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踏秦川 > 踏秦川第100部分阅读

踏秦川第100部分阅读

    辈子他就会觉得干这种事情自己最有把握把这项技能挥得淋漓尽致。须卜呼韩靠女人爬了上去所以对女人就格处的用心。每一年他都会在自己的领地寻找一些年青貌美的女子。或纳为姬妾或收为自己的义女总会在各个场合之下让冒顿现这些女子然后用各种方法促成冒顿与这些女子芶合……”

    “我与须卜呼韩也交过几次手感觉其还算是个英雄。不像先生说地如此不堪!”韩信提出了疑义。

    “大人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所以把自己的对手也看成与自己一样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可大人哪知这些王候们明里都人模人样暗地里什么龌龊事情干不出来?不信你问问左贤王。看须卜呼韩是不是这样地人我有没有说谎骗人!”题除渠堂见韩信不信向以前的老主子求救。

    耳孙屠是被彻底打败降服的将领。身份虽是个王。但与主动投诚过来的题除渠堂相比待遇上还是差了老大一截。他坐在王帐中。只是一个陪衬本打算只带了一对耳朵。下定决心光听不讲夹紧尾巴做人。可一直以来他总看不起须卜呼韩如今题除渠堂在王帐内大肆羞辱须卜呼韩又让他心花怒放忍不住道:“没错须卜呼韩就是个靠女人爬上高位地懦夫。”

    得到耳孙屠的肯定题除渠堂讲故事的兴趣更加浓厚接着道:“就说这次你们可知冒顿为何近得我们边疆突然间患病吐血一箭未放又返了回去?”

    “这事也跟须卜呼韩有关吧!”英布顺着话头笑道。

    “当然跟他有关而且还是大大的有关。”题除渠堂地嘴唇掠过一道深知别人秘密的智者才有的微笑道:“这事说起来话长还得从年初说起。那时须卜呼韩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个年方二八地绝世美女简直就跟天上地仙女下凡一般。他把这个女子收为义女在一次故意地巧合下冒顿与这个女子见了面当即就向须卜呼韩讨要了去收为妃子。这个女子也是个极有手段的人三言两语便把冒顿给迷地神魂颠倒竟让冒顿做出贬黜瑞渠阙氏的蠢事。哦瑞渠阙氏也就是你们说的正宫娘娘贬黜瑞渠阙氏后他封这个女子为正宫。可当时的正宫娘娘岂是说贬黜就能贬黜的你们可知她的老爹是谁?”

    众人摇了摇头完全被题除渠堂充满悬疑的故事吸引问道:“是谁?”

    “他的老爹是左大且渠!”题除渠堂说出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之后见众人对这个名字完全的无动于衷又解释了一句道:“匈奴是由数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组成左大且渠便是最大那个部落的领匈奴兵马中有十分之一的将士都是来自他的部落。”

    “哦!”众人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瑞渠阙氏不能够被贬黜的原因。

    “左大且渠的女儿被贬黜身为最有势力的部落领岂能善罢干休于是趁冒顿南下的机会他带领部落人等占领了‘龙城’与单于庭除了自己的外孙冒顿其他的儿子、嫔妃全被他斩杀包括新被封为正宫娘娘的那名女子。你们说自己的老婆儿子全都被人屠杀冒顿受此大祸在又急又恨之下能不吐血?他又如何敢在边疆多呆除了急冲冲气势汹汹杀回单于庭为妻儿报仇还能做些什么?”

    题除渠堂顿了顿众人以为这个故事就这样完了正在回味里边的凶杀、孽情题除渠堂干咳两声又道:“这事还没有完我还听说过一件更离奇的事情。”

    “什么事情?”韩敬问道。

    “这事我是听说的是不是真的可就不知道了。我听说被贬黜的正宫娘娘还有一个靠山你们可知道是谁?”题除渠堂神神秘秘的问道。

    “是谁?”

