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列强路 > 列强路第37部分阅读

列强路第37部分阅读

棉布,满意的点了点头,叽哩哇啦的说了几句,张吉生听得一片茫然。

    日本人懂华语的不少,马就有人向张吉生翻译道:“大人问你,这些东西价格怎样?”

    张吉生报了一个三倍左右的进价,那名矮小日本人和旁边一人嘀咕了几声,才叽哩哇啦的说了一通,旁边连忙翻译道:“大人说,这个价格太高了,能不能降两成。”。

    降两成,还有一倍多的利,张吉生却没有马答应,他故意沉吟了一下,脸装着一幅为难的神色,那名日本人顿时有点急了:“二成不行,一成五也行。”。

    “好,就一成五,成交。

    日本人脸顿时笑开了花,向张吉生伸出了一个大拇指,夸张吉生够意思,一下将张吉生两项货物要了三分之一。

    这名日本人购买这么多货物,当然不是自己用,他也是要转卖出去,对中国的货物,日本国内一直有巨大的需求,只是因为幕府限制,进口不便,这种需求被压抑。如今中国的货物重新运送过来,马就会引爆日本国内需求,相比于岛内需求也讲,张吉生报的价格其实也不高,日本人才会如此爽快。

    日本人买好了货物正要离去,目光突然放在堆着的雪白食盐,咦了一声,又向翻译叽哩哇啦说了几句,翻译才道:“这是什么?”。

    “食盐。”。

    那名日本人却不相信,显然,在日本从没有见过这样洁白细腻的食盐,张吉生让他自己尝了一下,日本人才相信起来,顿时双眼发出比以前更强烈的光芒。

    “这食盐怎么买?…”

    “二十两银子每石……”张吉生报了一个天价,他从日本人的神色中看出,日本人显然对食盐很满意。

    张吉生已经作好了日本人还价的准备,那名日本人听完后马频频点头。

    “大人说了,这个价格全包了。”。

    “全包……”张吉生忍不住发呆,他带来的二百石精盐,如果以每石二十两纹银价格卖出的话,二百石精盐足可以卖到四千两银子,而他进价不过六百两银子,利润比刚才卖出去的丝绸、棉布高数倍。

    “怎么,不行吗?…”

    “当然,当然行。”。

    日本四面靠海,表面看不缺盐,事实并非如此,日本并没有适合晒盐的大型盐厂,只靠小规模的晒盐和采用海水煮盐的方法来获取食盐,所生产的食盐根本不够国内使用。

    即使是工业化后,日本的食盐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增加了缺口,民国时期日本每年需要向中国进口数十万吨食盐,甚至有时高达百万吨。

    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内盐价之高,是张吉生不能想像,即使是普通食盐也是中国盐价的十几倍,张吉生的报价只是比日本食盐稍贵,日本人甚至懒得还价。

    与张吉生一样带来食盐的商人同样赚的盆满钵满,直后悔没有带来更多食盐。

    接下来几天,各地的贵族和商人争相来到下田购买来自中国的货物,张吉生的货物只用四天时间就全部卖出,二万银元的货物,足足买了三万五千多两银子的价格,合起来近五万银元,即使扣除各项费用,张吉生的赢利依然达到二万五千银元左右。

    这可是百分之百的利润,而来回一场,加办货的时间也不足二个月,即使中间再耽搁一点时间,年来回也可以有四五场,这样一算,让张吉生不由浮想联翩,恨不得马乘船返回。

    十天后,又有一艘中国的商船到达下田,而平安号船商人的货物基本出尽,张吉生采购了一万多银元的硝石、硫磺等物,这些东西都是汉军大量收购之物,不愁卖不出去,一运到海至少有五成利。

    不是张吉生不想将手中的钱全部购买货物,只是平安号已经没有仓位了,商人来带过来的货物许多都是贵重物品,挤占的仓位小,而他们购买的货物,无论是硝石、硫磺价格都不高,即使是铜价也不如精盐价格高,占仓位自然多。

