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让煤炭飞 > 让煤炭飞第43部分阅读

让煤炭飞第43部分阅读

  如此就有了小卖部,这个我之前没跟你说清楚,后面会交代。

    小卖部因为是你们食堂办的,那么就可以和票据套进去算,比如一个馒头票可以换一盒火柴,因为火柴是两分钱一盒,其实小卖部就赚了一分钱,跟你在食堂做馒头出售是一个道理,还省下了做馒头的劳动力。

    又比如两张素菜票可以换一个万金油,也相当于赚了两分钱。还有可以用荤菜票换香烟等等。

    以及换酱油、食盐、烧酒、鞋子、电影票等等等等。

    具体的货物,到时候我来安排,并且,不光是用票据来换,有些工人也会花钱来购买,还有,厂子里会经常给发福利,我也是直接发票据,到时候工人们拿着票据只能来食堂和小卖部消费。

    这就叫垄断消费和刺激消费!”

    两人直接愣住了,在这之前完全没想到,只是多了一个票据,居然会多出这么多门道出来,不仅帐目齐全了,也让工人们可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李玉兰一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大军,这不成啊,食堂已经很赚钱了,要是再加上小卖部,这不好的。”李玉兰猛摇着头,这钱她赚得有些不心安。

    方大军却笑道:“没什么不好的,到时候我可是会来胡吃海喝的,天天跑小卖部吃零食,每顿都打三个荤菜,把你赚的钱给吃回来呢。”

    金池横了他一眼,哼道:“就知道你没安好心,搞了半天,还不是你个人想占便宜!”

    李玉兰甜甜的一笑,她却明白大军是故意这样说的,其实金池也明白,却有些讨厌方大军老是让她误会,明明每次都是做好事,却偏偏让外人以为他是在占便宜!

    第一百六十七章 粮食危机

    要用票据,那就得所有人都用,包括现在的非正式工人,不过这也简单,除开煤炭工人,其余水泥厂所有人他都是算的每天五毛钱的工钱,额外有奖励,目前还没有惩罚。

    主要是所有人都很珍惜目前这份工,即便只是暂时帮工的,也不想提前失去活计。

    如此饭票就可以发,当天下午他就和金池,还有李玉兰一起统计了出来,煤炭厂的工人直接发到下个月底,水泥厂的工人和帮工都是先发三天,如此一来,厂子里能控制伙食费,食堂也能控制分量,方便采购安排。

    到这时候,方大军也搞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粮票”的,原来并不是所有人的户口本都能换粮票,起初他有些想当然了。

    水泥厂将面临着无粮可用的问题,原本这事很简单,等于是常识性问题,王宏文以为他明白,他也以为自己搞清楚了,但现在大量购买大米的时候,才发现坑爹啊!

    他之前以为现在虽然是计划经济时期,限购了粮食,但老百姓却是因为买不起粮食,角山当地的村民家里,根本就没有粮票,而且在镇上消费也没有用粮票,甚至在市里不用粮票也能吃上饭。

    结果,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农村户口居然不可以换粮票,这简直就是大坑啊!

    但却可以用钱购买大米,其实这里面所购买的大米,是店老板通过其它途径搞来粮票换到的,这事他之前就知道,当时只是以为凡是用户口本都能换。

    而这段时间水泥厂所消耗的大米,他是让五个公社给张罗购买的。包括猪肉和蔬菜也是如此,公社里面当然也有非农业户口,比如干部们,又比如兽医、人民教师这些人的户口都不在农村,那就可以用来换粮票。

    另外就是粮站内部有其它途径搞到一部分粮食。可是这量毕竟有限,成年人每人每月限供四十斤,半大孩子是二十斤,这里面还不是全部用大米,里面有粗粮,也就是限购玉米的票据。

    粮票分了好几个等级。一是下面的县、乡镇,二是市票,三是全国粮票,全国粮票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跨区之后,就得用全国粮票!好比,你到了外省。有钱只能买到菜,但却买不到主食,也就是大米、馒头等。

