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书院 > 都市小说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 >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95部分阅读

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95部分阅读

,最起码这样的天气中国军队不会轻易攻城!”

    格里尔长相英武,深得法国上流社会贵妇人们的青睐,他常常自诩身兼高贵、有修养、浪漫、勇敢等等“法兰西地优良品质”。从军校毕业后,格里尔被分配到非洲驻军中当军需官,不过他是个对战争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军人。为了今后有对情妇们吹嘘的本钱,格里尔毅然申请调到一线部队,而且要求指挥骑兵部队。当格里尔如愿到一个骑兵营上任的时候,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在

    兵队进行第一次“英勇”冲锋时,格里尔发现对面地就已经放下武器并高举双手,不过厚脸皮的格里尔觉得这是自己的“霸王之气”加“人品”大爆发取得地战果,并向上司递交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战斗报告”。虽然格里尔的部队胜利得有点匪夷所思,但毕竟他以一个营的兵力“俘虏”了数千敌人,加上随军的师长老婆对他“赞许有佳”,因此不到一年就连升两级!

    听到穆尼尔的话,格里尔一边举起单筒望远镜一边轻蔑的道:“中国军队……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看看他们根本不敢靠近我军的防线就能判断,这些所谓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攻破宣光!”

    穆尼尔道:“对,有上校您在这里,中国军队绝不可能攻进来……”

    “呜~~”一声刺耳的呼啸穿透了雨幕和密集地雨声,随即不远处的卫城传来“轰”的一声爆炸。虽然爆炸声还有一段距离。但也让宣光城头的士兵们吓了一跳。

    “哪里来的爆炸声?”格里尔回过神来,开始用望远镜向爆炸传来的方向看去。

    宣光城依山而建,在它的南边不到五公里内有两个卫城,与主城呈“品”字形布局,而进入主城的道路就夹在两个卫城之间!此时出现在格里尔望远镜里的,就是主城西南的一个卫城。由于天气关系,这个石头建成地堡垒只隐隐约约的露出一个轮廓……

    就在格里尔还没完全醒悟过来时,雨雾中闪起一团红色的光芒,随即又是“轰”的一声闷响。格里尔道:“是不是哪个白痴走火或者烧着了军火库……”

    穆尼尔有些迟疑的道:“上校,会不会是中国人的炮兵……”

    “中国的炮兵?这有可能吗?”喃喃自语两句。格里尔下令道:“你快派人去查查!”

    “是!”还没等穆尼尔走下城墙,密集的爆炸声如闷雷般响起,大地也传来阵阵颤抖……

    与此同时,宣光西南卫城下,中华帝国104前沿阵地。

    看着炮弹的爆炸将对面卫城的城墙一点点削矮,身材矮小但一脸狡黠地刘正南放下望远镜道:“通知炮兵,停止射击!”

    一旁的丁槐也放下望远镜问道:“刘大人,为何下令停止炮击?若是再打几轮炮,那片城墙就会塌了,而我们也可以一鼓作气消灭城内法军!”

    刘正南笑道:“不用那么着急把他们打掉。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就行!命令炮兵营,每隔6个小时一轮炮击。齐射两发!”

    听到刘正南地命令,丁槐进言道:“刘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还请刘大人见教!”

    刘正南道:“丁参谋有话直言!”

    丁槐道:“为何您要下令围而不打?我们完全可以短时间内夺取此城!”

    “是因为……”刘正南刚要说话,三个身穿帝国军装的军官走到近前,齐刷刷的敬礼道:“越南治安军与204换防完毕!请师长指示!”

