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毒麦 > 毒麦第88部分阅读

毒麦第88部分阅读

    毕敬地跟余哥握了握手。仿佛有了莫大的荣幸一般。

    对于购买水管,为了表示自己没有搞鬼,德志跟着余哥走,同时,也示意盛支书,要紧盯着余哥,看他怎样做决定。因在专业技术方面,余哥看起来比德志要懂一些,他爸是水利局退休人员,一听这单位,就知道搞水是没问题的。

    后来,尹懋透露出余哥的爸爸虽然在水利局,可不是技术员,只是一名会计,这就让德志十分恼火了,原来欺负德志不懂单位内部的建制,其实,在单位内部,分工不同,不见得法院里工作人员都懂法,部队里出来的都会打枪。

    德志走在余哥后面,盛支书走在德索本书名+第五文学看最快更新志后面,在车站附近,刚好有不少店铺在卖水管。原来,水管还有一些水暖材料,设在车站的好处是,方便上车拉走。

    凤城地势平坦,可周围都是山。山上缺水,百姓吃水困难,要靠挑水,走很远才能有水,因此,水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的东西。一般的家庭吃水靠对付,没有彻底解决吃水困难,稍微好一点的家庭,则修建蓄水池,然后通过管道,将水引到自己家的水缸。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提供产品的商铺,这些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可以选择。村民来这里,大可要好好地选择一番,其实大多数产品都大同小异,做生意凭的就是关系,有关系的人,生意就好一些,没关系的,就要建立并完善关系,吃饭就必不可少,成为一个拉近人与人关系的最好的方法。

    从一开始,德志就抱着由余哥来主导采购的想法,这样才能确保没有辫子在他手里抓着。

    盛支书很聪明,明白德志的良苦用心,看来,任何一个单位或者机构,都会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盛支书可能在外面的机构做过,懂得人与人怎样打交道。

    现在他是村支书,更懂得人的复杂,人心难以捉摸。

    最后选择了一家水管商的东西,老板见生意快谈成,就立马放出老鹰,这样,才十拿九稳。他放出的老鹰就是请吃土鸡。

    土鸡是难得的,现在的洋鸡充斥市场,三个月不到,从鸡蛋到鸡肉,完全是化学制品。化学和生物结合体,就这样,进入食品链条,供人享用。吃鸡,就像吃各种激素一样。

    老板姓万,是重庆万州人,他在凤城做生意多年了,知道山区人的需要,看准了水管,结果这几年抓住了商机,赚了一些钱。他的经商之道很简单,就是要让别人好过。

    水管不进水货的,告诉村民,一分钱一分货,童叟无欺,深得民心,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他招待客人,一般就是请人吃土鸡,人总得要吃饭的,准备一只地地道道的土鸡,让远方来的客人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菜,也可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说,余哥刚好最喜欢吃鸡,他老婆也擅长于养鸡,他家的鸡长得格外肥。

    听尹懋说,余哥每年都给领导大姨妈送土鸡,一只土鸡,大概是三黄鸡,就有九斤重。

    他给齐老师拜年,齐老师很感动,说:“这么厚重的礼,让人感动哇。现在吃不到放心食品了,还是喜欢农村的土鸡,完全的绿色食品。”

    “没啥,没啥,这是自己家人养着玩的。你要是喜欢,我每年都给你送,不仅给你送,还给你喜欢的人送。”余哥说。

    “那好,每年我都要送给神学院领导一些礼物,但是今年我想改变一下,不送死的礼物,送给领导活的东西,让他们自己决定取舍。”齐老师说。

    “那么,干脆我再捉一只土鸡,麻烦你送给他吧。”余哥说。

    齐老师一口答应下来,真是借花献佛。土鸡不用自己买,有人送;自己有土鸡吃、然后,自己吃不完,还有送的,真是好得无比。

    齐老师送给了她的领导土鸡,余哥却没有同去,领导认的还是齐老师,和余哥没有一点关系。

    余哥做了好事,没有得到回报,特别是从齐老师的领导那里,没有捞到好处,只是混了个面熟,以后,要是再见面,恐怕都认不得了。土鸡成了往事,留下的是一张陌生的脸。以后提拔的是齐老师,和余哥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余哥的家里的土鸡被外人吃,这可倒好,现在他到了外面,可以开心地吃外面的土鸡了,这个也不需要花钱。

