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武侠小说 > 黄庭立道 > 黄庭立道第17部分阅读

黄庭立道第17部分阅读

    ,明明是个死胡同了,撞破山墙之后却又发现了一处世界,豁然开朗。

    一般的拳法武功,结成内丹,成就先天已经是到了终点了,从古至今再也没听说过谁能够凭着拳法,再走往前面走上一步的。而如王禅这般,隐居大山深处,心无旁骛,一练就是二十几年的,二十六七岁就能堪堪摸到武道止境的,自古以来简直少之又少。

    而这《黄庭经》中却有一种法门,叫人在百日之内,就能炼精化气,结成内丹,贯穿周身经脉,足足抵得上他二十几年的功夫,是为“百日筑基”。

    不过这种说法,应该也是因人而异的,就如前面说的一样,道家法门最重资质根骨,福缘仙缘和悟性缺一不可,百日之内结成内丹,这只是在纯粹上的理论说法罢了,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否则凝练内丹要是这么容易,满天下的道士岂不是全都是先天级数的内家高手了,那冤死在金海楼的张道成老道也不会白白守着这三卷经书几十年,日日研读,到头来也没有结成内丹了。

    (百日筑基,现实中的确是有这种说法,不过具体内容和我说的不太一样,老鲁只是借了这种说法,其实本质不同,况且家言,不足相信,若有此道高人看到,还请一笑置之,莫要深究。)

    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润,清辉一捧遍洒九州,正当子时正中,昼夜初分的那一点上,王禅缓缓放下手中经书,站在满天星光之下,仰望苍穹高远,俯瞰世间繁华寂寥,长长的吸了一口气在胸中,绵绵不绝,如细线纠缠,轻而不柔,柔而不断,顿时就觉得脑中一片轻灵干爽。

    按照王重阳注解先提到的一部分内容,王禅缓缓迈足提膝,双臂内环,含胸拔背,负阴而抱阳,整个人就如同是一个空旷的山谷,向整个天地都敞开了怀抱,有容乃大,怀抱天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王禅刚刚摆出的这一个姿势,正是这本《黄庭经》太清篇中,诸多修炼法门中的总决,一切道家丹法的基础,在王重阳的注释中被称作为“天地根”桩法。便也是取自于老子《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太华,入得我身!”

    双手环抱胸前,如抱婴孩儿,王禅面对天上明月,突地嗫唇一吸,口鼻之间顿时响起一阵如同口哨般尖锐的声响,气流快速流动,肉眼之下几乎成了一道白线,能被人清晰的看见。

    随后,这一口气绵绵不断,若有若无,直直持续了三四分钟之久,王禅这才闭目垂帘,静止不动,脚下如同扎了根一般,只有胸腹之间隐隐起伏不断,衣服下面似乎正有一团拳头大小的小老鼠在飞快的移动着。他的脑袋高高昂起,脖子抻的老长,好像大河深处半夜爬上岸来,对月吞吐的成精老龟一样。

    道家修炼,多是静功,讲求抛开一切,入定生静,于静中生出智慧,无中生有,是以王禅这一口气后,整个人都好似成了木雕泥塑,除了若有若无几乎消失的呼吸之外,身体各处的机能都逐渐缓慢下来,心脏,呼吸,乃至于思想。

    多谢各位老大支持,老鲁拜上!!!!上传,各位老大点击推荐和收藏,一个都不要少!!!!

    第五十六章 敢问路在何方

    王禅的这一口气,真是吸得悠长缓慢,好似在大洋深处放长线钓大鱼,一线白气投入口鼻之间,绵绵长长,如丝如缕,穿行于心肺中间,透过周身血脉,行达全身各处。

    而后闭目存神,候息出入调匀,再以舌倒卷定舌根两窍,闭住呼吸,不多一时就只觉得左右太阳经有两道细若游丝般的内家真劲儿,蠢蠢欲动,接着直直灌入两太阳中,次入顶门,感觉两气相交合在泥丸宫中,顿时雷霆入脑,轰隆大响。