    “须卜呼韩!有人说正宫娘娘与须卜呼韩暗有交往冒顿的第一个儿子就是须卜呼韩与正宫娘娘的儿子。这事如果被冒顿得知就不是气得吐血这么简单非要气死他不成。众所周知喜欢玩弄别人凄子用你们的话说就是给别的男人带绿帽子的人最是无法容忍别人给自己带绿帽子。再说须卜呼韩的野心也不小如今冒顿没了左贤王这个强有力的左手须卜呼韩会以为自己的时机到了岂能再久居他人之下。所以只需有人人去一趟单于庭或者‘龙城’须卜呼韩与冒顿之间必有一场争斗到时单于庭一乱形势会对我们十分有利。”

    “妙计!如果你说的是真的或许我们可以利用一下!”韩信喜道。

    “我说的绝没一句假话。”题除渠堂道。不过他讲这个故事太过离奇有一半的人不愿相信。

    这时有一个亲兵走入大帐快来到李信身边附耳低语了几句。李信摆了摆手让那名亲兵退出大帐抬头盯着帐角又了一会愣低头微微一笑道:“朕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为什么?”张良等人问了一句。

    “因为冒顿派来使者求和人已经到了我们大营前边。”

    第四十四章 单于庭生变

    顿的使者是来求和的态度十分诚恳或者可以说十对于李信大破左贤王耳孙屠占据匈奴一半领士的事实只字未提只是希望两国可以修好平戈止息从今往后成为和睦的友邻。

    李信并未与使都签订任何的和约委以需回‘咸阳’与诸班大臣相商的理由许诺不日将派出使者回访冒顿把使者打走。第二日他大模大样的拔营朝‘雁门郡’的附近开拔给躲在不远处窥视的匈奴使者一个他遵守诺言回国商讨和议的假象一入‘雁门’郡大军并不回‘咸阳’改道经‘云中’郡直奔‘九原’郡将大军扎于‘阴山’口随时准备出击匈奴‘单于’庭。

    前面说过秦时候在‘临洮’、‘陇西’两郡西边有四五个重要的王国这些国家与匈奴一样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有几个国家还产好马。冒顿击垮东胡之后这些国家有的当即就归降了匈奴成为匈奴的一个属国比如‘乌孙’。有的全民撤退辗转千里在西边更远的地方重新建立国家比如‘大宛’。还有的既不降也不撤与匈奴展开誓死的厮杀最后被匈奴灭国偌大的一个国家被分裂成数十个小国家比如‘月氏’。

    斗转星移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生命力强又桀骜不驯的民族趁着李信出关大破匈奴左贤王冒顿与中国势成水火无睱西顾的时机夺势而起重新把分裂的国家聚合又形成几个略大的国家。其中有一个自称‘车师’的王国甚至已把势力延伸到‘陇西’、‘临洮’两郡与长城守军时有摩擦。

    本来李信一心一意的对付匈奴冒顿还无睱顾得让这些与匈奴比起来小的可怜的国家可这些国家越来越不像话‘车师’似乎有意欺他在匈奴抽不开身。打‘康居’王国、‘龟兹’王国、‘渠犁’王国、甚至从属于匈奴的‘乌孙’在极南之地的‘身毒’等诸王国借来近十万人马加上本身有地十多万人马对‘陇西’、‘临洮’两郡的攻击越来越激烈。

    人家把事情都已做到这种份上再无所表示人家就以为你好欺对国内百姓也无法交待一旦两郡被破将会严重打击整个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李信只得改变策略将原本作为冲击单于庭的先头部队——那两千精兵与八万骑兵调往‘临洮’、‘陇西’两郡。至于匈奴冒顿则弃用第一套方案改用第二套方案。派出使者前往‘单于庭’斡旋瞅准时机让匈奴自相残杀以达到彻底瓦解匈奴的目地。

    临行前李信把英布与黑夫叫到帐内。语衷心肠的交待了一番定下西击‘车师’王国的基本策略。韩信又给两人各写了三道锦囊妙技吃过壮行酒两人率领部众朝‘陇西’、‘临洮’方向而去。

    英布与黑夫如何分兵同时从‘陇西’、‘临洮’出关又是如何大破‘车帅’王国兵压‘乌孙’国境勇擒匈奴国‘日逐’部领支援出使‘单于庭’的使者。事后又是如何破‘龟兹’、‘康西’王国声震西域被李信任命为左右‘都护’在东距边城‘阳关’两千六百里地地方设立左右‘都护’府。负责保护西域三十六国的安全。他们得到了无上的权力有先斩后奏的专权如果西域三十六国有敢叛乱地能安抚的自由左右都护安抚不能安抚的自行讨伐需兵力支援时再向朝廷奏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英布与黑夫的英雄事迹以及坐镇西域的威风八面我们在此暂且不表且说李信任命张良为使者自己扮成一个随从混杂在李敢的护卫队里朝匈奴‘单于庭’而去。一行人马三四百人一路上有说有笑。欣赏着大漠一片绝好风光。行了大约五百里遇到一队匈奴骑兵赶来护卫又走了半月多众人终于赶到‘单于庭’。

