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扩张之路 > 扩张之路第16部分阅读

扩张之路第16部分阅读

也是没办法,刚刚回国,还人生地不熟的他,就算想请人也不知道该请谁,最后只能找陆元鼎帮忙。谁知道陆元鼎替他找来的,居然都是一些已经倒闭或者是被并购的纱厂管理层。

    严绍也很清楚上海那边的情况,明白纱厂会倒闭或并购,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原因,不过看了他们的履历后,严绍还是很难高兴得起来。

    幸好严绍只是想找几个人来,订制一下规章制度,所以这几个人到也能凑合着用,而且如果他们真的不合格的话…

    “那我们就自己干…”将最后一点指甲剪掉后,严绍将指甲刀仍在茶几上。“张謇能在南通白手起家,我就不信我们会比他差,他能自己摸索出一条路子来,难道我们就不能了?”

    点点头,来中国这么久,李良也听说过张謇的名字。

    对张謇白手起家,居然能经营出那么大一份家业来,他也是相当的佩服。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对严绍的话感到赞同——————张謇当初建大生纱厂,为了几十万两银子奔波了两年多。

    他们回国的时候,身上至少带了几百万回来,没道理会输给张謇。

    “不过那个张謇,但是真的很厉害啊…”

    听出了李良语气中的钦佩,严绍点了点头,然而过了半响后却又叹了口气。“那个老头的确是厉害,只可惜,还是受时代所限啊…”

    听到这句话,李良有些不明白,不过说完这句话后严绍却是闭口不言,只是侧头看着窗外。

    在那里,几百个刚刚接受完培训的女工,正从一座刚刚落成的厂房里走出来。

    ————————————————————

    今天四更,求收藏求推荐票哇~~~

    正文 第六十五章 1904式毛瑟步枪(第三更)

    其实严绍到是错怪陆元鼎了,不是他没用心办这件事,而是严绍在电报上催的比较急,最后没办法陆元鼎只好把这几个人给赵了过来。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几个人毕竟也曾经在纱厂里干了很多年,就算能力上有些问题,订些规章制度下来还是没问题的。

    另一方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怡和洋行方面也把剩下的六万枚纱锭和一千多台织机,通过分批的方式通过水路运抵芜湖。

    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这些机器都是目前最新式的纺织机器,不但生产效率比旧式机器高,消耗上也会少许多。这点上芜湖纺织厂和大生纱厂有很大的不同,历史上大生纱厂有着历年盈余分配过巨的问题,积累薄弱,影响了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提留,其每年获利的55分配为股东红利,22作为公益和花红,留作公积金的仅有17,尚不足50万两,而折旧仅占51,这样77的利润全部被分光,剩下的机器根本得不到更新,在生产经营上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六万多枚纱锭和一千多台织机,严绍并没有想过一次就全都开动起来,因为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暂且不提员工的培训,单是设备的安装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根据技师们的说法,能在一年之内将全部纱锭和织机投入使用,已经是最快速度。所以严绍的目标仅仅只是在几个月内,把已经开始调试的两万枚纱锭和几百台织机启动,这样一来纺织厂也就可以正式盈利了。

    另一方面,由于纺织厂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上千人,一年多后甚至有可能达到五六千人的程度,单凭李良他们十几个显然是不可能看顾的来了。所以严绍就从最初的一千号建筑工人里面,挑了三百多人出来,人数正好相当于新军的两个队加一个排。

    ————————————————————————

    从建筑工人里招募来的三百多个小伙子,正有些乱哄哄的挤在训练场上,弄得来巡视的严绍等人直皱眉。不过这也没办法,毕竟是刚招来的,让他们像军队一样训练有素怎么想也不可能。

    “老板,现在人已经招来了,是不是…”虽说那些人的模样实在有些丢人,不过李良还是凑到严绍身边轻声道。

    清末的治安并不是很好,就算芜湖的位置十分重要,也很难说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在有了班底后,总要给他们弄些枪来才行。

    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枪,无疑就是汉阳兵工厂的‘汉阳造’。

    和很多人想的不同,‘汉阳造’其实并不是毛瑟公司生产的,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wehr88或简称w88),由于这种枪存在着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1898年德方采用毛瑟1898式步枪将其取代。该型步枪遂转售给土耳其、非洲一些国家和当时的清政府。

    基于清政府的洋务派对‘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为毛瑟步枪,成功地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卖给了清政府。故从1896年起,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1899年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这种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是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军到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各个武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的主要枪型。

    由于这种步枪的主要生产者是位于湖北汉阳的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

    虽说汉阳造的性能要比后来的中正式落后两代,比日本的三八大盖落后了一代,但是仍不失为一把结实可靠的步枪。最重要的是这里距离武汉并不远,买起来也比较便宜。

    不过就算办工厂花去不少钱,但严绍毕竟还没有缺钱到那个地步,何况他也不差那几千、几万块大洋…

    只是到底该买什么枪,却让严绍有些挠头。

    ‘汉阳造’肯定不行,因为那个性能实在是太次了,而性能比较好的步枪里有德国的毛瑟g98,英国的李恩菲尔德和美国的1903式斯普林恩菲尔德步枪,也就是后来俗称的春田式步枪。

