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其他小说 >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第1部分阅读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第1部分阅读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作者:王一今

    内容简介:    本书文字简洁,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叙述生动,既富有知识性,又具有趣味性,是一部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的缩影。全书一扫传统历史读物的陈旧与沉闷,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祝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同时,其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剖析,也给读者以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与想像空间。”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51. 中英百日谈判会议

    ——站起来的中国人不好惹

    炮击英舰事情发生后,英国驻南京大使于4月23日首先派三等秘书尤德来浦口,试图同我军接触洽谈救助“紫石英”号事宜。但浦口不是我军主攻方向,那里没有设立最高指挥机关,尤德未能找到我方有权受理此事的人员。

    我方也正在进一步调查“英舰事件”。4月24日,中央军委指出,炮击英舰事件已轰动世界,指令有关部队迅速查明“紫石英”号舰现状(当时只有该舰还留在长江),并报告各部队与英舰作战的详情,炮三团奉命南渡,准备参与研处有关“紫石英”舰的问题。

    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发表声明,斥责了丘吉尔要求英国『政府』“派航空母舰去远东实行报复”的狂言,驳斥了爱德礼首相所谓人民解放军“准备让‘紫石英’号开往南京,并要该舰协助解放军渡江”的谎言。

    李涛将军声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理由要求英国『政府』承认错误,并道歉和赔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及人民『政府』保护从事正常业务的在华外国侨民,并愿意考虑和各国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首先是不能帮助国民党反动派。

    我们对英舰“长江事件”既已向世界表明了严正立场,没有必要再去作文章。总前委得到中央领导的同意,认为由冲突的双方就地解决为好。

    5月18日,康矛召同志受命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炮兵第三团政委的身份致函“紫石英”号舰长克仁斯少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镇江前线司令部对于英国军舰于4月20日侵犯中国人民解放军阵地之暴行及其所应负的责任,决定经由谈判解决,今授命康矛召同志为代表,请你方指派相应代表举行谈判。”

    5月13日,克仁斯向我军镇江前线司令部袁仲贤将军转交英国远东舰队总司令布朗特的一封信。信的主要内容是:

    一、“紫石英偶然事件”的讨论已由英国大使在南京开始,此属高级外交范围之事,我无权决定在“紫石英”舰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作关于4月20日不幸事件的责任问题的任何讨论。

    二、不予“紫石英”号舰安全航行的唯一理由可能是它的移动影响到军事行动或者可能使舰艇陷于危险。出于其他任何理由的扣留,当然会产生最严重的国际后果,最好是将“紫石英”号向下游航行的事,由有关海陆军司令官之间来解决。

    三、我请求“紫石英”号安全通过所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控制的地方而下驶。我授权克仁斯少校解释此函中任何需要解释之点并安排该舰之安全航行诸事宜。

    对此,袁仲贤将军指出,英国军舰侵犯中国内河及闯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阵地的行为,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原谅的,在英舰未履行其应负的责任之前,我不准备讨论其安全驶离的问题,关于英舰应履行的责任问题可与我的代表康矛召上校谈。

    这时,康矛召上校向克仁斯递交了一份备忘录,该备忘录列举了“紫石英”号及其他肇事英舰曾武装侵犯中国内河及中国人民解放军阵地,造成解放军伤亡525人,及解放区人民之巨大损失,要求英国军舰履行下述责任:

    一、承认英国军舰的上述行为是错误的,并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道歉;

    二、赔偿中国人民解放军及肇事地点人民所受之损失;

    三、我方准备在贵方履行上述责任之后,即与贵方讨论肇事英舰及其人员移出长江之办法;

    四、本备忘录所列各项,请即转报英国远东舰队总司令。

    这场谈判的中心问题,是要英方承认侵犯中国内河及解放军阵地,并向我军道歉。但英方始终回避这个要害问题,并以种种借口推脱责任。布朗特说:“紫石英”号是被派往南京接替“伴侣”号的,该舰行驶时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业已同意互相『射』击之前开炮的。在我所述的此种情形下,英国诸舰是对此事没有责任的。

    5月31日,康矛召上校约见克仁斯少校,对英方多次给我方的备忘录作出答复。我方重申:在英舰未履行其责任之前,袁将军不拟讨论英舰撤离长江的问题。康矛召上校问克仁斯,海军上将两次函电中提到的“国际上的严重后果”和“最不幸的纠纷”作何解释,并同时向他表明,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年的艰苦作战,赢得了胜利,中国人民是有力量不为任何威胁所屈服的。

    克仁斯当即否认有威胁之意,并转而解释英国当局并不想逃避责任。他说布朗特上校认为,无论4月20日长江上经过情形的最终结局如何,我对此事件竞造成中国军民及英国水手之伤亡,实深感遗憾。

