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英雄 > 辛亥大英雄第199部分阅读

辛亥大英雄第199部分阅读

洋舰队)全体出动,但暂缓将后续210名陆战队士兵送上岸。同时还将第一舰队的2艘台湾岛级重巡洋舰抽调南下,顿时整个南中国海都被锃亮森寒的炮口覆盖。

    如此大的海军调动瞒不过无孔不入的记者,国内报纸纷纷开始报道西婆罗洲暴动,不仅贴出照片还刻意渲染当年的兰芳惨剧,甚至还找到当年惨案亲历者讲述南洋华人的血泪史。由于满清时期宣传不足,兰芳惨剧在国内知道的人不多,所以当报纸铺天盖地翻老账时,整个中国都被烫了下!很多人才知道,在南洋,在西婆罗洲居然有十几万兄弟姐妹被荷兰殖民者和他们的走狗当猪狗宰杀!

    报纸出版的当天下午,数万上海学生云集荷兰驻上海领事馆前举行示威游行,紧接着北京、南京、广州、武汉等地学生也都举行大游行,声援海军谴责荷兰暴行,要求捉拿凶手西婆罗洲局势再次恶化!

    兰芳惨案的真相很快被欧洲转载,很多人这时才知道当年荷兰在西婆罗洲的血腥手段是多么残酷。当然,他们也只是表面谴责一下罢了,毕竟大家都需要东印度的橡胶、香料和低廉资源。但荷兰和英国万万没想到,莫斯科的gc国际居然也来插一腿。最著名的苏维埃喉舌《真理报》发表连篇评论,从兰芳惨案到殖民者挑动南洋民族仇恨,再到最后的西婆罗洲危机等等都大写特写曝光无数,强烈抨击资本主义的掠夺嘴脸,表示要帮助南洋地区所有民族实现独立。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无数双目光都开始寻找解决危机的钥匙人物,可杨副总统阁下却似乎完全不知晓外界发生了什么,与全国各地赶来的航空业精英们云集蕴华飞机厂一连数天,讨论技术畅谈航空未来。

    这可把从南京赶来的陆征祥急的直跺脚,又不敢打搅里面的现场小会议,只得拉住宋子清和蒋方震:“两位,这个还要多久?副总统要是再不出来我都不敢回南京了。”

    他这位外交部长压力很大,此次英国态度坚决出乎预料,所以非常着急。宋子清看看和上百位华人航空专家有说有笑的杨秋,只好拍拍他安慰两句,推门走进保卫森严的发动机试验车间。杨秋正在询问新发动机情况,见他进来就知道想说什么,做了个阻止的手势后问道:“专利和名字都注册了吗?”

    “四年前就已经抢注了全部专利。”

    周厚坤非常激动,因为他们不仅实现了全金属单翼飞机上天的梦想,还实现了杨秋当年的设想,完成了重叠式星型发动机的研制并一举将发动机提升至750马力!成为目前世界最大马力的风冷航空发动机。所以大家完全能想象得到,当各国的星型发动机面临壁垒后,光这个将两台发动机重叠的设计专利能为公司带来多么丰厚的回报。

    巴玉藻和大多数蒙古汉子一样,憨直爽朗,他觉得能这么快突破全要归功于杨秋五年前的建议,也因为杨秋赴欧访问后带回的数万洋技工帮助突破精密加工困难的壁垒,所以憨笑着把功劳往外推:“以前那种单层星型发动机叫野马,现在这个我们叫它叫双野马。呵呵其实副总统您的功劳最大,若非当年的提示和设计图,我们也想不到能将两台机器重叠起来。”

    “双野马,不错。”

    杨秋很高兴,有了这个就等于见到c47的影子,将来有急事也不必搭乘危险地双翼木头架子,倒是野马战斗机这个名字因为不能重叠无法抢注有些可惜。但相比可惜,他更好奇美国普惠公司丢失拥有重叠专利后,会不会一气之下去搞“三黄蜂”“四黄蜂”呢?要知道双野马专利非常重要,毕竟现在不是践踏各项国际公约的战争时期,美国即使不想遵守也要做做样子。道理很简单,美国如果仿冒双野马专利,中国自然能盗版通用、梅林等大公司的专利权,从今年双方互相购买专利数量看,美国反而不合算。