    德志说:“余哥家里的土鸡都吃不完,到了这里,反而没有土鸡的影子。”

    “可不是,土鸡在我家的房前屋后,菜园里,山坡上,到处都有,可是到了凤城,只有人,没有土鸡。”余哥说。

    “土鸡在锅里,肯定不会在街上。”

    大家哄堂大笑,盛支书说:“这里的水管还行,我带了一些东西,请大家看看。”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一些水管的节头,然后又比较了一下,接着说:“这是水管样品。我走的时候,乡镇里的技术员,到了村里,给了我一些样品,带上可以用来比较。特别是购买相似的东西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能过于冲动,丧失理智。消费购物都是如此!”

    余哥一边点头,一边不停地咂嘴,弄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出来,德志很想上去打他一巴掌,还是忍住了,怎么一点吃相都没有?其实,德志在心里已经打了他几次了。这是余哥,代表机构的余哥,掌握实权的余哥,在外人面前,表现突出。因着土鸡的作用,领导看待他比看待德志要好,他说的话,德志必须听,实际上,高抬了余哥,压制了德志,让德志处处都要听从余哥的安排。余哥的地位,因着土鸡的作用,从何德志平级,升到了德志以上。

    德志清楚这种微妙的变化,德志在机构的地位,因着土鸡的作用,变得一落千丈,远远没有余哥受器重。余哥逐渐有些膨胀,幸亏德志聪明了一回,宁愿自己受罚,也要拉余哥下水,要惩罚都惩罚,要死一起死,免得活受罪。

    还真巧,自从洗脚屋事件发生之后,余哥对德志的态度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变得和德志一致,成了统一战线。

    不统一也不行了。尹懋在治疗,可能残废了,以后来不来机构上班还不知道。芭比是不会再让她来山区了,这是明摆着,要不然,齐老师无法向芭比的父母交差。

    剩下来的就是他俩,同进同出,同荣辱,共命运。但是,德志不能向其完全坦白,因余哥很容易背叛德志,这是明摆着的,因他在女人面前毫无原则,特别是在女领导面前,更是如此。女领导给他一些小恩小惠,他会叛变;或者即便不给东西,只给言语,三句好话一说,也马上投降。

    德志预防着他这一手,因此也预留了一手,懂得保护自己,在挫折中成长,在失败中看到希望,这是德志多年来总结的经验。

    吃土鸡,不喝酒似乎说不过去。于是,万老板点了当地的包谷酒,给盛支书和德志喝,德志见余哥不喝白酒,他也不喝,免得余哥告状,就说:“像余先生那样,来点啤酒吧。”

    万老板也不劝,因万老板也喝啤酒,盛支书倒落了单,不好意思起来。

    ↖(w)↗

    第一卷  第304章 再逛凤城

    德志倒没有瞧不起盛支书的意思,倒觉得他有些可爱。无论到哪里,他都喝白酒,啤酒不沾,说那是猫尿,不好喝。德志当时觉得他话说得绝对,后来发现,他说的是真理。

    工业上的东西,特别是食品类的,难保干净,倒不如山村小作坊里的包谷酒,还比较正统,是绝对的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值得信赖。

    他在外打工,最难忘的就是家乡的包谷酒,离家越远越久,越是思念,甚至超过对老婆的眷念。

    余哥吃鸡,啧啧有声,令人惊奇,他吃完了鸡,酒也喝了一瓶,提出要看看货,德志示意盛支书,盛支书跟万老板喝了个酒,问:“能不能看看?”

    “怎么不能,仓库离这不远,等到大家都吃好后,我们去看看吧。”万老板表态了。

    他在生意成交之前,不会拒绝客户的要求的,而且,看货是客户的正当的要求,不算过分,只不过令德志不清楚的是,余哥为何不在饭“听潮阁”前提出,而在饭后提出呢?

