惊奇。

    “那六个人的档案上清楚的写着啊。”

    那些档案我确实没有看过,偷懒真是错误,“你不早说,”我差点歇斯底里掉。

    “是你说的不用知道他们做什么,只管找到石升就可以了,”小妮子开始露出委屈的表情,我自知失态,对她笑笑,怪不得当时文诗会说出“空间转移”这种物理现象的假设。

    “不过我有收获!”小妮子神秘一笑,“杨阿姨和杨教授还有石升都是高中同学,他们之间曾经有一段理不清的关系。杨阿姨跟我说石升从小就非常叛逆,喜欢做一些别人不理解的事情。喜欢去钻哲学中针尖站天使这类的问题,有点偏执,有点高傲,还有和你一样,特别喜欢呆。”

    “我那是在思考问题,”我辩解。

    “对对对,石升也这么说的,哈哈哈”小妮子笑的很开心,“他还懂画画,音乐,真是极品男人啊。最重要的一点,石升的右手掌右侧边有一道红疤,怎么样!厉害吧。”

    有个明显特征对于找人确实帮助很大,这点真的有用,赶忙夸奖了她。

    晚上8:o2点,车上,回家的路。

    “物理实验,在生物研究院做,是不是太奇怪了?”小妮子突然问我。

    “如果是单纯的看看植物,解剖动物当然不稀奇了,你没听石院长说过吗,他当初研究人体科学的时候就现生物学知识是无法驾驭,更多的需要物理学,化学知识?他们很有可能在搞人体科学或者生命科学一类的实验吧。”

    “为什么要用物理化学,那跟我们人体有什么关系?”

    “你理解错误,人体科学研究的范畴是人类意识和身体机能之间的关系,本身还隶属哲学,不是研究人体或生命构成的,它更多用于解释灵魂、潜能、意识。物理学自从诞生了量子理论后就已经展到了一门解释世界万物的学科,所有研究都无法离开它。我们人体归根结底还是由那些什么什么子组成的,当然需要物理学,而且它还能解释那些能量,物质内在运动等等。至于化学,那更需要了,人体不就是化学结构嘛。”我想说的太深又要被她打枪,就只好随便的敷衍几下。

    物理学是一门最为高深的学科,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它不像其他学科的专业性、单一性,几乎包涵了所有的科学领域。大到宇宙的运行、世界变迁,小到吃饭的筷子、一只单细胞的细菌,都可以用它来诠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卢瑟福说过: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可想它在科学领域的地位。

    物理学的展史更像是一部人类文明科技的展史,从蒸汽机到航天飞船;从电磁波到移动通讯;从自动进位加法器到现在无所不能的电脑计算机。

    它曾经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展起来的以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研究为中心的我们现在称之为“经典物理学时期”,那是一个多么辉煌的时期,所人有都认为经典物理学已经可以来解释任何物体的运动规律,物理学已经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惜19世纪末的一系列物理现给经典物理学蒙上了“乌云”(引用自开尔文《在热和光动力理论上空的19世纪乌云》),包括伦琴射线、放射元素、电子现、元素的嬗变现象等。物理学开始从宏观进入微观,外部进入内部,低进入高,物理学变革开始了。随后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非线性等理论出现开辟了全新的“现代物理学时期”。

    而对于生物学,自从达尔文在1859年表了《物种起源》,“生物学从此站起来了”(列宁语)。如果2o世纪的主导科学是物理学的话,那么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时代。这种主导学科的交替说明了两者之间水融,互相驱动的内在联系。分子生物学为揭开生命之谜打开了一扇大门,《2o世纪的生命科学》一书中曾提到“分子生物学‘最初的原动力’来之于一些头脑清醒的物理学家如玻尔,薛定谔以及德尔布吕克等‘要寻找难以捉摸的‘生命奥秘’的浪漫性举动’。”