    当然粮票控制的高峰期已经过了,78年的三中全会之后,粮票就开始松动,供应的粮食量开始增加,但是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目前燕京的大学生,每月限供的粮食就是四十斤,北斗的成年人能有四十斤,也是因为北斗的“非农业户口”太少的缘故。另外也有“学生票”可以换,这个是不限户籍的,初中生的粮食供应是每月二十市斤,市斤就是指一斤,后面会成公斤为单位,也就是500克为一斤。

    这二十市斤粮票,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粗粮(即玉米面)。剩余三分之一才是细粮(即大米、白面),这导致早些时候外面城里有些孩子饿得嗷嗷叫,有钱无票也买不到粮。

    当然,现在是1982年末,马上就到83年。情况已经好多了,粮票在八十年代会渐渐给跪了,开始贬值,到了九十年代初就彻底废除了,上辈子他读小学的时候,粮票已经废除,他根本就没体会到粮票的问题。这辈子,前主人年龄又太小,农村也用不上粮票,搞得他现在才终于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从五个公社,一共找出了五十多个非农业户口,加上初中学生票,总共能换出约六千斤粮食,其中只有两千斤的大米。另外北斗粮站约莫有两千斤不计票的大米出售,这还是因为刚刚交了征购,这批粮食还没卖出去,也就是水泥厂通过五个公社,最多只能搞出四千斤的大米,约莫六千斤的玉米。总计一万斤粮食,但在之前,三百来个工人开工的时候,是敞开了吃,每人能干掉一斤,二十多天下来,几千斤粮食就给挂了。

    目前的余粮约莫还有四千斤左右,包括了玉米、大米和麦子一起才这么点,好在现在工人少,一天大约消耗一百斤粮食,如此,这批粮食还能坚持四十天左右。

    王宏文当时没提醒他这个问题,是因为除了政府、机关单位、学校等可以供应粮食,也包括了工厂企业,水泥厂可是合法经营,手续齐全,所以水泥厂的正式工人,是可以拥有换取粮票的资格。

    但首先,要等水泥厂落成,然后让县里来评估正式工人的数量,接着厂里会有一个集体户口,让工人的户口挂靠进厂里,这样一来,水泥厂才可以凭借工人的名额,去换取粮食供应,总结出来还是那两个字:坑爹!

    不过这样一来,水泥厂的粮食已经没有问题了,一人四十斤是吃不完的,这样就可以满足煤炭厂工人的需求。

    随着集体制的松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粮食多了,粮票就会跪了。

    方大军思考了良久之后,最后决定坚持一下,熬过八二年,等今年一过,到时候北斗可以承包土地,那就彻底没了粮食危机,虽然粮食不允许私人买卖,只能到粮站去购买,或是挂靠单位店面。

    但是他却可以用“借”,厂子里直接找各个公社去借粮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中有一个关键,如果现在把工人的户口给挂靠到了水泥厂,虽然水泥厂拥有了供应粮食的资格,可这批工人就会失去土地,不是农业户籍,可是没办法分配土地的,所以这个事他会找工人们自行决定是否愿意把户口转到水泥厂,但以他的估计,怕是所有人都愿意,因为村民的梦想不就是想要一个“非农业户籍”吗。

    所以他打算给拖一下,拖完1982年。等联产承包土地的时候,才由这些工人们来决定,毕竟水泥厂是修建在乡下,并非城市里,工人分配到的土地和工作可以兼顾。

    当然。如果没有土地,那就意味着不用上交征购,好处自然也是大大的,非农业户籍,在现在可是非常强悍的,吸引力很大。

    摇了摇头。选择起来,真有点难啊,还是按原计划进行,熬过今年在说。

    现在粮食已经松动了,价格稍微高一点,就可以不用粮票。扫荡出一些粮食来,打个比方,假如一毛三的现金可以买一斤大米,或是一斤油条,但是如果用一斤粮票,就可以买到一斤二两的油条。又比如,三毛钱一碗大肉面。但是两毛钱加四两粮食就能换到这碗面,会比全部用现金,便宜四厘钱。

