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嫌女如意 > 嫌女如意第53部分阅读

嫌女如意第53部分阅读

    ,你也要想开着些,心里埋着不痛快,总归对身体不好,天大的难处慢慢总能过去。”

    赵启财原本目光看着地面,没有焦点,听着她的话儿,眼睛才慢慢抬起来,半晌点点头,打起精神问了问她这几年跟关家人日子过的好不好,得知关家人把她照料的很好,他心里不由感慨万分,本要提及前些年对她的愧,自己糊涂了,竟也为着眼前的得失默许了她被送走的事儿,可脑中只消一闪过李氏,他嘴便紧紧闭着了。

    如意见他模样不好,知道他心里不舒坦,干脆也不盯着他瞧了,把头低下来轻声问:“屋里今年收成好不好?”

    赵启财沉默了一阵儿,所答非所问地说道:“爹这几年从也没看望过你,这个时候你还能来屋里看看,爹心里头知足,可爹也没有啥脸面见你。”

    冯卓秀冷不丁听见赵启财话里以‘爹’自居,眼睛便朝赵启财望去,却见他盯着如意,两只眼睛红了,他本是个快人快语的性子,这个时候,瞧见了赵启财眼睛里无法压抑掩饰的难过,难得把原本反驳他的话儿咽了下去。

    冯卓荣也悄悄对他摇摇头,递给他一个‘你别冲动’的眼神,示意他别吭气。

    “赵家叔,你别说这话,我今个能来,早也就不计较了早先的委屈。”如意声音突然有些低颤。

    早些年的委屈刻在她心上实在是太深刻了,本来她已经打起了精神宽慰赵启财,可听着他提及那些话儿,心里忍不住涌起了心酸,回忆起那些年的生活,眼里也藏不住有了泪意。

    短暂沉默中,院子外头响起了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很快帘子一掀,赵祥走了进来。

    如意“腾”地站了起来,只是几年没见,到底有些情怯,眼睛望着他小片刻,才张口喊他:“祥子哥。”

    赵祥嘴唇动了动,半晌微笑起来,“阿如,你坐着。”他走进来,挨着如意坐下,“今个咋想起上屋里来?听说你在县里开了铺子,生意顺不顺?关大哥给你把亲事定了没有?”

    他一连串打问着如意的近况,如意听了,笑着一一回他,常氏在旁却有些坐不住了,隔一会儿便朝赵祥挤上一眼儿,像是催着他说什么话儿似的,见他一次次的也不理会自己,索性心一横,在如意说话的当口把话打断下来,搓着手问:“阿如妹子,今个你能来看爹,我这个当嫂子的也就瞧出你是对赵家有惦念的,你现在在县里做着大买卖,可爹成日过的却是熬煎日子,屋里穷的连……”

    她说到这里,赵祥便起了身,怒气冲冲吼她,“啥话儿也别在妹子跟前提,回屋去!”

    常氏给他打断,脸儿慢慢拉了下来,眼圈一红,气的撂了茶杯转身便走,“我回娘家!赶明儿起,你自个伺候你爹去!这穷日子,我不过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一章 吐露心思

    如意正想说话,赵祥便叹了一声,“妹子,不要听你嫂子胡说,没有的事儿。”

    如意抿抿嘴,“祥子哥,我都听出来了,屋里现在艰难,日子不好过是不是?”

    今个亲自来一回,见了赵家的光景,她才是琢磨出来了,赵勇靠不住,玉翠跟巧铃两个,却压根就没在出事后帮衬过赵家,这个时候,她本来想说,如果实在艰难的话,等她回了县里,跟关大哥、梅花嫂子和二姐商议一下,看自家的地能不能租借给祥子哥种上一亩,钱财接济不起,地还是能借上一亩的。赵家眼下人口不多,至多也就是些外债,多一亩地粮食,总归算是帮了大忙。

    可这些年她早已经跟关家融为一体,这时候心里一起了帮助赵家的念头,马上就想着先要跟二姐和关大哥商议,如果他们都赞成,对这事儿没意见,这话儿才能顺顺溜溜说出来。

    当下也就压着冲动先没言语这个事儿。

    “没啥。”赵祥摆摆手,“过些时候收了苞谷,马上就缓过劲儿来。”

    赵启财也摇头,“眼下紧巴些,明年也就缓过来了。”

