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拍翻御史大夫 > 拍翻御史大夫第64部分阅读

拍翻御史大夫第64部分阅读

来呀!」

    「是啊!中尉!」众人说。

    刘珍量想了想,便分配了几个年轻内侍去负责防务,顺便将此事报知窦文场,随后亲自去请第五守亮与所有右军的内侍。

    一群人分批来到窦宅,窦文场坐在大堂上,看着众人鱼贯而入,随后命人关上门,微笑着说:「今日,为了整个内侍省的生存,我们只能犯上了。」

    「窦公!你!」第五守亮吓得往后一缩。

    窦文场笑着递给他一碗茶,恬然自得,彷佛是在闲话家常:「我已经在堂外备了刀斧手,不从我,就去死吧!」

    ※※※

    就在淮西传出消息后五六日,本就无意攻打淮西的山南东道突然遭到不明军队的袭击,而还在调兵遣将的宣武军,也在与陕虢接壤的许州被袭。陕虢与宣武边境上的舞阳县与叶县,更是遭到前所未有的疯狂攻击。

    舞阳城中一片狼藉,遍地尸首,而叶县则是付之一炬。这件事让陕虢与宣武二帅吓坏了,因为汝州距离东都不过一百八十里,骑兵一日可至。而东都里面现在住着两位上皇,若有万一可不是闹着玩的。

    「汝州许州被袭?」女皇几乎在半日内就得知此事,握紧了拳头:「是谁干的?」

    「现在不知道,不过会干这事的,只有淮西了。」东都留守说。

    「那个什么兵马使决计没有胆量敢惹东都,所以吴元济还活着,而且这个混帐以为我是个不中用的老婆子,以为吓唬一下,我就会给他节钺?动了东都七镇,没那么容易了!」女皇咬着牙,下笔想写诏,却沾了太多墨水,一大滴墨水啪搭一声滴到纸上,她放下笔,却突然把纸揉成了一团:「你先下去,所有人都下去。」

    「是吓我?还是真要我的命?」女皇暗自想,她想起淮西与主父的渊源、想起淮西与永贞皇帝的联系、又想到最近的事情,她只觉得有种不安爬上背脊。

    她伫着杖,一跺一跺地来到榻边,打开一个匣子。拿出一封信来,回到按边,展开细读,是窦文场妻子代笔的信,里面说永贞皇帝安插了人进右军,而前阵子女皇不准神策军擅动的消息,听说右军与永贞皇帝相当不满,而二王也曾经有过一些『不臣之言』……

    「不臣之言、不臣之言?」女皇喃喃地嘟囔,她记得自己回信时,骂了窦文场一顿,说他危言耸听、胡乱猜疑……

    是真的吗?我的儿啊……真是你吗?女皇心想,许多事情在她心中交织,多年治国,她总是预想了最坏的打算、最阴险的计谋。是淮西跟永贞演了那出闹剧,好让她松懈警戒,然后用神策军杀了她?但是她来东都,意外躲过那一劫,所以又派淮西来攻,想把她骗回西京?

    外面有人声,是主父生前的亲信东都大理少卿,他叩首请见,寒暄过后说:「陛下,淮西狼子野心,不知道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以臣之见,还是请二圣回京为好?」

    「回京?」女皇心中格登一跳,只是虚应了一番,便遣他出去。

    女皇独坐在贞观殿中,突然觉得一阵发冷,又不想叫人来,便自己要拖过火盆,却在起身时膝盖发出一阵奇怪的声音,整个人就往旁边摔去。慌忙中伸手想抓东西,却把旁边的几案给推倒,也弄翻了一座鎏金博山炉,香炉敲在殿内的木地板上,发出响亮的声音,女皇跌坐一地书卷与香灰中,像个孩子一样抬头看着这座大殿。