    和这个时代的国人一样,严绍也很迷信德国品牌,事实上后世的许多国人都是如此。

    “不管怎么说,先去上海一趟…”五百多杆步枪,毕竟还是当面谈比较稳妥一些。

    在交代了一番后,严绍便带着伊莱诺和卡特琳娜,还有刚收来的十多个人启程前往上海,想要从礼和洋行那里买些毛瑟g98步枪回去。

    然而当严绍见到礼和洋行的大班时,这个叫恩斯特·罗姆的德国人却一脸歉意的告诉他,卖不了…

    “很抱歉…”看着这个声称要买五百杆毛瑟g98步枪的大主顾,恩斯特有些歉意的道。“现在这种步枪,既然是在德国也没能装备所有部队,所以根本就买不到…”

    也就是说,在这种步枪换装所有部队前,基本上是不要想买到了。

    事实上,这种步枪的换装一直持续到1915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买不到毛瑟98的缘故。

    听到这种步枪现在根本买不到,严绍有些失望,其实不只是他,就连恩斯特也很不舍。

    前段时间那价值一百五十万的大单丢了后,的确是让他心疼上好一段时间,但是几个月过去了,就算是当初再心疼,如今也已经没什么感觉了。

    五百多杆毛瑟步枪,六七万银元的生意,这样的生意虽然不算少见,但也不算小了。如今这笔生意就这么跑了,怎么不叫恩斯特心疼。

    “要不…”想了想,恩斯特开口道。“我这里还有一些委员会步枪,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在价格上算你便宜一些…”

    在毛瑟g98开始换装德国部队后,大批的委员会1888步枪被弄到了二线或者是直接销售了中国、奥斯曼土耳其和一些亚非国家,作为德国在中国最大的洋行,礼和洋行的存货恐怕不必汉阳兵工厂一年的产量少多少。

    然而听了他的话,严绍却摇摇头道。“还是算了,我只是想要最好的步枪而已,到不缺那点钱…”说着严绍起身想要离开,德国人这边指望不上了,他也只能去英国人和美国人那边碰碰运气…

    “说起来,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性能好像也不错的样子,火力也非常猛,就是因为设计的关系,刺刀并不好用…”这也是严绍为什么没选择李恩菲尔德的一个原因,要知道在半自动步枪大面积普及前,白刃战的发生几率并不算低,在第一次大战期间甚至发生过不少次大规模的白刃战…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刺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缺憾,严绍会先来德国人这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就在严绍打算告辞,然后去英国人和美国人那边看看的时候,刚才一直在一旁沉思的一个德国人突然眼前一亮,紧接着凑到恩斯特耳边说了些什么。

    听完那个德国人的话后,恩斯特也是眼前一亮,连忙叫住正准备离开的严绍。

    “严,我这里还有一种步枪,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哦?”一愣过后,严绍一副愿闻其详的样子。

    见严绍似乎有些兴趣,恩斯特连忙解释道。“我这里还有一种毛瑟1904式步枪,是毛瑟g98的小口径变种…”

    ————————————————————

    求收藏,求推荐票~~~

    嗯嗯,还有三江票~~~

    晚上还有一更~~~

    另外将来是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用达姆弹的话很容易出问题~

    正文 第六十六章 所谓枪证(第四更)

    毛瑟1904式步枪,正式的名称应该是毛瑟1904式68口径步枪。

    就和名字一样,口径只有68,属于毛瑟g98的一个变种。

    这种枪型原本是为智利陆军定制生产,后来因为清政府的采购官员认为这种枪后座冲量较小,精度比792口径步枪高,更加适合中人体格,因此少量采购了一批试用。

    德国681904式毛瑟步枪和7921898式毛瑟步枪结构基本一致,只是为适应68步枪弹作了部份改造,使得步枪的重量轻,后座冲量小,精度高,且结构合理,动作可靠。

    光绪33年,广东兵工厂依照德国681904式毛瑟步枪为蓝本进行仿制,其产品被清政府陆军部命名为“光绪33年式步枪”,到了民国元年,南京政府将此型枪重新命名为“元年式步枪”。元年式步枪同1904式构造完全一致。后来,北洋政府陆军部计划以此型步枪列装全队,原因是“此枪对于中人体格,尤为适宜”,下令汉阳兵工厂和四川兵工厂先行制造此枪,当时汉阳兵工厂虽然做好了造枪的准备,但因故未造,只有四川兵工厂制造元年式步枪。

    四川造与广东造的不同点是:广东元年式的枪管长度为736,四川造则为744;广东造瞄准基线长为654,四川造则为659;广东造弹膛长为412,四川造则为401,其余构造完全相同。上海兵工厂亦也制造过该型68步枪,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

    顺带一提,68毛瑟步枪弹实际也是792毛瑟步枪弹的缩小口径型,也就是用792毛瑟步枪弹弹壳装上68弹头收口的产品,装药量减少约5分之1,初速略高于792毛瑟步枪弹,由于口径减小,装药量减少,因此后座冲量较小,弹头在步枪作战距离内对生动目标的杀伤力区别不大。

