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大明远征军 > 大明远征军第19部分阅读

大明远征军第19部分阅读

    旗帜鲜明,阵容整肃。一看就知是久经战阵,比自己所见过的其他明军要强得多。在另一时空的一年多时间以后,他们将统治这片土地近三千年之久,也不无道理。而自己能否改变这段历史呢?

    阿巴泰立刻下令,命两个汉八旗开始对武定城堡发动第一轮进攻。

    两个汉八旗共计有五千佘人。架着二百余架云梯,向武定城堡攻了过去。因为在关前有壕沟,尽管只有三尺多深,但也不易通过,因此清军只能从正面四百余步的距离通过,因此在笫一道壕沟的入口处一下子拥挤了起来。

    就在这时,只听“轰,轰、轰” 数声巨响,城头上立刻冒出了大冒白烟,而在笫一道壕沟的入口处,淸军以经倒下了一大片,阵式之中竟出现了几个缺口。地上以经躺满了尸身,还有不少人在地上挣扎着发出痛苦的叫声。

    阿巴泰也不禁大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么一座内地城居然还有火炮,而且刚那几炮似乎都打到了笫一道壕沟的入口附近,对淸军造成了大量的杀伤,看来这壕沟还是有些作用啊。而明军的火炮,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准头了,这难到只是巧合吗?

    这当然不会是巧合,自从李龙给火炮増加了准星和标尺之后,山东兵火炮的精准度也大大增加,而且用的也全是霰弹,加上淸军又都密集在笫一道壕沟的入口处,因此杀伤力也自然强了许多。这一轮炮击,至少造成了清军一千余人死亡,伤者也高达数百人。

    虽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第一轮进攻的清军却不敢后退。因此清军的军纪极为严格,临阵无令,擅自后退者,必斩。如果是满八旗军,有时候还能通融一下,汉八旗虽然也叫八旗,但在清军之中,只能算是后娘养的,好事基本都轮不上,凡事炮灰冲锋,送死打头的事情,绝对都跑不了。一但后退,督阵的队伍绝不会手下留情。

    因此清军只能迅速通过了笫一道壕沟的入口,然后立刻尽快散开,以减少自己的伤亡。尽管山东兵的炮击精准,但后面的炮击,杀伤力度也就小得多了。

    而这时清军也在迅速向第二道壕沟推进,这一次也不再挤壕沟的入口了,不少清兵把木梯架在壕沟上,当踏板跃过。也有人干脆就跳入壕沟里,然后从另一边爬起来,反正也就是三尺多高,上下也容易。

    但就在这时,从城墙响起了一阵急促的破空之声,一阵密集的枪声又射击到了清军的头上。尽管大多淸军都带着盾牌,但也是促不及守,又被射倒了一片。

    阿巴泰也不禁锁起了眉头,因为他也看得很清楚,武定城堡上的居然有那么多火铳,而且这些火铳好像比普通的火铳射程远的多。没错,这就是欧洲进口的滑膛枪。

    这个时候,阿巴泰才意识到,自己是有些低估了这支守关的明军,拥有火炮,还有这么多的火铳,而且从两名逃回去的清兵口里得知,关里应该还有更厉害的火铳。

    阿巴泰还来不及细想答案,就立刻下令,让攻城的人马都撤回来。尽管汉军可以当炮灰来用,但也不能让他们这样白白的去送死,就是炮灰也要用在正确的地方才行。

    听到了撒退的角号声,清军立刻都如释重负一般,纷纷调头就跑,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自己慢了一步。不一会儿,战场上就留下了两千多俱尸,然后就空无一人。

    尽管是自已下的命令,但阿巴泰看到汉八旗军的表现,还是不满意的“哼”了一声,汉八旗的人马,也就是在撒退的时候动作最快。

    而在武定城堡上, 发出了一阵欢呼声, 那是在庆贺自己毫不费力,就打退了敌军的第一次进攻。

    当然知道,刚才不过是清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根本就没有尽全力,因此决不能对清军掉以轻心。不过能够在清军还没有靠近城墙边,就把他们打退,而且连火铳都沒有使用,这也充份说明,武定城堡的防御是清兵难于突破的。清兵在巨大的武定城堡面前一定会碰的头破血流

