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2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2部分阅读

重型轰炸机8架为一个中队,翔龙侦察机8至16架为一个中队,天马运输机4至6架为一个中队

    2、大队(营级):

    下辖2至3个飞行中队,1个机务中队(连级)。

    3、联队(团级):

    下辖2至3个飞行大队、1个机务大队(营级,由3个机务中队组成)

    根据作战需要,作战联队可以由单一机种合编,也可以多机种混编。

    4、帝国空军师。

    下辖3至4个空军联队(正团级),1个侦察机中队(连级),1个运输机分队,一个教练机分队,2至3个场站(正团级),1个雷达营(正营级),1个通讯营,一个直属机务营(解决各联队机务营无法解决的问题);场站是负责机场各方面的保障由各业务单位和若干个连队组成,场站和飞行联队同级,工作相互独立互不领导互不干涉。

    【注】帝国空军由各军区所辖空军部队和海军航空部队组成。一般而言,每艘航母舰载机为一个独立联队,2至3艘航母为一个海军航空师,各军区所辖空军部队基本以师为编制。

    【一战重型轰炸机代表】

    (1)、俄罗斯“勇士”系列轰炸机――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

    发明世界上第一架重型飞机的荣誉应归于俄国的西科斯基(他后来移居美国,成为水上飞机和直升机的著名制造家)。1911年,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设计,1913年5月,一架命名为“俄罗斯勇士号”的四发双翼“巨型”飞机顺利完成了多次试飞,它成为后来的俄国重型轰炸机“伊里亚·穆罗梅茨”的原始雏型。

    1913年底,“伊里亚·穆罗梅茨”(下简称伊机)试制成功,1914年6月完成了著名的彼得堡――基辅长途飞行,其中,用8小时进行从彼得堡到俄尔沙之间700千米的不着陆飞行,在回程中,从基辅至彼得堡只用了13小时,这是当时的世界记录。后来,该机还创造过数次世界记录,其中包括载客飞行(10人)的高度记录(2000米)。在军用型中,还首次利用散热空气导入座舱御寒,并安装了照明电灯和“重炮炮架”。

    伊机采用双翼木结构布局,密封座舱,四台水冷却的活塞发动机装于稍稍缩短的下层机翼上,翼间有8组支柱支撑。四个长筒形油箱高悬在发动机短舱的上方。主起落架为2组,每组双轮。座舱集中在矩形断面的长机身前端,乘员有4―8人,配备8挺机枪自卫,也试用过76毫米重炮。机身内可挂400千克炸弹,超载时可挂800千克。飞机有领航仪器和轰炸瞄准仪,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伊里亚·穆罗梅茨”是世界公认的第一种四发动机重型轰炸机。

    伊里亚·穆罗梅茨主要有三大改型:a、v、e型。a型1914年制成,机身侧面有一些机窗,有两个浮筒,用于教练,4座,无武装。装备有100马力的“百眼巨人”发动机2台,140马力的“萨姆尔松”星形空冷发动机2台。v型1915年制成,机头较钝平,装150马力“日光”型发动机4台,尺寸比a型略小。拥有3~7挺机枪,可载弹522千克。飞行员风挡为地铁机车头双方窗形式,很易识别。e型是1917年制成,有多块玻璃镶成的大型蛋形机头驾驶室。装备4台270(一说220)马力的法国“雷诺”发动机,尺寸为诸改型中最大者,时速可达137千米,总重7000千克,升限4000米,续航时间5小时,带7挺机枪和800千克炸弹,乘员7人,航程540千米。

    (2)、英国“汉德利·佩奇”系列轰炸机――引领重型轰炸机的潮流

    1915年,为更有效地遂行轰炸任务,英国皇家海军部航空处处长莫里·休特呼吁发展一种陆基型的双发大型轰炸机,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要求。汉德利·佩奇公司为此适时推出了早在一年前已投入研制的0/100型飞机。该机的原型机于1915年12月18日试飞,1916年9月正式装备皇家海军航空勤务队,成为大战时期英国轰炸机的代表作,并和德国的“哥塔―g”一起,成为战时两大杰出轰炸机型号。汉德利·佩奇0/100和它的改进型0/400是一种比德国“哥塔g”轰炸机大一些的重型轰炸机,但都是为空袭敌后重要军事目标及交通枢纽而设计的,载弹量比“哥塔g”大162%。