    这里面是有差价的,又比如镇上的居民,拥有换粮资格,就会每月足额去兑换,然后开设铺面贩卖,收取现金,这就可以小赚一笔,但是一但消费膨胀。那这些店面就不敢供应现金粮了,但这种情况最多只是小范围。

    方大军按着太阳岤,这是他唯一不太适应这个时代的地方,太过坑爹了,好些东西不光是用钱就能买到。各种政策也是相当坑爹,但日子终归是越过越好不是。

    等过几年改革开发之后,他估计粮票就得跪,因为农村会出去很多打工人员,如果是去沿海,那就跨省了,那就需要最奢侈,也是最紧俏的“全国粮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如果伪造假的全国粮票,会判刑五年,这可是重刑。

    有了打工人员,粮票肯定就不坚挺了,不然这些工人在外面挣到钱,却买不到大米,总不可能每顿都吃菜吧,谁能顶得住,也不可能从农村老家托运粮食过去吧。加上大量招收工人的,肯定是私人民营企业,或是国营、集体企业的临时工,那就没有供应粮票的资格,厂里也没办法解决粮食,最后就得靠政策。

    其实方大军现在还真给猜对了,两年后,1984年,深震(防和谐)特区,就取消了粮票制度,因为前去打工的人员太多了,不取消粮票,大家根本就买不到粮食,好比建筑工人,饭都吃不上,自然就不愿意去深震,但特区需要工人建设啊,逼迫之下才提出了取消粮票的要求。不过其余各地运气就没这么好了,要等到九十年代初去了。

    但是等农民一分配到工地,只要农民不远距离“跨区”外出常住,粮票取不取消都无所谓,对农民没啥影响。

    方大军现在打算搞一次古人的经典战略:“高铸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就是抓紧时间边生产,边扩大修建厂区和住宿等配套设施,因为现在的劳动力廉价,同时也要到处去承包土地当仓库,也会承包荒山、水库等等!

    同时也抓紧时间购买粮食,趁着现在各个乡镇都有“现金粮”,也就是粮站部门通过户籍操作,每个镇子都有几千斤的无票粮,其实这部分无票粮真的不多,北斗人口过两万,每年的无票现金粮才几千斤,粮食里面还包括了大米、玉米和麦子三种。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半斤粮食,一顿饭就给吃了。

    这种现金粮,仁义各地都有,只是每个地方都有限,之所以有这一部分粮食,还是因为当地“征购任务”完成得好,城镇户籍的供应粮相对比较高,自然就有余粮,就比如今天城镇户籍计划的是一万斤粮食,但到年底却只换购了八千斤出去,那么就可以把剩余的两千斤粮食操作成现金粮,只要不超过政策计划就成。

    方大军要扫荡这些粮食出来,“借”给角山的村民们,因为今年角山的红薯全部做成粉条了,到时候粮食缺口比较大,同时,等以后他的工厂缺少粮食的时候,又让角山把粮食“还”回来。其实这中间早就财货两清,不过是打了一个政策差!

    突然自己就轻笑起来,原来当初李玉兰提醒他把钱省着,多买点粮食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啊。也难怪他买了几百斤粮食放家里囤积,父母会那么高兴。竟然只是因为他之前没太搞明白“粮票”的概念。

    还有,仁义的大米和市里的大米之所以会比北斗贵,这是因为没有出粮票购买。他买的是现金米,自然就会比市价略高。

    他这时已经回了公社,刚才这些信息也是王宏文给解释清楚的,当场把他给嘲笑了一番,也让他不用操心粮票的事情,因为粉条也是粮食,在外面私人是不能随便出售的,用粗粮票才能购买红薯,粉条也算是粗粮,甚至可以算细粮,在外面县、市通过卖粉条,就能换出很多粮票来。

    这事王宏文还真以为他清楚,可惜方大军是现代人士,计算数据都是直接换算成“钱”,完全没把这些票据重视起来,如果不是他突发奇想,在水泥厂实行自制票据,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明白过来呢。

    第一百六十八章 工程造价清单

    打黄鳝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差不多到了飞鸟尽,弹弓藏的地步了!

