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5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5部分阅读

仲粉丝和徐子陵粉丝激烈冲突,闹市中大大出手,毁坏公物高达80万港元,并造成五人轻伤,一人重伤住院!”

    至于《大公报》、《文汇报》干脆就是激烈抨击,认为张少杰的小说,对于社会是有负面影响。尤其是青少年,甚至会因为对于剧情的理解不同,而大打出手。媒体对于这样的作家,应该批评教育!

    当然了,《明报》还是维护张少杰的,发表评论文章声援:“社会上出现极端事件,不可能是一部娱乐大众的小说引起的,本质上还是社会自身存在诸多问题。把一件突发性的冲突,推卸到一名小说作者身上,显然是荒谬的!”

    看到《明报》还是对旗下作者有所维护,张少杰不禁有点心里暖暖的。

    随着《大唐》的人气越来越火,对于张少杰这个黑马感兴趣的的出版机构越来越多。

    星岛报业集团声称,只要张少杰愿意跳槽,星岛集团愿意付出千字千元的稿酬价格,并且星岛集团已经准备好了支付明报公司违约金的支票!

    连一向连载情感、商战小说为主的《香港商报》也凑热闹,号称要向张少杰约稿,并愿意支付张少杰千字500元的稿酬。

    其他的大报小报,为了炒作,或者彰显实力,纷纷提出有意出钱挖张少杰。

    “怎么心动了?”胡波似笑非笑问道。

    “千字千元,说不心动是假的。不过,我更好奇,您胡大少,一面是星岛报业集团那位女强人的亲戚,一面却又在金庸先生的公司上班……”张少杰回应道。

    此时,张少杰已然知道胡波出身显赫豪门,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豪门还是有名的报业巨头。从民国时期,星岛报业已经是跨国的报业集团,现如今在东南亚各国,都是响当当的传媒巨子。

    对于家世这一问题,胡波并没有对张少杰隐瞒。不过,胡波却很少谈及与星岛报业相关的八卦,似乎胡大少也对星岛周刊有点厌烦,甚至是排斥的程度。

    张少杰见状,也不好打听人家家族内幕。

    事实上,华人圈,每一个大家族,上演家族不合、矛盾的都挺普遍,和和气气的大家族反而罕见。绝大多数家族矛盾,主要原因都是家族财富分配之类……

    第一卷  第21章 黄玉郎来访

    第21章 黄玉郎来访

    星岛报业等等公司的挖角风波中,张少杰既没有表态,又没有和星岛报业接触,但是他无疑受益于这场挖角风波!

    金庸虽然在业内以“小气”闻名,但是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传媒巨头,他也是深知一名优秀作者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

    像张少杰这样开创玄幻武侠潮流的天才,其拥有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因为,面临众多报业巨头的挖角,明报报业集团深感危机。

    为了留住张少杰,《明报》报业公司开始主动提高了张少杰的稿酬,在《大唐双龙传》连载了四期开始,便将张少杰的稿酬升到千字300港元。

    当然,哪怕《明报》大幅度提高了稿酬,但是也不过是与旗下的顶级作者言情小说作者亦舒齐平。还远远算不如星岛报业集团提出的“千字千元”天价!

    其实,张少杰对于星岛报业的报价颇为心动的。

    不过既然在明报公司已经大幅度上调稿酬标准,他的稿酬已经达到一线作者应该有的水平。

    只要小说稿子已上交,即可获得数额惊人的稿酬。

    他倒不想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跳槽,从而背负“背信弃义”小人的骂名。

    更何况,此时《大唐》才连载不过一个月,人气还不太稳定。

    如果现在跳槽的话,因为星岛报业的读者群和明报的读者群并不完全重合,人气损失那是难免的。

    当然,这时候不但是《武侠与历史》杂志上,就连每天发行的《明报》的小说板块,也开始将《大唐双龙传》进行长篇连载。

    虽然已经上交的50万稿子中,仅仅有10多万字,已经在报刊上连载刊登。不过,只要文字寄到《明报》稿酬也会很快打入张少杰的账户中。

    不过,哪怕每天就是纯粹抄写两三万字,也是令人“手麻胳膊酸”的苦差事。

    张少杰真希望,这个年代的打印机能够兼容张少杰的来自2011年的电脑系统,那么,他便仅仅需要动一动鼠标,便可以打印文字,省时省力。

    当然了,这仅仅是一种妄想,能够兼容2011年电脑的打印机,起码要等到21世纪之后。

    所以,张少杰只好每天辛苦点,人工抄写这些文字,每次抄写完,基本上累的手指酸胀不已。

    这样的辛苦,完全是物有所值的!