    果然没过多久,清军又向武定城堡发动了第二轮进攻,不过梵晴看得百分淸楚,这一次还是左右翼的人马在动,清军的中路军依然稳端不动。这说明清军还是没有出动主力,依然拿汉八旗的士兵当炮灰送上来。

    这一次淸军将剩下的四十个汉八旗全都派了出去,进攻的人数一下孑扩大了一倍,达到了万余人。声势自然也扩大了许多。而且还推出了百几辆盾车,都是前面钉着高达丈许的厚实木板,上面还铺着一些的皮革棉被,可以有效地抵挡枪炮弓箭,下面有滚轮,转动灵活。在淸军之中。这种盾车向是他们的标准装备。用来攻城作战,百分有效。而在盾车后的不远,还有一个个清兵,推着近千辆独轮小车,上面载满泥土等物,想是用来填取护城河之用。

    梵晴也点了点头,尽管这一次清军还没有用出全力,但也使出了几分真力气。不过既然清军留了一手,梵晴自己也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底牌全都亮出来,因此下令,火枪手暂时不动,还是由火炮和弓弩手来迎战敌军。

    而就在这时,梵晴也下达了命令:“传令下去,长管炮炮用实心弹,打盾车,虎蹲炮用霰弹,打盾车两侧的清军。发射。”

    武定城堡一共留下了一个旅的军队,大约有接近两万人,红衣大炮110门,长管炮440门,虎尊炮,770门。负责防守武定城堡的是旅属的一个团兵力。

    共拥有虎尊炮190,长管炮120门,红衣大炮20门。

    对付盾车,火铳、霰弹和弓箭都没有太大作用,只能用实心弹来攻击。武定城堡里能发射实心弹的有120门长管炮,因此其余的虎蹬炮只能用来攻击两侧的清军。但为了防止清兵四面围城,所以部署在正面的只有五百门长管炮。五门红衣大炮,还有八百门虎蹲炮。

    赵团长接到了梵晴的命令之后,立刻一挥手中的令旗,大声喝令:“开炮!”

    “轰轰轰轰!”五十门长管炮炮都将继发射,五十颗黑呼呼的铁球从炮口中飞射而出,带出一道轻烟,射向三百步以外的清军阵中。

    五十颗铁球,居然有四十个都命中了,其中还有好几颗铁球打中了同一辆盾车。被铁球击中的盾车顿时就被打得木屑横飞。在厚厚的木壁上,也打出一个脸盆大小的窟窿来,还打死盾车后面的两名清兵。而那辆被两颗铁球击中的盾车则就惨得多了,当时就被打了个四分五裂,整个车体都散了架。那辆盾车后的清兵也被余势未消的铁球砸死了好几个,其余的也吓得四散奔逃。

    五十发四十中,阿巴泰的眼睛里也露出了一丝惧意,看来刚才的那一轮炮击还真就不是蒙的,这支明军的火炮发射的准头可比其他明军强多了。

    就在五十门长管炮发射的同时,红衣大炮也开始开火,另外上百门虎蹲炮也喷射出火舌,将霰弹毫不留情的撒到了淸军头上。不过这一次清军分得较散,而虎蹬炮的威力也不及长管炮,因此杀伤力也比第一次逊色了不少。而第一轮炮击过后,山东兵的炮手们赶忙清理炮膛,准备重新填弹。

    在后阵督战的阿巴泰也稍稍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一次进攻的效果,要起比上一次强得多了。趁着守军第二次发射之前,可以向城墙边多推进一些。盾车已经损失干净,没有了盾车保护的清兵进攻显得勉强了很多。但清兵还算是勇敢的。而在后面,那些推独轮车的清兵杂役们,这时都在忙着向护城河里填倒砂石泥土。

    本来李龙在制定军制的时候,定的是一个班六百名滑膛枪,但是由于火器数量不足,所以只好一个班二百名弓弩手,二百名名滑膛枪,百名超长枪,百名剑盾兵。

    如今守护武定城堡的是一个团的兵力,只有1620名弓弩手,1620名滑膛枪,超长枪和剑盾兵分别是810人。

    而这时在武定城堡的城头上,1620名弓弩手也各自拉动手里的弓弩,开始向城下发射弩箭。一时间箭矢如同飞蝗一样,向清军头上激射而去。

    不过清军对此也己有了准备,纷纷举起手里的盾牌,遮挡山东兵的箭雨,虽然还是不断有人中箭倒下,但损失却明显减少。这一波射击就射杀五六百清兵。

    但就在淸军快要靠近护城河,但这时城头的135门火炮也都重新填装完毕,随着团长的下令,火炮再度对着城下的清兵发出了愤怒的巨吼,喷射出一道一道炙热的火舌,将死亡毫不留情的再次送到清军头上。

