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59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59部分阅读

    “就是去年五六月份的事情,客官,您很久没来金陵了吧?”

    “恩,要不是到你们这里喝茶,我根本就不知道这巷子改名儿了。对了,好端端的为什么改叫钓鱼巷?”

    伙计笑道:“当然是因为有人在这里钓鱼了!”

    袁世凯不解的问道:“钓鱼?难不成现在金陵人都喜欢在这个地方钓鱼?”

    那伙计乐道:“不是说钓秦淮河的鱼。而是钓那些穿着补子的鱼……”

    袁世凯非常“八卦”的问道:“哦?我这人最爱听新鲜了,来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伙计在脖子上比划一下道:“客官。这事儿可不好讲的,说出去要……”

    袁世凯笑道:“我这人嘴紧着呢,而且又爱听这些新鲜的事情,你好好跟我说说!”

    伙计道:“那你可别到处传!”

    有了你,还要我传?袁世凯点点头道:“放心,我不会说地!”

    伙计故作神秘的压低声音道:“我们这里现在流传一副对联,上联是:两江呆人障;下联是:三省钓鱼行(hang,二声)。”

    袁世凯琢磨片刻道:“这对联倒是有个钓鱼,不过这跟改名有什么关系?”

    伙计笑道:“客官,您想想总督府东西辕门上地横额……”

    总督府东西两个辕门分别写着:“两江保障”。“三省钧衡”,听完伙计的话,袁世凯喃喃的说到道:“两江保障,三省钧衡……‘保’字拆成‘人’和‘呆’;‘钧’只比‘钓’多一点。‘衡’字拆开乃是‘鱼行’二字……这样就变成了‘两江呆人障,三省钓鱼行’,哈哈。有点意思……不过这钓鱼我还是没明白,这跟这个巷子更名又有何关系?”

    伙计低声道:“这您还不明白吗?两江总督府就是钓鱼行,而两江总督就是钓鱼行的老板,他们钓的鱼……您说会是什么?”

    袁世凯皱眉道:“三省官员!”

    伙计道:“对啊!他们钓鱼的地方就在这条巷子里,所以老百姓就把这条巷子改成了钓鱼巷!”

    袁世凯抿了一口茶道:“为何要选这条巷子?”

    伙计左右看看,然后道:“这里有个凤来楼,是我们金陵,乃至真个江南第一妓馆……里面的姑娘少说也得二三百,特别是头牌沈月琴姑娘,那个美啊……没那个男人看了她……”

    见伙计表情越来越“滛贱”,袁世凯赶紧打断道:“你说这两江总督就在凤来楼钓鱼?”

    伙计道:“对啊,哪个当官的不要说人情、通关节、谋差事?要办这些事情,哪有不给堂部大人送礼的?所以那些各地的官爷们,恨不能天天都往金陵跑……特别是那裕禄、曾国当了这两江总督后,来地人就更多!这些人来多了吧,一个是自己不方便,二是那两个堂部大人可能自己也觉得不好,于是就派手下人到外面来收钱。您想想啊,宰相门前七品官,他派出来收礼的人地位能低得了吗?那些个送礼的官员当然也得给这些收礼之人请客、上贡,久而久之就不划算了。于是几个江苏的知府、道台们一合计,前年就在这巷子里开了这么间凤来楼。”

    袁世凯一脸“不信”地表情:“一个妓院会有这么大地靠山?你吹牛的吧?”

    伙计道:“您看,您还不信。我一个堂兄就在凤来楼当伙计,他跟我说,开始地时候,只有江苏的几个知府、道台合伙,后来三省官员们都知道这是跟总督

    通’的地方,所以就都来入伙。”

    感情这凤来楼是两江三省各种政治交易的中心,难怪这么嚣张!袁世凯喃喃道:“两江当官的都这样吗?难道就没一个人管管?”

    伙计道:“也不是没有,象江南道监察御史(注1)邓华熙大人。他就常常来查查这个凤来楼,只是他每次来之前凤来楼都能收到风声,而且即便查到什么,也都没办法处置;还有江宁布政使樊增祥大人,他虽然没有监察大权,不过常常写诗讽刺曾国,我记得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秦淮画舫暖围春,时有渔郎来问津。闲坐河房思误字,钧衡谁是钓鱼人?”