    事实上,屋里的情况却远没有他说的这样松快。

    李红梅因跟李达明那事儿,给李达明媳妇刘氏娘家人捉在当场,傍晚捉住,当天连夜便绑着李红梅来屋里闹了一场,按律法,李氏本躲不过浸猪笼的下场,祥子几个为了保住这事儿不外传,跟他大哥大嫂求了他一个夜晚,也就是为了几个孩子,惦念着夫妻多年的情分,他也就顺服了下来,跟大哥两家子东拼西凑,给那头刘氏娘家三吊钱儿,那头才偃旗息鼓地没闹腾。

    绿帽子也戴了。家底儿也出了,也不知李氏是不是长了良心,休妻后,他便再也没见过李氏出现在村子里。

    加上赵勇收监后。屋里三番五次的打点,人没救出来不说,钱儿全打了水漂。

    屋里哪来的那样多钱儿折腾?眼下欠了一屁股债,老大在监牢里,只靠他跟老二,没个年的功夫,轻易缓不过劲儿来。

    这个时候当着如意跟她两个兄弟的面儿。他没脸儿把这个事件原原本本说出来,更不愿意叫她跟着为难。也就故意在如意面前说些轻松话。

    如意听了,闷闷点了点头,看看赵祥,问:“祥子哥,嫂子闹了脾气,你不出去看看嫂子?”

    赵祥听了一怔,慢慢地摇头道:“由着她去。没啥,大不了这日子不过了,我跟爹两个在一块过。挺好。”

    嘴里说着无所谓的话,心里却对常氏有些惦念,他成亲后,分家也没分到手半个子儿,只有些锅碗瓢盆的旧家什,置院子买猪苗,常氏娘家就给补贴了四五回,一想起这些个,心里便对她起了深深的愧疚,只是媳妇今个让他在妹子面前开口要钱儿。他怎么也说不出口。

    赵启财也撵他出去,“得了,别说逞能话,赶紧去看看你媳妇。”

    赵祥寻思一会儿,“嗯”的一声儿,起身往外走。临出门,回头看看如意几个,“阿如,你常也不来,今个多陪爹坐一会儿。”

    如意朝他笑笑,“祥子哥,我有时间的话,还回来看看你跟赵家叔。”

    她并不清楚李氏被休的原因,休了之后又是去了哪里,反正自见了赵启财起,他便绝口不提李氏,她心里隐隐约约觉得这件事不简单,知道李氏多半做了对不住赵家的大事儿,而她已经不是赵家闺女,自然是不好开口问的,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便跟赵启财说些她在县里的事儿,眼见说起这个,赵启财才露出几分笑容,就更不敢再提赵家的事儿叫他烦恼着。

    直至太阳落山,天儿擦了黑,她才起身告辞,说是爹娘估摸等的急了,赶着回屋去。

    赵启财嘴上不说,心里头却是万分不舍的,到了这个时候,才知道养育的几个孩子里,两个亲生闺女,倒还不如阿如这个当年抱养回来的。

    他一路沉默着,心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一年为着个小铺面,却把这样好的闺女送了出去,满心里交叠的是懊悔与难过,直送着如意几个到村口,站在村口的小山包包上,远远立着瞧了他们好一会儿,才在夜色中慢慢往家里去。

    说来也是报应,自从阿如走,赵家一年不如一年,不出五年就已经七零八落,而关家,却是一年比一年强,只听阿如描述的场景,他便能想象出关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面。

    想起这个,他略有些沉重的心情也跟着舒缓了起来,不管咋说,阿如从自家出去,能把日子过成眼下这番样子来,对于她来说,当初走的也算明智。

    他很快走到了家门口,隔着院墙望着黑漆漆的院子,脚上一下子顿住了。

    什么时候起,这个院子里已经没了家的温暖。

    冯家两口子为人好,冯庆祥是典型的忠厚老实的农民,王氏又贤惠善良,一家子从来也没在村里头得罪过人,前头也就是因为穷,这下屋里翻了身,两边亲戚听了冯家小闺女归家的事儿,甭管远的近的,得了消息马上应下要赶来捧场。

    门帘一闪,冯卓秀风风火火进屋来,一口气喝干了桌上晾着的茶水,笑眯眯看着王氏,“娘,晌午送出去六家口信儿,五家应下了后个要来。”

    王氏一听,乐呵起来了,转头看看如意,感叹地说:“能来就好,能来就好,闺女也好好认一认你这些叔伯们。”又问冯卓秀,“五家,那还有一家来不成?”