    每当谈到英舰应履行认错道歉和赔偿的责任时,克仁斯便推脱他无权讨论责任问题,反而指责我拒绝讨论“紫石英”号舰安全驶离的问题。康矛召上校不得不一再向他明确表示,只有在英舰承认其错误的前提下,方才允予讨论其驶离问题。并严正地向他指出:自己授命为镇江前线司令的代表已将近一月,而布朗特上将迄今为止还未指派他的代表,这从何表示他的诚意呢?希望他尽早派出代表开始正式谈判,英国远东舰队始终不肯派出正式谈判代表,以躲闪英国诸舰责任的谈判,而只想以“紫石英”号舰长克仁斯少校同我们讨论该舰安全驶离长江的问题。作为海上大国的一支长期横行无忌的远东舰队,在这次“长江事件”中处境狼狈,但要它向我道歉赔偿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当时我军正乘胜解放全国;还有很多大事要料理,不想在这种主要表现为军事『性』的谈判中长期僵持,根据前委的分析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袁仲贤将军奉命作出让步,但坚持英方必须认错。

    袁仲贤将军郑重表示,如果布朗特海军上将派出之代表确能尊重事实,承认英舰未得人民解放军许可,闯入我战区及内河的基本错误,则我方也可以考虑在英方代表以适当方式承认肇事英舰基本错误之后,将放行“紫石英”号与今后继续谈判道歉、赔偿问题分开解决。袁将军又表示,如布朗特海军上将同意此方案,双方即可研究在交换一项正式信件之后,立即放行“紫石英”号。换文内容包括:英方承认基本错误;我方允许“紫石英”号驶离;其他问题留待以后去谈。

    布朗特致袁仲贤司令备忘录称,欢迎袁将军之提议,并希望由此达成双方同意互表遗憾而迅速放行“紫石英”号之基础。我方表示,我方没有什么要向英方表示遗憾的。不久,克仁斯送来布朗特致袁将军亲收函:正式请求允许“紫石英”号安全下驶;承认英国皇家军舰“紫石英”号未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当局之同意而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前线地带;深信阁下对所致双方之伤亡,将分感本人之深切遗憾;本照会不妨碍双方上级当局以后之继续谈判云云。

    过了半个多月,克仁斯又转来布朗特致袁仲贤将军的电函。该函删掉了他前函所称“分感遗憾”的第三点,对第二点在“承认英国皇家军舰‘紫石英’号未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意而进入其前线地带”之后,加上了“以致引起误会”。其他内容未变。克仁斯并称该函是坚定不移的最后文件。康矛召上校当即向克仁斯表明,袁仲贤将军对此函深表不满,必须要有得到授权的双方代表磋商修改,在达成的协议上签字,授权书要由布朗特海军上将签字。

    克仁斯竞称,海军上将签名的授权书无法获得。他也不拟再修改其电文,又说此种换文不能具有法律效力。

    7月13日,袁仲贤将军再致备忘录敦促布朗特正式授予英方代表以举行谈判和签署协议之权,并附寄我方代表证书副本,要求具有同等身份之英方代表速来磋谈。如英方不及时授权谈判,以致本案继续拖延,则责任在于英方。

    7月14日,布朗特致袁仲贤将军的电文称,他正指示董纳逊海军上校代他签发授权书,他想用克仁斯少校在两位将军问直接转送电报。

    康矛召上校致电布朗特,向克仁斯提出了几点疑问:布朗特所称将由克仁斯直接传送两将军问信函,是否系不要谈判代表之谓?所谓“紫石英”号的进入致生误会,是否指因我方之误会引起此案?所谓调查是否也意味着调查英舰在侵犯中所受的损失?

    克仁斯说,引起误会是由“我们方面的”,“双方面的”调查纯粹是说这个案件的全部,即提出来的全部问题,但他在回答中回避了是否要求谈判代表的问题。

    康矛召上校表示,对上述这些问题,为免将来发生误解和曲解,必须通过有充分权利之代表获致协议。因此,请即将我方意见报告布朗特。

    7月27日,布朗特致袁仲贤将军的备忘录承认皇家军舰“紫石英”号1949年4月20日出现于长江之中,虽曾获得当时在南京依法成立之『政府』的许可,仍致引起误会,他不承认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扣留“紫石英”号任何之权利,他不接受现有之讨论作为1949年4月20日及21日事件是非曲直之探究。布朗特提出了一个附件,作为可由双方签署的换文稿,如袁将军同意,则将授权克仁斯代为签署。文稿的内容是:

    一、我要求准许皇家军舰“紫石英”号安全下驶长江出海。

    二、我认为皇家军舰“紫石英”号未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意,于1949年4月20日进入前线地带为招致误会之基本因素。皇家军舰“伦敦”号、“伴侣”号及“黑天鹅”号亦均未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同意而进入前线地带。

    三、双方上级当局今后要求任何调查或谈判,英国方面皆不反对。本人同意,如任何一方要求进行此项讨论时,均可包括“长江事件”之任何问题。在此事件中,皇家军舰“紫石英”号、“伦敦”号、“伴侣”号及“黑天鹅”号曾牵涉在内。

    布朗特还提出,如不能基于此电达成协议,则他愿乘一艘驱逐舰上溯长江前来,还请袁将军允许他派一架飞机将他的授权书送往南京。

    布朗特这封伪装继续谈判的信,只是用做掩护“紫石英”号潜逃的一个烟幕。我们虽然不会同意布朗特乘坐一艘驱逐舰前来镇江,然而允许一架飞机将布朗特的授权书送往南京则不是不可以考虑的。康矛召上校紧接着于7月29日奉召前往南京商讨对策,而7月30日就接到镇江报告:“紫石英”号已于30日晚9时离开现泊处向下游逃逸。

