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毒麦 > 毒麦第44部分阅读

毒麦第44部分阅读

了!真是让人感到意外啊。

    杨熊还说,他夫人在省里有人,亲戚连亲戚,在中国,都是靠关系,这当官更要找靠山,否则,这官也当不长,三天两早晨,就会掉官帽,这不是假的,是确确实实的。从上到下,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没关系趁早,不要吃政治这碗饭。

    杨熊朝里没人,在这里生闷气没用。不过,他还比较明智,提前为自己找好退路,在工作的同时,可以做点自己的事。他说着说着,竟然笑了起来,这倒好,城里的保险业务员不愿意到村里来,太远了,有时候还空跑一趟,车费花掉了,却没业绩,不如他本地人,乡里乡亲,都熟悉,买不买保险都行。反正于公于私,都能兼顾。

    已经到了深秋季节,新的社保又要开始收了,杨熊一边收着社保,一边做着商业保险的业务,村民闹不清,杨熊耐心地解释,但是,村民买得起商业保险的还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摇头拒绝。都是熟人,不存在得罪不得罪,花钱的事不存在得罪的事,如果为了借钱,有可能就要得罪人了。

    杨熊脚底上沾了泥巴,可能在草丛里擦过的,但是鞋帮子上还有泥痕,鞋面上有些泥点,他也挺辛苦,爬山涉水的,虽有摩托车,但有些地方摩托车去不了,只能步行。因此,做一名村干部和一名商业保险业务员,的确不容易。他自己还做农活,种烟、卖烟,养猪、卖猪,像普通村民一样,做着普通的事情。

    公路上偶尔三三两两地走过去一些人,杨熊看到他们,可能有些顾忌,就匆匆辞别德志,说下次再说。杨熊说,很高兴和姚先生一起聊天。

    德志辞别杨熊,回到房间,想一想,怎么到哪都有关系网呢?这个村的确有饮水的需要,但是,一深入了解,就发现这个需要带有水分了。为什么不能自己单独去找项目村,必须要听政府的安排呢?

    不是九书记的舅官在省府,这项目可能就不会落户到该村。凭着关系,一定不会落户到这个村。九书记大概不清楚这项目款不会到他手里去,现在还是云里雾里。待全部明白后,可能就要原形毕露,他不会像现在这样积极了。那是一定的。人都是自私的,不会彻头彻尾地为百姓服务的。人都是要为三分利,才肯起早,谁愿意离开早晨热乎乎的被窝,起来为人民服务呢?

    如果自称有,那他一定是骗子,肯定不怀好意,或者动机不纯,或者目标邪恶。

    尹懋看完电视节目回来,说:“不得了,他们工作队用电炉子烤火。”

    德志说:“真的?”

    “骗你干啥?是真的。”尹懋信誓旦旦地说。

    德志信了,工作队用的电不是自己掏腰包,是政府埋单,另外,吃饭也是政府埋单。

    这是可以看见的,看不见有多少由政府埋单的东西。工作队所花的钱名义上是政府的,实际上政府是花钱的机构,自己又不会赚钱又不会种出摇钱树,将树一摇,就掉下钱来。实际上政府所花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他们工作队除了不能常常和家人在一起外,其他并无损失。不像德志、尹懋,他们离开家乡和家人,起码需要一个半月才能回家一次,为的是能省则省,省下来的钱,可以为项目村的村民服务。或者用作他用,资金的调配是需要经过领导的。至于领导所花的钱,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是无论如何也是不知道的。

    总体上说,德志所在的机构和政府机构还是不同。政府的钱来自纳税人,慈善机构的钱来自捐款人,纳税是必须的,捐款是自愿的,爱捐不捐,捐了欢迎,不捐也不违法。纳税则不同,纳税不纳税都得纳,否则违法。这是本质的区别。因此,机构要凭着自己做的事,来争取捐款人的款项;政府则不需要凭着自己做的事,只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就万事大吉了。说来说去,还是德志所在的机构,要面临着市场的考验。

