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射雕之逆天完颜康 > 射雕之逆天完颜康第14部分阅读

射雕之逆天完颜康第14部分阅读

谁到手就是谁的。总之,抢劫百姓是不对的,那太没品了,黑吃黑却是对的,大家都是军人嘛,谁的拳头硬谁有理。记得,你们弄到的要上交一半给本统领,因为别的将军找上门来,是本统领出面应付。三个月里,我要收回两万两银子的本钱。”

    第一卷  41第三十三章 九路攻宋

    七月癸卯(二十四日),宋国以张岩知枢密院事,礼部尚书李壁参知政事。毕再遇屡有功,得郭倪力荐,授镇江中军统制,守盱贻军。

    九月庚寅(十二日),金国敕行尚书省:有方略出众、武艺绝伦、才干办事、工巧过人者,其招选之。

    现在打起仗来才想起招揽人才?我们已经私下收拢很多人才了,正好给他们都谋个出身。

    金尚书省左丞仆散端行省事于汴,尚书户部侍郎梁镗受命行六部尚书省于山东,以经略南征的各项事务。十月初,仆散揆赴阙后还军,督诸道兵对宋开展全面反击。军分九路:仆散揆以行省兵三万出颍、寿;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以兵三万出涡口;元帅完颜匡以兵二万五千出唐、邓;左监军纥石烈执中以山东兵二万出清口;右将军完颜充以关中兵一万出陈仓;右都监蒲察贞以岐、陇兵一万出成纪;蜀汉路安抚使完颜纲以汉蕃步骑一万出临潭,临洮路兵马都总管石抹仲温以陇右步骑五千出盐川;陇州防御使完颜璘以本部兵五千出来远。

    这什么战略布置?川陕战场部署的兵力不过四万,却分散在陈仓、成纪、临潭、盐川、来远等五地近千里的战线上发动进攻?川陕宋军兵力十万,素称精锐,在宋绍兴、隆兴年间曾经多次重创金军。虽然近来跟金军对垒时有所损失,但实力犹在,一旦全力北进,四万金军远非其敌。而川陕一向被宋人视为北伐的最佳基地,一旦击溃当地金兵,进军长安、直下潼关,必将截断京湖金军的后路。

    川陕宋军也相当好战:去年,金泰和五年,宋开禧元年(1205年)底,川陕宋军最高军事指挥官——四川宣抚副使、兴州都统制吴曦“出兵兴元,有窥关陇之志,诱募边民为盗,遣谍以利饵凤翔卒温昌,结三虞侯为内应……遣诸将出秦、陇间,与完颜纲等诸军相据”。今年(1206年),川陕宋军接连主动进攻。春正月丙申(十四日),吴曦遣兵围熟龙堡,被我方部将蒲鲜长安击败。庚戌(二十八日),宋人入撒牟谷,陕西统军判官完颜掴剌、巩州兵马铃辖完颜七斤约宋西和州守将会境上。俄伏发,遇袭,木波部长赵彦雄等七人死焉,掴剌马陷淖中,中流矢,七斤仅以身免。竟然以谈判为名,诱杀金国守将,真是不择手段。四月甲子(十三日),宋军入天水界。乙丑(十四日),入东柯谷,被部将刘铎打败。辛未(二十日),攻来远镇之兰家岭。六月乙亥(二十五日),攻盐川,被戍将完颜王喜打败。七月甲午(十五日),吴曦发起开禧以来川陕宋军的最大攻势,将兵五万攻秦州。九月甲辰(二十六日),吴曦再派将冯兴、杨雄、李珪等领八千攻秦州,陕西都统副使完颜承裕等击破之,斩杨雄、李珪。可见,川陕宋军一直在积极贯彻北伐的战略意图,虽然他们的进展不利。

    从我方的兵力部署来看,西线金军不过是起牵制作用,实在与川陕宋军的实力不成比例。目前,京湖、两淮宋军均受重创,置川陕宋军于不顾,倾全力于京湖两淮,如此兵家险境……

    有阴谋。

    仆散揆竟然没告诉我!

    ————————

    很不幸,淮水下游爆发了瘟疫,南岸有,北岸也有。更不幸的是,据说,就是因为金将明耀为了打胜仗,血祭阿修罗魔神,佛祖震怒,才降下天谴。

    天舒脸色苍白地回帐来一说,我差点给吓死。这谁想出来的谣言?太毒了。是不是不杀我就不能平息神佛之怒?

