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中国散文 > 中国散文第29部分阅读

中国散文第29部分阅读

    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三十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是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

    而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精明地抓拄了自己的时机。

    人类思想的里程碑

    《集萃》19824

    江树云中国

    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过不少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留下了一些纪录着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文献。这些文献不只是在产生它们的时代里,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变化,而且在今时今日以至未来,仍会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它们记录了人类意识形态不同寻常的进步。阅读这些文献,可以使我们高瞻远瞩人类未来的前途。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一本《世界伟大文献汇编》,是一本很珍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是由费特利克·凯尔编辑,收集了30份世界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30份文献的选择,是否能代表全人类思想发展史的各个阶段,是否最有代表性,是可以商榷的。不过,无可怀疑,它们全是重要的历史文献。

    这30份文献是:1.公元前1700年的《汉姆拉比法典》,是古代亚述巴比伦人的重要法典,代表了古代人类的法治思想。

    2.公元前1300年的《十戒》,摩西制定的《十戒》是古代希伯莱人思想生活的根本准则。

    3.公元前590年古代希腊七贤人”之一的雅典政治改革家梭伦的《梭伦法》,反映了古代希腊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

    4.公元前500年印度释迦牟尼创造佛教的《菩萨经:真理与启蒙》,代表了印度佛教思想的智慧。

    5.公元前480年孔子的《论语》。

    6.公元前375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其根本观念是认为善人只能生存在善的国家中,治国者须先受教育,柏拉图认为应分辨善恶美丑,承认真理。

    7.公元前300年中国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学派的典籍,主张无为、无治。

    8.公元25年耶稣在被杀前4年作的《山上布道》,纪录了耶稣的训言。登山训导众人的一段,最有代表性,基本精神是博爱和平,主张“爱你们的敌人”,因为人人平等,“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反映了耶稣教的基本观点。

    9.公元57年至58年的《致罗马人书》,反映了古罗马时期人民的思想观念。

    10.公元650年穆罕默德的《可兰经》,《可兰经》是回教的真经,至今仍是回教徒信仰的宗教经籍,它代表了阿拉伯人民的思想。

    11.公元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是研究英国政治史的重要文献。

    12.公元1225至1226年圣法兰西斯的《太阳礼赞》。

    13.公元1453年古萨的尼古拉斯的《depacefidei》。

    14.公元1517年马丁·路德的《抗议书》,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家,他提倡新教,对后世宗教起了很大的影响。

    15.公元1625年格罗梯乌斯的《论国际秩序》,为后世国际法之基础。

    16.公元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最初是维珍尼亚州发起的权力宣言,代表了美国独立的基本精神。

    17.公元1787年的《美国宪法》,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届总统,通过这一宪法,确立美国的政治制度。

    18.公元1789年的《人权宣言》,这一宣言对后世人们争取人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民主主义精神的经典。

    19.公元1795年康德的《和平宣言》。

    20.公元1804年的《拿破仑法典》。

    21.公元1848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2.公元1920年印度甘地的《非暴力权力运动》,甘地因提倡非暴力运动争取民族独立,被印度尊为“圣雄”。

    23.公元1925年孙中山北伐前发表的《中国致世界各国宣言》,是中国当时的革命文献。

    24.公元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的文献。

    25.公元1945年由一批科学家对世人提出的忠告《法兰克报告书》。

    26.公元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是组织联合国的根本文件。

    27.公元1946年日皇裕仁的《新年祝辞》。

    28.公元1961年法兰兹·化隆的《第三世界呼吁书》。

    29.公元1963年罗马教宗约翰23世的《pacelnterris》。

    30.公元1972年的《先锋十号宇宙通讯图版》,这图版是代表地球人类同太空人的通讯联络,表明科技已进入了征服太空的新时代,虽然只是一个图版,但包含有极丰富的内容与含义。

    (摘自《集萃》1982年第4期)

    人生

    新民晚报

    季羡林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

    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和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订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降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人生试金石

    (8题)

