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7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7部分阅读

00挺)部署在敌人实施突破的方向上。这样德奥军队在兵力上占有优势:步兵多1倍,火炮多4倍,而重型火炮则多39倍。俄军各集团军人员缺额严重,炮弹匮乏。每个炮兵连每日发射炮弹不能超过10发。防御纵深(5―10公里)浅近。防御工事薄弱。

    经过13个小时的炮火准备之后,德奥军队于5月2日10时开始实施突破。尽管俄军第一阵地被严重摧毁,人员伤亡很大,但是,截至日终前联军只前进了2―5公里。在头2天,进攻只是从正面压迫俄军缓慢后退。直到第3日,德奥军队将预备队投入战斗以后,才加强了突击力量,于进攻的第6日日终前,向纵深推进了40公里。俄军损失惨重,于5月15日退到新米亚斯托、桑多梅日、佩列梅什利、斯特雷一线据守。德奥军队继续进攻,随后不断逼迫俄军务集团军往东撤退。6月3日,德奥军攻占佩列梅什利,6月22日占领利沃夫,至6月月中俄军被迫放弃加里西亚,退至海乌姆、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布罗德以西20公里和布恰奇以西15公里一线。

    点评:俄军的失败,不仅是德奥军队在兵力兵器方面占有优势所致,而且也是俄军最高指挥部、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和第3集团军司令官犯了严重错误的结果。俄军指挥部对戈尔利采突破过程中所形成的局势判断错误,只是在日5月12日,当紧张的防御战斗进行到第11天时,才给第3集团军下达进行防御的任务。军队指挥组织不善,缺乏明确的目的;预备队随到随用,形不成拳头;反突击软弱无力,通常达不成预期目的,且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部不善于在纵深内构筑和利用防御地区。德奥军在戈尔利采的突破,使俄军在1914年战局和喀尔巴阡战役中取得的胜利统统化为乌有,而且还出现了丧失波兰的危险。

    5、【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1915―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于1915年2月19日―1916年1月9日实施的一次战役,又称加利波利半岛战役。

    此次战役目的是,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占领土耳其首都君土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迫使土耳其退出与德国联合的战争。英法两国竭力先于俄国夺取战略上极其重要的这2个海峡。英国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倡议者。最初计划规定,英法联合舰队用舰炮火力逐次摧毁土军海岸炮连和要塞,扫除海峡水雷,并突人马尔马拉海,攻占君土坦丁堡。德土联军统帅部获悉英法准备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后,遂将土耳其第1、第2集团军的部队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调往达达尼尔海峡地区,使要塞炮兵和岸炮连的火炮数量增至199门(包括150―355毫米炮175门),布设了10道水雷障碍(375个水雷),以加强海峡海岸防御。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两岸配置了外围炮兵连(26门火炮),往后配有中间炮兵连(85门火炮),在查纳卡累地域配置了内防炮兵连(88门火炮)。达达尼尔海峡北岸的筑垒阵地部署了第1集团军(司令官德国利曼·冯·桑德斯上将)第3军的部队,南岸部署了该集团军第15军的部队。

    1915年2月中旬,英法联合舰队(司令官英国卡登海军上将)集结在利姆诺斯岛穆德罗斯湾(战列舰11艘,战列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飞机运输舰1艘)。联合舰队在大口径炮方面比土耳其岸防炮显居优势(234―380毫米炮92门,102―191毫米炮190门),2月19日开始炮击外围炮兵连。由于土军进行强有力的火力反击,英法联合舰队又因实施面积射,故长达6个小时的炮击效果甚微。随后实施的炮火突击也未奏效。为了达成战役目的,盟军把集结在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联合舰队全部兵力(战列舰17艘,战列巡洋舰1艘,驱逐舰16艘,飞机运输舰1艘)都投入了战役。3月18日,联合舰队在德罗贝克海军上将指挥下(卡登海军上将已被撤换),重新试图突入达达尼尔海峡,但仍未成功。于是,决定放弃单纯使用海军作战的方案,而实施陆海军联合战役:由登陆兵夺取加利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筑垒工事,以保障舰队突人马尔马拉海,然后从陆上和海上实施突击,攻占君士坦丁堡。英法远征军在亚历山大(北非)向登陆地域出发的准备工作既暴露又进展迟缓,致使敌军得以判明战役意图,并采取措施加强了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防御。土耳其统帅部组建了第5集团军(6个师,司令官为利曼·冯·桑德尔斯将军),并将原第1集团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地区设防的兵团编入其建制。4月25日,盟军登陆兵(81000人,178门火炮)在英国汉密尔顿上将指挥下,开始在加利波利半岛南端的塞迪尔巴希尔(主要兵力)、卡巴泰佩角(辅助兵力)、库姆卡莱角和萨罗斯湾(佯动兵力)登陆。敌人进行了顽强抵抗,盟军主要兵力和辅助兵力在头两天战斗中损失万人,夺取了不大的登陆场(纵深1u?,为了扩大登陆场,英国统帅部决定实施第二批登陆兵登陆。英国从本土向加利波利半岛增调了约万人。8月初,军队增至12个师。于8月6日夜间在苏夫拉湾实施登陆(1万人)后,英法联军转入进攻。到8月10日,土军(14个师)阻止了英法联军的进攻。战斗中,英法联军损失约万人,大体相当于土军的损失。英法联军的8月失利,很大程度上促使了保加利亚决定与德国结盟参战,也是丘吉尔辞去海军大臣职务的原因。1915年底,由于德奥联军和保加利亚军队在巴尔干战区顺利进攻,塞尔维亚军队被击溃,以及出现了希腊倒向德国一方的威胁,迫使盟军停止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将军队(万人,万匹军马和400门火炮)撤到希腊,以加强萨洛尼卡远征军。

