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84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84部分阅读

“宋占魁!你的兄弟虽然把命交到你手里头,但不代表你可以让他们去送死!谁家里没爹娘?他们死了,你怎么跟他们的爹娘交代?!老子还以为你是条汉子,没想到你他娘的是这么个玩意儿……”

    “你等犯上作乱,天理难容……”

    “我呸!宋占魁,你也是中国人、也是个汉人,难道洋人割去的那些土地你就不心疼?难道清狗对百姓的搜刮你就没看见?你用这些弟兄的命给清狗守住了江山,然后再让他们把江山卖给洋人?清狗卖了祖宗留下的土地,难道就是顺了天理?!我袁韬敬你是条汉子才跟你费这么多口舌,否则老子早一顿乱枪把你们全突突了!来人,机枪准备!”

    此时申跃走到宋占魁身边道:“宋总镇,就在魁字营死战不退的时候,刘树堂那家伙已经从东门偷偷溜了。”

    “哼!”宋占魁闷哼一声,然后将头一扭:“他去他的,我自当以死报国!”

    申跃道:“宋总镇,我知道你爱兵如子。就算你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但魁字营的兄弟可都跟随你多年,难道你忍心看着他们全死在这儿?”

    就在两人说话间,数挺机枪已经开火,十几个魁字营士兵当即倒地不起。宋占魁虽然驭下甚严,但是对士兵那真是如父亲一般照顾。见手下被屠杀,宋占魁忍泪喝道:“不要再打了!我愿降!”

    魁字营一降,整个开封再无抵抗的清军,袁韬带着一营士兵顺利攻占巡抚衙门。巷战又持续了两个小时候,城内的枪声终于停歇……

    “报告!我们已经控制全城,粮库顺利拿下!”

    听到传令兵的消息,袁韬长出一口气道:“那就好,各营伤亡怎么样?”

    传令兵有些黯然道:“阵亡214,261,轻伤419……

    袁韬苦笑道:“加上战前的减员,我们只剩半个团了……多好的兄弟啊……”

    传令兵敬礼道:“团长!在这种情况下,您的决定没有错!这些兄弟用他们的性命维护了猛虎团的名字,相信他们在天之灵也会感到骄傲!”

    袁韬道:“给师部发电报:虎踞开封!”

    猛虎团以3000兵力,在付出900人伤亡的代价后,击溃了20000开封守军,捍卫了自己的名称……

    南京,原两江总督府。

    袁世凯将手中的电报往桌子上一拍,然后大笑道:“哈哈……好个‘虎踞开封’!袁韬这小子没让我失望!”

    武猛笑道:“元首,好消息不止这个,现在一军已经合围济南,山东其他地方全部在我们的控制中!”

    感受到袁世凯的喜悦,文增瑞道:“元首,是不是要给袁韬一些嘉奖?比如银两什么的……”

    武猛道:“元首,军人更看重的是荣誉,我们现在应该设计一些勋章,这对有功的将士可是个极大的鼓励!”

    马格里道:“元首,得到勋章的将士,我们还要以国家的名义给予一些照顾,所以……”

    看着三人的表情,袁世凯笑道:“看来建国的事情要提早准备了……”

    文增瑞道:“元首,虽然此时还未控制全国,但是建国肯定能够激励前方将士,同时我们也能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外交活动……”

    马格里点头道:“恩,我同意文先生的意见。现在美国已经通过武力收回夏威夷的议案,如果我们现在建国,可以让夏威夷宣布成为我国的属国!”

    袁世凯点头道:“好吧!你们立刻着手去办,不过庆典仪式要节俭,要让百姓知道,慈禧的寿宴是多么奢侈!”“是!”