    袁世凯笑道:“没想到你一个茶馆伙计,还能背诗?”

    伙计一挺胸。骄傲的道:“我也念过几年私塾,还是金陵的童生(注2。生们人人会背,所以小的也就记下了。”

    袁世凯看看他道:“那你怎么不接着考?江苏可是大清的状元之省啊!”(清朝112状元有49个是江苏籍。)

    袁世凯的话伙计表情马上颓废:“咳~考了县试、府试,可惜没钱孝敬学政,所以考不上州试(由各省学政主持)。要不是家里穷,我也不会来这里跑堂!不过看看两江的吏治,这科举不考也罢……”

    袁世凯接着问道:“我听说这两江总督换了袁世凯了,你觉得他会管吗?”

    那伙计道:“这可就说不准了,虽然听说他当钦差那会撸了不少贪官,不过也听说他很好色……您是没见过沈月琴姑娘,别说好色的人。就是正人君子见了都……呵呵,所以啊,说不好有一天他也得变成曾国!”

    袁世凯掏出一张百两的银票道:“多谢你了,你先忙去吧!”

    伙计看看银票的数目。赶紧放下道:“客、客官,这可使不得,小的就是陪您说了会儿话。可当不起这等打赏!”

    袁世凯将银票再次塞到伙计的手里道:“不是赏你地,是给你完成学业用的!看你谈吐清晰,思维敏捷,好好读书应该能够读出来,回去继续上学吧!”

    没料到那伙计再次摇头道:“不行,这钱我还是不能要,读书人宁可饿死……”

    “既然你要饿死,还读书干嘛?还来跑堂干嘛?直接在家躺着等死呗!”看那伙计沉默,袁世凯放缓语速道:“收下吧,圣人也是人,也要吃饱了肚子才能造福苍生,何况你还是个童生……”

    “您真是个大善人!我……”伙计拿着银票就要下跪,袁世凯一把扶住他道:“好了,你先去忙吧……”

    “大恩不言谢,您真是我地贵人,今后一定做牛做马报答您,小的叫……”

    袁世凯挥挥手道:“我给你银子不是要你报答的,你要是能把书念好,就算是对的起我一番心意,你先下去吧!”

    “是!那客官要什么只管吩咐!”

    伙计一走远,袁世凯拿着“小鸡”在盐碟里蘸了下,然后塞到嘴里大口咀嚼,他似乎要把心里的压力转化成咀嚼的动力。看着袁世凯眉头紧锁,马格里从旁边侍卫那张桌子走过来坐下道:“刚才我留心听了一下,看来这两江是够乱的!”

    袁世凯道:“再乱也得给它捋顺咯!不然我那些计划就是一纸空文,还发展工商业……如果这样的话,工商业即便发展起来也是给这些蛀虫提供养料!”

    马格里皱眉道:“可现在他们都连成一气,恐怕……”

    两人正商量时,冯魁走了进来,虽然肩上、头上一片水渍,不过他连清理都顾不得,急匆匆对袁世凯附耳说了一番话。夏袁世凯听了一乐道:“哈哈……没想到啊。这平日里文质彬彬的文先生竟然也……”

    冯魁有些尴尬的道:“文先生被他们扣下,但又不能暴露您地行踪,所以……”

    袁世凯道“呵呵,我花银子请他逛窑子,出了事情还得我去捞他,这叫什么事儿?走吧,别愣着了!”

    众人刚起身走到门口,那伙计突然从众人身后跑到面前,跪在袁世凯的去路上。几个侍卫还没等伙计说话,一把将他按倒。然后拔出手枪指着他地脑袋!冯魁见状立刻喝道:“你小子找死啊?竟然敢阻拦……”说罢,他又对袁世凯道:“中……老爷,他还是个孩子,您就原谅他年幼无知吧!”

    袁世凯对侍卫们挥挥手,然后问道:“伙计,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虽然侍卫们放开那伙计,不过他并没有起身,而是跪在地上,双手颤抖着将那张银票举过头顶:“小、小民……见、见过中堂大人,这、这银子还、还……小民该死、该死……”

    袁世凯问道:“你是怎么看出我的身份地?”