    这个问题令人费解,德志想了想,终究没有答案,可能是余哥一时的兴趣,无论怎样,这都是他的权利,无可厚非,只是他在恩施买水管,就没有通知德志去看,直到后来项目快结束时,才邀请了他两次,那时,德志正在忙,加上跟余哥配搭的正是芭比,德志不便参与过多,就尽量让芭比多一些学习的机会。

    芭比不争气,即便去,也学不到什么,她最大的兴趣,不在项目,而在怎样谈恋爱上,特别是网恋,更是热衷,只是命运不济,在虚拟空间里遨游,终究难以遇到心仪的男生,因此,项目和恋爱都荒废了,耽搁了大好的光阴,自己也如同鱼饵一样,长期泡在水里,渐渐没有了香味,大鱼跑到远远的地方观察,然后离开,小鱼小虾,来鱼饵旁看看,碰触碰触,然后也离开。

    余哥难以抵抗领导的命令,只有带着芭比瞎跑,后来就分开,各管一个村,芭比当然知道,余哥是低一等的,芭比是高一等的,因芭比的姨妈是领导,余哥哪怕是世界顶级的专家,在大陆,在芭比的大姨妈面前,就啥也不是。

    芭比清楚这一点,就没把余哥放在眼里,处处都自以为是,余哥跟着她后面向干部群众赔小心,因芭比说话欠考虑,非常天真幼稚。看来,没有经过男人开发的女人就是缺点什么。

    人酒足饭饱,万老板埋单,大家都没说个谢字,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羊毛出在羊身上,说起来是万老板请客,实际他稍微动动脑筋,把水管的重量缩点水,就增加了水管的长度,能保证家里有水,但能不能保证水管的质量,厚度达不达得到标准,就难说了。

    万老板看起来还比较本分,德志虽没吃过猪肉,却看见过猪跑,他很清楚,他不是特别狡猾的人,赚钱不是赚的特别多,因余哥骗他说,在宣恩的项目还有几年,需要的水管挺多。

    这个信息一透露,万老板就两眼放光,知道这是大客户,是大买卖,宣恩缺水的地方多了去了,需要水管的地方多了去了,这是抛石问路,看看万老板究竟是怎样的人?值不值得信赖。

    万老板是久经商场的人,看得出余哥那点小诡计,结账之后,到了店门口,就招呼了两辆人力三轮车,载着他们人去他的仓库看货。

    到了万老板的仓库,打开大门一看,不得了,太大了,货堆码得如同小山。原来街面上摆放的货物,仅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大家伙,在仓库里候着呢。

    万老板说:“这是我放东西的地方。不算大,但能满足整个凤城的饮水需要。当然,万一不够,打电话给厂家,不出三天,货就能到仓库。”

    余哥说:“我看清塘村的饮水需要能满足了。”

    “附近几个村的,大概都没问题。”盛支书说,“我们村争取到了项目,其他几个村的支书见了我都不理我。”盛支书说。

    “为什么?”余哥问。

    “他们说我直接找省里要项目,坏了规矩。”

    “怎么坏了规矩?”

    “要项目必须要从基层开始,也就是,要经过乡镇一级往上申报,不能坐火箭上天。”

    “公鸡不###,自有它的道。为什么非得经过乡镇一级不可呢?”

    “这你就不清楚了吧?”盛支书说。

    “是的,我不清楚。”余哥说。

    余哥很想知道答案,可盛支书卖关子,就是不跟他说。余哥不好再问,只好作罢。

    其实,德志很清楚,雁过拔毛,为的还是那点利益,为什么国家做项目一百万都做不下来,到了基金会,十万就能做好呢?

