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121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121部分阅读

都不是以前看都不敢看的奢饰品。土匪恶霸几乎绝迹,市面上治安好了很多,说盛世都不为过!而这一切都是杨主席带给大家的,所以过年前很多百姓就花几角钱去请他的一张画像供在堂屋上。改朝换代哪次不是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但这回才短短几年,不仅日子安稳下来居然还步入盛世,真是杨司令保佑!他不当大总统,谁还能当大总统?!

    老大爷拿着长长地烟杆,兴致勃勃看着士兵走过。这些可都是国防军,是湖北的子弟兵啊!要不是杨司令带他们南征北战,还把日本人都赶走了,哪有今天这等好日子?所以湖北和西南青年当兵是最积极的。第一批退役回来的士兵更成了大姑娘小媳妇们媚眼乱抛的对象,他们在军中学会读书识字,回来后到哪都是厂里抢着要的人才。好些人还得到了杨司令资助的创业贷款,养猪场、面粉厂,罐头厂,蜂窝煤厂这些低技术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他们的鼓捣下冒了起来,最近更是在孝感头次出现私人磷肥厂和氯碱厂!听说就是由几位受伤退役军官和洋人技师一起搞出来的。

    不仅仅是湖北、湖南、四川、广西、贵州、云南、江西和河南等等,不知有多少人现在只听杨司令的话!年轻学子们眼中更只有他一个人,国社重要支柱的青年会光是注册会员就已经超过400万,对日大胜后连南洋和海外华人中的青年子弟都视他为偶像纷纷加入国社。

    “说这些没用。”渡轮上一位佩戴青年会徽章,前来参加国社大会的湖北理工学院学生代表握紧拳头:“总之一句话!我只支持主席,他让谁当总统都行,但谁敢乱来我们就反对他!”

    “对,支持主席,支持国社!青年会万岁!”

    年轻人呼喊口号时,湖北政府大礼堂内也人声鼎沸气氛热烈,来自五湖四海的国社党员们济济一堂开始初步会议。旁边小礼堂内,黎元洪站在窗边望着武昌街面的繁华和安定,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感慨、佩服、更有担忧。

    他此次来是参加国社代表大会的,虽然在南京时就常常听说湖北变化很大,真正看到后还是禁不住感慨。辛亥枪声后湖北陷入动乱和不安,当初他当都督多有自保成分,后来随着地位稳固心思也活络起来。但杨秋的崛起却很意外,最终甚至逼得他不得不远走南京出任个闲职副总统。

    说当时心里没怨气是不可能的,但没权没兵又能怎么样呢?到了南京后民党也排挤他,与其说副总统还不如说是办公室茶壶,除了喝茶闲聊外几乎没发挥过作用,直到西南一统投入国社后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压民党,宣扬国社,逐步走上政治舞台最终被捧起成为第三任民国临时大总统。

    世事变化莫过于此!短短几年民国就诞生了三位临时大总统,那么首任正式大总统会是谁呢?地位到了他这个高度没想法是假的,首任正式大总统的美名更是垂涎。但只要看窗外就能明白这个想法有多虚浮,那个人不仅政治手段厉害,还死握军权不放手,连民政和经济上都仅仅有条,遍观全国上下谁能有这种本事?

    站在局外看,他这样的人物要是不当大总统,连自己恐怕都要反对了!可好不容易到今天,这个美名哎!着实可惜。黎元洪叹口气,端起花茶还没到唇边,敲门声骤响后唐绍仪和谭延闿走了进来。

    自从杨秋飞速定鼎湖南,谭延闿自知无法对抗干脆收起心思全力当绿叶配衬。加上他本身就是偏安一隅没多大政治抱负之人,能成为国社执委已经算烧高香,所以这几年在省长位置上干的矜矜业业,杨秋督导下转向化工、煤炭和农业加工的湖南能成有今日也有他的功劳。

    见到黎元洪面色忧郁,他那不知道内里的原因。以国社如今的地位大选获胜只是时间问题,但总统之位悬而未决却牵动很多人心。其实他也颇理解黎元洪,说他出任大总统一年来没功劳的肯定是睁眼瞎。杨秋虽然我行我素推行新政,但在民政和梳理国内政务上却都靠他和唐绍仪。只是这件事上目前谁也不知道那个人的心思,所以无从劝起只得说道:“大总统不必心烦,此事终有揭晓的一天。”