    此时的‘单于庭’与李信多年前见到的‘单于庭’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用篱笆围成一个圈里边大大小小的帐篷把一个硕大地金帐围了起来。唯一不同的是。在篱笆的外围多出来更多的帐篷来围出一个更大的圈来里边兵卒人影晃动大约有四五万的人马。

    一个大约三四十岁会讲汉语的贵族早就迎在外边领着李信、张良等人穿过大圈进入篱笆内先将随从安排进数十顶小帐篷内后把作为使者地张良引入一个比金帐稍小的帐篷。作为一名护卫兵李信同李敢等人在帐篷内为张良收拾着东西。张良泡了壶好茶请带他前来的贵族喝似有意又似无意的笑问道:“‘单于庭’外边重兵把守是不是不相信我们的诚意想用武力威逼我们签订有损我国利益地和约?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是宁死不签和约的就算最后虚以委蛇与你们把和约签了这个和约也是做不得数的而你们将会为自己犯下的罪过得到天朝猛烈的回应。”

    此贵族名为刑未央乃是冒顿手下一个权重地王爷算起来还是冒顿的叔辈对匈奴忠心耿耿被冒顿引为心腹。冒顿因何而病他自是一清二楚而且就在前两日还收到了一个令他头疼的消息。

    有个他安插在被贬黜的正宫娘娘身边女奴递来消息说昨日夜里正宫娘娘秘密招见左贤王须卜呼韩须仆呼韩一到伺候的女仆就被正宫娘娘逐出大帐两人凑在一起神神秘秘的嘀咕起来。谈了大约半个时辰正宫娘娘要奶酒送奶酒的正好是他安插的女仆听到了两句话。

    正宫娘娘说:“……他已经病重而且病得越来越重你不要走远。”

    须卜呼韩道:“一切全凭娘娘安排事成之后一

    忘了娘娘的恩情。”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笑得十分开心十分得意眼角都挤出皱纹来。

    从这两句话里以及须卜呼韩与前正宫娘娘之间的表情刑未央马上嗅出阴谋的问道。谁病重?当然是冒顿病重。为何在冒顿病重的情况下不让须卜呼韩走远这里边……?

    为了不使匈奴生内哄。一回到‘单于庭’冒顿与占领‘单于庭’的左大且渠商定对于左大且渠杀害王族的事情怎么处理等到在‘龙城’召开贵族会议时经贵族们讨论后再做决定。但两军的人马必须先撤到‘龙城’‘单于庭’的安全暂由右贤王须卜呼韩监管。

    须卜呼韩与冒顿是什么关系左大且渠自是明白‘单于庭’还有他的女儿以及本族许多重要地人物他如何肯把‘单于庭’的防务交由貌似对冒顿忠心耿耿的须卜呼韩?要是自己走后。冒顿一声令下自己的女儿与族人岂不全都人头落地?他当然不能同意这个提议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仅仅过了一夜。左大且渠与正宫娘娘见了一面之后又同意了这个要求并督促着冒顿人马赶快赶往‘龙城’。这不得不让刑未央怀疑须卜呼韩有问题。

    为什么在冒顿病重的情况下正宫娘娘不让须卜呼韩走远是不是想等冒顿死了须卜呼韩趁机夺位?或者须卜呼韩竟要亲手置冒顿于死地?有可能的一定有这样的可能的!刑未央把自己心里地担忧向冒顿说了冒顿受此一激病情更加的严重让他去令须卜呼韩拔营赶往‘龙城’。然而须卜呼韩以种种借口不听大单于号令而且用人马把整个‘单于庭’围了起来就连金帐的守兵也换成了须卜呼韩的人他连见冒顿一面也得须卜呼韩批准方向。

    刑未央更加怀疑须卜呼韩有弑君谋反之心。派人冲出重围去通知已赶到‘龙城’地各地亲王让他们带大军赶来‘单于庭’勤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消息才刚刚传出聚于‘龙城’的各地亲王能否赶在须卜呼韩动手之前返回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他是满面的愁云。

    这一日听说中国的使者赶到‘单于庭’刑未央心生一计。希望可以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个四两拨千金能够牵制住须卜呼韩。所以他向须卜呼韩揽过来接待中国使者的任务希望能够与张良接触看看心中的计划是否可以成行。这才是第一次接触。在不知道中国态度的情况下刑未央还不想把家丑外扬干笑两声道:“圣使多虑了这是大单于怕有的匈奴人对于两国之间多年地厮杀心生仇恨做出什么不利于圣使的事情使两国再生仇隙。坏了和谈的大事因此加派了人手以保圣使的安全并没有一点用武力威胁的意思!”