    第9卷 第47章 俄日插手

    师的围攻下陷落,三万山东守军、两万直隶援军,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聂士成、李秉衡等人死战逃脱。鉴于河南的灾情以及收拢民心的需要,南京国防部下令:1师继续北上、直逼河间、真定(现石家庄附近),2西进攻击直隶南部的彰德(现河南安阳)、顺德府(现河北邢台)4驻扎河南,一边防御休整,一边帮助当地百姓抗洪抢险。

    河南水患一直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头疼的问题,满清入关以来,各个皇帝都将它与山东海防相提并论,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治理河南水患。不过自慈禧当权后,连山东的海防的银子都渐渐削减,给河南治水的款项更是越来越少。每年洪水期,河南境内的黄河就像一个漏勺,随时有决口出现,时有“大雨大涝,小雨小涝,没雨也要涝三涝”的民谣。四师在河南境内的抗洪救灾可不是敷衍应付,而是实实在在派兵冲到洪灾第一线,不仅沿河堵漏筑坝,而且还运来粮食分发给受灾的百姓,甚至以擅长治水闻名的原扬州府泰州知州陆元鼎(现两江水利厅厅长),也被调到河南组织防洪工作。袁世凯本就是河南人,两江很多军官也都出身项城一带,因此四师官兵很快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加上这些年焦头烂额的清廷,压根就没为河南水患花过一点心思,因此两江官兵的义举很快的得到了百姓的好感……

    85日,攻克济南地第六天,2向西进入直隶境内。并用的代价夺取了有7000清兵驻守的顺德府消息后,不战而逃,整个直隶南部陷落。此后2继续西进,兵锋直指防守空虚的山西。

    在第2西进同时,1师先锋1团在河间府碰到了清廷设置的第二道防线。清军的第二道防线沿着真定至河间一线布置,驻防的是直隶、山西、陕甘以及东北三省调来的部队,总人数9万。此时,京城已经能够隐隐约约听到“轰轰”的炮声,就连紫禁城都感觉到震动……

    北京,总理衙门。

    “中堂大人。现在在这里都能听到叛军地炮声了,难道您还认为贵国的军队能够抵挡住他们吗?”日本驻华公使小村寿太郎一脸轻蔑。

    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拱手道:“我国陛下已有平乱良策,不劳贵使挂心!”

    小村寿太郎笑道:“我知道贵国已经请来英法援军,不过他们的部队现在都在南方,而中国北部沿海已经被叛军控制,呵呵,恐怕英国人和法国人想帮忙也来不及啊……”

    荣禄干笑道:“可惜贵国提出的条件实在是过苛……大清恐无力承担……”

    小村寿太郎道:“中堂大人,此时贵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失去奉天省总比失去整个中国强吧?再者,奉天现在已经有一半是我们日本帝国的领土。我们只不过多要半个省而已……”

    荣禄点头道:“是、是,但奉天乃我大清起源之龙脉所系……而且贵国兵费要一万万两之多。大清此刻没有存银……”

    小村寿太郎轻笑道:“中堂大人,去年我大日本帝国出兵所得,可是台湾、辽东还有两万万两白银。如今再次出兵,还是帮助你们,却仅仅要了一半……呵呵,你们已经很划算了。而且与俄国人索要东北三省的要求相比,我们算是很慷慨了……”

    早在两江军队攻克开封后,清廷就已经给英、法、德三国达成了协议:以割让越南,开放广州、福州、上海、烟台等港口的条件,换取法国出兵;以租借崇明岛。增加三成鸦片进口份额,还有开放所有沿海城市并对英国商人免费的条件,换取英国出兵;以租借胶州湾,并开放烟台、上海、广州等口岸为条件。换取德国以海军相助。就在英、法、德三国的海陆军刚刚动身地时候,两江军队已经逼近京城。眼看北方的战事越来越近,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地俄、日两国开始与荣禄接触。今天一早。俄罗斯驻华公使喀西尼已经来过一回,提出可以出兵帮助清廷平乱,不过条件是让中国割让东三省。虽然北极熊胃口大,但是它出兵数量也是很可观的——十五万俄国远东军可以开到中国平叛!日本政府虽然也想一口吞掉东三省,但是刚刚经历了甲午战争,日本国内还比较空虚,朝鲜、台

    还未真正平定,再加上日本人不愿与俄罗斯正面相争出了这样的“慷慨”的条件。

    虽然小村寿太郎提出的条件相比喀西尼确实算是“客气”的,但荣禄没想到他的话竟然毫无掩饰,简直就是明目张胆的在趁火打劫。干笑两声,荣禄道:“谢谢贵国好意,不过我国真的无法承受这样的条件……”

    小村寿太郎道:“不管贵国答不答应我们地条件,为了日本侨民的安全,我国是一定要向东北增兵的……”

    小村的话已经很明白了,如果不答应,日本直接派兵夺取奉天——这简直就是赤裸裸地威胁!荣禄不敢把话说重,只是有些不悦的道:“贵使所言事关重大,我要先禀明我国陛下方能答复……”

    小村寿太郎也没有废话,他起身道:“好,我等待您的答复,不过我提醒中堂大人,叛军可是越来越近了,哈哈……告辞!”