    道理很简单,中间政府部门需要行政开支,这笔开支,往往比实际用在项目上的钱要多得多。如果直接从省里拿项目到村里,就少了三级政府的行政开支,即乡镇、县、州三级,他们就没有了这笔收入,他们当然不开心,因着他们的影响,就造成村一级的被动。因乡里没有项目,就没有钱到村里,村里没有出什么人才或者官员,就没办法为村里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久而久之,就逐渐把乡镇以上政府给架空了,这样,其他没有关系的村庄多少受到一些影响,于是就迁怒于清塘村盛支书,因此就有了上面他们说的话。

    看完仓库,余哥就要走,万老板没有留,德志对盛支书说:“不好意思,我也要回去。”

    “那你啥时候到清塘村呢?”盛支书问。

    “后天就来,我明天要处理一下红田村的事。”德志说。

    “红田村还没弄完啊?”

    “差不多了,还有一些扫尾的工作。”德志说。

    “行,明天下午再联系,随时欢迎你到清塘村来。”

    “好的。”

    德志说完,跟着余哥要走,万老板喊住了他们,从名片夹里拿出名片来,递给了他们,德志看了看名片,然后恭恭敬敬地放进了公文包,余哥一只手接了名片,看都没看,往裤兜里一捅,说:“好,我们没名片,不能给你了。”

    “没事,没事,我们的名片,给需要者准备。其实,你们不要也没关系,只是一种社交礼仪而已。”万老板说着,拿眼睛不停地瞟着余哥的裤兜。余哥毫无察觉,只是在看着公路上的车。

    万老板比较灵活,他招了招手,有两辆人力三轮车过来,万老板说:“请坐车,到前面的车站,那里的车较多,有凤城的车,还有从湘西来的,挺方便的。”

    余哥有些犹豫,德志先上了车,余哥只好坐上车,万老板和盛支书坐一辆车,一前一后,向车站方向去了。

    说起来是车站,实际不成规模,就是一个比较大一点的广场,广场背后,是一所中学。

    孩子们下了课,在操场上玩,闹得不可开交,人声鼎沸,和马路上来往的汽车的鸣笛混合在一起,显得有些热闹。

    到宣恩的班车已经在那等着了,车上面已经坐了两三个人。

    盛支书和万老板告别,然后(索本书名+海看最快更新)先上了车,德志第二个,余哥最积极的,反倒落了后,他上车,万老板离开,当然,人力三轮车的钱,都是他给的。

    他很潇洒地付钱,这是老板的通病,花小钱,赚大钱。很多百姓辛苦索本书名+小说领域看最快更新一辈子,却舍不得花小钱,到最后买房子或者大病一场,花了大钱。这个账,不能算,一算,准出问题。

    车还没有走的意思,三个人在车上也无聊,德志索性拿起电话,开始给以前的同事发短信来打发时间。

    盛支书和余哥随便说着话,不知相互能听懂多少,总之,他们的话说的不算多,余哥也在努力学说普通话,让盛支书能听懂。盛支书不会说普通话,硬要他说,有点困难,可为了项目,他也愿意去学。说起来难受,听的人也难受。

    车终于开动了,余哥主动掏钱买了车票,包括盛支书的票,盛支书表示感谢,余哥不说话,洋洋得意,摇头晃脑,在盛支书面前继续吹牛。

    车到了乡镇,盛支书要在前方下车,他说:“我还要坐车到村里。”

    “现在还有赶场的车吗?”德志问,他清楚,按照单数的日期,今天应该是村民赶场的日子,早晨从村里有车出来,到了下午,车再返回村里,盛支书回家,不成问题。

    “有车,有车,我电话联系我们村里的人,他在乡里。你们放心吧,不要为我担心。”盛支书说完,说了两句客气话,向德志、余哥祝福平安后就下了车。

    卖票的探出头,喊着“宣恩,宣恩”,车缓缓前行,生怕落下一个要回宣恩的人。车上的人越多,他们越开心。即便是空车,按照排班,也得往回赶。何况车上还有一些人呢。

    在集镇上,没有捡到人,在快要离开集镇,司机准备加大油门快速奔跑的时候,发现前方有人招手请求上车,司机停下车子,上来两个人,售票员问他们去哪儿,他们说去宣恩。

    然后就找他们买了票,售票员长舒一口气,这顿吆喝没有白费,还是有成效的。

    德志看了售票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