    1944年薛定谔表的《生命是什么》中用量子生物学概念把生命科学带到了另一个领域。此外,运动与动能、非线性理论、混沌理论为人类揭开脑科学定下理论基础。而生命物理学的建立为揭开生命之谜建立了一个丰硕的里程碑。

    在现在我们正运用物理学基础去破解人类基因密码,以热力学解释人体能量,以量子学解释人体构成,以力学解释人体运动等等,物理学同生物学就这样的密不可分了。

    石升所处的2o世纪8o年代正是生命科学蓬勃展的黄金时期,而作为生命科学中埋没的一环人体科学也取得飞展。“自然电子异象”的研究,“濒死经验”实验等等,不过我们现在的人体科学甚至还比不过几千年前的祖先,求证之路任重而道远。

    通过今天的一系列观察,我初步假设了实验室不属于偶然性的毁灭,而是有人给予了必然的打击。如果说他们正在做一些人体科学实验的话,也不会有多少稀奇,何必需要毁灭实验室呢?给予毁灭打击的是外人还是内部人员?是生物还是非生物?看来也只有找到石升才能知道这些了。

    第十二章 资料

    我们先经过了杂志社,因为我要拿六人的资料回家看一下。我家就住在小妮子楼上,杂志社为我们租的单身公寓,就杂志社附近。

    “这可不像你的风格啊,这么用功?”小妮子调侃我。

    “家里枕头不够高,我拿来垫的,”不太想跟她解释。

    电梯到了小妮子住的那层,“我家有《高级英语词典》,你要不要,那个厚。”

    我把她推出电梯,极快关上了门。

    晚上9:12点,我家的床上。

    石升,男,1961年出生。高二的时候就出国,在伦敦的一所私立高中预读一年,后考入牛津大学,第二年就拿到牛精大学生物博士学位;然后进入到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担任研究员,第四年再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于1985年回国。下面还有一连串他表的一些论文资料,大多是关于细胞研究的,太深奥了。

    虽然材料很简单,不过我了解那个伟大的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最著名的一个学院,那里出的诺贝尔奖得主比整个法国都要多,牛顿、麦克斯韦、培根、拜伦、怀特海、罗素、维根斯坦、甘地多少光辉的名字闪耀这座古老的巨庭。

    牛津和剑桥跟我们的大学教学制度完全不同,他们多数教师是本学院的研究员,但同时受聘于大学担任讲师或教授。部分教学采取大学所安排的授课形式,学生想听什么课都可以。平均每个教师就自己的专长一星期讲课一、二次。新学期一开始,各系整个学期所举办的讲座将一一列出公布于众,学生想听什么可从中挑选,各学院的导师也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哪些讲座看来可能最有用处,并不强制学生去听讲座。

    除了讲座授课这种形式,还采用了”导师制”。牛津和剑桥之所以能成为当代出类拔萃的大学,根本原因之一便是导师制,即由学院组织的个别指导制度。学院里每位研究员都是各自学科的导师,对学习该学科的本科生进行指导。每个学生每星期到导师的办公室去一次,每次1小时,坐在扶手椅上把写好的论文念给导师听,然后与导师进行讨论。学生不一定只到本学院本人的导师那儿接受”辅导”,当所学的某个特殊课题不是本人导师的专长时,也可安排该学院或别的学院的另一教师加以辅导。

    古老的三一学院依然保留着许多繁琐的传统习俗,例如每天晚餐前全体师生都必须一起祷告。另一项较为有趣的传统则是让入学新生在到校的第一天尝试在正午钟楼敲钟时,围绕巨庭跑完一圈。学生必须在钟楼敲完全部钟声(大约43秒)的时间内跑完长达367米的庭院,而这即使是对职业田径运动员而言也是十分高难度的挑战。

    石升在牛津毕业,在剑桥任教期间有些什么事生材料都没说,这些资料简直都是敷衍了事,我想其他人的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米洛,男,196o年出生,德国慕尼黑大学物理学院,生物物理学博士。曾经布过有关于人体能量等的专业论文。

    狄晶莹,女,1962年出生于台湾,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主攻脑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