    两人说着话,洗脚睡觉。好在趁天未黑之前,尹懋和德志到洞里提了两桶水,用作晚上洗脸洗脚,还可供应明早所需。

    老张家有水,他家在房屋后面的小山坡上修建了一口小水池,现在满足自己一家饮水用水需要都还困难,有时候还要挑水才行。德志根本不想问那俩老人借水,宁愿自己去提水。

    那个山洞在公路底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的标准,应该不合格,可是附近的人都靠那里的水,好在洞里的水不容易干,今天打完了,经过一夜,明早又是一潭水。

    到晚上提水的时候,那洞里的水已经不多,将塑料桶放倒,只能灌进去半桶水,底下是坚硬的石头。德志用一只桶打水,另一支桶当瓢,等把另一只水桶装满,再用后一只桶装半桶水,再将一满桶水匀一下,差不多就行。两个人一人提一桶,这也算公平合理。

    头一次在傍晚打水没经验,后悔没带瓢,要回去拿,来去耽误时间,毕竟水源离住处要隔着一条公路,这次就算,以后就有经验了,带上水瓢就行。果然,等德志他们回来的时候,刚好遇到老张也去挑水,他带了水瓢,一看,便知老张是个很有经验的人,只可惜,德志没有观察仔细,否则,就不会提大半桶水回来。

    德志去的项目村,一开始根本没有水,等项目结束有水了,就要离开,说起来有些遗憾。做了好事,自己却不能受益。虽说去的地方,大概都和政府部门有关系,但缺水的情况的确存在,有好处,让有关系的村民先得,这是不公平的,但,这是行内的规矩,除非那家机构非常牛逼,敢于向政府叫板,完全不听政府的才行,但大多数机构都没有那实力,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了。

    德志和尹懋各负责一个村,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两人一起工作,因此,有条件就睡两间房,两张床,没条件只有将就将就了。

    在村委会,不是在村民家,条件差。一般来说,村委会的东西会流向私人家,私人家的东西不会反向而流,大概如此,村里的东西越少,死人家的东西越多。所以,德志、尹懋到了村委会,竟然连具有完整玻璃的房间都没有,还是九书记聪明,他让杨熊从其它房间找到玻璃,东拼西凑地算是弄完整了一个房间,抵抗一下外面的寒气。看样子要下雪了。

    德志与尹懋睡一张床,很不习惯,虽各睡各的被子筒,但心理上还是有点不能接受,感觉到很别扭,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可能像蜗牛那样把家背在身上到处走吧?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138百~万\小!说网- 13800100co ,您的最佳选择!

    正文 第152章 四大家族

    当晚无话。【!138百~万\小!说网第二天一早,德志起床,发现外面的光射进房间里,有些刺眼。一看,昨晚竟落了一层薄薄的雪。房顶、菜地竟都白了。

    雪地上撒着一层金黄|色的光,太阳升起来,格外红艳。

    德志感到格外冷。

    一看,尹懋竟已经起床,他说:“你起来了。”

    “下雪了啊,”德志说。

    “是啊!都结冰了。”尹懋说。

    “那么,今天有什么活动?”德志问。

    “九书记说,带我们去六组走走。”尹懋说。

    “好!”

    说归说,还是要起床,早晨起床的时候特别考验人,如果不是在项目点,德志有可能还要再睡一会儿,没有那么多国家大事等着德志去处理。

    九书记来了,问:“我们去过早,然后去走访吧。”

    尹懋说:“好啊!”

    德志心里有点不愿意,但不要说,九书记穿得挺薄,德志问:“是不是山上很暖和,九书记?”

    “暖和?不,挺冷的。”九书记答道。

    “为什么你穿那么少?”德志问。

    “是这样的,走路,是要爬坡的,一爬坡就热了,到了农户家,几乎家家都有柴炉,很暖和的。”九书记说。

    德志清楚,山里的取暖完全靠木柴,好在上苍给了他们用不完的树木,到处都是杂树,每年将粗的砍下,锯成一截一截的,然后劈开,堆码在房檐下,到了冬天,家家都有柴烧,除了做饭,还能取暖,烧水,一举数得,非常好!

