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洪荒之蝠王本纪 > 洪荒之蝠王本纪第57部分阅读

洪荒之蝠王本纪第57部分阅读

矗立百年之久的小石屋蓦地炸裂开来,碎石块飞的满天都是。

    原来,冉一夜杀气外放时,不仅毁了多半个有邰氏部,就连这个乱石丘也未能幸免,以致生命已如残烛随时就会熄灭的附宝受到了极严重的伤害,少典见到她时,她已处于弥留之际了。

    眼看着百余年相濡以沫的老妻就要永远离他而去,那久集于少典心中的激愤登时爆发了出来,一股恨天恨地,直欲毁灭一切的气息从他身上发出,汹涌地从向周围扩散开来。

    这气息令随后赶来的姜曦、姜木从心底感到一阵恐慌,刚被蹂躏得千疮百孔的有邰氏部亦再度引起了一阵马蚤乱。好在少典修为较低,并没有给有邰氏部造成多少的损害,同时在此时的人族之中,少典当为少有的智者,所以激愤之中尚能保持一份灵台的清明,突然间他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神迹,当下心念一动,忙将附宝抱了起来,一边大喊着:“有救了,有救了!”一边从乱石丘巅飞驰了下来。

    奔到姜曦身边时,少典红着眼高声问道:“仙人呢?那个仙人在哪里呢?”

    “仙人?什么仙人?”姜曦不解地问。

    “就是那个自称为我轩辕部遗民的人,他现在究竟在哪儿?”

    “那不是一个妖吗?”

    “对,他现在在哪儿?”少典厉声问道,此时少典已没时间与她去阐清这个问题,他只是想尽快找到冉一夜,央他出手救治附宝。在他的记忆中,这个时段,除了那个妖有邰氏部根本没有任何陌生人出现过,所以那个被误认为妖的家伙一定是个具有大能的仙人,否则就根本无法解释在他身上发生的神迹。

    看到少典那副就要吃人的样子,姜曦不禁打了个寒颤,于是忙不迭地指了指东南方向道:“从……从这个方向……跑了。”

    少典闻言,当下便大吼一声,顺着东南方向奔了下去。

    “疯了,疯了,全疯了……”看着少典的背影,姜曦嘴里嗫嚅道。

    “也许真是我们误会了。”这时,身后有人有气无力地接过了话头。

    姜曦转身看时,却见尤众正扶着广成不知何时已站在了她的身后。

    “如果打伤我的那个家伙是妖,现在的有邰氏部肯定就没有生人了。”广成继续道,“我能感受到,他出手伤我,也仅是出于自卫,否则我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是这样的。”尤众补充道,“那人伤广成的那一指没有用任何法力,所以广成才能这样快醒来,不过这也正是说明那人法力已高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也许他就是传说中四十五部族隐藏的高手。”

    “呃……”听到广成与尤众这么一说,冉一夜出现以来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表现蓦地出现在了姜曦心头,这一瞬,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错过了某些极重要的东东,当下不禁急道:“那我们还不快追!”

    言毕,便率先望直东南方直追下去,姜木刚想起步跟着追去,却听得姜曦丢下了一句话:“姜木留下,全权处理族内一应事宜,我若一去不返,则有邰氏部就交给你了。”

    而广成与尤众则对视了一眼,然后也踏着姜曦的脚步追了下去。

    却不料正行间,元始和通天的声音便先后传来,而且方向正在东南,这一刻他们甚至有点怀疑此前被他们当作妖物的那人是不是其中的某个大能所化,当下心中又多了几分惴惴不安。

    之后则是天地异相纷呈,时间和空间在这一刻仿佛全都凝滞了……于是乎,几人便被生生地定成了一个奔跑的姿势,直到天地重现清宁,方如梦初醒继续寻路奔来。

    但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场的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大能,甚至连圣母与人师也在其中。

    向女娲与老子见过礼后,少典又道:“圣人仁慈,轩辕遗民恳请圣人救我。”

    少典的来意一众大能哪里还能不明白,然而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谁也没有说话。

    于是少典跪在地上,再度恳求,声色凄然,连连叩首道:“附宝若亡,少典何以独存?还望圣人救我!”