    王禅只觉得脑袋一阵发炸,头皮发麻,好像被电流击中,浑身上下皮毛尽皆都竖了起来,天灵之下泥丸宫中猛的就有一股火气冲了起来,鼓荡的天灵盖微微起伏,有如心脏在跳动。

    同一时间,他耳中轰鸣不断,乱成一团,似乎天鼓雷音,隆隆不停,眼前陡然有光亮一闪一闪,紧接着气行如潮,渐觉天地四方,宇宙星空全都钻入脑中,整个人也是渐行渐远,融入虚无,除了思维意念之外,手足已经不知所在,好像彻底消失了一样。

    汗水瞬间雨点般的涌出身体,遍布全身,沾染在贴身衣物上,如被水洗一般,滴滴答答,流了一地。

    这道家内丹法门中“降丹”,不经外物,直指中心,求索本源,竟是刚一上手,就从脑袋上下了功夫,直接把精气塞进泥丸宫中。

    须知道这一步的功夫,乃是九转还丹的入门所在,重中之重,不论是后面的小乘匹配阴阳聚散水火,交媾龙虎烧炼丹药,中乘的玉液小还丹,金液大还丹,还是最后大乘的朝元炼气,内观交换和超脱分形,都是以这一步的功夫为基础。、

    迈的过去了,就是正式步入道家修炼的大门,迈不过去的十有也是要直接载在这一关上,轻则走火入魔,全身瘫痪,重则一命呜呼,死在其中。

    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有志于长生的问道之人,便是连这降丹一关都过不去,因此这一关在道门之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就叫做“鬼门关”的。

    好在王禅修炼十三太保横炼功夫二十几年,天纵奇才,拳法武功早已经到了破体冲关的地步,周身气血通畅,经脉坚韧,远胜常人几十倍。只是现在这降丹从泥丸宫中开始入手,脑部神经最为复杂,总领全身一切变化,若是稍有不慎,立刻就要前功尽弃,殃及自身,比起他以往时候任何的修炼都要凶险百倍,千倍。

    就如同此时,王禅静心施为,真气刚一入脑,立刻幻象丛生,雷音滚滚,眼前走马灯似地冒出无数人物,景象,落在眼是似曾相识,好比这一刻就要他经历了千百世的轮回,看尽了从前的一切,更伴有头疼欲裂,酸痒麻涨等等感觉,难受痛苦处,比死更加可怕。

    身在其中,只要心意稍微动摇一下,立刻人生崩溃,神思离体,好比是战战兢兢行走于将化未化的薄冰之上,任何一个分心,都足以叫王禅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奈何这一点却又正是王禅比旁人强盛之处,他自小远离人群,独居深山,修炼武道,磨练意志,不被世间凡尘的所包围,一颗心玲珑剔透,宛如水晶钻石一般通透无碍。

    任何幻象都绝对无法动摇他的信念,任凭再大的痛苦,也只当是清风拂面,明月当空,自然而然,恍如磐石砥柱,不动不摇。

    他这么多年的拳法武功,又岂是白白炼成的。

    全神贯注的内视其身,王禅只觉冥冥中眼前蓦然大亮,渐渐觉得你玩宫中真气缓缓归于一线,流入脑中,而后又沿着喉咙穿透夹脊,串行于尾闾一地,贯胆脐冲心胸,顿时间心胸之中温煦微动,暖洋洋一片,痛苦全消。知道这正是内丹将降的征兆。

    修炼内丹,首要意念纯正,心不生波,讲究“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和武术拳法中的坐胯还丹大不相同。

    “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即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

    再一口气吞入腹中,整个人都似乎从地上飘了起来,魂灵也离体而去,胸前一点温暖又从心而上,过喉咙,入舌下,口中微微一阵发苦,却是胆气生升,阴阳调和,心神才一收敛,顿见自己祖窍之上,有丝丝白光向外透出。

    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千百万亿,仿佛是从身外渗透进来,过不片刻,满眼光亮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继之由点而渐渐成片,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最后再无一丝波动。