    比德志老家要热乎多了。德志老家一到冬天,家里像冰窖,没有地暖,没有空调,没有炭,没有炭盆,该有的都没有。就是有电取暖器,德志妻子怕费电,也舍不得用。

    听到九书记说山上农户家有火炉,德志问尹懋:“我们是不是穿的有点厚?”

    “不厚。你们穿的正合适。你们不是我们本地人,不习惯这里的气候。还是要保暖,免得感冒。出门时有点难,特别冷,走一走就热乎了,但不能随便脱衣服,否则就要着凉了。”九书记说。

    德志不清楚九书记为什么这么关心尹懋和德志,难道就是因为德志他们和省民委有合作关系吗?

    在一组的群众代表会上,尹懋已经说清楚了,他们是独立的机构,和政府是合作关系,并非是为了升官发财来的,也不想得到什么考核和政绩。做这件善工,目的也是为了达到心理的满足,这种成就感,是不做好事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当施惠给他人的时候,心里的感觉非常好,几乎忘掉了自己,忽略了自己存在,看到别人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受到了感染,这种心里的甜蜜在外人看来是无法明白,不能理解的。

    当然,是独立机构,在资金方面就有独立支配的权力,这个资金直接到户,不存在到九138百~万\小!说网记为什么还乐此不疲,善待德志和尹懋呢?德志还在观察,是否是为了让村民来感谢他,记住他的名,将来在换届选举的时候还选他当村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还选他当村支书?

    九书记心里很清楚,即便在经济上得不到好处,但是在其他方面可以得到弥补。比方说,赢得了名声,可以作为自己的政绩,向上面邀功求赏,政府可以予以嘉奖。再比如,借着这个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项目进村。名声出去,投资进来,早晚还会发达的。

    德志心里这么想着,楼下的老张喊道:“九书记,吃饭了!”

    “好的。马上来!”九书记答应道。

    德志已经准备好,他们一起下了楼,到了老张家里,也就是工作队的食堂。看样子老张一早晨就挑了两挑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看来有很多话要说,只是在九书记的面前,不好意思说。

    工作队的队长不在,其他三个队员在,看起来都愁眉不展的,好像烟叶任务今年无法按时完成了。或者有其他压力。德志心想,其实他们可以在居住集中的地方设立小乡,别都集中在晓关上班,下乡不容易,派工作队下来,个个都有情绪。

    这个安排有问题,问题出在在撤小乡,并入大乡后,表面上看缩减了机构,实际上人员还增加了,交通费增加了,财政负担重了,不是表面看的那样。

    可惜德志不是政府官员,没有权力发言,只能暂时适应这个了。不适应也不行,早晚要和他们打交道,迟早在眼前转。

    德志不在政府机构上班,可是做的事跟政府做的一样,甚至做的更多、更辛苦。但是,没有名分,没有升级,没有退休保证。什么都没有,只是在混时间。等到青春过完,也就没啥事了。

    早饭从上午十点开始,午饭在下午四五点,晚饭省了,睡得早。山里一进入冬天,大抵就是这样。吃了饭,德志、尹懋跟着九书记朝六组方向而去。

    天阴沉沉的,看来雪后,太阳只露了一下脸,马上就躲进云层里。山区的气候真难以捉摸。正如人的心难以预测一般。人心难测,是因人心不足,自私作怪。这里的事情,是人都明白。自私,,让人找不到自己,在罪的泥潭里挣扎,最后,得救的不多,进入永死的人却多。

    许多人在沉睡,没有警醒,觉得过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快乐一天是一天,哪管明天是与非。