    天气也骤然变化,开始忽冷忽热,但人心却是暖的,通过生产队、水泥厂进行交易,村民们提前分配到了粮食,粉条场每日火热开工,大量晒干的粉条储存进仓库,用粉渣子饲养的猪仔也长得匀净,这日子自然就有了奔头。

    就是在农副产品上面还有些不足,目前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对于主食的依赖性非常大,所谓主食就是指:大米、玉米、麦子。

    像花生、瓜子、大豆、菜油、芝麻这些都算是农副产品。

    生产队每年只分三斤菜油,没错,而且还是每户,分摊到人头上,每人也就几两,关于菜油的价格,他还真不清楚,因为镇上的油房只负责榨油,却不对外出售菜油,油在外面也是紧俏货,需要用油票来换购。

    粮票和油票,一直很坚挺,即便肉票等各种票据都取消后,大部分地区也没松口。

    所以农村用油,主要是靠猪油,而猪油的价格也只有猪肉的三分之二,约莫五角钱一斤,当然买回家熬成油会缩水一点。基本赶集日,市场上的猪油会首先被抢购掉。

    因为回来得早,原本下午他是去公社叫王宏文两口子晚上去家里吃饭,因为姐夫一家来了,杨春桃这个保保的也一直没去过他家,这次趁着他家人员到整,出于礼数,也应该请他们过去吃饭。

    这才无意中有了让他了解粮票的机会,现在票据搞清楚了,跟着就先收工回家去了。

    因为趁着月底。粉条也大量出产,生产队定在今天分配粮食,按照去年的工分和截止目前为止的工分来分配,如果有出入,到时候会从粉条上面扣除或是补发。

    分粮食。这可是过年才会进行的大事件,一年到头,村民不就盼望着这一天吗,虽然他已经看不上这点粮食,可这却是一家人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也包括了前主人之前在煤炭洞里的付出。所以不得不重视起来。

    不过也不是全分,只是几样能管饱的粮食罢了,统计方面,他没有参与其中,即便有猫腻,这也是社会现象。堵不如疏,况且他的身份也不太合适,毕竟不是体制内的人。

    没去凑热闹,一溜回家去了,刚到坝子口,就听家里传来爽朗的笑声,有些意外。这竟是父亲的声音,以父亲的性子,很少有这种开怀大笑的时候。

    “老汉,有什么好事啊。”远远的,他就叫喊了一嗓子。

    声音刚一落,就见俩丫头小跑了过来,现在可是和他亲得很,四妹妹嚷嚷道:“老汉说砖头厂赚钱了呢,咱家也分了好多粮食。”

    方大军一愣,砖头厂完全是自负盈亏的模式。他甚至没亲自到现场去看过,完全放任父亲在管理,当然用了多少砖头,他心理有数,主要是金池那里统计有数据。

    不过角山的砖头厂主要还是以生产蜂窝煤炉子为主。砖头基本是在吉祥和八一两个公社就近下的订单。

    现在的砖头的价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骇人听闻!”

    三十年后,砖头有了好几种,比如实心砖、空心砖等,价格笼统算是七毛钱左右一块。但现在的价格却是两分钱一块,算起来涨了35倍。

    目前搞砖头真的不赚钱,两分钱一块,这还是他看在都是乡亲的份上,开出的高价。

    水泥厂订购了十万匹砖头,一匹等于一块砖头,总价才两千元钱。

    建设清单:水泥花费1600,砖头2000,条石2000,人工费2000,伙食费2500,以及河沙石籽约500。总计8600,算上其余杂费,如瓦片、自来水管、石灰等能控制在一万元钱左右。

    其中的条石因为是请的工人开采,会算进人工里面,总的人工费合计4000元左右。

    现在的工价5毛一天,三十年后150元一天,涨了300倍;砖头2分,三十年后7毛,涨了35倍;河沙1元钱一吨,三十年后80元一吨(不含运费),涨了80倍;石子1元一吨,三十年后约60元一吨(不含运费),,涨了60倍;水泥40元一吨,三十年后约550一吨,涨了14倍;其余物价也差不太多。

    这里面涨动最大的就是工价,其次是河沙、砖头等,这里面涨动最小的,居然是水泥,过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