    张吉生只好和其他商人一样颇为遗憾的带着大量现钱回去,这一场生意下来,整个平安号加起来至少赚到了十万两白银,每个人都是喜笑颜开。

    平安号归来后,虽然每人都对自己赚了多少钱守口如瓶,只是从他们马置办货物又要向日本出发的举动来看,无疑赚到了大钱,其它正在犹豫的商人也不甘示弱,纷纷跟进。

    五月份,到达日本的中国商船只有三艘,六月份一下增加到十艘,当然,随着商船的增加,利润不可能有平安号第一趟时那么高,只是每艘船带来的利润依然至少有数万两银子。

    中日之间贸易的红火,让哈里斯看得眼谗不已,只是美国的商船来一场却不容易,他着急也是无用。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八十七节 衣锦还乡

    苏州寒碧园,这天整个园子张灯结彩,布置一新,仆人们虽然忙

    个不停,只是每人脸上却是喜气洋洋,精神百倍,丝毫没有感到一丝

    累的感觉。

    寒碧园如此做,无它,前几天刘老太爷收到二少爷的电报,今天

    二少爷会乘火车回苏州o

    自从加入汉军后,二少爷已经一年多时间没有回家,当初二少爷

    在苏州刚被复兴军攻下不久就毅然剪去辫子,投身复兴军,虽然得到

    了老太爷的支持,只是依然不免被其余备房族人埋怨,这万一大清打

    了回来,二少爷不就把大家害了吗?

    如今即使是最顽固的人也知道,清廷已是日薄西山,不可能再打

    回来了,反而汉军很有一统天下的可能,如今谁不夸寒碧园二公子眼

    光独到,原本许多没有来得及投靠的大户更是后悔莫及,对刘家巴结

    起来,希望刘公子能够在汉王面前提一提,让他们也进入汉王的法

    眼。

    刘家二少爷要回来的消息,连苏咐知府金衍照也惊动了,在中午

    时分亲自上门来拜访,如今正在大厅与老太爷聊天,就是为了见上二

    少爷一面,所有寒碧园的仆人都感到脸上增光,与有荣焉o

    刘憋功的火牟要到下午两点左右才会到苏州,加上从火牟站到寒

    碧园这段路程,如果乘轿的话至少要一个小时,只是两点州过,不但

    丫环,仆人沉不住气,频频向大门口张望,就是刘老太爷自己也沉不

    住气,几次派人到大门口查看。

    二点半左右,一辆马牟驶近寒碧园的大门,这辆马车的样子正是

    街头拉客的马牟一样,几名寒碧园的下人正要出来驱赶,马牟停下,

    只见他们正苦苦等待的二少爷从马牟里钻了出来。

    几名本来要赶人的仆役顿时化为惊喜,大喊起来:“二少爷回来

    了,二少爷回来了。”

    整个寒碧园顿时被金部惊动,呼啦啦涌出一大群人,同时鞭炮声

    大作,把刘憋功和跟在他身后的两名护兵吓了一大跳。

    还没等刘憋功适应,刘老太爷已经站到大门口,看着自己的二儿

    子,满脸激动难言,虽然二儿子离家只有一年多时间,只是在他心

    中,却宛如离开十年一般。

    “爹,孩儿给你磕头了。”刘憋功也顾不得鞭炮大响,在大门口

    跪了下来,向刘老太爷“咚磕了几个响头。

    刘老太爷忍不住伸手搀扶:“好,好,快起来。”刘憋功自然不

    会让父亲来搀扶自己,连忙顺势起身,他这一起身,哗啦

    一声,身边顿时围了一大群人过来,刘世兄,刘贤弟的乱喊。

    刘憋功一看,这些人正是苏州城各大户人家的子弟,其中不少在

    以前与刘家交好,不过也有和刘家有怨之人,此时每个人脸上却无不

    带着笑容,尽量讨好自己。

    权利,这就是权利带来的好处,尽管他现在依然只是汉王的一名

    幕僚,可是却无人敢轻视他,即使是以前冤家对头也一心讨好o

    刘憋功感叹了一下,脸上也重新堆起笑容,对备人应酬起来,他

    虽然在汉王身边做事,可是苏咐这些大户的能量也不可小瞧,真要都

    得罪了,他固然不怕,麻烦却也不小。

    直到刘老太爷将他拉出来到一名官员面前,刘憋功才摆脱了那些

    大户子侄的纠缠。

    “来,憋功,这是金知府,金知府是苏州的父母官,这一年还多

    亏知府大人对寒碧园的照顾,憋功,还不替我谢谢金知府。”