    1890年越南兵变,出身黑旗军的黄=南,组建越南的“亲华伪军”——越南治安军。这支部队的任务是:协助刘正南的104维护越南的治安和防务。由于三人跟随刘永福在越南生活和战斗过很长时间,并且得到过越南王的将军封号,因此很快得到了越南皇室和越南民众的认可,建立起一支15000人地“治安部队”。

    虽然此时帝国南疆远征军刚刚成立。而且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复杂的丛林地貌与气候,不过刘正南对远征军适应越南的战斗却十分有底气。104自成立之日起,就生活和训练在越南境内,士兵们早已经适应了越南地气候;204是以冯子才的萃军为基础扩充而来。常年生活在中越边境也让他们对越南有所了解;黄、吴、杨三人跟随刘永福投靠袁世凯后,被安排在南京陆军学院特训班进修过一段时间,并专攻丛林作战科目。在他们调教了5年后,:l员素质还远远达不到帝国部队的标准,但是维持越南地治安已经足够。

    然而,远征军内部却也有着自己的问题——将帅不和!刘正南毕业于慕尼黑军校,而且又在夏威夷参加过数次岛屿作战,不过他在中国作战的经历几乎为零。而反观四十六岁的丁槐,不仅早年成名,而且他快速穿插、急停急攻的战术在国外都是相当有名的。自诸城之战“打赌”输给袁世凯后,丁槐一直留在帝都。由于他刚刚投靠不久,袁世凯没把他安排在国内战场,而是送到了他成名的越南战场。丁槐目睹了诸城之战的全过程,对袁世凯的指挥能力和两江军队的战术素养可谓钦佩无比,不过对于把自己分配到31岁的刘正南手下,丁槐心里是~气。黄、吴、杨三人虽然没有丁槐那么大的名气,但也曾经是黑旗军里排得上号的勇将。此时由一个要名气没名气,要资历没资历地

    导这帮将领。其内部的问题可想而知。

    自从部队进入越南以来,刘正南一直下令对宣光围而不打,而且还错过了最初几个晴朗的好天气。此时拖入雨天,对攻城更为不利,丁槐等人对刘正南指挥能力的质疑越来越大——将帅不和,乃军中大忌!

    见几人来到,刘正南指指身边刚刚上任的104参谋长丁槐道:“丁参谋长是你们的老相识,我就不多介绍了。你们几位都参加过前两次宣光战役,所以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丁槐抢先道:“刘大人,宣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两次我们攻打宣光。即便兵力在法军的五倍以上,还要经过数十天的激战才能攻破此城。此次城内法军共有七千,恐怕要有一番苦战,不过……”

    见丁槐欲言又止的样子,刘正南笑道:“丁参谋,帝国军队里,所有地意见都可以直接向上级提出,没有任何禁忌。不过一旦命令下达,那么就必须保留意见服从命令。另外,不要叫我大人。平时叫师长,如果你愿意。私下可以叫我晓平。”

    丁槐道:“是,师……长,我不赞同您的命令!”

    对丁槐等人心中的不服,刘正南早已经知道,不过他却从未真正与他沟通过,因为他在等一个时机,一个真正能够收服他们的时机!听到丁槐的问题,刘正南笑道:“是在质疑我对宣光围而不打的命令?”

    丁槐道:“是的!如果天气晴朗,我们手中又有20门重次猛攻就能夺取宣光。可我们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现在阴雨连绵,恐怕要攻克宣光城代价会更大!加上法国又有援军开来,冯大人所部(20师)还要分出去打援,这更不利于我们攻城!”

    越南治安军的军长黄守忠道:“报告师长。我也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我们早几天能够攻克宣光,那不管来多少法军,我们都有把握守住!”

    刘正南走到地图旁道:“有这样地疑问。是因为你们的着眼点太过狭窄。元首给我们下达地命令不光是守住越南,好要保证整个印度支那的安全!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将法国人从这个地区赶走,占领这些地区!”

    听到刘正南的话,黄守忠等人瞪大了眼睛道:“师、师长,您是说要、要占领这、这两个国家……”

    刘正南笑道:“不错,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本来丁槐想直言刘正南好高骛远,但听闻这是袁世凯的命令,只得用一种淡淡的讽刺口吻说道:“师长,加上越南治安军,我们的总兵力只有五万四千多人,要进行如此大战,怕是有些好高骛远吧……”

    刘正南道:“多与少是对比得出的结论,法军原来部署在这个地区的总兵力约八万,其中一半是非洲军团地黑人士兵,战斗力很差。如今在广西被俘了两万五千,这里被围困了七千,剩余的兵力只有四万八千人——所以兵力上是我们占优!”