    外形

    0/100、0/400轰炸机采用木质结构加布质蒙皮,双机翼正常布局,有明显上反角和6组翼间支柱,且下翼比上翼短一截。有意思的是,为使这种非金属结构飞机在恶劣天气中和夜间免遭侵蚀,机翼的外段可90度向后折叠,便于英军标准野战飞机库的收纳,这在大型飞机中是极其罕见的。该机有一个矩形断面的长机身,机腹向头尾两端上斜。机头端是射手兼投弹手座舱,这在当时重轰炸机中是通用的布局。紧接着是一个并列双座座舱,是飞行员和领航员或机械师的座席,都呈敞开形。0/100和0/400飞机有两枚平尾和两枚垂尾,保证了长途飞行中的平稳性。起落架为并列四个单车轮,另带一个尾橇。

    武备

    在机身两侧,上下翼之间,装有2台罗·罗公司“鹰”水冷活塞发动机的短舱,在中央翼下方,通常可挂8颗113千克炸弹,机上自卫机枪有4~5挺。

    动力

    0/100的原型机暂装200马力的“依斯派诺·西扎”发动机4台,但每2台前后串列装入一个短舱内。成批生产型改装2台“鹰”2发动机,12缸,直列v形,水冷,单台功率250马力。第3架0/100在1916年11月从工厂飞往海军航空队第5大队报到的途中不慎误降在德占区某地,使德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敌对国一架最先进的大型军用机,遂取名“女将”后并入现役。于是日后便有了哥塔g是0/100的翻版之说法。

    0/400是0/100的改良型,主要改进在于发动机功率的加大。由于换装了各种“鹰”发动机,使性能不断有所改善,如“鹰”8式发动机的功率为350马力,较早期发动机功率增加了40%。此外,0/400增设了后机身机枪1挺,油箱也从发动机短舱内移往机身中,这是外观上的主要区别之处。有一架0/400被改成皇室人员6座豪华专机,取名“银星”,机身侧面可见大型方窗一个。

    美军也引进了0/400,并在新泽西州的标准飞机公司内自行组装出107架,从而学到了不少大型飞机的制造工艺,其发动机改用国产的350马力的“里巴莱”。后虽又追补订购过1500架,但因战争终止而取消了合同。1921年,美军还利用0/400在阿伯汀武器试验靶场上试投过大型炸弹。

    英国在战争末期曾改装过12座的运输机,战后,作为剩余物资的0/400又被改装成客机,顺应了20~30年代民航大发展之需要(也是当时一种改装潮流)。有4架在汉德利·佩奇民航公司内于1919至1920年间用于航班飞行。

    战史

    1916年11月,0/100首次参战,1917年,皇家空军建立41联队,其中的2个中队装备和dh―4轻轰炸机,另有一批全新的0/100也不断加入其行列。1917年10月,41联队投入战斗,1918年5月,又扩充了2个中队进入该联队,遂易名皇家空军第8旅,主要任务是对德国城市的昼间轰炸。同年6月,该旅已成为皇家空军独立军的核心力量。0/400飞机也成为此后几十年间皇家战略轰炸机的先驱。

    改进

    汉德利·佩奇公司在战争末期开发了v/1500大型轰炸机,又叫“超级汉德利”,可挂1542千克炸弹,行动半径可抵达柏林,但未投入使用战争便已经结束。

    【游龙式】多用途两栖飞机

    【设计特点】

    1、采用全金属上单翼结构,斧刃形船体机身,同时安装可回收的轮式起落架,具备在水面和陆上两种环境起降的能力。

    2、分为陆基(a)、舰载(b)两种型号。b型尺寸比普通舰载机大,因此航程、载弹量都大于普通舰载机,可担任反潜巡逻、远程侦查、登陆支援、海上搜救等任务。

    3、在飞机腰部安装两个凸出的气泡式观察窗,利于侦查员观测,并可让机枪射击范围增大(能向侧后方射击)。

    4、设计有独立的内部附加油箱,在执行不载弹巡逻任务时可大大增加航程

    【缺陷】(主要集中在舰载型号上):

    1、b型为了达到舰载需要,设计尺寸大大缩减,机舱内空间非常狭小,只有三挺机枪,自卫能力差。

    2、b型只设计了3个水密舱,抗沉性能不佳。(陆基型为5个水密舱)