    点评:争夺达达尼尔海峡的斗争持续了259天。参加战役的有英军49万人、法军8万人、土军70万人。在战斗过程中,英国伤亡和失踪万人,法国万人,土耳其万人;英法联合舰队损失战列舰6艘,土耳其损失1艘。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失利是由于英法统帅部的错误造成的。他们不按约定与俄国陆海军实施协同动作,而企图独自夺取两海峡和土耳其首都(协约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战役最初企图,即仅用舰队兵力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和君士坦丁堡,其本身就欠妥当。英法联军统帅部低估了敌方的防御能力,忽视了战役准备的隐蔽性和第一批登陆兵登陆的突然性;第二批登陆兵登陆又过于迟缓,使敌方在此之前建立了强有力的防御。德土统帅部巧妙使用陆军、海岸炮兵和抗登陆水雷障碍,以及德国舰队在海上交通线上的有效作战,都是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失利的主要原因。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经验迫使人们重新探讨有关准备和实施攻占海防筑垒地域的方法,制定出准备和实施登陆战役的新方法。联军唯一成功的是,他们在撤退时无一伤亡,堪称杰作。

    6、【哥得兰海战】

    1915年6月19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海军第1巡洋舰支队和德国海军舰队在波罗的海哥得兰岛附近进行的一次海战。

    1915年6月18日,海军少将巴希列夫率巡洋舰“马卡罗夫将军”号(旗舰)、“巴扬”号、“勇土”号、“奥列格”号、“留里克”号和驱逐舰“诺维克”号,以及另外8艘驱逐舰奉命出海炮击梅梅尔。在浓雾中,“留里克”号和“诺维克”号掉队,尔后单独航渡。是日,德舰“罗翁”号装甲巡洋舰、“奥格斯堡”号(旗舰)和“吕贝克”号轻巡洋舰、“阿尔巴特罗斯”号布雷舰和7艘驱逐舰在海军准将卡尔夫率领下出海,到博克舍尔灯塔附近布设水雷障碍。布雷完毕,卡尔夫电告任务执行情况,随即率舰队返航。该电被俄国通信勤务部门截获并破译。通信勤务部门随即将德舰位置报告巴希列夫。巴希列夫改变炮击梅梅尔的计划,遂率巡洋舰支队去截击德舰。俄军舰队司令部严密监听敌舰无线电通信,并为俄巡洋舰导航。6月19日7时30分,俄舰在哥得兰岛附近发现“奥格斯堡”号、“阿尔巴特罗斯”号和3艘驱逐舰(“罗翁”号和“吕贝克”号巡洋舰与4艘驱逐舰此时驶往利巴瓦),立即开炮射击。卡尔夫判明情况后,令“罗翁”号和“吕贝克”号两舰归队,“阿尔巴特罗斯”号在瑞典领海隐蔽,他本人率旗舰“奥格斯堡”号南撤。俄国巡洋舰“勇土”号和“奥列格”号追上“阿尔巴特罗斯”号,并对其集中火力射击。9时,“阿尔巴特罗斯”号中弹起火,在瑞典领海厄斯特戈恩角附近抢滩。俄国巡洋舰向芬兰湾基地返航途中,于10时左右,与“罗翁”号,“吕贝克”号和4艘驱逐舰遭遇。双方舰只进行短时间炮战,未分胜负。俄巡洋舰因弹药不足,开始后撤。但德舰却误认这是战舰实施机动,使其遭致更大兵力的突击,因而也撤出战斗。10时30分,“留里克”号奉命进入战区,并与德舰遭遇。“留里克”号开炮射击,击中“罗翁”号,但在规避潜艇攻击时,“罗翁”号趁雾逃走,而“留里克”号没有实施搜索,遂向芬兰湾返航。

    点评:此战总的来说,俄国舰队在海战中取得了胜利。如果俄舰在火炮使用方面不犯严重错误(无谓地耗费大量炮弹,影响了同“罗翁”号、“吕贝克”号巡洋舰的战斗进程),这次海战的战果会更大些。这次海战中,俄国舰队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无线电侦察所得情报指引己方军舰同敌舰作战。