    丁槐吃惊的道:“师长,法国人的兵力可真如你所说?”

    刘正南笑道:“清廷对国外地情报掌握几乎为零,所以你们以前只能被动的防御。而帝国却有完善的情报系统,甚至全世界各国地军队部署统帅部都很清楚,你们今后要学会利用情报。”

    丁槐心高气傲,怎是如此容易说服的人,他沉思片刻道:“师长,即便如此,这三个国家丛林密布,山脉横亘,恐怕我们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占领。而且一旦部队深入,补给也将是个大问题!”

    刘正南道:“所以我才围而不打!”

    丁槐恍然道:“下官懂了!方才下官胡乱猜忌,请师长不要责怪!”

    黄守忠道:“难道师长是……是围点打援?”

    刘正南笑道:“对,不是围而不打,而是为了围点打援!我的目的是把被围困的法军第一旅当作诱饵,吸引高棉和老挝的大部分法军前来救援,然后我们就可以分而歼之!”

    听了刘正南的解释,众人都有些尴尬,因为这些天他们没少对刘正南质问。吴凤典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人,见气氛有些尴尬,于是笑道:“难怪刘师长要我们接管204的阵地,为的就是把204分离出来,前去打援!真是……刘师长,我揭发,刚才他们还嘀咕你来着……”

    杨著恩笑道:“好像你没说似的,刚才就你说得起劲还说我们!”

    刘正南笑道:“丁参谋,还有你们各位。虽然在实战上你们可当我的老师,而且你对越南也远远要逼我熟悉,但帝国军队与清廷军队有很多的差别,情报、装备包括建制都完全不同,所以在下才虽然暂代司令一职,但也需要各位多多出谋划策,为帝国开疆扩土,建功立业!”

    几人同时敬礼道:“我等愿与师长一起开疆扩土,建功立业!”(

    第10卷 第14章 丛林伏击

    裸奔今后尽量会把资料放在作品相关里,这几章会涉那的一些历史和人物,大大们可以去相关里看看。

    越南边境,安州南部。

    1893年,法国通过武力威胁与暹罗约》,将琅勃拉邦(原老挝首都)并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为了拖延法国人对本土的进攻,暹罗国王秘密资助老挝的复国组织对抗法国军队,使得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卜洛希焦头烂额。看着老挝愈演愈烈的“起义”,法国政府任命能征善战的约瑟夫-加利埃尼将军(就是在广州被俘虏那位)出任法国远东军司令,同时将整个法国远东军主力调入琅勃拉邦。

    当格里尔的远东第一旅被围宣光后,法国政府下令留守琅勃拉邦的远东军副司令波也里迅速增援!从琅勃拉邦到宣光,行程最短的道路就是在老挝境内的桑怒度过马江,然后经安州东进。不过由于马江地区丛林密布,因此在到达安州前,大多数道路都是在密林中开辟的小径,行军十分困难……

    “快、快!”波也里一边焦急的催促着在密林中赶路的士兵,一边在心里诅咒着那个带路的越南向导——因为向导说走这条路可以节约两天时间,不过他却没说这个速度是适应丛林生活的越南人才能达到!看着在大雨中蜿蜒数公里的行军队列,波也里真是又气又急,他的心情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随军参谋霍夫曼走近道:“将军,我们连续在这林子里走了四个小时,士兵们都有些疲惫。是不是原地休息几分钟?”

    波也里骂道:“那个该死的越南人呢?!到了宣光,我要处决他!”

    霍夫曼道:“他在前面带路,还说我们走得太慢……”

    “这个该死的家伙……嗯?!雨停了?”两人正说话间,毫不讲道理地越南天气从倾盆大雨变成了阳光普照。林间的士兵们纷纷下意识的抬头观瞧,可惜繁密的枝叶将整个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连一缕阳光都不给他们漏下来……

    一滴水珠从硕大如伞的阔叶上滴下,正好砸在波也里的军帽上,发出“嗒”的一声“巨响”!波也里摘下帽子,挠挠头道:“难得天气转晴,我们得趁着大雨的间隙多走一段距离!等出了这片丛林再休息。顺便也可以晒晒太阳!下令部队,加快速度!”