    “呵呵。”黎元洪笑着坦白道:“祖庵不必安慰我。黎某既无孙逸仙的巧舌,又无袁项城雄才大略,能任一届临时大总统已属侥幸,看今日湖北和全国的盛景,若说辰华不站出来也实在是说不过去。”他的话谭延闿也同意。别说底子良好地湖北,就算底子不好的湖南还不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数年从一个农业大省成为全国目前最大化工产区,光这份能耐就不是常人能办到的。

    “是啊!莫说两位,就算我这么个半路出家之人也都没想到会有今日。”唐绍仪端起茶杯,还是那副儒雅的温和性子。继续说道:“不过若说辰华现在就会站出来,我却觉得未必。”

    “哦?少川此话怎讲?”黎元洪挪动了一下已经看不见的腰,眼睛里期盼之色一闪而逝,连谭延闿也坐直了身体。他虽然远离中央但也很清楚,杨秋很看重工商兴国,走的是洋人列强那条路,所以这位有深厚英美背景的首相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何况杨秋自己都在公众场合说过,如今能撑起首相职位的人物屈指可数,加上他后面又有顾维钧和施肇基等年轻俊杰支持,所以继续组阁已经是十拿九稳。

    唐绍仪整理了一下思绪说道:“两位还没看懂辰华的心思吗?说治国、打仗办工商他样样精通,眼光更是远胜于我们。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要是有想法就算是罢了我们自己来又有谁能说个不字?可他偏偏没有那样做,因为他怕杂事缠身!”

    “杂事?”谭延闿一皱眉:“少川说的可是政务?”

    唐绍仪点点头:“国家稍有起色,但前清留下的办事淤塞、政府僵化等事积重难返,非短时间内可以梳理。这需要数载甚至数十载的努力,还必须等年轻一辈人起来才能见到成效。但偏偏辰华和我们都耽误不起!欧州大战终有结束之日,一旦英法摆脱束缚必然要回头,日本之战又因为海军不足未尽全功。北面王正廷虽然和俄国签署了协定,但蒙古和新疆还是心腹大患,何况以俄国人的性子,我看协定书大概已经被当草纸用掉了。辰华为何急于与日本一战?为何要把东北军管?说到底他还是怕被政务杂事耽误心中大计!现在国会虽被我们控制着,但各家有各家的心思,大事上能统一但在小事上纠缠也不少,要是他现在就出来,这些事如何能避免?”

    “这么多年两位还没看透吗?辰华心思远大恐非我们这些人能看透。”唐绍仪目光渐渐深邃起来,慢慢放下茶杯说道:“所以他身边有三件事碰不得,军权!挡路!捆住他的手脚!大总统在湖北时挡了他的路,因为得不到大权他就没法把西南建设成现在这个样子!孙逸仙和袁项城不仅挡了他的路还威胁到兵权,一天不除就不能把全国纳入口袋,不能随心所欲按照他的想法来办事,所以他们死的死,走的走!”

    这番话让两人均点点头,黎元洪当初不走杨秋满身抱负就不能尽情施展,陆荣廷和蔡锷不瓦解就不能算掌握西南。孙逸仙本事不大,但他在民党内地位无上,不搞臭就不能扼杀民党,不能扼杀民党至今还是个扯皮的局面。而袁世凯和北洋则根本是赤裸裸的威胁。

    反过来说,邓孝可和谭延闿主动迎合反倒位高权重,蔡锷和陆荣廷倒戈后也成了心腹,民党衰败后他也没斩尽杀绝,由此可见只要不挡路他也无心多造杀孽。见到两人听进去了,唐绍仪微微一笑:“袁世凯临死前让杨士琦带了几句话给辰华,让他提防朝鲜和俄国,还提出了戒急用忍,年岁占优八个字!”

    “戒急用忍,年岁占优。”黎元洪和谭延闿默默念了遍后就明白了。袁世凯这是在提醒杨秋,国家安定后就不能随心所欲乱来。也在告诉他,以他的年纪就能耗死很多人了,所以也不禁感慨道:“袁宫保不愧是一代人杰,也只有他能看得如此透彻,可惜!可惜啊!”