    自从袁世凯叛乱以来,这些列强地代表们纷纷露出了贪婪的面目,提出的条件可谓苛刻无比。开始的时候,光绪和慈禧还连连拒绝,可两江军队每前进一步,他们的态度就松动一分,最后竟然全盘接受了英、德、法三国的条件。如今叛军兵临城下,恐怕日、俄的条件迟早也会被朝廷所接受。看着小村寿太郎飞扬跋扈的样子,荣禄唯有长叹摇头……

    御花园内。

    听完荣禄的报告,慈禧露出一丝喜色道:“倭人真是如此说的?”

    荣禄躬身到:“是!奴才刚刚与小村寿太郎商议完毕……还请太后定夺……”

    慈禧道:“看来这日本人胃口是比俄国人小了很多,不过袁世凯曾经全歼三万倭国军队,恐怕还是俄国人靠得住些罢?”

    听慈禧此时不是想着如何退敌,而是考虑卖哪块土地好,荣禄心里虽然有不满,但这天下是他爱新觉罗的天下,自己又怎能做得了主?他拱手道:“太后,我看俄国人那边的条件和可以谈,不妨……”

    慈禧点道:“恩,自打早上得知俄国人的条件,我已经物色好谈判人选……让李大人进来吧!”

    随着太监的传唤,已经被革除官职的李鸿章走近跪倒道:“罪臣给太后请安……”

    慈禧道:“平身吧!李大人,这些日子委屈你了!”

    李鸿章躬身道:“臣办差不利,乃罪有应得,心里并无委屈……”

    慈禧道:“论起来,李大人还是袁世凯的岳丈吧?”

    李鸿章赶紧再次跪倒:“太后明鉴!臣与那不肖女已经一刀两段,当年那不肖女嫁给袁世凯时,微臣也是极力反对,而袁世凯却到我府上抢、抢……咳~微臣罪该万死……”

    慈禧笑道:“好了,不说这些了,我知道你忠心耿耿。起来吧……”

    李鸿章磕头谢恩道:“太后圣明!”

    慈禧道:“李大人,现在战局你也清楚,叛军已经快打到京城,我欲请俄国人出兵平乱,而你与俄国政要素有来往,所以想让你去办此事!荣禄,给李大人说说……”

    “嗻~”荣禄应了一声,便开始将各国开出的条件跟李

    第9卷 第48章 外敌

    朝会上,满朝文武跪了一地,从山东溃败而归的聂士成和李秉衡则跪在最前列,二人深深的将额头顶着地面。死一般的寂静已经持续了数分钟,所有的大臣都觉得这几分钟象数年那么漫长。光绪沉着脸,拍案喝道:“聂士成、李秉衡,你们可知罪?!”

    而一旁的李秉衡却已经慌了手脚,他头如捣蒜一般磕头道:“陛下饶命,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哼!留你们何用,来人……”

    “太后驾到——”太监的声音打断了光绪的怒气。

    “微臣(儿臣)参见太后……”众人高呼相迎。

    自袁世凯叛乱后,慈禧已经多次直接插手廷议,此时她毫不客气的坐下道:“众位爱卿平身吧!”

    “谢太后!”

    看看依然跪倒在地的聂士成和李秉衡,慈禧道:“聂大人和李大人,你二位虽然没有守住山东,但也延缓了叛军的速度……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平身吧!”