    现在张少杰已经累计从《明报》报业公司,获得了15万港元的稿费!

    张少杰腰酸背痛腿抽筋的喃喃自语:“小黄(黄易)啊,感觉有点对不起你!不过,拿了你的《大唐》赚取第一桶金,将来总归要回报你的!”

    此时,张少杰已然是大红人一个。

    因为,张少杰与《明报》签订的合约中,主要是在报刊上连载的版权,而并不包括实体书出版、影视剧改编、游戏改编等等各类的权益。

    在出版圈子中,无数出版商求着购买《大唐双龙传》的实体书出版授权。

    影视圈也有大佬声称有意购买《大唐》的影视改编授权。

    当然了,这些都是“据传”和“八卦新闻”。

    至少,目前还没有哪家明报之外的机构,与张少杰本人取得联系。

    “叮咚!”门铃响起。

    “张少杰先生是住这里吗?”一道青年男子的声音。

    张少杰打开门,问道:“谁呀?”

    三十出头的男子,笑了笑,说道:“我是黄玉郎,一名画漫画的。”

    张少杰早就感觉到面熟,此时闻言,顿时吃了一惊。

    居然是黄玉郎大神!

    黄玉郎可不仅仅是一名漫画界的奇人,而且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在60年代,黄玉郎小学毕业不久,便开始出版漫画,创作不少漫画作品。真正将他漫画事业推向巅峰的是《小流氓》这部作品,这本书开头的主要情节,是三个少年英雄凭借武功,帮助市民反击黑社会流氓的剧情。

    《小流氓》第一期连载,仅仅有7000册的发行量,但当时已经是香港卖的最好的漫画了。随着时间发展,《小流氓》发行量越发红火,到了70年代中期,《小流氓》改名为《龙虎门》时,每期的发行量已经突破十万册。

    因为《龙虎门》的日进斗金,每年赚取数百万年的暴利!刺激香港漫画爱好者,开始义无反顾投身漫画创作事业。

    大群香港漫画爱好者进军漫画行业,培养了世界漫画界独树一帜的漫画类型——港漫!

    虽然香港人口仅仅有500万人,但是却有100万漫画读者。所以,香港漫画到了9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漫画、日本漫画的世界第三大漫画生产地区。这不得不说,是香港文化行业又一大奇迹!

    凭借着《龙虎门》引发的港漫热潮,在1972年,黄玉郎又一次集中全部资金,成立了玉郎图书出版公司(也称‘玉郎机构’)。这一次的创业,黄玉郎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凭着《龙虎门》这部扛鼎巨著的大卖赚取的利润,招兵买马培养年轻漫画家,壮大公司在漫画市场的占有率。

    经过多年发展,玉郎出版公司占据了港漫出版市场半壁江山,开始扛起港漫出版领袖旗帜。除了黄玉郎本人的《龙虎门》,能够每年赚取数百万漫画稿酬之外。玉郎公司旗下一些走红的漫画家,每年稿费最高一级的也达到数十万港元!

    在1979年,玉郎出版公司,开始改名为玉郎国际集团,显示出黄玉郎国际化的雄心壮志!