    仆散大人让我去拜拜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菩萨,至少做个样子,我不想去,最讨厌这个女菩萨了,白娘子好好地修炼,都要成仙了,却被她指去西湖报恩,才有了雷峰塔的悲剧。这段时间,整个虎豹骑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不再出战,被同僚指桑骂槐了许久,终于,神仙显灵了——白莲教出头去装神弄鬼了,施符水救人。关键时刻,有求于人,面对这等邪教,我不但不能拆穿他们的骗局,还要鼓吹他们的确是天神下凡,以至于白莲教如雨后春笋,在淮北嗖嗖嗖地蓬勃发展起来,直追江浙的明教。

    照说我应该感激白莲教替我化解了杀身之祸,我却只奇怪,六月初做的坏事,恶果怎么到十月份两国全面开战时才显现出来?瘟疫有长达百日的潜伏期吗?死无愁,还活着吗?冒个泡啊。呃,好象怪不得他,他不可能知道我在这里。

    没水军好被动,调虎离山、声东击西、草木皆兵、金蝉脱壳,手段出尽,费时一月,诸军总算都陆续渡淮了。我们虎豹骑自然是在仆散揆麾下。

    仆散大人早就命人测过淮水的深浅流速,唯有八叠滩可渡,便派奥屯骧去攻打下蔡,做出副要从那渡淮的样子来,宋将何汝砺、姚公佐信以为真,就集中兵力屯于花靥镇。仆散揆立派右翼都统完颜赛不、先锋都统纳兰邦烈潜渡八叠滩,驻军淮河南岸,自己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跟着。宋军不想突然遭遇金兵,大溃,自相蹂践,淹死者不可胜计。仆散揆遂进夺颍口,下安丰军,攻合肥,取滁州,尽获宋军堆积如山的粮饷。

    战果辉煌,皇上高兴地遣使相谕。我偷了诏书看,叫做《谕仆散揆以际江为界》,书曰:“前得卿奏,先锋已夺颍口,偏师又下安丰,斩馘之数,各以万计。近又西帅奏捷,枣阳、光化既为我有,樊城、邓城亦自溃散。又闻随州阖城归顺,山东之众久围楚州,陇右之师克期出界。卿提大兵攻合肥,赵扩闻之,料已破胆,失其神守。度彼之计,乞和为上,昔尝画三事付卿,以今事势计之,径渡长江,亦其时矣。淮南既为我有,际江为界,理所宜然。如使赵扩奉表称臣,岁增贡币,缚送贼魁,还所俘掠,一如所谕,亦可罢兵。卿宜广为渡江之势,使彼有必死之忧,从其所请而纵之,仅得余息偷生,岂敢复萌他虑。卿于此时,经营江北,劳徕安集,除其虐政横赋,以良吏抚字疲民,以精兵分守要害,虽未系赵扩之颈,而朕前所画三事,上功已成矣。前入见时,已尝议定,今复谆谆者,欲决卿成功尔。机会难遇,卿其勉之。”

    老人家远在京城还想遥控战事,我们现在还没取得绝对优势呢,宋国坚守的城池都没打下来,遇上毕再遇的还都吃了亏,乱世出英雄啊,宋国若是再涌现出几个名将,我觉得我们最好还是捞够了就跑。

    这次撞上毕再遇的倒霉鬼是两位纥石烈大人,唉,天舒当初要是一箭射死他就好了。

    十月丙子(二十九日),纥石烈执中攻克淮阴,从清河口渡淮,围攻楚州。宋国宣抚司立檄毕再遇援楚,遣段政、张贵代其守盱眙。但毕再遇这擎天柱一走,段政等就草木皆兵,就自行溃败,金军轻松进入盱眙。不过毕再遇又打了回去,复定盱眙,升官为镇江副都统制。

    纥石烈执中部七万大军在楚州城下,另有三千人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于大清河。毕再遇得报,即遣亲信部下统领许俊带人从小路赶去淮阴,二更时衔枚至金营,带着火种潜入,伏于粮车间,共五十余所,听得哨声就一齐举火,吓得金兵惊扰奔窜,宋军大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纥石烈子仁部则是自黄狗滩渡淮,因为宋国涡口戍将望风而遁,遂相继破濠州、滁州,接着去取淮西战略要地六合。哪知毕再遇已先赶到了,金军刚到六合西北方二十五里的竹镇时,毕再遇就已入六合城。他偃旗鼓,伏兵南土门,列弩手土城上,金军方临濠,宋军众弩俱发,出战,鼓声喧天,旌旗招展,似有伏兵无数,金军惊遁,大败。