    “哦原来如此!”张良是个何等聪明的人早就从刑未央的眼神中看出‘单于庭’正在酝酿一场巨变。他有些放心了一个国家越乱生乱地双方越是希望能够得到外部力量的相助他们在这里也就越是安全。他进一步的试探想看看‘单于庭’究竟乱到了何种地步接着问道:“作为天朝的使者现在我能先去拜见一下冒顿大单于吗?”

    “圣使一路西来旅途劳顿还是休息一番再说吧。”刑未央顿了顿又道:“再说大单于身染小恙正自休息不是个召见圣使的好时机希望圣使能够见谅。”

    “那明晨总能见吧!”张良以完全相信刑未央话地神色笑道:“不瞒你皇帝陛下一听冒顿大单于要结束几百年来的两国争战高兴的夜不能寐只盼着两国的停战和约赶快签毕。早一日谈妥条件早一日签订和约皇帝陛下也好早一日睡个安稳觉我们作臣子的也能早松一口气。”

    “圣使对中国皇帝陛下的这番忠诚真让我等汗颜可签订停战和约不是一件小事急是急不来地。”刑未央笑笑道:“大单于明天能见圣使不能还得看大单于身体的状况我一定尽量安排!”他急于逃离与张良的对话因为能不能见大单于不是他所能决定的。

    刑未央站起身按照中国的礼仪对张良深深一躬道:“圣使先休息到了晚宴我再来见圣使也让圣使尝一尝烤全羊体验一下西域的风味。哦对了这个大帐原来是正宫娘娘的大帐除了大单于的金帐外全匈奴就数这个大帐好由此可见大单于对于圣使是何等的尊敬请圣使千万不要怀疑我方的诚意。”

    刑未央离开大帐张良马上接过李信手中的东西收拾起来嘴中告罪道:“为了掩饰陛下的身份臣刚才有些放肆了还请陛下见谅!”

    “山雨欲来风满楼!”李信拍了拍双手道:“看来题除渠堂说的那些话并非空岤来风冒顿已被须卜呼韩给禁锢了。”

    “陛下何去?”见到李信意欲离开张良停下手中的活计问道。

    “此乃使者的安榻之处我一个小兵留在此处恐怕不好!”李信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物笑道。

    “陛下可以以亲兵的身份住在此帐!”张良把自己的东西放到一张小床上指着帐内铺着一张虎皮的大床道:“臣愿伺候陛下的生活起居。”

    “那也好不过!”李信将张良的东西重又放到大床上自己坐到小床上道:“这里不比家中匈奴人入帐之前也不会跟你客气进帐若看到亲兵睡大床使者睡小床成何体统。李敢去把朕的行礼拿到大帐中来。”

    第四十五章 宴请圣使

    夜刑未央请张良前去赴宴正如他所说要用烤全使。帐内的一个火炉上架着一只全羊正翻来覆去的烤着守在炉旁的厨子不时割下一块烤的焦黄的羊肉送到席上供众人品尝。

    烤全羊的味道还算可以虽说调料不算齐全但基本上保持了羊肉的鲜香经过长途跋涉尤其是又美美睡上一觉的情况之下张良、李信、李敢三人的胃口大开各自都吃了不少。

    马奶酒味道极怪喝了两杯嘴内味蕾慢慢适应后会现也不是刚开始所尝的那么难喝后味还略带着一点点的甘甜。曾与匈奴打过交道的李信自是清楚马奶酒看似淡而无味其实后劲十分的大在中原能喝两斤烈酒而不醉的人喝两斤马奶酒恐怕会酪酊大醉。本想让喝出味的张良、李敢少饮随即想到现在反正天已大黑吃完饭喝完酒也没事可干就让两人大醉之后睡上一觉罢了。况且他从未见张良喝醉过也想看看张良喝醉之后是什么神态就不去理会。

    刑未央十分相信匈奴中流传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