    事实上,直到1986年时,黄玉郎本人拥有的资产不过是1个亿港元。但是,在1986年,玉郎国际公司上市后,黄玉郎因为股票市值大涨,身价飙升到20亿港元。

    不过,黄玉郎运气不好,公司上市后,先是遭遇星岛报业集团恶意收购。接着又遭遇87年的股灾。

    为了避免被“星岛报业”集团收购,黄玉郎挪用公司账面的资金,用于黄玉郎本人增持公司股票。

    不料,到了1990年,黄玉郎挪用资金,作假帐等等事迹就被媒体曝光。之后,黄玉郎不但被罚了巨款,更是身陷牢狱……

    第一卷  第22章 版权换股权

    第22章 版权换股权

    历史上,90年代初黄玉郎深陷牢狱之灾。那次灾难,不但是黄玉郎本人的悲剧,更使得香港漫画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在黄玉郎入狱后,“玉郎国际”公司大部分股权都被报业巨鳄胡仙旗下的“星岛报业”集团收购。

    出狱后,黄玉郎借贷数亿元意图夺回“玉郎国际”的控制权,结果在股权争夺战中完败给资本巨头胡仙。

    不过胡仙在这场收购中,也没有获得利益。“玉郎国际”公司因为失去黄玉郎、马荣成等等众多漫画家的支持,漫画业务名存实亡。胡仙遂聘请众多it人士加入公司,将“玉郎国际”公司重组为以软件业务为主的“文化传信”!

    事实证明,失去了众多港漫领军画家的文化传信公司,是一家鸡肋公司,多年之后,公司的规模不但每天发展起来,反而业绩不断萎缩,沦为垃圾公司。

    争夺“玉郎国际”公司控股权失败后,黄玉郎只好乘着股票价格飙升之际,抛售股票偿还贷款,并且因此大赚一笔。

    后来黄玉郎又创立了“玉皇朝”,一边号召旧部回归麾下、一面培养新人,以及将金庸、黄易的武侠作品改编成为武侠。

    此外,更加上《神兵玄奇》、《天子传奇》等等重量级漫画,玉皇朝再次大获成功。

    事实上,如果没有星岛报业公司的恶意收购,黄玉郎未必会身陷牢狱。如果黄玉郎没有身陷牢狱,按照80年代末期“玉郎国际”公司的格局,香港漫画事业的发展,未必会像前世那样大幅度的倒退!

    张少杰深呼吸,使得自己镇定,说道:“黄玉郎前辈,您的大名,我可是久仰了!一直以来,我心目中,有两名最值得佩服的文人,一个金庸,其二便是您!你们两人,与其他人不一样!不是纯粹凭着赚钱手段而发家致富,而是用笔证明了,文人同样可以靠着笔杆子撑起一家巨大的企业!”

    黄玉郎谦虚说道:“过奖过奖!黄某仅仅一般般啦!辛辛苦苦拉拢几百漫画家,一年也只能赚几百万元,哪像你,小小年纪便一鸣惊人。想必你在《明报》领取的稿酬,就足以和玉郎出版公司一年的利润相提并论了吧!”

    “呵呵,只是在《明报》公司混口饭吃,怎么可能有百万年收入啊!”张少杰笑道。

    “连百万都没有,《明报》太小气了吧。在我看来,你的作品,至少值千万!”黄玉郎故作惊讶道。

    两人互相谦虚的抬高对方一番。

    不久后,两人笑意盎然,均觉得相见恨晚。

    “我今日拜访少杰,不为其他,而是为了你的《大唐双龙传》而来!”黄玉郎也不再绕弯子,说明了来意。

    张少杰沉吟,说道:“可是,我已经与《明报》签订了长期协议了呀?”

    黄玉郎脸色不变,胸有成竹问道:“这样吗?难道你的合约中包括了出版实体书、漫画改编权相关的内容?”

    张少杰拿出合约,看了看,说道:“这倒是没有,但是合约里面提到,《明报》公司拥有优先出版实体书和优先改编的权利!”

    黄玉郎笑道:“这就好,优先权是吧?就是说谁出价高就给谁,为了表示诚意,我愿意以20的出版版税分成——加上玉郎国际的5的公司股权,换取《大唐双龙传》的出版权,对了,还要加上漫画改编权!”

    张少杰心中暗道,黄玉郎此举真可谓是下了血本!

    黄玉郎在90年代复出之后,玉皇朝时代,黄易的《大唐双龙传》以及其他的黄易武侠作品改编漫画,确实成为了其支撑玉皇朝业绩的支柱之一!

    这时候,虽然《大唐》提前出现了10多年,但是此时黄玉郎的眼光却是和未来的黄玉郎同样的犀利,一下子就看出了《大唐》漫画改编价值!