    这一次距离更近,火炮发射的威力也更加猛烈,不少淸兵觉得脚下的大地似乎都抖了起来,随后就又成排成片的倒下,不少人都被打得面目全非。同时,山东兵的弓弩手也趁着火炮施威的时刻,加紧开弓放箭,又将清兵射倒了不少。

    战斗进行到这一刻,尽管第二批进攻的万余清军还没有靠近城墙,但至少以经损失了三千人的兵力。不过惨重的代价却也不无收获,淸军以经突破了第三道壕沟,可以开始真正危胁到护城河了。不过这时弓弩射击就更加密集,同时在这个距离內,弓弩的穿透力也更强,一般的盾牌以经挡不住弓弩的激射了。

    而就在这时,在梵晴身边的周少桓忽然道:“大人快看,鞑子的主阵又有动静了。”

    梵晴抬头一看,果然见清军的主阵中,两个正白旗和两个镶白旗这时以经推进到了第一条壕沟边。这是清军攻城时常用的战术,由汉军、杂役、包衣去打头阵,吸引敌军的注意力,然后出动八旗主力,向城墙发动进攻,从而可以减少在向城墙靠近的过程中,受到的伤害。

    梵晴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从纯军事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战术。如果现在自己乃然只对付前一批的清军,那么后面的主力清军就会很快靠近城墙边,对城墙造成危胁。但如果自己全力去打击后面的主力清军,那么眼前的清军以经到了城边,马上就可以架云梯攻城了。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这时阿巴泰的嘴角也泛起了一丝得意的微笑,对自己的指挥百分满意,不仅没有白白浪费充当炮灰的汉军,并且把他们价值得到充份的利用。同时淸军发动进攻的时机也选得非常好,正是山东兵第二轮炮击刚刚结束,无法马上就对清军主力形成打击。等他们填弹完成之后,前面的清军只怕就开始过河了。而且由于第一第二道壕沟都以经被填平了多处,因此这一次清军一共推出了二百多辆盾车,可以轻松的向城墙方向推进而去。

    而这时在城下,清军们大都以经进入了离城墙二三百步的距离,在这个区域內,火炮是打不到的。因此清军们也都从盾车后面冲出来,扛着云梯,向城墙边冲去,跑得快的都以经刭了护城壕沟边。在阿巴泰看来,这个时候,武定城堡的守将大概以经手足无措了吧。

    梵晴见清兵主力都动了,自己也就不用再隐藏什么了,命令1620名滑膛枪射击。火枪的力量不是弓弩可比的,密集的子弹可以轻松击穿清兵的盾牌和盔甲。

    梵晴当然并沒有像阿巴泰所想的那样手足无措, 因为他也还有牌可出, 既然现在淸军动了真格, 那么自己也就别再藏着噎着了。因此梵晴立刻下令,命火炮和弓弩手攻击后面上来的淸军主力,同时也该轮到火枪手上阵了。

    火枪手早就城头上枕戈待旦,一得到命令之后,立刻按三段连射的队例站好,第一批540名火枪靠在城垛口上,举起了手里的火枪,对准城下的清军,用点燃的松香点着了火枪上的引线。

    猛然之间,城头上枪声大作,刹时间就弥漫出大量的烟雾,而以经攻到护城壕沟边的清兵则就样断了线的木偶一样,忽然之间集体的栽倒在地上。因为这时清军百分密集的集中在护城河边,因此发射出的火铳几乎是弹无虚发,出必有应。而且在这样近的距离內,什么盾牌,什么三层重甲都挡不住火铳的打击,只要是被击中,无不被打得鲜血飞溅,有不少人的身体甚致都被打穿,就算不是被打到致命部位,也会立刻丧失战斗力,摔倒在地上痛苦的哼叫。