    一战主要战役――1916年

    1、【埃尔祖鲁姆战役】

    1916年1月10日至2月16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高加索集团军为歼灭土耳其第3集团军并攻占其补给基地、重要交通枢纽埃尔祖鲁姆要塞而实施的进攻战役。

    马哈茂德―卡米勒巴夏土耳其第3集团军(万多人,火炮122门,机枪77挺)在亚美尼亚高原难以通行的帕兰德肯、萨布里、卡尔加帕扎勒等山脉设防,企图在得到援军后转入进攻并粉碎高加索集团军(司令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土军预定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之后向高加索战线调派腾出的军队来实施这一行动。高加索集团军(万人,火炮338门,飞机10架,载重汽车150辆)指挥部计划在土耳其援军到来之前以向心突击歼灭土耳其集团军。突击群(24个营、14个哥萨克连,68门火炮)向马斯拉哈特、克普吕柯伊方向,高加索第1军向埃尔祖鲁姆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土耳其斯坦第2军向奥尔特方向,高加索第4军向比特利斯方向实施辅助突击。由于在战役伪装和虚拟情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了进攻的突然性。1月10日,土耳其斯坦第2军首先发起进攻,两天后,突击群和高加索第1军转入进攻。尽管进攻是在寒风凛冽和遍地积雪的零下30度严寒条件下进行的,但是突击群部分兵力仍在1月14日日终前突破土军防御,前出至克普吕柯伊东北的土军后方。突击群的胜利和土耳其军队集团在克普吕柯伊、哈桑卡莱地区面临被合围的威胁,迫使土军指挥部下令撤退。俄军乘胜追击退却土军,于1月20日进抵代韦博因山(埃尔祖鲁姆以东12―13公里),这里是埃尔祖鲁姆工事的外廓(11座堡垒并加强有土筑工事)。为防守埃尔祖鲁姆,土军投入约3万人,265门要塞炮、112门野炮、39挺机枪。俄军为攻打要塞调集了16门汽车牵引的攻坚炮和大量野炮(共180门火炮)。2月12日,高加索集团军在埃尔祖鲁姆以北的接近地攻下了两座堡垒。2月16日,俄军从北、东、南三面实施突击,攻克了要塞。俘土军8000余人,缴获火炮315门。经两周追击,土军被迫从埃尔祖鲁姆西退70―100公里。土军指挥部计划的破产和俄国在高加索战区态势的改善是埃尔祖鲁姆战役的重要结果。英军在苏伊士和美索波达尼亚(伊拉克)的态势也得到改善。土军在此放弃进攻、转入防御。

    点评:此战,土耳其第3集团军损失约万人(其中被俘万人)和几乎全部火炮;俄国高加索集团军损失万人,其中阵亡2300人,被俘、冻伤14700人。埃尔祖鲁姆战役的胜利取决于主要突击方向的正确选择、战役的周密准备、在最重要方向上兵力兵器的广泛机动,以及能在冬季艰难条件下通过高山峻岭的英雄气概和忘我精神。

    2、【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21日―12月1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法两国军队为争夺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各次战斗行动的总称。

    在1916年战局中,德军指挥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而在西线则打算对法军战线右翼部队所依托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全纵深15~18公里,筑垒地域由四道防御阵地组成,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凡尔登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由法军第3集团军(由埃尔将军指挥,辖11个师,火炮632门,其中重型火炮244门,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防守。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德军指挥部计划以第5集团军(由威廉皇太子指挥,17个师,火炮1204门,其中重型火炮683门,迫击炮202门和飞机168架,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攻占凡尔登地域。按计划,突破将在正面狭窄地段(宽15公里)实施。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德军在两个法国师当面展开了第7、第18、第3军共6个半师,火炮879门(其中重型火炮522门)和追击炮202门,这就使德军处于优势:步兵比敌军多2倍,炮兵则多倍。炮兵数量如此之多,以致火炮和追击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50―110门。为了隐蔽主突方向,德军决定在宽达40公里的正面,以集团军的全部炮兵进行小时的冲击的炮火准备。航空兵用于轰炸敌后方目标和扫射防御阵地上的法军。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

    德军于2月21日7时15分发起进攻,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天就占领了第一阵地,在尔后的4天(2月22―25日)又攻占了两道阵地和杜奥蒙堡垒,向前推进5公里,但未能突破法军的防线。步兵进攻时采用纵深战斗队形以散兵线分波次推进,前面为强击群。法军指挥部(霞飞将军)于2月25日令第2集团军(贝当将军,5月1日起尼韦勒将军)投入交战,并通过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神圣之路”)调运军队和物资。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从2月27日―3月6日,沿这条公路用汽车(3900辆)运送了19万名士兵和万多吨军用物资。这是大规模汽车输送的第一个范例。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从3月5日起,进攻正面扩展到30公里,德军将主要突击转向默兹河(马斯河)左岸,并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是仍未奏效。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经过70个昼夜(2―4月),德军总共才推进6―7公里。凡尔登战役成了一场捎耗战。双方都不断投入新的兵力。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