    或许用不了多久,遇上动力壁垒的普惠公司代表就要来谈判了。所以他现在更关心发动机是否具备大规模制造能力,问道:“工程制造准备的怎么样了?新技术如果不能尽快转化为产品,人家迟早会超过你们。”

    周厚坤和大家真的很庆幸能遇上懂技术,还如此关心航空等高科技的国家领导人,插嘴道:“副总统请放心,全部制造流程都已经完善,我们还和自动化实验室一起研制专门的流水线设备。只有精密铸造和材料几个方面还不足,前者有洋师傅传授后我们自己的技工提高很快,最多再有2年就能完全依靠自己。后者比较困难,基础材料技术研究并不多困难,却需要大量资金、众多学校实验室一起参与进来,需要时间积累。但您放心,我们正在一点点攻克!”

    既然把话说开后巴玉藻也壮着胆子,面对王助等全国航空精英们深吸口气:“副总统,我和朋西还商量,我们,我们我们想收购信阳飞机制造厂!”

    “收购信阳厂?”

    别说杨秋,王助等人也被两人的大胆想法弄楞了,但片刻后就明白过来。信阳飞机制造厂是国有企业,里面不仅有两台6000吨模压机,还有大量设备和政府花十年培养起来的几千初中级技工!如果能兼并成功,加上双野马发动机技术,就能立刻成为媲美甚至超越重庆的航空制造企业。

    有胆魄!以民营兼并国有!无论成功与否都将被载入中国共商发展史册!

    “这里当做发动机研制和制造中心,信阳是航空制造中心,把两家的资源结合起来是不是这样想的?”不等回答,杨秋加重语气鼓励道:“信阳是中央投资企业,你可以用技术和这家厂融资收购,银行信贷你们自己想办法,其余嚼舌头的事情我来帮你们挡!但有句话要说在前面,政府要2成股份,毕竟这里面涉及军用保密,我们还要保证工人利益。”

    巴玉藻和周厚坤本来只想试试,毕竟信阳是全国有数的中央国有企业,卖给私人有倒卖国家资产嫌疑,却没想杨秋居然一口答应!还准备帮他们挡住外界质疑!这需要何等魄力!两人高兴的连道谢都忘记了。到是杨秋不觉得有多伟大,突发奇想大笑道:“对了,我给你们起个新名字怎么样?空中客车,如何?”

    别说叫空中客车,就算叫地府特快都行啊!

    两人忙不迭点头称好,反倒是王助这些其它厂和实验室的技术专家脸色不好。“是不是怕了?怕是好事,只有竞争才能有动力!”杨秋见状呵呵一笑,突然向后面招招手:“行文。”

    召唤中,一位三十岁左右的陆军少校拎着黑色公文包快步走来。如果有心会能发现公文包和他的手腕被一根细线连在一起。这些年大家都知道杨秋身边有位如同影子般不离不弃的神秘军官,但外界都以为是贴身保镖,所以没有太在意这位身材高大却一脸死板的少校。

    少校打开包从里面拿出两份厚厚的资料后,又退到人群外神色警惕。

    杨秋把其中一份交给王助,另一份交给国有沈阳飞机厂首席工程师宗磊。他是西南时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也是继周厚坤之后第二位获得美国航空工程硕士生的华人学生,欧战后还在寇蒂斯公司和德国bw公司总计实习4年才回过。

    宗磊拿到的其实就是英国梅林水冷发动机图纸,但沈阳的水冷发动机技术并不好,所以他立刻想到与全国技术最强最大的汉阳集团发动机公司合作,而王助拿到的东西可就非常非常奇特了。

    “这是。”

    “未来!”

    杨秋微微一笑,将他手里的资料合了起来:“如果你们能掌握它,未来的天空就是我们的!要注意保密!”轻轻说完后,他又干脆在现场正式招标几款军用飞机,包括舰载鱼雷机、双发远程水上飞机、双发军用运输机、单翼战斗机、教练机等等。

    杨秋的挥洒自如让宋子清有些羡慕,尤其是王助手中攥得死死地那份厚厚资料更是让他非常好奇,直到很多年后他才明白今天见证到什么。

    半年后,在杨秋帮助下蕴华飞机厂兼并了国有信阳飞机制造厂,改名空中客车公司,成为仅次于重庆的全国第二大私营航空制造公司。重庆也正式更名为流星公司,连沈阳飞机制造厂也和汉阳发动机厂互相控股联合,更名雷神公司。