    第一卷  42第三十四章 冤家路窄

    十一月甲申(七日),丘崈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壬辰(十五日),这位督师就派遣刘佑前来乞求和好,仆散揆道:“称臣割地,献首祸之臣,然后可。”庚子(二十三日),丘崈派遣林供持书来议,归罪于边将。癸卯(二十六日),又派遣宋显等以国书和礼物来献。

    一边准备谈判,一边继续打仗。庐州的守将田琳坚守,没打下来,仆散揆干脆跳过去,继续南下,去进攻和州。反正我们是来教训宋国,谁也没指望现在能灭了它,没必要每个城都打。宋国富啊,哪个城里都有粮草财帛,打哪个都一样,硬骨头都跳过,我们金将可不比宋将,个个深明兵法,坚决避重就轻、避实击虚,这样才好捷报频传嘛。

    和州怎么可以也是硬骨头呢?

    和州州府在历阳城,知府周虎手下就四千人,也选择守城。周虎,字子叔,泗洪县人,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中武举,又经会试,居第一,任职为武学阁门舍人,由丘崈力荐,任和州知府。金兵势大,宋廷下焚城令,巣湖宋军遵令,焚城撤退,也有人建议火焚历阳,周虎将焚城令藏在身上不肯拿出,对将士道:“死于城守,乃分内事。”

    周虎统精兵数千人,在香泉北面,攻金将韩万户,旗开得胜,斩其首级,宋军士气大振,接着又攻三寨,杀了三个万户,夺金牌银牌各一枚和四个万户的印,俘虏头目十八名。为了给朝廷鼓劲,与金兵决一死战,周虎将四个金兵万户指挥砍断手足,和十八名头目一起送到建康府示众。

    仆散揆给我两个选择,攻下历阳,或者六合。我是骑兵,专门偷袭的,哪有用骑兵攻城的?我能不能现在回东北?

    历阳这里防守严密,周虎他母亲也是女中豪杰,就留在和州,还上城头慰问将士,给宋军鼓劲。我敬重这位何老夫人行不行?我情愿去六合。哼,只要不在你仆散大人眼皮子底下,打不打是本统领的自由。听说,明教教主出关了,下昆仑了,来观摩了,联系一下他吧。

    现在是纥石烈子仁亲自统兵攻打六合,毕再遇凭城坚守。纥石烈子仁怎么能命令我呢?虎豹骑隶属东北路招讨司,只是来友情协助的,我们就在边上观摩这一板一眼的教科书式城池攻防战。

    直到某一天,城头上有青盖往来,金军当是主兵官在其下,争相射之。

    这不是草船借箭的翻版吗?这么多天了,城中也该矢尽了。

    “停停停停停!”我立刻止住那些笨蛋资敌,“你们真没用啊,这么多天都打不下一个小小的六合,统统一边去,看我们虎豹骑的,今天就能破城。”

    在大帐中喝闷酒的纥石烈子仁一听部下说那个阴险残忍兼还无耻的明耀突然主动要求攻城,二话不说就赶来了,收拢部下,让开阵地,退至一旁,冷冷地看明耀又玩什么花样。

    先是几架床弩被搬上了土坡。没错,就是土坡,在宋军砲车的压制下,金军始终没筑成土山,还是个又矮又小的土坡,怎么看都像坟包。几支弩箭射了出去,没入城墙。这床弩发射的箭以木为杆,以铁枪头为镞,以铁片翎作尾翼,实则是带翎的短矛,破坏力巨大,但成本也高,就有在箭尾拴绳子的,好拉回箭支,回收再利用。这次射出的箭就带了长长的绳子,只见虎豹骑拿了些带环的小罐子挂在绳上,让小罐子能滑向箭头,也就是,六合城。

    城里的毕再遇也看到了。管那罐子里是什么,马上用撞竿打断那些射中城墙的弩箭,再扔点石头过去,砸得那几个虎豹骑抱头鼠窜,从坡上滚下去。

    罐子落地破碎,黑水四溢。那些弩箭,更是只剩短短一截。

    可以了。

    天下轻功,都是江湖人所创,绝大部分只适用于武林,少林的一苇渡江讲究身轻如燕,过河不求人,逍遥派的凌波微步用来逃命最好,飞燕门的飞燕功则是让人眼花缭乱,打不中他,还有个传说中的最上乘轻功——一气混元步,可踏虚如实,很慢很慢地从天上走下来,这就纯粹是显摆了,难怪只存在于传说中。惟有王重阳,一意反金,苦心孤诣地独创金雁功,适于直上直下,这明明是为攻城准备的嘛,所以我让我的亲兵全部练习。这么了不起的功夫,王重阳的七个不肖弟子就拿来鼠窃狗盗,真是暴殄天物啊,还得由我来还它本来面目。“踏橛箭”的传说,在我手上实现了,王重阳泉下有知,必然感叹生不逢时,错失知音。