    “是!”

    虽然小路依然难走,但是对阳光的渴望让士兵们开始加快了步伐。半小时后,法国士兵的先锋终于走出了密林。看到丛林边上有一片难得地草地,波也里下令士兵原地休息,一边让伙夫准备午饭一边等待着后面的部队!得到休息的命令,走在前面的士兵如临大赦。一早上连续行军让他们的体力早就已经透支,无数人几乎是瘫倒在地。

    看着士兵们的疲态,波也里对霍夫曼道:“霍夫曼,士兵们太放松了!这里已经进入越南境内。你派多设几个岗哨。让哨兵千万别打盹!另外,后面的士兵要尽量加快速度。这样的行军实在有些不安全!”

    “是!我亲自去办!”霍夫曼敬个礼,然后亲自开始安排岗哨。

    为了能够保证对宣光的救援成功,这次波也里带来的是法国远东军地第二、三旅,全部由法国士兵组成。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后续部队不断赶到休息地,这片空地已经聚集了七千多士兵。感受着温暖地阳光,一个士兵想脱下湿漉漉的上衣,不过当他解开纽扣时,发现重视军容的波也里正在注视着自己!就在这个士兵等着挨骂时,波也里却把自己的上衣纽扣全部解开——毕竟穿着湿透的军装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见长官都这样。士兵们再没顾忌,纷纷开始脱掉上衣,享受着久违的阳光带来的干燥……

    就在法国士兵等待着热腾腾的午饭时,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上也有人等待着一顿大餐。一顿用法国士兵做成地大餐……

    刘正南放下望远镜道:“丁参谋,要不是你,我们还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丁槐道:“当年我与冯老将军的萃军一起追击法国人。曾经经过这里。听您说了法国人的行军路线后,我就料到他们会在这里休息!”

    此时刘正南身边的通讯员道:“师长,侦察连发来信号,他们

    掉了法国人地两批哨兵,恐怕不久就会被发现!”

    丁槐道:“师长,该动手了吧?!”

    刘正南道:“鱼才入网一半……现在也不知道王青山的一团到位没有?如果这么打,肯定不能将其全歼!”

    在确定了法国人的行军路线后,丁槐就建议从104分出一个团与法国军队反向穿插,截断法国军队地归途。此时听到刘正南的担忧,丁槐笑道:“师长放心,我看王青山这小子能行!”

    刘正南笑道:“恩,让侦察连再等等,等法国人吃饭的时候再动手!记住,所有迫击第一时间攻击法国军队的退路,把他们往林子外面赶!”

    “是!”

    此时法军营地一片安宁,法国人全然不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进入了别人的视线。这几天他们都在冒雨赶路,伙夫已经很久没有开灶做饭,只是发放一些干粮。随着一阵阵肉香在营地里弥漫,士兵们的馋虫都被勾了出来,不少士兵已经开始等候在大灶旁边。

    一个伙夫从大锅里舀出一勺牛肉浓汤,并用食指蘸了蘸放进嘴里试味。见伙夫闭着眼睛吧唧嘴,一个士兵边咽下一口唾沫道:“还尝什么?!赶紧开饭!”

    随即旁边的士兵们起哄道:“开饭、开饭、开饭……”

    伙夫推开跟前的几个士兵喝道:“你们这帮饿鬼!开饭!”

    “哦……”听到伙夫的开饭令,无数的餐盒递到了他的跟前……

    这批法国士兵有一半是随着加利埃尼一起来到印度支那的,他们从来没有忍受过这样的天气,更是从未这么久没吃到过热的食物,所以这顿午餐简直成了一次饿鬼抢食记。要不是波也里让卫队维持次序,刚刚搭建起来的临时伙房非被挤垮了不可。

    看着士兵们狼吞虎咽,波也里从勤务兵手中接过