    冯卓秀点头,坐了下来,“不就是前些个要给我哥保媒那堂表叔屋吗,我去了,堂表婶阴阳怪气的,直说咱屋现在发达了,眼界儿高了,怕瞧不上他屋土里土气的,也高攀不起咱屋。”

    王氏没想到是给人这样拒绝下的,当下就急的起了身,“这里头怕是有个啥误会,娘赶紧上你堂表叔那头解释解释去。”

    冯卓荣在里头听了,放下书本走出来,看看王氏,“娘,别去了……”

    王氏叹一声,忍不住问她,“你倒跟娘说说是为啥?那姑娘好好的,才满十六,水灵水灵的姑娘,又是你堂表婶娘家侄女,亲上加亲的,你咋就瞧不上?”

    她越来越搞不懂了,上回叫他屋来,他既是不愿意上人家屋相闺女去,媒人只来了一回,便不肯再见,直请她推拒了,问他原因,他也不肯说。

    冯卓荣低下了头,“娘,我亲事不急,明年开春的府试……”

    刚说一半,冷不丁给冯卓秀打断,“嘁,大哥,你啥时候也不说老实话?我问你,你那天给倩倩姐留信了?”

    王氏一听,眉头便皱起来,看看冯卓秀,奇的问:“倩倩?”

    冯卓秀点点头,“那信封,还是我得了工钱儿专门给买的,还有上头那字儿,我一眼就瞧出来是大哥写的,瞒的过谁也瞒不住我。”说着,看看冯卓荣,叹气道:“哥,这会在咱自个屋,有啥不能说的?到底咋回事?是你相中倩倩姐了?”

    冯卓荣脸一红,半晌摇头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王氏见他这模样,直把手叠在一起拍打着,“这老大,真是急死娘了……”

    如意见他们纷纷发问,忙起身,走上前去看着冯卓荣,急的直跺脚:“大哥,如果你跟我二姐的事儿是真的,是好事儿呢,你为什么不肯认?”想了一下,她又道:“信我都瞧了,你要是对我二姐没心思,做啥写那些个解释的话儿,这不是引得她误会吗?大哥,你是男子汉,为啥不主动点儿?难不成还要我关大哥来提亲?”

    冯卓荣心思给戳破,苦笑一下,“我不过是个没功名的书生,哪敢奢望这个,只盼着往后能像个兄长一般关心照应着你们几个……”

    如意见他到了这个时候,话仍说的委婉,气的冲他皱皱鼻子,又看王氏,“娘,我大哥在信上给我二姐说,前头说亲的事儿他拒了。”

    王氏一听,更加确定了老大对倩倩的心思,愣怔了半晌,脸色沉了下来,慢慢走到椅子上瘫坐了,口里叹着气,“咱屋今年的日子,可不都是倩倩照拂的?倩倩又是卓秀的老板,论理,算不上门当户对。”她发愁地直叹气,“你这娃儿,偏要难为死娘,你关大哥对咱屋也不薄,这事儿,叫娘咋好开口?”

    如意本来怕她娘嫌弃她二姐是和离过的妇人,可见她非但没提这个,话里话外的,像是生怕关大哥瞧不上冯大哥,本要接口解释一回,却给冯卓荣抢先一步开了腔:“娘,你别发这个愁,只当我没这个心思就是了,今年屋里账清了,明后年有了余钱,先给卓秀定婚事,我也就断了这通念想,只一心放在念书上头,今后若有了功名,再……”他把头低下去,没继续说。

    王氏听出他仍对关倩倩仍有念想,哪里放心的下,叹气半晌,看看如意,“闺女,倩倩成日跟你在一处,就没提过啥?”