    “憋功拜见知府大人。”刘憋功向金衍照拱了拱手o

    论品级,金衍照还在刘憋功之上,只是一个在中枢,一个在地

    方,金衍照自然不敢托大,连忙道:“不敢当,刘贤侄可是汉王身边

    红人,前途无量,这拜见两字从何说起。”

    双人客气了几句,刘老太爷马上吩咐府中开宴,为二少爷接风洗

    尘,刘嗯功还没有来得及和妻儿说上一句话,马上被拉到了席中。

    大家等到二点多钟,所有人都饥肠辘辘,开宴之后,整个席间风

    卷残云,直到吃过一段时间,大家才放慢速度,开始谈笑风生起来,

    席间不停有人给刘憋功敬酒,好在两名护兵替刘嗯功挡了不少酒,不

    然他非烂醉如泥不可。

    这顿酒宴一直到晚上九点后才结束,随着各个宾客离去,又安排

    两名护兵住下后,刘憋功才有机会与刘老太爷、大哥刘憋才单独误

    话。

    “二弟,我派了轿子去接你,怎么坐马车回来?”刘憋才忍不住

    问道。

    “大哥,是这样,汉王有令,金面废除官轿,你这个轿我自然就

    不能坐了。”

    “废除官轿,为什么?”刘憋才大惑不解,在他看来,官轿是最

    威风之事,尤其是八抬大轿更是只有督府以上才能乘坐,不知多少人

    一辈子愿望就是坐一次八抬大轿,汉王怎么说废就废了o

    “汉王言道坐轿是最不经济划算之事,为一个人不走路,至少需

    要四人抬着,而速度却不会比一个人走路快,大汉不需要这种只为自

    己舒适却不顾民生艰难的官员,因此下令金面废除官轿,官员可以用

    马车代替,如果没有马牟,则自己走路。”

    “原来是这样,那以后民间是不是也不能坐轿了?”刘憋才又忍

    不住问道。

    刘憋功摇了摇头:“这倒没有,民间之事是一个愿打,一个愿

    挨,只要有人出得起价钱,朝廷并不干涉。”

    刘憋才拍了拍胸膛,有点幸灾乐祸的道“那就好,我说二弟,你

    们这些官员也太难做了吧,汉王连坐轿也要管。”