    这时只听得老子开口道:“源于泥土,归于泥土,人之道也,轩辕族长何须持此一念。再者人命在天,改命则为逆天之事,与吾等道心相违,故非不愿也,而是不能也,还望轩辕族长能顺道而行,节哀顺变。”

    “这个老滑头,哥今才知道什么叫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冉一夜闻言,当即又腹诽了起来了,因为如果将老子那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出来,那就是:“那附宝只不过是个人,一把土而已,死了不还是变成了土吗,这可是天意啊,还请你就不要来麻烦我们了,跟老天爷对着干,那可是傻瓜才干的事啊,我们肯定不会干的,所以还请你就死了这份心吧,不要在这里哭哭啼啼的烦人了。”

    然而这话在老子嘴里说出来,却是那样的合理,那样的自然,那样的不可挑剔。

    但少典显然听明白了老子的言下之意,当下一急,一口逆血喷涌而出,将面前的土地染出一片刺眼的红色。接着,他又面向女娲,连叩三首,然后道:“圣母怜我,圣母怜我!”

    然而可怜的少典却并不知道女娲也自有难处,因为成圣之后,天道因果已了然在心,女娲自然知道人命在天,逆天则损己这个铁定的规则,再者,老子已经那样说了,她此时若出手救治附宝,则无疑是对太清圣人老子的一种极大的不尊重,甚至会导致更大的因果出来,所以当下不禁面露难色,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女娲的神情落到了少典眼中,直接湮灭了他心中的最后一丝希望,因为他知道此时在场的其他大能即使有心救助,也会碍于老子与女娲在场不可能再出手了,当下悲愤交加,一连吐出三口逆血,这一刻,天、地、圣人……一切的一切在他的眼里都失去了光环。

    只见他抱着附宝站了起来,瞪着血红的双眼,以指指天,吼出了人类自从诞生以来的第一声质问:

    “天,汝何德?高居而无义!万民生而尊尔,汝何馈也?”

    紧接着,他又以指指地,发出了第二声质问:

    “地,汝何德?载物而无情!万民生而尊尔,汝何飨也?”

    末了,他则用带血的手指环指一众大能,声音嘶哑,吼出了第三声质问:

    “天地孕汝诸圣,尔等何以馈也,生也无益,行与毛羽乎?”

    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诠释这三句质问,则可理解如下:

    “天,你有什么高尚的呢?你高高在上却没有公义,你怎能被称为高尚!可怜我们这些人啊,一生下来就尊重你,你又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地,你又有什么令我们尊敬的呢?你虽然养育着万物,但又无情地将它们吞噬,你如何又能令我们尊敬!可怜我们这些人啊,一生下来就尊重你,你又赐予我们怎样的果实呢?

    “而你们这些圣人呢,天生地养,却不知报天地之恩,你们活着本就对众生没有什么好处,你们的行为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

    三句质问之后,少典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附宝雪白的头发,然后俯下身去在她苍白的额上轻轻一吻。

    “附宝,我们回家吧!”少典轻轻地说,然后怀抱着附宝,面向残阳,一步一步地向远处走去。

    如血的阳光打在少典身上,将他的影子拉的很长很长。而一众大能则看着他的背影,一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全然想不到,这个蝼蚁般的生命居然敢质问天地与圣人,而且句句问心,同时,这三句质问也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灵魂,以致于包括老子在内,所有大能的道心都无声地裂开了一道细微缝隙,这一刻,他们甚至开始怀疑起圣人存在的意义来。

    就这样,这个蝼蚁般的生命愈行愈远。这时间,突然有人大声叫起好来。

    “好,问得好!骂的更好!”

    (大年至,少典问天,叶子籍此以为人类正名。顺祝兄弟们春节快乐,心想事成。)

    第二卷 蓬莱梦 第八十六章 燃灯归阐

    更新时间:2012-01-23

    一众大能循声看时,却见叫好者正是巫族的防风羿。

    只见防风羿一边叫好,一边拍着手从群巫中走出,然后仰天大笑了两声,又道:“为如此至情至性之人,纵是逆一次天又有何妨?这个忙我防风羿帮定了。”

    言毕,他身影一闪便拦在了少典的面前。

    “人,我可以助你!”他盯着少典的眼睛缓缓地说。

    “是吗?”看着拦在自己面前的大巫,少典茫然的眼神中掠过一抹不可置性的神情,“你不怕天?”