    台港文学选刊19927王鼎钧台湾弃友航海有时需要弃船”,人生有时需要“弃友”,二者皆是非常之举。“朋友是装在两个腔子里的一个灵魂”,倘若如此,根本没有“弃友”一词。

    但交友选择错误,或朋友的人格起了变化,这就发生如何由朋友变成非朋友的问题,弃友不得法往往使一个庞大的正数突然变为负数,殊非吉事。

    文中子早就警告我们:“先交后择,多怨。”那时,朋友与仇敌亦如剃刀边缘。如果要“弃”的是一个异性密友,就更不简单了。

    两种知己“没有爱人是寂寞的,没有仇人也是寂寞的。”培根这句话好大的口气!没有爱人而寂寞是一般常人的感觉,没有仇人而寂寞是稀有的非常之士。

    爱人、仇人虽是两种相反的人物,其实都属于广义的“知己”。英雄好汉,或不打不相识,或不相识不打。一世瑜亮,对立到底,但惺惺相惜,余子不在眼内。

    爱人带给你期望,仇人带给你威胁,两者都产生紧张,驱逐苛安自满。不过,没有爱人,应该找一个;没有仇人,就让他从缺也好!大志人生不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极可能近大者大,近小者小。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大人物。有为的青年,首先应该知道你这一行的权威人士是谁,然后想办法“接近”他们。例如,读他们的传记,听他们的演讲,参观他们的成就,使自己襟怀开阔,目标远大。这就像做书法家一样,手上备有若干部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摩,而且任何机会能够看见好字,决不放过。

    雪埋诗兴诗人看见满地皑皑白雪,如粉装玉琢,诗兴大发。不过他没有马上写诗,他需要一段时间酝酿,他说:“我把诗兴埋在雪里。

    诗尚未成,太阳先出来了,积雪融化,满地泥泞。诗人看了,大为扫兴,放弃了作一首诗的念头。他说:“一首好诗被糟蹋掉了。”

    写诗是诗人的事业。事业的“根”应该深植心中,坚忍不拔,不随外物迁移。

    外物常变,如果心随物移,则花开花落,月圆月缺,此心哪有安宁的日子?事业哪有成就的一天?人缘我跟某公司董事长做了多年邻居。当他的公司财源茂盛的时候,他的汽车碾扁了别家的小鸡。他的狼犬自由散步,对着邻家的小孩露出可怕的白牙。他修房子把建材堆在邻家门口。坦白地说,他在邻居中间没有什么人缘。

    后来,他的公司因周转不灵而歇业,我们经常在巷道中相遇,我步行,他也步行。他的脸上有笑容了,他的下巴收起来了,他家的狼犬拴上链子,他也经常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可是,坦白地说,他仍然没有什么人缘。

    一天,偶然跟他闲谈,谈到人间恩怨,我随口说:“人在失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可以在得意的时候弥补;在得意的时候得罪了人,却不能在失意的时候弥补。”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他若有所悟。

    他暂时停止改善公共关系,专心改善公司的业务。终于,公司又“生意兴隆通四海”,他又有汽车可坐,不过他的座车从此不再按剌叭叫门,并且在雨天减速慢行,小心防止车轮把积水溅到行人身上。他的下巴仍然收起来,仍然有时伸手摸一摸邻家孩子的头顶。后来,他搬家了,全体邻居依依不舍送到公路边上,用非常真诚的声音对他喊:“再见!”人分四等从前上海有一位闻人,把门下宾客分成几类:有本领、没脾气,一等;有本领、有脾气,二等;没本领、没脾气,三等;没本领、有脾气,四等。

    有本领、没脾气的人是奇花异卉,不可多得。有本领的人多半有个性,别人因敬重他的长处而容忍他的短处。没本领而又没脾气的人留之无害,去之不必,还可以在社会上勉强生存。既没本领又难相处的人恐怕早已淘汰,四种中仅存名目罢了。

    靠不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的人要有本领吃山,靠近水的人要有本领吃水。本领大,吃得好、吃得多,本领小,吃得少、吃得坏。靠山,本领大可以开矿,本领小只能打柴。靠水,本领大了行轮船,本领小了捞鱼虾。如果什么本领都没有,还不是望洋兴叹。