    从来没有一刻,这么希望一睁眼就会发现自己其实还是个小孩。女皇发着抖,抚着膝盖,有人敲了敲门走进来,她也不察觉,直到有一个熟悉的声音:「陛下?」

    「八郎啊……」女皇喊了一声,崔湘河连忙跑过去,扶她回到案后,就要去叫人来,女皇却说:「不,就你一人。」

    「陛下,妳受伤了吗?」崔湘河问。

    女皇露出一个似悲似喜的微笑,紧握着他的手,另一手轻轻摸着他的手背:「八郎,如果我一直留你在身边,你会恨我吗?」

    「一直,是多久?」

    「几年、几十年吧……」

    「如果是侍奉陛下,恨是说不上的,可能会觉得有些倦怠吧?」

    「那如果不是侍奉呢?就是要你坐在身边,不准你走、不准你动,也不叫你去做臣子的事。」

    「就是只单单看着陛下吗?」崔湘河小心地问,女皇点头,他想了想,有点难过地说:「那这样大概会觉得自己很无用吧?」

    女皇似乎很讶异这个答案,转头看着他,而崔湘河说:「因为陛下很厉害,可以处理很多很难的事,在旁边看着,也会觉得很想成为陛下这样的人吧?可是如果不让走不让动也不让作事,那就会觉得自己很无用、是陛下的拖累了。」

    「是不是,我绑着他太久?是不是他觉得我让他变成一个只能看着我的人?是不是我让他觉得他很无用、是拖累?所以他一朝掌权,就要除掉我了呢?」女皇喃喃自语。

    「陛下,这是在说谁啊?」

    「八郎,你有试着做过什么事,但是你爷娘不让吗?」

    「有啊,爬墙、爬树、逃课、打架、泅水……多着呢!不过我娘每次一打,我怕疼就不敢再去了。」崔湘河毫无心机地说,却又摸摸头说:「所以我实在什么都不会……」

    「我要是早知道,也就不骂他了。」女皇带着无限悔恨地说,却又怜爱地看着崔湘河,摸着他的脸说:「你这样没点心机,做得了官吗?」

    崔湘河摇摇头,诚实地说:「我其实没想做官,是家里说崔家怎么可以有白丁,才逼着我来考试的。」

    「你要是不当官,你想做什么呢?」

    「到处玩耍?」崔湘河说,女皇苦笑,他又说:「我想到处去看看。」

    「想看什么?」

    「想看我会看见什么。」崔湘河带着几分狡黠地说。

    「你这孩子啊……」女皇叹了口气,如祖母一般温柔地看着崔湘河:「不羡黄门省、不羡立戟门,却羡少年时,秦川正春风……我要是跟你一样的年纪,肯定丢下这些包袱,跟你去了。」

    崔湘河瞪大眼睛,连连摆手说:「咦?那不就成私奔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臣不想被上皇打死呀!」

    「你就不怕被我打死?」女皇笑着说。

    「好像被陛下打死会痛快点。」

    女皇微笑,感觉膝盖一阵阵地发痛:「不说了,去帮我叫个女医来吧!」

    ※※※

    然而,还不等女皇出手,窦文场已经派人去找李贞一了。

    「明日还请国老约束十六卫。」刘珍量说。

    李贞一看了他一眼,又低下头去批阅公文:「窦公下定决心了吗?」

    刘珍量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说:「至于那位,还请国老费心。」

    「淮西的事,希望你们不要插手。」李贞一说。

    刘珍量不回应,又说:「杜台主那边,也请国老处置。」

    「我不希望内侍省杀大臣,二王与他们手下的人是我的。」李贞一又说。

    刘珍量还是面无表情,平静地说:「李忠言与牛昭容,国老不能插手。」

    「把东宫卫率府弄走,我不要看见东宫还有旧人。」

    「翰林院依然由内侍省掌管,国老可以指派学士。」

    双方一来一往地丢了条件,最后,刘珍量拱手而去。李贞一起身踱了几步,随后伫着杖往御史台去。中书省与御史台隔着大半个皇城,光是快走都要耗去两三刻钟,李贞一的脚程自然要花更久的时间。

    但是他依然缓步而行,走过几乎走了一辈子的含光门街,正值冬选,不少明经明法出身、还没得到官职的年轻士子三两成群地经过,要去各个官署托人讲情,或者是谋个吏职、或是请对方去与吏部疏通。冬日的暖阳照在含光门街上,被他们年轻有力的脚步踏碎,依稀可以听见他们十分青涩稚嫩的政见,撞击着含光门街两边的墙。

    不羡黄门省、不羡立戟门,却羡少年时,秦川正春风……李贞一心中蓦地想起主父在多年前写的诗来。如今他早已过了生命中的春天,如这凛冽而严酷的冬天一样,走过的路也越来越寒冷。缓缓来到御史台,在门口就闻到一阵寒香,他带着怀念的笑意,走向察院。