    如意正想说这个,听了王氏问,便笑起来:“起初我没注意,自从瞧了冯大哥的信,我再细细回忆,只觉得我二姐好像早就稀罕冯大哥了,平日我们跟大哥开玩笑,总是没轻没重的,关大姐只要在场,马上替我大哥说话儿。嗯……还有,二姐瞧着我大哥衣裳旧了,马上张罗着给他做新衣裳,他俩有机会时,也总避着我们凑一块去。”

    (鞠躬感谢小鞋子phie 送来的评价票及打赏的平安符)(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一卷  第二百四十二章 家中来客

    在冯家张罗如意认亲这节骨眼上,入秋后迟迟未落的秋雨断断续续下了几日,连天的雨,天儿成日阴霾,却也没影响冯家一干人的愉快心情,如意跟王氏几个连轴转忙了几日,认亲席刚张罗完,隔天便跟着爹娘挨家挨户串了亲戚。

    王氏热心张罗,远的近的,她谁家也推躲不过,这几日一连的接触,认得了冯家这头的一个伯伯两个叔,以及王家那头的三个舅舅,小辈里,有十来个同辈堂、表兄弟姐妹,热闹归热闹,闲下来的时候,她仍抽空回一趟关家。

    关大哥跟梅花嫂子留在县里帮着二姐张罗铺面,猪牛等牲口全寄在了张家,因此去时大门锁着,她开锁头进屋去后,见院子里静谧,难得的不习惯了一下,上她跟二姐的厢房里呆了一阵儿,见廊下晾晒的粮食有了霉气,没坐一会儿,又出门收整一回。

    进关大哥跟大嫂屋里,打开大嫂的衣柜,一眼就见着了最上方一件大红色的崭新嫁衣,她伸手轻轻摩挲了一下,心里暖暖的,合上衣柜转过头,见炕桌上仍摆着干山楂串儿,半碟子花生,眼睛一一扫过炕头上的物件,脑中便闪过了梅花嫂子成日跟张家婶儿坐在炕间闲话说笑的场景。

    她不由自主地走过去,靠在炕沿上笑了起来。

    这里就是她的家啊,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回到自家屋里,哪怕屋里没人,心里也是倍感温暖的。

    从关家出来后,她一路往西边儿走。去了朱寡妇原先住的宅子。

    门前早已物是人非。

    她静静地立在远处,远远见着院子里炊烟团团升起,没一会儿,一个陌生妇人从灶房里端菜出来。往堂屋走,喊着:“达子,喊你妹子吃饭!”

    话音刚落。南边新盖的一间砖瓦房里,连蹦带跳跑出来一男一女两个半大孩子,一溜烟往堂屋里钻。

    许久,她低低叹了一声,抬脚往北边走了几步,远远见着陈家原本荒芜贫瘠的地里,因连日的落雨。雨水透的深,一个戴着斗笠的伯伯,正弯着腰忙活在田间,趁着地里雨水充沛,一边平整田地。一边加紧撒肥翻耕。

    里头的中年妇人扯开嗓子喊他几声,没一会儿,他便直起了腰,抹把汗水,乐呵呵地笑着,收拾农具往屋走。

    突然,她眼角瞄见南头隐约过来个身影,她转头一看,便露出了微微笑意。

    道路泥泞。来人撑着伞,走的慢些,待他走近,忍不住环视了陈家旧院子一眼,叹道:“过去的事儿,既然过去了。就别再想了,你跟陈宣两个,是有缘无份。”他顿了顿,眼睛清亮亮地看看如意,“阿如,跟大哥回家吧,明个就启程回县里,今个多陪陪爹娘,另外,家里来了客人。”

    如意嗯了一声儿,最后回望一眼陈家旧址,以及远处的农田,转过头来,抿抿嘴,低声说:“冯大哥,有时候,我倒宁愿我跟宣哥两个从没去过县里。”她停顿了一下,抬眼看看冯卓荣,眼睛里慢慢凝聚起了笑意,“可如果不去县里,我跟二姐,还有咱们冯家,就不能这么快缓过劲儿来,我跟季哥也不会定亲。”

    冯卓荣笑了一下,点点头,“跟敏兰的事儿,你也别太担心着,我看季夫人很喜欢你。”

    如意谦虚地笑笑,走了好一段路,突然说:“冯大哥,你惦念我二姐了不?”

    冯卓荣一愣,迟疑了一下,最终仍点了头,看向雾蒙蒙的前方,轻声叹:“有一些吧……”

    如意嘿嘿笑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低声回他一句,“冯大哥,我也是,我心里有点惦念着季哥了。”

    冯卓荣摸摸她的脑袋,轻轻一叹。

    如意从叹气中隐约感受到了他的无奈,明白他的苦处,当下却没吱声,只是心里寻思着,这次县里去,还是委婉地问一问二姐的好?

    一进院子,她便听着堂屋里远远传来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