    “怕!”防风羿道,“然而与天相比,更可怕的是心,漠视生命的心。”

    “值吗?”少典又问。

    “你说呢?”防风羿反问。

    少典闻言一怔,然后突然发出了一阵大笑,笑声中几多悲凉、几多失望、但更多的却是一种释然与欣慰。

    “好,从今天起,我的命就是你的了。”少典说。

    “错了,你的永远是你的。”防风羿一边说,一边从腰间的须弥袋中取了一个||乳|白的玉瓶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将一滴暗金色的液体滴入附宝的口中。

    “灵髓玉液!”巫咸氏当下叫出了声来,眼中放出了炽热的光芒。因为他知道那东东神农氏也只得了数十滴,而且据说为了救治防风羿这小子全用光了,却没想到今日又出现在了世间。于是他两眼死看着防风羿手中的玉瓶,恨不得立马抢过来再说。而其他三位殿主也红着眼死看着防风羿,显然与巫咸氏的心思亦没什么两样。

    灵髓玉液一入口,附宝的身体当下便有了生机,紧接着便见她一头银白的头发奇迹般地开始变黑,全身的老皮亦雪花般地簌簌落下,数息之后,一个长发飘逸,肤若凝脂,端庄秀美的女子便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而少典则眼睛一瞬不瞬地看着她,唯恐眼前的一切仅只是一个幻相。却不知这灵髓玉液是盘古大神的脊髓所化,洪荒众生不管伤势多重,只要有一线生机尚存,得一滴便可以完全复原。所以,在少典的注视下,附宝须臾便恢复了青春美貌,并睁开了眼睛。

    一睁眼,见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男子的怀中,附宝不禁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尖叫,当下身子一挺,便挣脱少典站了起来。

    附宝竟站起来了!百余年了,附宝重新站起来了!少典的眼睛不禁有点潮湿了。

    然而,附宝却仿佛全然不认识少典,只见她一脸惊吓,指着少典问道:“你是谁?想干什么?”

    “我是少典啊,附宝,你怎么认不出我来了。”少典微笑着站了起来。

    “不,你不是,你怎么会是少典呢?”附宝脸上的恐惧更甚,显然她根本无法将少典与眼前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是的,我是。”少典张开了双臂,这一刻,他只想把挚爱的妻子搂在怀里,直到永远永远。

    “不,你不是!”附宝又尖叫了一声,之后一转身便慌不择路地飞奔起来。

    “附宝!”少典喊了一声,便欲追去,突然间,他又猛地停下了脚步,转身向防风羿深深地揖了一礼道:“救命大恩,少典永生不敢忘记,还望恩公赐名,也好令少典铭记在心。”

    防风羿微微一笑道:“你只要记住我是一个巫就足矣,还不快追附宝去!”

    少典看了看防风羿的眼睛,当下再没说话。之后,他又深深地揖了一礼,接着便转身追附宝去了。

    防风羿救治附宝的过程说来话长,事实上仅只片刻工夫。不过这段时间足以让人干许多事了。与神话故事相同,广成和尤众尽都被元始看中了,而且当场就收为了弟子。

    的确,这两人的天赋在人族修士中应当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广成,他在修炼丹道大`法的同时,居然别出心裁地创出一门御剑之道来,所以对于新收的这两个弟子,元始可以说是十二分的满意。

    而姜曦则异外地被巫礼氏相中了,他觉得那丫头一定是个学习星相、卜筮的天才,虽然巫族的修练心法并不适合人族,但这门知识倒可以在人族广泛传播,如是则可从另一个角度加大巫族的影响。这一决定亦得到了其他三大殿主的首肯,并决定也将本殿中与修练无关的知识择优传授于姜曦。而姜曦也在思忖片刻之后,欣然拜在了巫礼氏的门下。