    “咕噜”一声,王禅全身突然打了一个寒战,一股气息从下到上直冲入口中,随之大股大股的津液充满口腔,初时清亮,继而温暖,再则浓醇,香甜醇美,胜饮甘露。随即这一大口津液凝聚成团,咕噜咕噜咕噜一连三声,落入腹中,经由胸前直达丹田,就好似是心头一团光亮,圆陀陀,光灼灼如日坠于腹下,叮当一响,口鼻生香。

    却是他终于降丹成功,将《黄庭经》中的所载的道家九转还丹秘法的第一步功夫练得入了门。他方才口中那一口津液,就是道家所讲的“玉液”,乃是体内真气化生而来,与平时口中的津液口水那是有本质的不同的。

    吞人腹中,灌溉脏腑,可以补益精炁,以为成丹之功,大有补益之效,胜过世间一切药物。因此称为玉液,以示其珍贵。

    而王禅这一“降丹”成功,只感到小腹之中暖烘烘一片,如同丹田里被升起了一堆篝火,个呼吸的功夫,就流窜全身,烤的整个人面皮发红,光头上热气腾腾,白雾笼罩。

    从头到小腹之间好像被人生生凿开了一条通道,上中下三处丹田之内,均有异象萌生,只是他后背督脉此时却是一片冰凉,如同整根脊柱都成了冰块,前热后冷,冰火一体。

    “口为玉齿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王禅心里默念黄庭经中的一段经文,只把精神全都观想在体内,身上异状全不理会。

    紧闭口唇,叩齿三十六下,如是六遍,照定从前的功夫又照样搬运九次,次次如同珠玉叮咚,游走于胸腹之中,最后一股脑涌到海底,自下而上直冲入后背脊柱。过长强,命门,大椎,风府,最后绕过百会,集于面部,止于龈交,自此任督二脉全部贯通。

    又过了半个多小时,王禅一口大气喷出来,只觉得左胁内动摇,微微有声,一道热气横过丹田,直入右胁之下,其热如火,动摇许久方消失,静坐内观,可见左胁下有”一颗明珠,如火轮之状”缓缓旋转,天地之间一片和谐静寂。

    这道家九转丹法,直接作用在人身五脏经脉,虽然强大,但修炼起来危机重重,不同于王禅从前练武打拳,纯以动功带动身体各个部位,催动本命精华,分解成内家真劲,用来凝结内丹,快是快了,一旦有所成就,百日之功就抵得上他二十几年的苦练打熬,但个中凶险,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所体会。

    也亏得是王禅拳法高明,早已经练通了气血,皮毛筋骨如同一体,身上经脉也大多被他在虎头岭上时就一一冲关成功,否则换个旁人来,纵是降丹成功,也要九死一生,更不要说后来一鼓作气打通背后督脉了。

    这部经的《九转还丹法》共有三步功夫,一为“百日筑基”乃是要在一百天内,降丹,交媾,养阳气,贯通身前背后最重要的两处经脉,作为通道。

    随后的第二步,叫做“炼己脱胎”,是养阴气,换骨换肉的功夫,和拳法中淬炼筋骨血脉的手段差不多,那张道成老道也就是练到了这一步的功夫,只不过他是练了经书里的那一套先天玄功拳,而后就是终止于此,在不得存进了。

    到了第三步就是纯粹属于打磨命性的法门,是为“返璞归真”。先要着手于五脏六腑,寻常真气锻炼不到的一切细微之处,而后萌生丹火,淬炼真精,使得心肾之间水火交际调和坎离,至此之后便能洗尽铅华,从后天之中返回先天,最终达到,“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的境界。

    只是这九转还丹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结成内丹,炼精化气,再往上还有许多玄之又玄的境界,道家中又被称作神通。虽不知真假,立意却已经被拳法武功,高出了不知多少。

    但不论打磨命性,还是淬炼还丹,道家中的修炼都是以养生练气入手,就算结成了内丹,有先天境界,如果不明技击之道,单论其威力还不一定有拳法武功来的霸道。也只有如同王禅这样的拳法大师,才能在精研武道的基础上,糅合道家内丹术的神奇之处,互为补充,大大的缩短自身迈入先天的步伐。

    只是仙道无凭,前路仍是漫漫,不知路在何方!!!