    阳光投入察院的中庭,屋檐下就有些阴暗,但是那株虬根老梅迎着冬阳的姿态,却像是终于伸开了膀臂,粉白色的早放梅花从灰褐的枝丫间生出,又一次得到新生。李贞一望着与他为邻数十年的梅树,心中感动莫名,双手叠在杖上,寒风吹得酸涩的眼睛有些湿润,他含着笑,犹如当年与察院的同僚们作伴站在此处笑看梅花,他发现官台主也打开了窗户,像那株老梅一样,在窗前舒展身子,就偷偷叫大家去看,一群人挤在檐下偷看台主在窗边扭来扭去,甚至跳了几下,于是他们在察院笑得肚子疼,全部蹲在檐下偷着乐。

    李贞一大口地呼着气,才能克制自己不大哭出声,却无法忍住泪水顺着脸上的皱纹落下,他心中流过无数往事、无数为了大梁而悲而喜的过去和曾经以为无法实现的承诺。

    「你们这些呆鹅不是效忠皇帝、也不是效忠于我,你们效忠的是大梁。如果你没有办法使为非作歹的人畏惧、如果你的官威只能慑服善良柔弱的百姓,就是个混帐至极的无用之鸟!如果你不能跟失去儿女的父母一同悲伤、不能与从来没吃饱的孩子一起挨饿、不能知道被人冤害的痛苦,你最好辞官不干,起码你还能全身而退,不会在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死在岭南,听清楚了吗?都答应了吗?」上皇当年霸气十足的话语犹在耳边,他身披明光甲,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被吓坏的新官员,岔开腿站着,一脚蹬在台阶上,头上还带着一顶非常夸张的金翼头盔,活像个土匪头子:「喔,忘了说,你们皇帝是我生的,你们谁要敢碰她一根手指头,我就宰了他剁碎喂鹅!」

    李贞一既悲又喜,怀着一腔热血与一颗柔软的心,走了几十年后,那些被信任的人背叛、被看似柔弱的百姓欺骗的伤痕,在心上结成细密如网的疤,逐渐地冷却、僵硬,忘记曾经无心机的欢笑、鄙夷曾经诚挚的眼泪……

    「回到宦途开始的前几年,有许多事,现在看来真是愚昧痴傻。七八年前,我怎么也想不透,当时为什么要耗尽一切力气来捍卫?如今回想,真正宝贵的不是那些事,而是那种拼了命的感情吧?是吗?」李贞一看着那株老梅,像是问着老友一样问:「君卿,你说呢?」

    杜君卿早已站在他身边,微微低首:「下官自回到御史台,也常常想起从前的事来。」

    「我依稀记得你当年入台的样子,那时我觉得,你与巨卿兄虽然生得相似,风姿却大不相同。」

    巨卿就是杜君卿的兄长,同时也是韦夫人的亡夫,杜君卿说:「兄长们俱已亡故,如今还能认得他们的人,也实在不多了。青青的孙女都已经生了孩子,下官偶尔看见她们,总是想起青青、也想起阿嫂来。」