    当然了,让黄玉郎的公司去改编《大唐》漫画版,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也只有黄玉郎最懂中国文化底蕴的武侠漫画。

    再加上,此时黄玉郎居然豪爽的拿出5的玉郎国际出版公司的股权,作为额外的条件。张少杰知道,虽然现在的玉郎国际公司规模才不过是几千万,但是发展是非常迅猛的。

    等到几年之后,“玉郎国际”能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那么5股权,甚至能够增值到上亿元的资产!

    所以,张少杰再也没有犹豫,笑道:“黄老哥,合作愉快!”

    黄玉郎大喜,说道:“呵呵,合作愉快!将来咱们不但是出版商和作者的合作关系,更重要的,大家彼此都是玉郎国际的股东!”

    万事具备,之欠与明报报业之间最后谈判。

    与张少杰谈妥《大唐双龙传》实体出版和漫画改编意向,黄玉郎带着玉郎国际公司的律师,来到明报工业大厦。

    虽然,金庸的《明报》发展比玉郎出版公司要早十多年,所以规模上远比玉郎出版要庞大。

    不过至今《明报》也只能稳定在十五万份发行量,而并不能够取得突破性的发展。明报报业一年派发给所有作者的稿酬,加起来也不过是300多万港元。

    而黄玉郎成名与70年代,比金庸晚发展20年,但是手中多份热门连载漫画,销量甚至超过《明报》。

    而玉郎国际旗下的漫画家,部分顶级画家更是能够年收入百万港元,比起《明报》的那些作家更赚钱。

    所以,黄玉郎不免心高气傲,自认为自己的成就迟早要全面超过金庸!

    谈判一开始,黄玉郎就宣称道:“《大唐双龙传》的实体出版和漫画改编权益,我已经和张少杰谈好了!我给出的条件是20的出版版税,加上玉郎公司5的股份!如果您不能出到比我更好的条件,那么这件事很快便会成为既成事实!”

    金庸闻言有点恼火,“蓬”的一拳,击打在茶几上,道:“黄玉郎,你好!咱们向来进水不犯河水,没有想到今天你居然欺人太甚,来挖我的人!”

    黄玉郎奇道:“你的人?张少杰在你们的杂志上连载小说,又不是卖身给明报了!《大唐》的合约上明确写着报刊上连载授权,而不包括图书出版以及漫画改编权!对了,你们还有优先权!如果你能拿出比我更高的价格,行使优先权利。那么《大唐》实体出版和漫画改编依然归你!”

    第一卷  第23章 两个条件

    第23章 两个条件

    “哼!”金庸不禁有点郁闷。

    这个黄玉郎可真是有备而来,不但拿出了20的实体书版税分成,更重要的是拿出了5的玉郎国际公司股权!

    现如今,玉郎公司的资产规模至少有明报报业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即时《明报》拥有对张少杰作品其他版权的优先购买权利,但是金庸需要付出1。7的明报报业股权,才能够与玉郎国际公司的条件持平。

    为了一个当红作者付出1。7的《明报》股权?没门!

    要是给张少杰股权了,亦舒、倪匡等等其他的明报作者,都索要股权,金庸给还是不给?

    “金大侠,仅仅是实体书出版授权和漫画改编授权而已,《大唐双龙传》报刊连载权,可还是在你们《明报》手中的!”黄玉郎见到金庸的犹豫,出口劝说。

    金庸思考许久,终于决定放弃与黄玉郎竞争。

    金庸性格是较为“小气”的,绝对不会为了意气之争,付出比玉郎国际更高的价钱。

    毕竟,以报刊经营为主的明报公司,最主要的业绩取决于报纸的发行量,以及广告收入。

    只要《大唐》在明报公司旗下的报刊连载,吸引读者订购报纸即可。

    实体书出版收入,对于报刊杂志为主业的公司来说,是可有可无的鸡肋。

    至于漫画改编权,金庸更是毫无兴趣。毕竟,香港最有实力的漫画家,基本上都被黄玉郎等人划分干净。《明报》旗下可没有优秀的漫画家的!

    “好,黄后生,算你厉害!我可以将《大唐》的实体出版权给你,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