    这些看似寻常的情节落入了冉一夜的眼中,使他不禁想到了后世的许多事件,同时,他发现在场一众大能虽然脸上的表情并无多少变化,但眼中却俱都多了几分很值玩味的神情,尤其是四个圣人更是如此。因为一旦证得混元,就可以测算部分天机,甚至可以蒙蔽天机,几个圣人能在其中看到的东东远比其他准圣多的多。

    “这应当就是所谓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吧。”冉一夜暗道。从这些寻常的情节与一众大能貌似平静的脸上,他隐隐嗅到了一阵浓浓的血腥味。

    此间事了,元始与通天便欲撕开空间,进入三十三天外开辟道场,不想此时天上又坠下一道金光,却是燃灯那厮到了。灵鹫山临近庚金界,那厮本想到接引与准提那儿去结个善缘,顺道看看能否揩点油水,却没想到被菩提大阵阻在了界外,半天都没寻着门儿,末了只得再匆匆折向东方,是以翩翩来迟了。

    人未至,声先到,那厮脚还没有着地,便朗声道:“燃灯恭祝二位圣人得证混元。”然后则连连揖首,脸上的笑容堆成了一朵莲花。

    “呵呵,燃灯道友来的也真及时啊。”通天教主不禁哂笑道。

    “也是,也是,灵鹫路远,燃灯不良于行,不过好在来得还算及时,呵呵……”燃灯笑得更灿烂了,笑得都分不清鼻子和眼了。

    元始天尊见状,不禁又拈须微微一笑,然后道:“元始观燃灯道友与我阐教有缘,不知道友可入我教否?”

    燃灯闻言一怔,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当即长揖在地。

    “圣人有邀,实乃燃灯的造化,燃灯谢过圣人恩典,从今日起,燃灯就是阐教的一员,当执弟子礼。燃灯见过老师。”

    听着那厮近乎无耻的表白,冉一夜不禁从心底发出一阵感叹:“真是鱼找鱼,虾找虾,绿豆找王八,这两个家伙凑在一起倒也真叫对上眼了。”

    果见那元始天尊欣然受了燃灯一礼,嘴里却道:“道友曾与我同在紫霄宫听道,实为手足,元始不敢为师。从今日起,你就是我阐教的二教主,凡我门下弟子,都将视你为师。广成、尤众,还不过来见过燃灯老师?”

    广成与尤众应诺了一声,然后恭恭敬敬地走到燃灯面前,揖了一礼道:“见过燃灯老师。”

    燃灯亦笑而还礼,连称不敢,之后又向元始深揖一礼道:“燃灯谢过老师。”

    这一次,元始欣然受了一礼,并不无得意地道:“我教从此兴矣。”

    在这个过程中,一众大能的表情亦极为丰富:通天面带不屑;帝俊兄弟毫无表情;一众大巫视若无睹;女娲与金瑶言笑依然;老子则仍是一副天高云淡的表情,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但一直关注那厮的冉一夜却注意到了一个极其细微的变化,那就是当广成与尤众向燃灯行弟子礼时,老子的眉梢微微向上翘了一下。

    “精彩啊精彩。”看到这里,冉一夜虽然并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但他可以肯定,以后的故事绝对要比《封神》精彩。

    期待啊,然而在以后的故事中,他将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燃灯归阐,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便径直去了三十三天外,以大能力开辟了两个新的小天地。

    元始开清微天,创玉清境,从此被众生称为玉清圣人;通天开禹余天,创上清境,所以被众生称为上清圣人。不过二圣并没有将东昆仑与金鳌岛的道场搬至三十三天外,因为这是阐截二教的根基,他们须以此为本,广收门徒,方能使大教得兴。

    道场既立,元始与通天将元神分别投入东昆仑的玉虚宫和金鳌岛的碧游宫,然后开口说话了。

    元始说:“吾今于东昆仑玉虚宫设坛开讲玉清心法,凡有缘者皆可前来听道,福缘深厚者可入我门庭,为我弟子。”

    通天则霸气十足地传谕众生:“我,通天,于金鳌岛碧游宫设坛开讲上清心法,洪荒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