    3、体积大于常规舰载机,因此只能停放在甲板上,阻碍其他飞机起降。一般只装备在护航航母上,或者在航母甲板一侧专门加装一个小型停机坪。

    4、可从航母上直接起飞,但降落时危险性很大,一般在水中降落,然后由起重机吊回甲板。因此航母还需安装一部起重机,或者单独安排一艘护航航母用于搭载这种飞机(这种护航航母无法起降其他飞机,因此就只能当作其他航母的备用机库)。

    【性能数据】

    引擎:两台龙脉2―750(舰载型为2―600)发动机。

    乘员:

    a型7人,包括包括1名飞行员、1名副驾驶兼前座观察员、1名投弹手兼通讯员、2名侧翼观察手兼腰部机枪手、1名机首机枪手,1名顶部旋转炮塔机枪手。

    b型乘员5至6人,包括1名飞行员、1名副驾驶兼前座观察员、1名投弹手兼通讯员、2名观察手兼腰部机枪手、1名机首机枪手,若需要超重载弹,可减去机头机枪手,但自卫能力大大降低。

    长度(a/b型):/

    高度:/

    翼展:/

    机翼结构:上单翼结构,舰载型可折叠。

    空重:5100/4500kg

    最大起飞重量:7200/6400kg

    最高时速:200/150k/h

    最小巡航速度:75/65k/h

    升限:6500/5600

    最大航程:

    空载1600/1200

    半满载1200/1000

    满载1000/800k

    自卫装备:

    a型配备4艇机载机枪,机首1挺、机腰左右各1挺,顶部旋转机枪塔一挺,机腰机枪站装有气泡式观察窗,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并可让机枪向侧后方射击。

    b型配备3挺机载机枪,机首1挺、机腰左右各1挺,机腰机枪站装有气泡式观察窗,可提供良好的视野,并可让机枪向侧后方射击。

    最大载弹量:

    a型1000公斤;

    b型700公斤,在减少一挺机枪和一名机枪手的情况下,可超载至850公斤。但超载时必须在水上起飞,而且航程缩短。

    有八个挂弹点,可随意配置深水炸弹(150公斤),航空炸弹(200、300、400、500公斤四种规格),航空鱼雷(700公斤)。

    1918年中华帝国海军两大战区兵力部署

    海军战舰总数:

    炎黄级航母4――炎黄号,尧舜号,伏羲号,神农号

    长城级航母4――长城,长白,长江,长春

    “昆仑级战列舰”7――昆仑、太行、秦岭、祁连、喜马拉雅、唐古拉、大兴安岭

    从美国缴获的两艘的“那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南美”“北美”号,经过动力系统改进,最高航速节

    “华夏级”9――华夏、华远、华威,华南、华勇、华北、华盛、华昌、华兴

    泰山级重巡12――泰山、黄山、嵩山、天山、量山、燕山、怒山、衡山、庐山、华山、玉山、西山

    冲锋级轻巡24

    蓝盾级驱逐舰48

    忠诚级护卫舰70

    卫士级驱逐舰12

    “定威级”战巡x2――定宇、定坤号,原型舰“定威号”已经退役,被用作训练舰。

    “镇威级”轻巡x10――原有8艘该型舰,1895年后将两艘“亚特兰大级”改装,原型舰“镇威号”已经被用作训练舰。由于航程短,一般用作中程巡航或者基地留守舰。

    “威乙级”护卫驱逐舰x15――由于航程短,一般用作近海巡航或者基地留守舰

    1、东太平洋战区:

    【尧舜号航母战斗群】

    航母2――尧舜号航母,长江号

    护航航母2――北国,南疆,

    旗舰1――太行号

    护卫舰只:

    泰山极重巡1――(嵩山号)

    冲锋级轻巡2

    蓝盾级驱逐舰6

    忠诚级护卫舰8

    潜艇6――海狼四型

    海象级大型综合补给舰4

    华佗级综合医疗舰1

    【神农号航母战斗群】

    航母2――神农号,长春号

    护航航母2――西域,东海

    旗舰――祁连号

    护卫舰只:

    重巡――天山号

    忠诚级轻巡2

    蓝盾级驱逐舰6

    忠诚级护卫舰8

    潜艇6――海狼4型

    补给舰6

    医疗舰1

    【战列舰分队】7:唐古拉号(旗舰),南美、北美、华勇、华远、华昌、华盛,另有忠诚级护卫舰10艘

    【巡洋舰分队】7:怒山号(旗舰),量山、燕山、冲锋级轻巡4,另有忠诚级护卫舰6艘

    【驱逐舰分队】12:蓝盾级驱逐舰8艘,卫士级4艘

    【7个潜艇分队】70:4型10艘,3型40,2型20

    【基地留守舰队】:“定威级”战巡x1――定坤号;“镇威级”轻巡x2;“威乙级”护卫驱逐舰x3;威甲级4;鱼雷艇、巡逻艇若干,2型潜艇20

    2、西太平洋战区

    【炎黄号航母战斗群】

    航母2――炎黄号航母,长城号

    护航航母4――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旗舰1――昆仑号

    护卫舰只:

    泰山极重巡1――泰山号

    冲锋级轻巡2

    蓝盾级驱逐舰6

    忠诚级护卫舰8

    潜艇6――海狼四型

    海象级大型综合补给舰4

    华佗级综合医疗舰1

    【伏羲号航母战斗群】

    航母2――伏羲号,长白号

    护航航母4――春雷、夏炎、秋霜、冬雪

    旗舰――秦岭号

    护卫舰只

    重巡――黄山号

    忠诚级轻巡2

    蓝盾级驱逐舰6

    忠诚级护卫舰8

    潜艇6――海狼4型

    补给舰6

    医疗舰1

    【战列舰分队】7:喜马拉雅号,大兴安岭号,“定宇号”战巡,华夏、华威,华南、华北、华兴,另有忠诚级护卫舰10艘

    【巡洋舰1分队】9:华山、玉山、西山,冲锋级轻巡6,忠诚级护卫舰6艘

    【巡洋舰2分队】8:衡山、庐山,冲锋级轻巡6,忠诚级护卫舰6艘

    【驱逐舰1分队】12:蓝盾级

    【驱逐舰2分队】12:卫士级驱逐舰8,蓝盾4

    【19个潜艇分队】190:

    帝国喷气式战机

    一、【早期各国喷气式飞机发展情况】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飞机――德国“亨克尔he-178v1”试验机,于1938年8月27日试飞,最大速度700k/h。

    世界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德国(亨克尔)he-280,1940年试飞。该机有传统的平直机翼、双发、低单翼、双垂尾(后期试验型为v型垂尾)。装2台840kg推力的juo004发动机,最大速度8/h,升限11500,主要武器为3门g20机炮。

    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后掠翼布局的喷气战斗机――德国“布洛姆。沃斯”bvp211-01,1944年试飞,这是bloh&voss公司参加“国民战斗机计划”中的设计方案,p211-01机翼以30度后掠;装一台bw003a-1喷气发动机;两门30机炮,最大速度为1020k/h。该机气动布局合理,性能优秀,但由于后掠翼制造较为复杂,为了符合“国民战斗机”的制造简便的要求,将后掠翼改为平直翼,即p211-02,飞行性能大不如p211-01。

    世界第一种实际投入战斗及投入量产的喷气式战斗机――德国梅赛施米特-262,1944年首飞,各型一共生产1430架。装两台900kg推力的junkersjuo004b-1发动机,最大速度870k/h,升限11450,航程1050k。由于空气动力外形优越,是同时期喷气式飞机中性能最好的。为了防止纳粹新式喷气式飞机夺取制空权,盟军连续对生产喷气机燃料的工厂进行大规模空袭,造成喷气式飞机燃料严重短缺,不少飞机因无燃料而无法起飞。所有这些,使262只有少量参加战斗,发挥了有限的作用,未对战争结局产生影响。

    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喷气轰炸机――德国“阿拉多”ar-234“闪电”轰炸机,1944年制造,装2台900kg推力的junkersjuo004b发动机,最大速度740k/h,升限10000,航程,a234速度很高,是1945年唯一能在西线活动的轰炸机,其它的德国轰炸机基本都被盟军的战斗机击落。ar234是一种十分优秀的轰炸机,但参战很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世界第一种喷气飞翼轰炸机――德国gotha(哥达)go-229,1945年首飞,装2台推力为890kg的juo004b-3发动机,最大950k/h(海平面),977k/h(12000),升限达到惊人的16000!航程1900k。主要装备4门k108s30机炮以及2000kg炸弹。可惜未能投?br />免费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