    “是啊。我随他多年,除了当年湖北一战为私心错过良机外,就从未见他犯过错。他都能看清楚,大总统何必忧心忡忡呢?”唐绍仪微微一笑:“听说汉阳今日有重要型号装备定型,大总统不妨也去看看那边的盛景,辰华迟迟不表态,那是在等待您的话呢。”

    第三六四章 国社(三)

    正如唐绍仪所说,杨秋也在斟酌立刻出任总统的得失,他并非不想出任大总统,而是不想被烦心的民政事务缠住手脚。未来三到四年是历史赋予中国迎头赶上的最佳时期,平行世界中这几年也经济向好生机蓬勃,但最终由于北洋利益集团的纠葛导致全部成果被战争毁掉。现在国社一家独大,但国社内部也有很多分支,西南派、青年会、南京派等等,一旦自己坐上位置就必须权衡平衡问题。

    所以他还不想上位,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位子上足以确保推动改革。但前提是……必须得到黎元洪的保证和自由度!所以在下任总统事情上他至今也没有任何表态。有些事情自己找上门反给会给对方“你需要我”的错误信号,只有让想座这个位子的人来找自己,才能获得最大的政治和改革自由度。

    用简单的话来说,现在他手握总统更替大权,谁想干就必须拿出足够的筹码来交换,这就是政治!

    和政治相比,军方目前的思想非常单纯,欧洲大战和五年后的台海危机让全军上下都卯足了劲,尤其是海军更是非常关注提升自身实力,所以得知美国答应开建大型巡洋舰后,海军部第一时间就任命程壁光为督造,还挑选两千官兵赶往美国,未来三年内他们将在那里接受培训并接收两艘主力舰归国。

    陆军也没耽误,虽然最近的重点开始转向海军,但派人前往欧洲出任观察员的事宜已经在协商中。

    蒋百里从生产线上拿起一根老汉阳用枪管,问道:“这种老枪管怎么还留着?”

    为杨秋一行介绍情况的是国防军军需处处长秋恒,这位当初把蒋百里从江苏带回来的年轻上校现在是国防军六大支柱之一,全军的装备和后勤几乎都要从他手中经过。因为当年的事情还一度拜蒋百里为师,后者还推荐他赴德国短暂深造一年学习现代化军事后勤管理。

    所以听到询问,也拿起一根说道:“冲锋枪需求量很大,如果新造枪管速度慢不说还耗材耗力。用老汉阳枪管就方便了,一分为二就能使用。我们在自产新步枪前就留下约六万根枪管,有了12万根现成枪管一年内工厂就能完成俄国的冲锋枪订货,还能出口法国一批。”

    张孝准看看枪管,发现大都没有镀洛也没有膛线,问道:“废物利用办法不错,可步枪子弹不能用于冲锋枪吧?后座力是不是太大了。”

    “不能直接用步枪子弹,必须使用同口径减装弹。”

    “那可糟了。”蒋百里呵呵一笑:“我们卖给俄国的老枪大部分都是和毫米,还有不少法国8毫米和英国毫米,现在又多了毫米减装弹……不久后还有无底缘。一个国家子弹口径就有5种,俄国后勤要乱套了。”

    “乱套才好呢,省得回过头来拿我们的装备打我们!再说了,他们现在根本没时间关心后勤,能有枪就不错了。”张孝准说道:“听说去年开战至今,他们已经损失230万人,哪个国家能经得起这种消耗?”

    杨秋摆摆手:“也别笑话俄国,他们骨子里那种大沙文主义和崇尚暴力的性格非常适合军人,所以论士兵个人素质来说是仅次于德法的,如果能接受系统训练会非常可怕。真正昏庸的是指挥官和战术僵化,就算有号称世界第一的哥萨克骑兵都不知怎么用,而且又要面临三线作战,损失大是自然地。”

    蒋百里深为赞同这个观点:“总司令说的很多,当初日俄时俄军士兵战斗能力还是不错的,要不是指挥上的错误日军也没法那么快拿下,如果能多拖上一年结果或许就变了。”

    “对我们也更糟了。”杨秋笑笑,转头问张孝准:“和英法协商观察员的事情有结果了吗?”