    说实在的,我的内力最深厚,再说宋军无箭了,我练过凌波微步,石头那么大,我能躲过去,所以,我亲自领头,带了我的亲兵百人队冲了上去。到得城下,个个运起金雁功,在那断箭上点一下就窜上老高,我最先上了城头,银枪一扫,把宋军防线撕开一点缺口,我的亲兵立刻跟上,继续撕大缺口。

    毕再遇这才第一次知道明耀竟然还会江湖上的武功,看到纥石烈子仁那边也擂起鼓来,自知事不可为,长叹一声,且战且退,让出六合。

    战毕,看着一溜子惨不忍睹的尸体,我欲哭无泪。我的手下啊,南来后第一次战斗减员。

    我悲愤地仰天大叫:“老天,你怎么可以一直让我倒霉?!我讨厌硬仗,我再不要跟毕再遇对上了!”

    楚天舒淡淡道:“冤家路窄啊。战略要地就那么几处,两国都会派出最强的骑兵去抢占,宋国是毕再遇,金国就是我们。”

    有理。不行,我不能跟着宋国的步子走,我再不要打攻城战了,我……我要逃跑。

    第一卷  43第三十五章 敲山震虎

    军帐中,我扫了手下诸百户、队长一眼,一语出,满座皆惊。

    “我们过江,直接打临安去。”

    嗡嗡声一片,我等他们安静下来,解释道:“我们是骑兵,利在机动,跟宋军挨个城打城池战是以己之短攻他人之长。我想过了,宋国君臣从没想过我们能打过长江,他们布置的是淮、江两道防线,当然现在淮河防线早就已经全线瓦解了,江南的江南东路和两浙西路,可以说都是空城,顶多一点维护治安的厢兵、土兵,几乎没有战斗力的,你们难道许久没打硬仗,怕了不成?”

    我的手下自然是个个慷慨陈词,拍胸膛保证他们打当兵起就把头别在裤腰上,以马革裹尸为荣,绝无畏死之心。开玩笑,这位统领可是宁可抗命也不打消耗战的,上次污染淮水后,因为统领名声坏得能止小儿夜啼,为了金国中华上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全军就一直休整,直到昨天打六合才死了二十来人,外面不知多少人等着往虎豹骑里钻,惹怒统领就等着被发配去哪支诱饵小队送死吧。

    我随意地点点头,接着道:“现在天冷,地都冻硬了,正好行军。咱们过去后,都换上宋军服饰,减小被围攻的危险。还是一人双马,两百人一组,分别行动,这是各组的行军路线和要攻打的城池,”把我标好路线的地图分发下去,“每组都要扫荡五城,在安吉汇合,再去打独松关。按照我定的路线,自己控制速度,最好是在清晨或黄昏时到达城外,留十人在外虚张声势,摇旗呐喊啦,拖树枝跑马啦,在树枝上插一溜子火把啦,其他人直接冲进刚开或者将闭的城门,进城后再打出金国旗帜来,烧了宋国的府库和官衙就跑。如遇抵抗,能不杀则不杀,砍了宋兵的胳膊。别这么看我,我没病。哼,人死就一捧土,除至亲外谁记得,江南百年不遇战火,民不知兵,才会把战争当成唾手可得的功劳,要是满大街都能看到断胳膊断腿的,他们才能真的明白战争意味着什么。再说,战死的发一次抚恤就行了,残废就不同了,不能干活还要吃饭,要养一辈子的,最后谈判时我们若能多要些犒军银,榨干宋国,我看宋国没个二十年都别想恢复元气。”

    一个百户问道:“统领,我们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是,临安是宋国京城,那肯定会有驻军的,以我们的兵力,打不下来吧?再说,兵贵神速,我们若要攻打临安,就不该先打别的城,白白让宋国有了防备。”

    我赞许地道:“你叫穆尔哈努是吧?不错不错,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总算是明白了。宋帝?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