    那伙计定定神道:“冯、冯大人。常常到这里喝茶,所以小、小民认、认识他。方才看他对您的恭敬,就、就猜出来了……小民胡言乱语、口不择言、冒犯天官……总之是该死之极……”

    袁世凯笑问道:“哈哈……你叫什么?”

    伙计道:“小民姓易,名江南,字尘远……”

    “易江南,好名字!看你心思还算活份,愿不愿意到总督府当差?当然,你要是想继续考试,我不会勉强……”

    易江南赶紧磕头道:“小的愿意,小地愿意!”

    “那好吧,你先回家准备准备。明天就到总督府找袁管家!”

    “是!小的谢过中堂大人!”

    看易江南千恩万谢的离开,袁世凯冲身边的一个侍卫道:“家奇,你通知袁管家,让他安排一下。”

    袁家奇点头道:“是!小的记住了!”

    众人步出茶馆向南走了百米。便看见一座外形典雅,充满胭脂气地二层小楼。小楼被一群官兵围得严严实实,门口有两个身着官府的人正在盘问文增瑞。袁世凯对冯魁道:“你去把两位大人叫来。我在这里等着!”

    冯魁不一会便把两个官员领到袁世凯近前,在他们身后是一脸尴尬的文增瑞。还没等两个官员说话,袁世凯道:“不要见礼,站着说话吧!”

    带着从二品顶戴的官员三十多岁,他抱拳拱手道:“

    宁布政使樊増祥,见过中堂大人!”

    带着五品顶戴的官员五十开外:“下官江南道监察御史邓华熙,见过中堂大人!”

    袁世凯打量下二人道:“我说两位大人,你们跑到这妓馆来干什么?还带着这么多兵丁!”

    樊増祥道:“回中堂大人,下官听闻这个妓馆与江苏不少官员暗中勾结,做些权钱交易的勾当,所以会同邓侍御(御史尊称)前来查办!”

    袁世凯扭头对邓华熙道:“邓大人,樊大人说的可是实情?”

    邓华熙道:“回中堂大人,确实如樊藩台(布政使尊称)所言,我两是来查办……”

    袁世凯喝断道:“你们两这不是胡闹吗?办差都办这妓馆来了?”

    “可是……”

    邓华熙还要争辩,袁世凯不耐烦的挥手打断道:“好了,别说了!把我的人放了,你们跟我回总督府!”

    面对长官的斥责,邓华熙与樊増祥失望地对视一眼,然后无奈的跟在袁世凯地身后……

    走在路上,袁世凯笑着向文增瑞问道:“文先生,凤来楼怎么样?名不虚传吧?”

    文增瑞答道:“花了1000两银子,

    第十四章 经营两江(3)之督府夜宴

    来楼。

    在最豪华的包间内,文增瑞作为袁世凯的代表端坐首席,在他身前的桌案上是一摞厚厚的礼单,七八个官员侍立一旁。文增瑞一边翻看礼单,一边皱着眉头,那些官员们看着他的表情,心中都在打鼓:是不是礼送轻了?

    一个戴着四品顶戴的官员拱手道:“不知道台大人对这些孝敬还满意否?”

    说话的人是松江知府时乃风,一个通过关系和捐纳走进“公仆”行列的官员。文增瑞放下手中那份礼单说道:“时府台啊,你们可知道袁中堂家产几何?”

    这个问题可不好答,说少了等于说袁世凯穷酸,说多了又怕有“污蔑”中堂大人贪污纳贿之意。时乃风陪笑道:“呵呵,中堂大人家产我等怎敢妄加猜测?”

    文增瑞笑道:“你倒是会做人,我告诉你们吧!我家中堂大人十五岁就开始办洋务、做生意,为官之前就可以轻易拿出百万两白银,现如今……呵呵,你们算算吧!”

    时乃风赔笑道:“那是,那是,中堂大人自然是富可敌国……”

    文增瑞道:“不说旁的,上次在殿上,太后责怪我家中堂大人丢失定远巨舰,结果中堂大人二话不说,赔偿朝廷一百四十万两白银,所以……你觉得这些东西中堂大人会看得上吗?”