    二人刚要磕头谢恩,光绪道:“皇爸爸,山东之败,全系此二人过失,若不治罪,恐难约束其他守将……”

    “叛军势大,而且那反贼袁世凯也早有预谋。两位大人能守一个月,已是不易。此时国家正值用人之际,就请陛下网开一面吧……”刚才光绪想要降罪二人,慈禧现在等于完全推翻了光绪决定,帝、后二人的争锋此时已经完全公开化!此时直隶守军全部操纵在对慈禧死忠的荣禄手里,而且经过甲午一战,帝党党羽被剪除无数。光绪只得忍下这口气道“是……”

    打发了皇帝,慈禧抬头道:“现在叛军已经攻入直隶,随时危及京城,诸位大人可有退敌良策?”

    沉默片刻后,荣禄出列道:“启禀太后,袁世凯犯上作乱,逆天而行,注定会遭天谴。然而目前贼兵势大,又近京城,英、法、德三国援军未至。恐难退敌。臣请奏,再请俄、日两国联手出兵,协助朝廷兵马平叛!”

    不久前,慈禧刚刚强行通过了向英、法、德三国请援的议案,这本就已经引起了翁同龢等人的愤怒。加上翁同龢与荣禄、李鸿章等后党领军人物地过节十分深(翁同龢的哥哥曾被李鸿章等人参劾罢官),因此他毫不犹豫的出列道:“太后,真定、河间此时有9万精兵驻守,加上京城八旗十二万、武卫军四万、京城汉军巡捕营一万,即便没有外援,此二十六万将士也当一战!”

    早年的清兵分为八旗与汉军绿营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又分为京营和驻防两个部分。八旗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常备总人数为十二万至十五万。在京城,为了防备汉人造反,因此驻扎的汉军很少,而且只充当巡捕的角色。京营汉军一共有五营,人数在六千五百至一万一千左右。后来为了加强京城的守卫,光绪年间兵部又拟建武卫、武毅两军。不过这个时期慈禧不是修园子就是过生日,这两支军队一直没有真正的组建起来,直到甲午惨败之后,慈禧才不得不同意兵部地要求。

    在京城的三支守军里。八旗兵的衰败与无能,早在太平天国期间就已经被证实;汉军巡捕营欺负一下老百姓还可以,让他们拿枪上战场恐怕跑得比谁都快;至于那新组建的四万武卫军,恐怕不会比聂士成带到山东的三十营武毅军强多少。这样的一批部队。让慈禧怎能放心?她向荣禄一使眼色,后者立刻会意道:“大司徒(翁同龢此时任户部尚书)所言差矣!这些兵勇守卫京畿自当没有问题,但此刻天下哀鸿遍野。百姓们都希望朝廷能够早日平定叛乱。陛下和太后心系天下,当然要为百姓多多考虑……所以只有请来外援,才能在短期内平定天下,让百姓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荣禄一番慷慨陈词让翁同龢鼻子差点没气歪:“哼!难道中堂大人又想将我大清国土卖给洋人吗?!”

    荣禄道:“大司徒,我不过想早点平定内乱,为陛下和太后分忧,为天下百姓……”

    没听完荣禄的屁话,翁同龢拱手道:“太后,俄日两国乃吃人虎狼,垂涎我大清东北久矣!若请他们出兵,定又会要我大清割地、养兵,恐怕……”

    慈禧道:“大司徒,袁贼要的是我们的命,而洋人要的是我们地地,你说我当如何?”

    翁同龢道:“太后!甲午之败,民心已乱。内乱乃大清内务,若此时以国土换洋人之助,恐民心渐离……今后内忧外患不断,还请太后三思!”

    翁同龢话音一落,七八个帝党的官员出列拱手道:“臣等复议,请太后三思!”

    荣禄拱手道:“太后,此时贼兵势大,逼近京城。唯有请来外援,方能速速平定叛乱,救大清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

    “臣等复议!”荣禄地话也引起了一帮后党官员的复议,不过这帮人显然要比帝党的人多得多!

    见此情形,翁同龢顿悟——慈禧和荣禄肯定已经私下与俄日达成协议,不过老帝师顾不得那么多了,他跪倒道:“太后!自《南京条约》以来,我大清已经被割得体无完肤,百姓怨声载道,若此时再割地请援,恐怕只能将民心推到袁世凯一边。臣恳请太后收回此议……”

    翁同龢身后的几个帝党大臣也跪倒道:“臣等请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