    除这三家参与招标外,继巴玉藻之后第二位自主创业并加入中国国籍,还在成都开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飞机公司的西科斯基,也拉着几位也已经加入中国国籍的俄国航空工程师参加了投标,还一举获得370架空军教练机和其它飞机配件制造的大合同。

    杨秋秘密提供从图纸,四家公司互相竞争促进,中国航空时代双野马的问世步入快车道。

    这是后话。

    杨秋轻轻捏了下拳头,叮嘱大家不要泄露交给他们的资料后,才和宋子清走向焦急地陆征祥,留下身后这些注定要名扬世界的中国年轻航空航天精英们。

    “副总统,英国。”

    陆征祥还没说完,杨秋就打断了他:“我知道,一起回南京吧。”

    杨秋回到南京中枢的消息迅速传开,但没等各国使节见到他,当夜就传出他和黎元洪爆发口角的“重大消息”。据总统府内部人士透露,两人在西婆罗洲问题上发生了重大冲突。杨秋认为全国正处于巨大地转型良机,不应该在西婆罗洲华侨问题上采用军事手段,而应该在确保华侨安全的情况下与荷兰政府展开谈判,要求荷兰政府给予南洋华侨自治权。但黎元洪却觉得应该强硬,否则会被小看,甚至表示应该不惜向荷兰宣战,明确中央保护海外华裔的决心。

    两人反复争论无果后,杨秋干脆赌气不管此事,表示将出访美国洽谈新一轮经济合作,国防军只负责侨民安全,将危机解决交给南京中央不再参与危机解决。

    大概是被气晕了,当了十几年总统的黎元洪吵着闹着要堵住宪法漏洞收回权力,于是连夜召集几位亲信,并让杨度草拟修宪议案。这次的突然变故让西婆罗洲危机愈加扑朔迷离,第二天杨度就向国会提出总统府修宪草案,要求正式修改宪法!迁都北京并将目前的国会制改为总统制!

    一石激起千层浪,没等国会搞清楚杨秋是什么意思,杨度的修宪提案立刻引发国会上下的争吵!因为目前民国宪法是在宋教仁的民国约法上修改而成,一直被他们视为最大成就,修宪改总统制就等于是一巴掌全盘否定。

    修宪议案让国会上下吵翻天,连西婆罗洲危机都减弱很多。

    杨秋开始为他出访美国做准备时,也迎来危机后首位访客,英国驻华大使兰普森爵士。和几位前任相比,这位老爵士毫无亮点可言,要说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恐怕是他来拜访时都没忘带上心爱的苏格兰牧羊犬。

    “副总统先生,对于贵国侨民的遭遇我深表遗憾,但我认为这不是您派兵登陆婆罗洲的理由!西婆罗洲属于荷兰政府管辖地,是得到世界认可的!大英帝国不希望东印度爆发战争,绝不!所以请通知您的士兵立刻撤出,将平息暴动的责任交给巴达维亚政府处理!”大概是发觉民国国会已经为修宪已经吵成一团没空理睬西婆罗洲,兰普森老爵爷也用“绝不”二字来加强语气,大有一言不合立刻开战的架势。

    杨秋知道英国担心什么,也知道现在全世界都或明或暗的孤立大英帝国,同样严肃地站到窗口,挡住阳光:“大使先生,西婆罗洲危机不是我国造成的!暴动发生后我国第一时间照会荷兰政府,但他们依然罔顾我国侨民生命,迟迟不愿意派兵维持秩序,导致我数百侨民伤亡!这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国家都不会答应的事情!此次护侨我们是迫不得已!”

    兰普森见杨秋始终不离护侨两字,试探道:“这么说,您不会占领西婆罗洲?”

    “占领?呵呵您在开玩笑吗?!我只想保证侨民安全。此次暴动之所以扩大完全是荷兰政府的不作为导致的。”

    “请您转告荷兰政府,我国总统和国民非常气愤此事,我本人虽然愿意和谈,但因为一些原因我将与3天后出访美国,所以这项工作将由总统府全权负责。我可以告诉您的是,我们不需要西婆罗洲土地,不想发生任何战争。同样也必须强调!巴达维亚必须立刻逮捕杀害我国侨民的凶手!赔偿暴动给我国侨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总计1500万美元!为防止将来再出现此类事件,必须给予我国在西婆罗洲的侨民参政权和自治权!”