    其实几个官员送的礼物其实不算轻了,知府一级的官员礼单上多则上万两、少则数千两,而几个知县也都有千两之数。听了文增瑞的话,这帮家伙个个在心里捏了一把冷汗:“乖乖,一出手就是一百四十万两。那得多重的礼物才能让袁世凯满意啊?”袁世凯有钱大家都知道,可没想到有钱到这个地步!时乃风看送钱效果可能不大,只得另辟蹊径:“文大人,其实我等还为中堂大人准备了其他礼物,只是他没有亲自来……”

    文增瑞打断道:“怎的?我来不行吗?”

    时乃风拱手道:“呵呵,下官不是这个意思。中堂大人威名远播,我等仰慕已久,很想一睹抗法英雄地风采……”

    文增瑞道:“今天下午中堂大人都到了门口,派本道职(道员自称)先进门看看,没料到那个邓华熙竟然派兵把这给围了。连我差点都脱不了身……所以中堂大人只得打道回府。”

    时乃风咬牙道:“这个邓华熙可真是会搅和!道台大人,您可得留神着点,他象个疯狗似的,得谁咬谁……”

    文增瑞道:“你不是说还有个特殊的礼物吗?”

    “呵呵,您稍等……”言罢,时乃风击掌三声,随即包间一侧的小门被打开,一个身穿罗裙、云鬓高束的女子婀娜而至。这女子二十出头,长一张清秀瓜子脸,柳叶弯眉、樱桃口。双眸透亮清澈,目光流转间摄人魂魄!

    “民女沈月琴给各位大人见礼。”女子盈盈拜倒。恍如一阵香风荡起阵阵遐想……

    看着正在出神的文增瑞,时乃风暧昧的问道:“文道台,月琴姑娘是清倌,一直卖艺不卖身……在她心里,也只有中堂大人这样的英雄才能般配……呵呵,您看这礼物如何?”

    文增瑞愣了一下,然后笑道:“哈哈……各位大人果然是用心良苦啊,不过现在中堂大人刚刚到任,只怕还不便接受这样的礼物。”

    时乃风失望的道:“这、这如何是好?道台大人,我等可是对中堂大人孝心一片啊……还望大人指点!”

    几个官员一同施礼道:“请道台大人指点!”

    文增瑞笑道:“现在中堂大人刚刚上任。自然不好出入凤来楼,不过嘛……”

    时乃风赶紧从袖口里掏出一张银票塞给文增瑞道:“一切还得仰仗道台大人……”

    文增瑞接过银票看都没看就往怀里一揣:“我会传达诸位地心意,相信有一天,中堂大人会‘亲自’来领诸位之情的……呵呵。特别是会来领月琴姑娘之情……”

    时乃风把心放下来道:“那就好,那就好,今后道台大人还得多多关照啊!”

    文增瑞道:“这个自然。不过临来的时候中堂大人说了,本月三十下午六时,在总督府花厅宴请三省七品以上官员。到时候还要对三省各地的官员进行调整,你们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每个总督上任,人事调整避免不了,这就意味着将有大量的肥缺会出现!想要担任这些肥缺,首先看与总督的关系,其次看这“孝敬”有多少。几个官员经历不少次的人事变动,这些技巧当然熟门熟路。时乃风道:“这个自然,这个自然,还麻烦您回去跟中堂大人美言几句,今后下官自然还有孝敬……”

    在袁世凯入主两江总督府的第二天,他便以总督的身份向三省各地送去了请柬——邀请所有七品以上官员前来赴宴。与这个请柬一起传出的,还有一个传言,那就是关于袁世凯家产地猜测。袁世凯有钱是个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过具体有多少钱外界知道地人就很少。袁世凯绝大多数资金,现在已经成为了凯丽国际投资集团的股份,这些资金是他将来为两江引进|船务公司的盈利、夏威夷今后的产出,还有罗氏未兑现的支持,流动资金总数不会超过200两白银,大多数还都已经有了预定用途。不过流言有个特点,那就是传播的人越多,那么夸张程度就越大。在时乃风以及助学会出身的官员散播下,袁世凯敢于私人赔偿定员号的事情广为认知,他地家产从200两起步,经过无数人的传播后变成了2000万、万……对于袁世凯家产的猜测越多,这些官员们就越郁闷,因为讨好一个穷上司好办,可自己现在这个上司竟然这么?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