    归根结底,“吃”的是自己的本领。靠山靠水都靠不住,只有自己的本领最真实。你看,“靠”这个字的结构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依赖他人的念头殊属“非”是。

    一席话中国画家为什么喜欢画竹子?你看,这副墨竹盖了一块压角章:“喜其直而有节”,这就是答案。还有别的理由吗?有,竹子的中心是空的,代表虚心,“竹本心虚是我师”。白居易说过,竹有三大美德:身直,心空,节贞。——不但有节,而且“节”非常坚固。

    你们为什么又喜欢梅花呢?梅花的枝干完全不合“直而有节”的原则,而且也不“虚心”。啊,这是因为梅在冰雪中开花,送来春的消息,“数点梅花天地心”。还有,梅花香气很淡,是“暗香”,仿佛不求人知,可是谁闻到了那香气永远忘不了。这些特征代表中国人理想的人格。你们不用看竹的标准看梅?当然不。也不用看梅的标准看竹?当然也不。要是那样,竹和梅都一无是处了,是不是?我们不会故意把世界弄得那样丑陋。我们就梅发掘梅的优点,就竹发掘竹的优点。

    来看这幅画:为什么这样苍白?啊,这位画家我认识,他说人生是苍白的,所以他要把苍白展现出来。那么,旁边另一幅画为什么色彩缤纷而强烈?那是因为后来这位画家想法变了,他说人生是苍白的。所以他的画要特别注重设色。哈哈!真有意思,你们的画家真懂得人生,或者我该说,中国人真懂得人生!

    人生咏叹调

    《芳草》

    圣宗

    人生,只一次。

    只一次在母腹中酝酿魂灵,只一次在襁褓中哭累了眼睛,只一次在小河边裸出胴体,只一次在木排筏上嬉动黎明。

    只一次攀撷那紫红的桑椹,只一次天真地追逐无轨的风筝,只一次想搭梯到月宫里捉小兔,只一次18岁的梦魇震颤心灵。

    只一次在玫瑰园中吞咽香馨,只一次在山巅拦阻流星,只一次在大学论坛捕捉人生,只一次在浩淼中莫知所云。

    只一次在妈妈的噙泪里远航,只一次同狄俄尼索斯痛饮酩酊,只一次不惑之年迷惑,只一次在白发里呼唤青春。

    人生许多一次,真正的只一次。只一次被丘比特金箭射中,只一次在天国的殿堂洗礼膜拜。人生许多只一次,要多次的,是要做许许多多几生几世的有益事情。

    人生真味

    文汇报

    柯灵

    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这“三字经”不是我发明的,但我在滚滚不尽的岁月淘洗下体会到了此中的人生真味。

    时间很冷酷,也很仁慈。时间使我丧失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我经历的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不是轻松的。时代考验了我,也哺育了我。这是不幸,也是大幸。

    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生而有涯,每个人只能读到有限的章节,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必须画好生命的句点,不辜负自己到这瑰玮的人世走这一遭,使自己能够安静而轻快地作一次最后的发言:“永别了,世界!祝福你前途无量!”

    人生自然的节奏

    林语堂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那么一段时光,个人如此,国家亦复如此,在此一段时光,我们充满了早秋精神,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杂,希望与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的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的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主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这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想望的东西。这时,感觉到已经有所获得,和以往的堂皇茂盛相比,是可贵而微小,虽微小而毕竟不失为自己的收获,犹如秋日的树林里,虽然没有夏日的茂盛葱茏,但是所据有的却能经时而历久。

    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所以我最爱秋天,因为秋天的叶子的颜色金黄,成熟,丰富,但是略带忧伤与死亡的预兆。其金黄|色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的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是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生活的秋季,知道生命上的极限而感到满足。因为知道生命上的极限,在丰富的经验之下,才有色调儿的调谐,其丰富永不可及,其绿色表示生命与力量,其橘色表示金黄的满足,其紫色表示顺天知命与死亡。月光照上秋日的林木,其容貌枯白而沉思;落日的余晖照上初秋的林木,还开怀而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