    九书记让德志、尹懋走在前面,他在后面跟着,这样做表示尊重他俩。德志很感激,但是,尹懋却不这样,他觉得他们到了村里,得到这些就是应该的,因机构出了钱,无偿援助,不图回报,但起码的尊重还是要的。犯不着有钱没处用,非得要用在这穷乡僻壤不可。

    九书记指了指前面一道弯里的人家,说:“这里住着的是我老丈人。”

    德志问:“那里的路修得不错。看来那里的人比较团结。要不然,修不好那么好的路。”

    “对了,姚先生说的对。我的丈人人缘关系比较好。善于培养人才。他的三个孩子都是公务员。”九书记说。

    “那么说,你的爱人也是公务员了。”尹懋说。

    尹懋讲话有点意思,他净捡稠的捞,这话是戳痛九书记的,很明显,村里的妇女主任不算公务员,就连村支书都不是公务员。村支书了不起只是民间组织的一员,在村里的党员中间是领头人,是负责的,但作为这个组织的人,必没有法律规定,谁能当村支书,只有纪律。纪律和法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九书记的老婆不是公务员,但他的舅官们在省里工作,有的在省民委,有的在公安局,这样看来,有本事的都在省城,没本事的在县城。

    但好歹都是公务员,这个如今炙手可热的职位,是许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金饭碗,一旦考取公务员,等于进入保险箱,不用再操心将来的吃饭穿衣问题,反而会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一定是大有前途,不可估量。

    至于公务员是否是人们的公仆,是另外的问题,只要能保证家人幸福,自己宁可去死。许多裸官,将孩子妻子送出国,定居在米国,然后在内地里当官,包养许多情人,生养许多孩子,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住几十套房子,每一个情人就有一套房子。平民百姓的房子,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努力,耗尽资财,就是为了那一套房,且房子的使用期限是七十年。

    在这样的情势下,公务员基本是公认的好单位好机构,在内地大陆,没有谁比公务员这个职位高的。

    因为在内地当公务员,等于当了历朝历代的官,是吃官饭的,是公人,没有谁敢得罪的,是非常好的。从古都认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地瓜。但是,没有谁真心为百姓着想的,总有着比百姓优越的东西在,故,当官是父母教给孩子要追求的东西。要当,就当贪官,这样日子才能过好。钱是为当官服务的,当官靠买,买了官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搜刮民脂民膏。使权变成钱,钱多了,再向上级行贿,再换更大的官。

    只要舍得投钱,就会有回报。出了事,只要把钱送到,就会确保无虞。跟没事人一样。就如薛蟠,强娶了英莲,打死了人,花几个臭钱,事情还不能摆平,遇到熟知护官符的贾雨村,判了个糊涂案,将薛蟠保了下来。四大家族的力量可见一斑。

    假如薛蟠没有四大家族撑腰,估计会被贾雨村判死刑,家财没收入官,至于那些钱是否真的进入国库,就不得而知了。

    终于到了六组,组长站在院坝里,看见九书记老远就开始笑了,九书记不苟言笑,没有理会。他只是略略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房子的雪已经覆盖住了青瓦,院坝里的雪却消失不见,将水泥地面弄得像面镜子了,组长穿着水鞋,踩着水过来,让九书记他们走好路。进了屋子,德志的眼睛片立马被水汽弄的朦胧一片,看不清东西,尹懋坐下,德志也坐下,赶紧拿了眼镜布开始擦拭镜片,重新戴上。

    这才看清屋里的情况。原来是一幢木屋,墙上挂着影星、歌星的年画,还有一些买化肥、种子赠送的年历表。那些年历表上画着的包谷、棉花丰收的场面,借此来引诱广大农民朋友购买他们厂的产品,有了他们的产品,也像画上画的那样可以得到大丰收。其实,这是厂家不要脸,向农民朋友忽悠的情况。

    看无广告,全文字无错首发小说 , 138百~万\小!说网- 13800100co ,您的最佳选择!

    正文 第153章 一根油条

    有时候尹懋讲大道理讲得很好,实际落实的时候就打折扣,这是?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