    「青青从前没少欺负你吧?我记得她总是仗着她是侄女,追着你跑。」

    「她与下官份属叔侄,情同兄妹,年寿不永,令人感叹。」

    两人之间一阵沉默,李贞一淡淡地说:「你是个重情的人,所以我不明白,你怎么会放下苦心经营的淮南,回京来?」

    「人生总有几个阶段,也是该回来的时候了。」

    「恕我倚老卖老,好像看不出你回来的作为?」李贞一依然望着梅树,见它枝头轻轻晃动:「虽然御史台的改革做得很好,但是度支那边,君卿,你的能耐不只于此呀!」

    「度支使的权力来自陛下的信任,陛下无意信任下官,自然也就没有权力可言。」杜君卿背着手说。

    「我一直很好奇,徐州那件事,当真能够绑住你吗?」李贞一淡淡地说,没有理会杜君卿一闪而过的愠怒:「我以为你会想办法挣脱才是。」

    「下官对于徐州的处置,问心无愧。」杜君卿冷冷地说。

    「是吗?那到底是谁的军队在戍卒进去之前,就在宣州北境集结呢?宣歙巡官亲口承认,宣帅可怜那些戍卒,放他们经过宣州,又补贴了一点乾粮,但是同时,宣州北境却有军队集结,戍卒从西来,但是最后袭击徐州城的军队是从东来,这是什么道理呢?」李贞一微笑,云彩迅速吹过,光线忽明忽暗:「在崔帅死去后,武宁、淮南、宣武就开始修建大渠,同时,成德镇内赵州的水工匠人大批来到淮南,成德镇也运了许多木料下来。这些事,又是谁想做的呢?是谁接连十年上表要求修筑武宁淮南宣武三镇大渠,但是陛下认为这并非三镇急务,连着十年都驳回。同时,陛下又命崔帅去考察武宁镇,崔帅的回奏认为大渠确实非急需,而是应该解决现有沟渠的疏浚问题……这样一推扳,是谁要杀徐州镇将,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杜君卿冷着脸,半晌才说:「下官不知道国老在说什么。」

    「我不是行事莽撞的虞璇玑,你也不是当年刚入台的御史,这些事情都在朝廷的档案里,只要串在一起,就谁都看得出来了,所以,我们何不坦承点?」李贞一淡淡一笑,转过身来,几乎与杜君卿肩对着肩,看着察院的门口,轻声说:「我前阵子在宫中看见一只非常漂亮的鹤,很是喜欢,可是我去与陛下讨,他是决计不肯给我的,你说,可怎么办好?」

    杜君卿冷厉地看了他一眼,似乎是想说什么,却还是一咬牙:「砸毁囚笼,禽鸟自会择木而栖。」

    李贞一吸了吸鼻子,缓缓地说:「那我就派个人去,拧断锁头吧!」

    冬覆淮南道,风卷西京城

    京师十六卫的武官与三省六部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接到了韦尚书的邀请,说要给李贞一暖寿,所以请大家到唐安公主山亭饮酒驱寒。约莫百人的宴客名单,对于唐安公主来说是件小事而已,她派人去相熟的寺庙中取来几案,又叫人拉来数十车的酒,在檐下支起帷幕、铺上粗毛毡,外面烧着炭火熏烤肉食。

    众人在下值后就赶到此处,见韦尚书父子站在门口迎客,一一打了招呼,一一往里面让。山亭内烧着火,一走进去像是跳进温水里一样暖洋洋的,众人脱了毛氅,在亭中寒暄问好,见公主出来,又纷纷拱手问安,公主稍稍点了点头,又去忙别的事。

    李贞一连二王柳刘等人也都下了帖子,此时,见他们也连袂前来,心中暗喜。永贞党人带着几分高傲、几分防备的神情观察四周,李贞一也由着他们去,径自领头听歌看舞行酒令,做一回阿家翁。

    他的心情很平静、思绪也很澄明,本来以为到了这个时候应该会坐立难安、急着打探消息,但是他昨天睡得非常好,无梦无魇,就像还一心攻学的少年时,一早起来,在榻边的缝隙拾到一枚只有小指甲大的方胜,也许是夫人什么时候掉的吧?一想到这里,就觉得这是个好预兆。

    听着歌妓击鼓催花、看着庭下伎人歌舞,他叫来孙子阿饶:「你看。」

    「阿翁,她们穿这么薄,不冷吗?」阿饶睁大眼睛,似乎有点错愕地说。

    李贞一大笑,摸摸他的头:「往后你就知道了。」

    「阿饶,这么小就知道看舞,长大肯定比你阿翁还会玩哪!」侍中说。

    「咦?阿翁很爱玩耍吗?」阿饶讶异地问。

    侍中与李贞一对看一眼,心照不宣,侍中从自己盘中切了一大块肉,夹在胡饼里,递给阿饶:「乖孩子,拿去吃吧!」

    「我不爱吃肥肉。」阿饶嘟着嘴说。

    侍中随即说起肥肉的好处,阿饶不服,你来我往了好一阵子,李贞一笑看这一老一小争辩,又看向自聚在一起的永贞党人,扬起酒盏,向看过来的王叔闻一敬。王叔闻的脸露出一丝困惑,李贞一却似乎听见了玄武门缓缓推开的声音。

    『呀』地一声,玄武门的内城门被推开,刘珍量与第五守亮骑着马,在管理门禁的监门卫下阶军官的帮助下,指挥神策军按着既定的位置入宫布防。两位中尉首先来到公主住的昭庆殿外,命约莫一百人的小队守着各个殿门,不准任何人出入,随后领着所有军队直入两仪殿。

    殿门前,早已联络好的监门卫与千牛卫军官打开殿门,神策军随即以优势的兵力扣住千牛卫

    好看的电子书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