    派观察员去欧洲是国防部最近的重要工作之一,虽然经过中日战争国防军得到了锻炼,新战术也初显成效,但和欧洲相比中日战争无论是规模还是思想都只能算小孩子过家家。杨秋不是没考虑过把借机会加入协约把部队送往欧洲,进一步拉住关系,可对任何没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部队来说,连军官都不明白的情况下仓促加入唯一结果就是惨败!国防军战斗规模多大?一支再顽强的军队,哪怕是昭和时代的皇军,初次面对一次战役仅仅炮火准备就需要数天,投掷上千万枚炮弹,投入至少数十万的战斗,如果军官自己都无法避免紧张,士兵的战斗情绪就会迅速崩溃。

    所以派观察员让军官先去亲身体验,才能累积足够的经验和教训,将来面对如此规模的战争也不会手忙脚乱。

    张孝准是首批即将出发的军官,说道:“外交部和总参谋长已经和英法达成协议,由我、岳鹏和蒋作宾分别带队分三批前往,总计向协约派遣500位陆军和海军观察员。根据情报英法最近在达达尼尔海峡和阿巴香地区活动频繁,似乎在准备进行两场大规模反攻,所以第一批观察员三天后就要启程,尽量别错过这两场大战。”

    达达尼尔海峡,加利波利战役……想到这两个词杨秋也挠挠头。

    这场完全是丘胖子个人意志的战役注定会成为协约国的阿喀琉斯之踵,除了高达百分之五十的伤亡外还将带来一个非常可怕且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导致西线连续几次发动反击都人手不足,尤其在德国投入毒气弹后更是严重,一度使得整条西线都摇摇欲坠。平行世界中,也就是因为这个错误导致英法人力资源开始紧缺,从而拉开了五十万遣欧华工的序幕。

    除了海军和陆战队能借鉴外整场战役外,加利波利战役对陆军来说是乏味和僵化的,向那里派遣太多观察员只是浪费,还不如好好观察即将开始的圣埃卢瓦和伊普雷战役,所以他说道:“海军和陆战队去达达尼尔海峡就可以了,你的主要工作是去西线,此外一定要让大家注意安全!德国恐怕在最近会投入毒气弹和一些新式大规模杀伤武器。”

    庚子年八国联军就在中国使用过毒气弹,所以两人脸色都微微一变,张孝准更是用力点点头。

    离开枪械厂区后杨秋一行又驱车来到位于汉阳30公里外刚投产的鱼雷厂。鱼雷是海军的主要兵器之一,向德国购买潜艇时杨秋就买下了黑头鱼雷的全部制造技术,不过即便是有技术要造出鱼雷也是很难,最关键就是鱼雷引信!

    鱼雷引信是一种极为精密复杂的部件,二战美国鱼雷就因为引信一度导致海军失去信心。就算精密制造技术已经很成功的欧洲,也出现很多次击中却没发生爆炸的案例,从反馈的消息看,目前欧洲舰用鱼雷有效率也只能达到百分之七十,航空鱼雷有效率更是不足百分之三十,这也是制约飞机携带鱼雷参战的最大问题之一。汉阳厂根据黑头鱼雷自造的360毫米航空鱼雷已经进行了十几次实验,但无一例外都是鱼雷落水后雷头引信无法承受撞击导致直接沉底,或者偏离,要不干脆击中也不爆炸。

    直到去年年底大批从俄国和奥匈帝国随机器逃难来的欧洲高级技工被各家工厂雇佣吸收后,这个情况才略有所改观。鱼雷厂也是目前汉阳地区少有洋技术员和工人集中地工厂,为防止他们泄密厂区的保安工作非常严格。除了黑头鱼雷外,目前工厂还在仿造著名的德国h8重型鱼雷。这种由杨秋提供全部图纸的鱼雷是1912年设计的一种新式重型鱼雷,与1915年服役,日德兰时首先亮相,而且战败之前连图纸和生产线全部被秘密销毁,所以外界很少知道这款鱼雷。

    口径600毫米,全长8米,热动力推进,携带210公斤标准tnt炸药时最大射程30节/14000米,36节时射程为6000米!这种射程和威力已经远远超过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重型鱼雷,甚至二战前除变态的日本93长矛外这款鱼雷也都是很先进的。杨秋当然不会照搬图纸,他直接把后世意大利奥托公司于二战前发明的鱼雷帽技术拿了出来,这个加装在雷头前的尖锐小帽理论上可以可以帮助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