    “老大,不要胡说八道,汉王岂是你能评你的。”刘老太爷连忙

    喝斥道。

    对于废除官轿,刚开始刘憋功其实也有点不太理解,毕竟从轿子

    发明以来,就是官员身份的象征,怎么说能废就废,何况汉军本来就

    缺马,又哪来那么多的马车供官员乘坐。

    不过由于汉军大多是年轻人,这些人并没有养成坐轿的习惯,因

    此废除官轿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对,随之南京的市面上出现一种单人拉

    的两轮牟,坐这种车同样平稳,速度比坐轿快了许多,刘憋功坐过数

    次后,对坐轿就没有了留恋,原先那些坐骄的官员也无不选择了这种

    单人拉的两轮车作为代步工具o

    这种单人拉的两轮车,无疑就是后世的黄包车,历史上黄包车在

    中国出现要在1870年同治时期,不过早在1839年美国人固持异就发明

    了橡胶的硫化法,解决了生胶变粘发脆问题,轮胎制造已经没有技术

    难题,在去年十一月时,汉王让和平洋行建立了一家轮胎厂,今年四

    月开始了轮胎生产,推出了这款黄包车的产品o

    至于橡胶的来源,目前暂时只能进口,不过海南岛已经被汉军所

    占,王韶已经下令向洋人订购橡胶幼苗在岛上大量种植,等到七八年

    后就可以开始收割第一批橡胶o

    用黄包牟来取代官轿,好处非常多,除了可以节省人力外,还可

    以提高速度,使官员不会将时间大量浪费在坐轿的路上,南京的官员

    也很快接受了这种新的代步方式。

    只是目前黄包牟产量还有限,只能先投放南京,等到以后黄包牟

    的产量多起来,苏州、上海这些地方肯定会兴起,刘嗯功也没有必要

    现在说,见到父亲喝斥大哥,干脆默不作声o

    “老二,你这次回家,可有什么事?”

    “回父亲大人,倒是没有什么事,只是孩儿久不归家,想念父亲

    大人,才向王爷请了几天假回家看看,还有就是想把云儿母子接到南

    京。”

    刘老太爷忍不住“哼”了一声,他无疑非常舍不得孙子离家,只

    是儿子要把老婆孩子接走,他却不好阻止,看到刘老太爷的脸,刘憋

    功马上就猜到了父亲的想法,连忙道:“爹,现在通

    了火牟,从南京到苏州不过半天时间,而且路上并无危险,不如爹爹

    也跟着去南京看看。”

    “我这把老骨头却南京干吗,你如果有良心,以后就多带他们回

    来几场就是。”

    “是,孩儿知道了。”刘憋功只得唯唯诺诺o

    “对了,如果你没什么事,那就抽空去看看你表妹,能帮她就帮

    她一把。”刘老太爷突然道。

    “哦,表妹怎么啦?”刘憋功急忙问道。

    刘憋功的表妹姓郁,名紫衣,独自开着一家绣坊,年近二十依然

    没有嫁人,当初刘家还想将郁紫衣与复兴军首领牵线,只是一直没有

    找到机会,不得不作罢。

    “你去看了就知道。”刘老太爷却不明言o

    “好,我明天就去看看。”刘嗯功点头道。

    三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见到天色已晚,刘老太爷才让刘憋功去休

    息,刘憋功从南京回来,最高兴的莫过于他的妻子黄氏,只是一天时

    间夫妻两人也没有说上几句,直到睡觉前才又见面。

    夫妻久未见面,本来该有一番亲热,只是或许太累了,一沾上床

    刘憋功就沉沉睡去。第二天刘憋功起身后,马上想起昨天老太爷的吩

    咐,对妻子说了一声,向郁家绣妨方向而去。

    未完待续)。。

    第二卷 复兴之始 第八十八节 郁家绣纺

    郁家绣仿座落在观前街的繁华地段,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二层的小楼在众多建筑中,显得异赏精致,红墙黛瓦,雕梁画栋、每一处都显出当初建造者的用心。

    只是如今看来,或许是许久没有装饰的缘故,这座小楼已经有点破日,看到这座小楼,刘您功忍不住暗叹了一声。

    郁家绣仿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承接了苏州织造一半的宫廷绣品。每逢白天阳光睛好时,郁家绣仿小楼窗户全部打开,数十名身穿苏绸的年轻绣女,坐成一排排,前面铺着上好的绸缎,手中的针线飞快穿梭,一块块精美的绣品就从她们手中一点点成形,阳光从窗户洒下,照在这些绣女身上,如同仙子降临。

    对面的松鹤楼大受其益,二楼、三楼的位子都需要加钱”依然常常爆满。可惜,道光二十一年时,因为江苏巡抚上奏苏州织造与巡抚职权重叠,苏州织造被撤减,郁家绣仿从此失去了为宫廷织造绣品的单子,开始走下坡路。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五年前,郁家绣仿家主夫妇双双染病,卧床不起,根本无法管理绣仿,郁家绣仿的重担就落在年仅十四岁郁紫衣身上。

    虽然终日寻医问药,郁家绣仿家主夫妻最终还是在四年前先后撤手离去,一年多时间寻医问药,将已经走下坡路的郁家绣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