    多谢各位老大支持,老鲁拜上!!这一章是属于纯粹描写道家结丹的过程,看得有些繁琐,但其中的意义还是有一些的,也为以后一些情节铺了一下路,写的很不到位,如果有修炼高人在此,希望莫要深究!!!

    第五十七章 内爆阴劲

    入走五天过去了。

    王禅并没有忙于正式进行道家“百日筑基”的功夫,只是每日子午两时都跑到青鸟大厦的顶层阳台上去,站了“天地根桩”将内家真劲儿沿着体内任督二脉反复的运行开拓。

    虽说“百日筑基”的功夫也并非是非要做足了一百天不可,具体情况还要视练功者自身的根器而定,根器好的时间自然会缩短,根器差的也有可能时间更长,但这道家法门不练则可,一练就要持之以恒,未得功成之前,最忌半途放弃,日后虽也可重新来过,却是要事倍功半,麻烦多多。

    再者,王禅也是嫌弃这城市之中,太过喧嚣,不够清静,实在不是个能让人专心致志练功的地方,是以他也只打算等到在京城的周林来了准信儿之后,再做安排。

    否则一个不好,主筑基的功夫练到一半,不能日日坚持,肯定就要废弃,实在得不偿失。还容易被人惊扰,乱了心神。读好书,歌请关注

    相比于拳法武术,道家的练气养生之术显然是叫一个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虽然过程艰险,但付出总也和回报成正比。一举贯穿了背部督脉,王禅心里已是十分满意,几日的功夫就破体冲关,打通了自己体内最关键的一条经脉,连通身体前后天地之桥,放在从前日夜打熬按部就班的计算起来,最少也是省了他两三年的时间。

    令他对于手里的这三卷与众不同的《黄庭经》更有兴趣。

    只可惜眼下,他还要守在省城,照看周雅涵那妮子,否则一路回到虎头领上,好生钻研半年功夫,怕是不用一年,自己就能厚积薄,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炼精化气的功夫做得足足的,洗髓换血,结成内丹。

    自从几天前,金海楼出了那么大的一档子事情以后,王禅却没有从任何途径听说过相关的信息,事情风平浪静,显得有些诡异。只是见到雷婷,雷刑这两姐弟进进出出,比以往忙了许多,几乎一天都见不到个人影,来匆匆,去匆匆的,尤其是雷婷最近眉宇之间还凭空多了几分忧色。

    性情跳脱的雷刑也是有些憔悴,每次来找雷婷,姐弟两个就一头钻进顶楼的办公室里,时常就有争吵的声音传出来,也不知道是在争些什么东西。奈何王禅对于这些事情,本来就懒得去管,虽然也知道必然是和自己这事情有些联系,但雷婷姐弟既然不说,他也乐得自在。

    反正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子去顶。

    自己到底是应了雷刑的托请才去金海楼杀得刘老三,这事情里面牵扯太多,似乎还涉及到了上层层面两个。家族间的明争暗斗,几天来尽管没见什么动静,可平静的表象下却是暗流汹涌,复杂的像是一团乱麻。

    王禅隐隐约约间似乎也感觉到有些不对,但他是实在不愿意再牵扯进别的是非里面去,浪费自己大把的练功时间。就好像前不久他明明是救了被绑架的周林,但结果却是逼得他不得不离开深山,来到城市,要是这一次他再要掺和到雷婷雷刑的事情里面去,天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在麻烦等着他。

    但世上的事情,总是这样,你越是不想生的事情往往就越容易生。

    世事无常,又有谁能说得准,看得清?

    几天来,雷婷姐弟出现在青鸟的时间越来越少,到后来几乎就只是电话联系了。而那个林远山林公子,也似乎一直没什么动静,仿佛一下子从哈市消失了一样。

    要是继续这么下去,不出什么意外,十五天的期限一到,不论得不得到周林的消息,王禅都该是要和周雅涵摊派,说明一切了。

    这一天,王禅在顶楼上站了两个小时的桩,体内以内劲慢慢温养滋润,气血五脏,经脉|岤位,全都一一以气机按摩刺激,精神越健旺,体力蹭蹭见长,几天的功夫就把他原来的体力巅峰生生拔高了一截。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