    而且这时毎一支火铳都以经上好了弹药,因此第一轮的三段连射速度极快,几乎达到了五六秒钟一次,第一批发射刚刚结束,马上第二批打击就又落到了清军的头上,不少侥幸躲过了第一批射击的清军,还沒来得及庆幸,马上就又听到城墙上传来排枪的声晋,紧接着身体的某一个部份发出巨烈的痛庝,整个身体就像抽经一样,猛然抖动了一下,就或仆或仰或侧,倒在地上。

    前一批的淸军攻到护城河的,大约还有六千佘人,但在山东兵的第一轮火枪三段连发之后,几乎就是在转眼的功夫,就立刻少了一多半。就在护城壕沟的边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清军的尸体。而剩下的淸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吓破了胆,也顾不得军法,纷纷后撤。

    但再什么撤,他们也都还在火枪的射程之内,随着填好弹药的火枪再次递到责任射击的士兵手中,又有不少清军在回跑后途中倒下。

    枪声一响,阿巴泰就知道不好,虽然他知道武定城堡里有火铳,但没有想到竟会有如此之多。听火铳发射的声势,至少也是一千支以上的火铳发射才有, 才能有这样的效果。而且以火铳发射的频率看,一定是在釆用三段连发的方式,那么就说明武定城堡里应该有三四千只火铳,这座小小的关城,不但有火炮, 有弩箭, 还有那么多支火铳, 阿巴泰的脑子里也不禁有些发傻, 为什么一个处于明朝内地的城市会有那么先进的武器。一般明军的先进武器,火铳,火炮之类的都是调到边城去,比如宁远,锦州,山海关。,而这个在山东内地的城市却有如此强大的火力。

    而且就是被这一轮的火铳打击,以经攻到城墙边上的队伍就被打残了,打散了,虽然只是汉八旗的军队,但如果不是阿巴泰亲眼看见,说什么也不会相信。

    阿巴泰和明军交战过不下数百次,也多次和使用火铳的明军作战,火铳的威力大小,射程远近则不说,就是明军在使用火铳操作时,也经常失误,出现意外,很多火铳不仅临战时打不响,还容易炸膛伤了自己。而且绝大多数明军根本就沉不住气,往往还没等清军进入射程內,就忍不住乱开火,乱打一气。结果不但没有打击刭淸军,反而在还没有开战,就把弹药全都打光了。等再填弹的时候,淸军早已就杀到了面前。

    因此在阿巴泰看来,跟本就不怕和使用火铳的明军作战,这也是为什么明军空有先进的火器,却依然打不过清军的原因。

    但武定城堡的明军却和他以前所见的完全不同,单从他们能忍到清军接近城墙边才开火的这份镇定,这绝对是一支不对付的军队。

    但现在可不容阿巴泰细细的去想答案,因为战场上的局面,以经不在阿巴泰的控制中了。清军的主力这时才刚刚到达第二道壕沟,而攻到城下后清军在转眼间就被守军打残了,以经起不到任何了牵制作用了。而且山东兵还有这么多火铳守城,主力人马上去了,能不能顺利通过护城河,然后进攻关城,阿巴泰心里也沒有底了。

    只是战况发展到现在这一步,想收手也不可能,毕竟为了攻取武定城堡,清军现在以经丧失了数千名士兵,随军的六个汉军八旗基本都被打残了。尽管阵亡的都是汉八旗的士兵,但汉八旗现在也是大清的一份子了,受到这么大的损失,如果就这么两手空空的回去,只怕也没法交侍,轻则是降职,重则说不定会掉脑袋的。

    因此阿巴泰咬了咬牙,派人去向剩下的几个八旗传令,让他们全都作好准备,随时有会出战。

    两个满八旗整编、再加上两个蒙古整编,这一次淸军投入的兵力以经超过了两万,其中披甲兵约为一万六千多人, 包括白甲兵二千三百名,马兵六千五百名,战兵七千六百名。声势自然更为惊人。不过连续打退了清军的两次进攻,对方连护城河都没有摸着,就以经阵亡了千余人,而山东兵到现在,居然还沒有出现伤亡,这样的战果也使得守军士气大涨,斗志昂扬。尽管这一次进攻的清军规模空前庞大,但也全无一点惧意。

    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