    恩斯特提出来的,就是这种步枪。

    “这样…”听恩斯特这么说,严绍到是有几分兴趣了。

    虽说严绍的身材十分高大,甚至是比绝大部分白人都要高大(这个时期的白人其实也不是很高),但是这时的大部分国人身材还是比较矮小的,所以如果有这种精度和威力都不差,但是重量和后坐力都比较小的步枪在,那对严绍来说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看到严绍似乎有了兴趣,恩斯特和刚才的那个人都高兴了起来。

    不过接下来严绍的话,却让两人的表情在极短时间内由高兴变成了尴尬。

    “有样品让我看看吗?”

    既然有了几分兴趣,严绍自然会想看看样品再说。

    然而听到严绍的话,恩斯特却是尴尬的道。

    “这个……目前我们公司还没有在中国销售这种步枪的计划,所以洋行里并没有这种步枪…”说着见严绍露出不悦的表情,恩斯特连忙开口道。“不过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发封电报到德国,让毛瑟公司尽快安排装船,用不了多久的…”

    严绍有些犹豫,虽说他现在也有几百万身家,但让他在一种连见也没见过的步枪上投下几万大洋,说不犹豫显然是不可能的。

    反之,英国人和美国人那边的都是现货,就没这个问题了…

    注意到严绍的表情,恩斯特也清楚他并不是没有竞争对手,至少英国人和美国人还是有和他一争的资格的。所以在考虑了片刻后,恩斯特咬咬牙道。“这样吧,如果在枪到了后你不满意的话,允许你免费退货如何?”

    恩斯特也是刚刚才想到,为什么不把1904式毛瑟步枪拿来中国卖呢?这种步枪对于东方人来说几乎就是量身定做的,凭着毛瑟公司的牌子,说不定反而能打开一条销路…

    至于步枪来了后,严绍会不会因为不满意而退货?对于自己国家产品的质量,恩斯特可是有着百分百的信心,他相信只要严绍看到了那批步枪,就绝不会有想要退货的念头。

    “免费退货?”听到恩斯特说如果不满意可以免费退货,严绍有些心动,说到底毛瑟公司的牌子毕竟还是很好用的,至少对严绍这种外行人来说是如此。“那好,电报的事情麻烦你尽快,稍后我就回安徽解决枪证的问题去…”

    清末民初,恰恰是中国枪支最为泛滥的时期。

    当然,后面这个民初是可以涵盖整个民国时期的。无论是早先的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政府,对下面各个省的控制力都相当薄弱,自然就无法控制泛滥的枪支。

    而清政府与南京政府和北洋政府不同的是,虽然清政府对各个省的控制力不断被削弱,但至少在辛亥革命之前还拥有一定控制能力。所以清末的枪支泛滥,完全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执行的“核发枪照”政策。

    “核发枪照。”如果简单点讲就是枪证,这种政策一直从清末持续到民国…

    只要有了枪证,即使是持枪在大街上乱转也不犯法,当然枪证的价格并不便宜,从几十银元到上百银元都有,有的时候一张枪证甚至要比枪本身更加值钱,而且每张枪证都仅仅只对一支枪有效。

    这是清政府在发现无法禁绝枪支泛滥后想出来的办法,也为清政府和早期的民国政府提供了大笔收益,是极为有效的敛财手段。

    所以严绍才敢狮子大张口,一开口就要五百条枪,因为在清末想要搞到枪其实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有钱,无论你是什么人。

    ————————————————————

    留下订金后,严绍乘船返回了安徽,自己带着十多个护卫一个人赶到的安庆。

    在听到严绍想要五百条枪的枪证后,诚勋到是没怎么吃惊。因为他也听说了芜湖纺织厂彻底竣工后,整个工厂的规模会有多大。五六千人的工厂,只有一支300多人的巡防队其实并不算多。

    而且稍后严绍也向他吐露了自己想要在芜湖开一家面粉厂、肥皂厂和火柴厂的想法,所以想了想后,诚勋也就点头同意了——————当然,钱还是要交的,毕竟这些钱有不少都会入了他的口袋。

    不过话说回来,和严绍口中的火柴厂、面粉厂相比,诚勋比较感兴趣的是严绍口中那种适合中国人的新式毛瑟步枪…

    “如果真有那种步枪的话,我到是想见识见识…”看了看手边相当于几万块大洋的支票,诚勋摸了摸下巴。

    ————————————————————

    求收藏,求推荐票~~~

    正文 第六十七章 借枪(第一更)

    办面粉厂的想法,其实严绍已经想很久了。

    理由也很简单,投入小,收益大。

    张謇的大兴机器磨面厂,全部的投资不过才两万多两,这么点钱对严绍来说并不算很多,甚至还不到购枪款的三分之一。而且也可以像张謇一样利用纺织厂的多余动力磨制面粉。

    至于获利?中国的第一家机器面粉厂‘阜丰面粉厂’,是孙多森等于1898年在上?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