    在此之前,我最高当局鉴于英方并无谈判的诚意,而在此案中,我在政治军事上都处于主动地位,国际舆论也对我有利,英方虽狡赖拖延无已,我方不必与之纠缠,如“紫石英”号逃走,我沿江部队可不予拦截,而在事后发表声明予以谴责。这一命令只限沿江各高级指挥员知悉,“紫石英”号从南京获得英国海军所贮油料60吨的补充,证明我方原曾任其驶离,如无该项油料,“紫石英”号是驶不出长江的。

    后来我们获悉,英国曾派出驱逐舰在长江口活动,有伺机潜入长江劫走“紫石英”号或配合“紫石英”号逃走之势,我们不能在英方的武力威胁下让“紫石英”号逃走。最高指挥部重申,如英国舰队溯江接应“紫石英”号舰,或“紫石英”号舰擅自逃走,一定要坚决打击。该项命令又要求各部队在打击“紫石英”号舰时,“也不要以击沉为目的”,“如英舰受伤停驶,我方即可停火,命其驶回原停泊处,以便继续谈判”。但这个命令执行起来显然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从『射』击技术上讲,将一艘军舰击伤而不击沉是难以保证的。

    7月30日晚9时,“紫石英”号趁“江陵解放”号客轮经过该舰下驶之际,尾随潜逃。我监视哨立即通知我驻大港炮兵。9点50分,我大港炮兵向“紫石英”号发炮警告,英舰亦向我『射』击,双方发生激烈炮战。“紫石英”号在双方弹雨纷飞中赶上“江陵解放”号并强傍该轮左侧驶行,使这艘客轮及其所载的数百名乘客顿时陷入弹火交织之中。“江陵解放”号不幸被炮火误中起火下沉,乘客伤亡惨重。

    “紫石英”号导致了“江陵解放”号的惨祸后继续东逃,我沿江步兵也用战车防御炮投入了战斗。“紫石英”号多处中弹,轮机发生故障,在天生港停驶修理,然后又继续下驶。当耐,台风使江水猛涨,江阴沿江的炮位被迫移向高地,紫石英舰停机熄灯顺流偷越江阴后仓皇东逃,又在黎明前撞沉我渡船一艘。该舰利用水涨之机,避开吴淞口航道,从崇明岛北口逃出了长江。

    世界历史回眸精典文库——启迪世界的100次会议(下) 52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为新生的共和国绘制蓝图

    为了尽快成立和建设好“人民的中国”,根据1949年1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西柏坡隆重举行。

    会场设在西柏坡机关食堂,布置在食堂的南半截。食堂北半截则是会场服务、饮水和休息的地方。会场正面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大幅画像,两边是以镰刀、斧头为标志,写有“中国『共产』党”字样的红旗。整个会场布置得庄严、朴素、整洁。

    『毛』泽东穿着新棉衣,脚步稳健、满面笑容地走进会场主持会议。他宣布会议开幕后,周恩来即报告会议日程、到会人数等事项。

    参加这次会议的中央委员有: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林彪、董必武、李富春、饶漱石、李立三、康生、张云逸、贺龙、陈毅、周恩来、张闻天、蔡畅、邓小平、陆定一、曾山、聂荣臻、彭德怀、邓子恢、吴玉章、林枫、滕代远、张鼎丞、李先念、徐特立、谭震林、陈绍禹(王明)、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

    参加会议的候补中央委员有:

    王首道、邓颖超、陈少敏、谭政、程子华、王震、张际春、云泽(乌兰夫)、赵振声(李葆华)、王维舟,万毅、古大存、马明方、吕正『操』、罗瑞卿、刘子久、王从吾、习仲勋、刘澜涛。

    列席会议的人员有:

    李井泉、杨尚昆、安子文、胡乔木、李维汉、高文华、陈刚、刘少文、李涛、傅钟、杨立三。(一说廖鲁言列席)

    中央委员中有10人,候补中央委员中有9人因不能离开工作岗位而未到会。廖承志、王稼祥、陈伯达,还有这次未到会的黄克诚四人是这次全会由候补委员递补为中央委员的。

    为了迎接这次会议的召开,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这时,华北的战争还在进行,西柏坡百里之外便有国民党的残余部队。为保证会议的绝对安全,周恩来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周恩来先找负责大会警卫工作的方志纯,要他汇报警卫工作的准备情况,并向他详细询问厂警卫力量的分布、警卫点的设置、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案等。

    周恩来问:“如果出现最坏情况,你们能阻击多久?”

    方志纯答:“中央需要我们阻击多久,我们便坚持多久!”

    周恩来望着他那信心十足的样子,以略带批评的口气说:“光有决心不够,要有切实的措施和精确的计算。”

    周恩来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不仅想到敌人从地上来,而且想到了敌人如从空中来、投下空降部队怎么办的问题。因为此时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对敌人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为此,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