    得知杨秋竟然不管此事要出访美国,兰普森被绕的头有些疼,但听到巨额赔偿尤其是要自治权时,如同门口那条猎犬般,猛地跳了起来。

    “这不可能!”

    第五九二章 奇想

    甩下一句要自治权后,杨秋拍拍屁股带苗洛和徐秀钧等人,搭乘肇和号轻巡洋舰与两艘到期还给美国海军的内华达级战列舰一起,浩浩荡荡访美去了。

    他的离开并没让英国放心,反而暗暗琢磨他去美国干什么?是去说服美国支持西婆罗洲华人自治,还是拉拢美国一起对付夕阳斜下的日不落帝国?如果美国站在中国一边,会不会真演变成战争呢?兰普森爵士的头很疼,面对白厅一天三遍要求搞清楚南京底牌的电报,恐怕谁都不会有好脸色。

    同样,南京总统府也乱作一团,修宪的议案如同揭开了火山盖子,无数奇奇怪怪的论调全都喷涌而出,一心想要修宪的黎大总统也不知发了哪门子邪劲,居然绕开外交部把西婆罗洲危机交给国会外交委员会处理,让管理委员会的汪兆铭直傻眼。因为根据宪法,国会外交委员会只是普通的日常机构,负责监督和审核政府的外事工作,从来就没说过要负责重大外交事宜啊?这可把汪兆铭愁死了。

    其实他心里明白,黎元洪绝不会和杨秋闹矛盾的。因为失去国社这棵大树,黎大总统什么都不是!再说了,还有四年总统任期就到头,何必这个时候撕破脸?无非是做场戏给人看,告诉大家这是黎元洪修宪搞总统制,和他杨秋没关系,所以没违背当初在宋教仁临死前的承诺……

    面对这个烫手山芋,积极反对修宪的民主党立刻转移目标。对他们来说抗议修宪也就是喊喊,国社占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完全没有翻盘希望,但接管西婆罗洲危机谈判就不同了!被国社压制十几年,从未参与过国家外交大事的民主党大佬们立刻发现,这是扩大党派影响力的好机会,如果办成全世界近两千万华侨还不得把民主党视为恩人啊!

    再说了,谁都知道杨秋不会真不管南洋,海军调动南下是做好打仗准备的!这种狐假虎威的好事挑着灯笼也找不到,所以上海民主党总部内立刻吵成一团。

    “我看应该先联系英国,探探他们的口风。”

    “不对!找英国人那就是送上门给人家打脸。既然婆罗洲是荷兰的,就该找正主,只要逼荷兰承认他英国也没辙。”

    “这哪行?英国拿着香港和新加坡呢,程璧光说了,就这两个地方能管大半个南洋,应该找英国人出面。”

    “找美国,美国有小吕宋(当时菲律宾民国称小吕宋)呢。”

    “你傻啊,你的脸面有他杨秋的脚底板大吗?”

    “法国呢?不是说法国和英国闹得很僵嘛。”

    “……”

    比菜市场还热闹的会议室让汪兆铭直摇头,他终于明白民主党和国社的差距有多大了!以前的孙逸仙、黄克强甚至宋教仁之辈就无法把握国际大势,被周旋于德英美矛盾中的杨秋利用机会捞好处一路崛起。现在远离执政圈整整15年后,人才断裂更是严重,以至于一次小小的地区危机商量半天居然连先找谁都拿不出方案。反观国社在杨秋率领下纵横欧美进出国联,锻炼出像王正廷、慕容翰、贝祖贻这些年轻英杰,还将数万国社年轻人送往海外锻炼学习,要技术有技术,要经济有经济,就算画个裸画都有大批可供挑选。

    旁边李烈钧也同样叹气,不由想起蔡锷临终前让民党好好当在野党的提议。原来老朋友早已看出民党虚弱本质,知道就算是扳倒国社上台,也管理不好偌大的中国,所以才告诫老老实实脚踏实地从培养人才做起。眼看大家半天拿不定主意,他也只好站起来:“分两拨,日本和巴达维亚。”

    “日本?关日本什么事?”

    作为民党内少数参加过欧战并前往俄国独挡一面的高级将领,李烈钧在民主党内的地位太特殊了。很多人一直觉得如果不是当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